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文化视角中的中国开放大学建设困境、体制设计与战略规划(续)

2013-08-15张亚斌

重庆开放大学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办学大学区域

张亚斌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 远程教育研究所,北京 100081)

三、生态文化视角中的中国开放大学的体制设计

【续上期】笔者认为,我国的区域开放大学应该按照这样的战略部署进行体制设计:

其一,在机构设置上,打破现有的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建构,按照地缘生态文化的分布情况,进行资源整合和战略重组,建立西北、华北、东北、西南、华南、华东、华中七所跨省际的由教育部和各级地方政府共建的国家区域开放大学。其中,西北开放大学覆盖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这五个省区,可由陕西电大、西安电大、甘肃电大、宁夏电大、青海电大、新疆电大和兵团电大等七所电大整合而成;华北开放大学覆盖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这五个省市,可由中央电大、北京电大、天津电大、河北电大、山东电大、青岛电大和山西电大等七所电大整合而成;东北开放大学覆盖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这四个省区,可由黑龙江电大、哈尔滨电大、吉林电大、长春电大、辽宁电大、沈阳电大、大连电大和内蒙古电大等八所电大整合而成;西南开放大学覆盖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五个省市区,可由四川电大、成都电大、重庆电大、贵州电大、云南电大和中央电大西藏学院等六所电大整合而成;华南开放大学覆盖广东、广西、福建三个省区,可由广东电大、广州电大、深圳电大、厦门电大、福建电大和广西电大等六所电大整合而成;华东开放大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三个省市,可由上海电大、浙江电大、杭州电大、宁波电大、江苏电大和南京电大等六所电大整合而成;华中开放大学覆盖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五省,可由河南电大、湖北电大、武汉电大、湖南电大、安徽电大和江西电大等六所电大整合而成。这七所区域开放大学,可由教育部和各地方政府共建,并将其升格为全国重点开放大学。如果大学的行政级别暂时无法取消,可将其提升为“副省部级”,以提高国家对其的重视程度。

其二,在顶层设计上,可由教育部和各省级人民政府派一名副部级或副省级官员,分别任西北、华北、东北、西南、华南、华东、华中七所区域开放大学的董事局常务董事,并设立由其和各地市区县及行业电大负责人共同担任股东且教职工可自由入股的七所区域开放大学的董事局;由董事局商议在海内外公开招聘校长,并与校长共商在区域内的各个普通高校和电大校领导中遴选分管行政、教务、教学、媒体、技术、支持服务、后勤的副校长,再整合区域开放大学下辖的所有电大的办学资源,对其中的省市地县电大的分管业务进行跨地域归口管理。在事关区域开放大学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可实行校长动议,由区域开放大学董事会讨论审议和决策的制度。与此同时,各地市区县行业电大负责人和学校教职工可作为股东,参与到开放大学的经营管理之中,因为职工入股有利于促进所有权与劳动者权益的直接结合,大大提高工作积极性。区域开放大学也可在董事会制度与股份制制度的前提下,设立由所有远程教育的专业研究员组成的参事会,由所有学科教授组成的理事会,由所有教职工代表组成的监事会,分别承担开放大学的智囊、教学业务指导、教学督导的角色。显然,这样做有利于区域开放大学从整体主义的设计思想出发,对各个远程教育办学要素与机构层次进行统筹规划和使用,打造成一个“理念一致、功能协调、结构统一、资源共享、教学标准、服务给力”的远程教育办学系统。

笔者认为,这样的开放大学建设方法,理所应当是我国政府部门统筹开放大学建设政策,制定国家远程教育发展战略的重要步骤和思维方法,因为它通过自上而下的体制改革和自下而上的各个利益群体的结构互动,能够吸引中央、地方和社会上的各个与开放大学建设的相关方,以及远程教育事业的利益相关方都积极参与进来,形成一种发展动力得到系统激活和各个层级办学单位互通联动的整体发展机制,也非常有利于我国政府从战略管理的高度统筹开放大学的改革及远程教育事业的发展全局,从而为构建全民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奠定基础。同时,它也有利于转变我国远程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式,深入远程教育体制改革的“深水区”,积累系统的共识,消除基层电大独立办学的“底层冲动”,规避我国电大系统的“耗散结构效应”,防止市场调控失灵和办学竞争失序,从而减少远程教育管理的盲目性,降低远程教育的市场办学风险及其成本,形成远程教育的整体办学合力。

