邓小平“南巡谈话”社会历史发展观再探
2013-08-15李靖
李 靖
(成都大学监察处,四川 成都 610106)
“南巡谈话”是邓小平1992年2月历经武汉、深圳等南巡而做的重要讲话,这个讲话被誉为我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活动的第二部宣言书①。历史已经证明,它对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取得丰硕成果确有重大意义。
本文所以称为“再探”,是因为不久前拜读了成都大学冯静教师2012年在《西昌学院学报》(社科版)上发表的《邓小平“南巡谈话”的社会历史发展观初探》一文章后,感到还有补充和完善的必要。故特从以下方面撰成此文,以讨教读者。
一 历史的发展与历史的创造
创造就是发明或首先做出新的事物。在马克思主义那里,人类历史是由人类自己创造的。历史的发展需要创造。“历史的创造者是人民群众”②,恩格斯在《致约·布洛赫》信中讲“我们自己创造着我们的历史”③。他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文中阐述什么叫“历史”时指出,“人们通过每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期望的目的而创造自己的历史,却不管这种历史的结局如何,而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及其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影响所产生的结果,就是历史。”④
1897年列宁在《我们究竟拒绝什么遗产?》一文中讲,“随着人们的历史创造活动的扩大和深入,作为自觉的历史活动家的人民群众在数量上也必定增多起来。”⑤
经典作家这方面的论述很多,我们学习经典作家的理论是为了懂得其精神,上述论述告诉我们人类历史是人类自己创造的和人类历史需要创造。没有创造,历史就没有延续,就是死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历史是一个过程,没有过程就无所谓“历史”,因此人类的创造精神、创造力是人类历史发展具有生命力的源泉,是人类历史发展不可缺少的。正是有历史上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才有了人类绵延不绝的发展历史。
中华民族是勤劳、智慧的民族,十分重视创造和创新,正是如此,才有了五千多年灿烂的文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一直提倡创造和创新,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等新中国领导人,对此都有精辟的论述。
邓小平同志在总结深圳的经验和全国的建设经验时说,“现在建设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经验一天比一天丰富。经验很多,从各省的报刊材料看,都有自己的特色。这样好嘛,就是要有创造性。”⑥他在谈到“学习马列主义要精,要管用”时讲:“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⑦“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这里,邓小平同志多次谈到“创造”,其间包含丰富的内容。除了认识到人类历史需要创造外,还认识到:首先,“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各省“都有自己的特色”。说明国家历史发展应该是各具特色。其次,国家历史发展的特色,应是来自于人们的“创造”。“现在建设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经验一天比一天丰富。经验很多,从各省的报刊材料来看,都有自己的特色。这样好嘛,就是要有创造性。”“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基层创造出来。”这不就说明,丰富多彩的历史根源于创造吗?第三,创造来源于“基层”,来源于实践。任何事物的产生,没有实践是不可能的。这个实践一般来说,首先来自于生产第一线,来自于基层工作者。可见实践,可见基层生产者在人类历史创造、形成中地位是举足轻重的。
邓小平同志不仅主张创造、创新,而且他本人也是我们努力创造和创新的榜样。他在看问题方面有新的角度,在做事情方面有新的方法、有新的作为。他敢想、敢做、敢闯、敢冒、敢试。过去我们讲革命是解放生产力,他认为改革也是解决生产力。过去我们讲要发展生产力,他则认为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要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讲全才对。过去我们讲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在经济制度上,我们是计划经济,资本主义则是市场经济,他则讲,“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过去我们做事情总是要讨论、甚至争论,他则讲“不搞争论,是我的一个发明。不争论,是为了争取时间干。”⑧在多搞点“三资”企业问题上,有人担心引进“外资”,“多一分外资,就多一分资本主义”,就是发展了资本主义;他则认为“这些人连基本常识都没有”。他说,“我国现阶段的三资企业,按照现行的法规政策,外商总是要赚一些钱。但是,国家还要拿回税收,工人还要拿回工资,我们还可以学习技术和管理,还可以得到信息、打开市场。因此,“三资”企业受到我国整个政治、经济条件的制约,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有益补充,归根到底是有利于社会主义的。”⑨特别重要的事实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伟大的改革开放事业,就是在他的总设计下建设成功的。这是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继承和发展的结果,这是邓小平同志不断闯、不断冒、不断试的结果,是其充分发挥其创造精神的结果。
邓小平同志的理论认识和实践工作都充分说明,历史发展和历史创造是分不开的。没有创造就意味着一成不变地延续旧有的一切,从社会发展而言,人类社会生产、生活就如一团死水。因此,可以说,创造是历史发展的源泉,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缺少的动力。
二 现实的发展与历史经验的借鉴
历史科学有一个老问题,即今天与昨天,现实与过去,我的与他的等等之间的关系问题。这是反映一个人的历史发展观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讨论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中的社会历史发展观,很显然,这也是一个不能忽视的方面。
众所周知,今天离不开昨天,现在与过去不能割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就是说,昨天的、过去的和他的历史经验可以学习借鉴。这是多少人都揭示过的道理,也有很多人利用了它的价值。邓小平同志就是一个典型。
邓小平同志既能认识到现实的发展与历史经验的借鉴、历史教训的吸取的关系的道理,又能真正做到充分把握这里面的价值。历史上好的东西,他知道借鉴;不好的东西,他懂得吸取教训。“南巡谈话”中他在讲到“改革开放”的政策“动摇不得”时指出,“如果没有改革开放的成果,'六四'这关我们闯不过,闯不过就打内战,‘文化大革命’就是内战。”⑩文化大革命,我们中国人记得,那是血的教训啊!他在讲社会主义本质的问题时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历史要发展,要取得比资本主义的优势,就必须“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⑪他在讲到,“左”、“右”倾向的东西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影响时指出:现在,有右的东西影响我们,也有“左”的东西影响我们,但更可怕的是“左”的东西。“左”的东西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可怕呀!因此,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⑫他在讲到“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时指出,“从我们自己的历史经验”和“从国际经验”来看,“经济发展隔几年上一个台阶,是能够办得到的。”⑬他在谈到广东二十年要赶上亚洲“四小龙”时指出,广东“不仅经济要上去,社会秩序、社会风气也要搞好,两个文明建设都要超过他们,这才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加坡的社会秩序算是好的,他们管得严,我们应当借鉴他们的经验,而且比他们管得更好。”⑭
由此可见,邓小平在认识历史发展问题上,在解决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事业历史性的“大跃进”问题上,他善于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也善于借鉴和吸取他人经验、教训,用以指导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推进改革开放中国历史的大发展。现实的发展与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是有血肉联系的。这是邓小平同志社会历史发展观的具体体现的又一个重要方面。
三 历史的阶段性发展问题
认识历史发展,研究历史问题,我们需要认识和解决一个问题-历史的阶段性发展问题,即是指社会历史发展有先有后、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问题。这应该是每一个人历史观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从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中都能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这两种历史观都把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作为他们的研究对象,只不过研究和认识的结果不同罢了。如:在探讨人类历史的未来方面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的未来是可知的,是现实的,落实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上,人类历史的最终结果是现实的理想的共产主义社会。唯心史观则认为人类未来是不可知的,是精神的,是虚幻的,是天堂世界。从历史观的要素不看,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是我们要必须认识的内容。
邓小平同志对人类历史阶段发展问题有比较清醒的认识。首先,邓小平同志认为人类历史发展是有一个逐渐实现的过程,是有阶段性性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一定的长时期。如,他认为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人人共同富裕的社会,但“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就有一个过程。他指出,“共同富裕构想是这样提出的: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如果富的愈来愈富,穷的愈来愈穷,两极分化就会产生,而社会主义制度就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先富起来的地区多交点利税,支持贫困地区的发展。当然,太早这样办也不行,现在不能削弱发达地区的活力,也不能鼓励吃“大锅饭”。什么时候时候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要研究。可以设想,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到那个时候,发达地区要继续发展,并通过多交利税和技术转让等方式大力支持不发达地区。不发达地区又大都昌拥有丰富淘汰的地区,发展潜力是很大的。总之,就全国范围来说,我们一定能逐步顺利解决沿海同内地贫富差距的问题。”⑮
又如,他认为社会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而这个阶段又有具体的不同发展时期,我们现在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时期,并且才经历了“几十年”。他说:“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魂牵梦绕着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⑯
社会历史的发展总是有一个过程、一个时期的,这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一个重要原理。事物的发展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中国俗话讲得好:“不可能一口吃个胖子”、“不可能一锄挖个金娃娃”。即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一个过程,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变化过程。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也不例外。这就需要我们慢慢地一步一步地来建设。
其次,邓小平同志认为历史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必须坚持原则,同时要有新的办法。因为每一个阶段有每一个阶段的情况,有每一个阶段的性质。如:社会主义社会有初、中、高级阶段,而初级阶段是不发达阶段,因此,一方面我们要抓改革开放,搞好经济建设,另一方面我们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要打击各种犯罪活动,要依靠无产阶级专政来保卫社会主义制度。⑰
再次,邓小平同志对人类未来的历史发展是有信心的。他认为人类历史发展必然这样: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即由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直到最终发展成为共产主义社会,虽然这个历史发展过程是有“曲折的”,但这是人类这“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邓小平同志是一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坚定相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垑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⑱
注释:
①第一部宣言书是1978年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预备会上发表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讲话。
②《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历史科学》,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179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历史科学》,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54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历史科学》,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377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历史科学》,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182页。
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72页。
⑦《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82页。
⑧《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74页。
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72-373页。
⑩《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71页。
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73页。
⑫《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75页。
⑬《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75-377页。
⑭《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78页。
⑮《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73-374页。
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79-380页。
⑰《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79页。
⑱《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8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