其三,在管理体制上,区域开放大学的建设,应当按照跨地区的远程教育行政管理子系统、教学组织子系统、平台运行子系统、资源开发子系统、支持服务子系统和研究评价子系统等六个子系统的机构改革设计思路,垂直规划设置跨地区的内部职能机构。其中,行政管理子系统包括整合的各省市地县电大机构资源而建成的地方办公室、人力资源部、招生办公室、教务处、后勤处、工会等;教学组织子系统包括整合的各省市地县电大办学资源的各专业学院、跨地域的学科教研室、各区域学院及其基层教学辅导中心等;平台运行子系统包括整合的各省市地县电大媒体资源的开放大学的专业教育电台、教育电视台、教育网络平台、双向交流视频教学系统平台、手机移动学习平台、书籍和电子音像出版社平台等;资源开发子系统包括整合的各省市地县电大研发资源的教育技术中心、课程设计中心、资源开发中心等;支持服务子系统包括整合的各省市地县电大服务资源的学生事务中心、导学中心、教材配送中心等;研究评价子系统包括整合的各省市地县电大研究资源的专业的教育研究院所、学术杂志社、学分认证机构等。显然,这样的管理体制,有助于区域开放大学上下贯通,克服办学过程中的管理属地化、人力分散化、思想离心化、效率空心化倾向,有助于朝着由政府宏观统筹的管理主体模式向学校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形态方向发展,有助于开放大学的职能权从大学体制外向大学体制内转移,有助于开放大学的举办主体由过去的体制外多元办学主体向体制内的一元化办学主体进行迁移,从而改变过去各级政府包揽开放大学远程教育办学规划、各个办学机构和单位分别承担开放大学办学事务的格局,逐步建立以开放大学为办学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办学的良好互动的整体办学结构体制。毫无疑问,这样做,开放大学的办学权就不再被看成是政府职能和权力的延伸和外化,而作为独立的办学实体的大学的教育责任和高等教育义务,它从此不再被纳入政府的计划调控之中,而是被规范到教育的市场规律当中。这样的体制无疑有助于开放大学实现远程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并为其最终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内涵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体制保障。当然,这也为开放大学深化改革,增强办学的凝聚力,形成地域的拳头办学产品,创造了良好的内部管理条件。

其四,在运行机制上,区域开放大学的建设,因为采用了股份制形式,就可把原来分散的属于不同地方的不同层级不同办学主体的所有远程教育办学要素集中起来,形成由开放大学“统一调度,自主经营;集团运作,自足发展;内部经营,自负盈亏;按股分红,自我完善”的一种远程教育经济组织形式,实现地方所有权与大学使用权的社会文化分离。同时,在保持其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把原本分散的远程教育使用权转化为集中使用的远程教育发展权,有利于把开放大学变成一个融汇了各方面办学实体的人、财、物资源要素的合伙经营的远程教育联合体经营形式。

应当承认,这种远程教育的经营形式,在合伙办学的内容、经济投入的方式、资金分配的方案、财政结算的业务、效益分红的比例等方面,目前尚没有明确的规范制度和成功案例可资借鉴,但是,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这种能够全面照顾我国现有国情,突出体现各地区情,兼顾各基层办学单位实情而建立起来的区域开放大学,能够通过积极推行股份制的远程教育办学形式,采用中央资源、地方资源和行业资源等多种资源参股的混合所有制办学增长方式,全面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极大地解放和发展我国社会的远程教育生产力,进一步推进我国开放大学的体制、教学、技术和管理创新,促进开放大学实现集约、高效、智能和环保的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区域开放大学还可据此适时发展股票市场,充分发挥市场融资和资本增殖的功能,收到“引进外资而不借债,吸引内资而不增负担”的效果,从而全面推进面向市场发展的远程教育体制改革的步伐,将过去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以及行业参与的多家承担的办学风险,分散到由各股东共同承担的办学模式中去。 毋庸质疑,这样做,可以促进开放大学保持稳步发展。当然,区域开放大学也可定期召开股东大会,让股东参与学校的决策,决定学校的领导人选,挑选精通业务、富有才干的人担任学校领导,保证学校的经营方式对路,经营效果突出,形成民主管理的学校文化传统。

其五,在教学组织上,组建股份制的区域开放大学,可对参与入股的中央和地方各级电大的人财物资源,进行“分类梳理,分类整合,分类管理,分类使用”,形成跨省际、跨行业、跨层级的开放大学远程教育管理与研究、资源设计与开发、教学与支持服务团队,最大限度地实现远程教育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使用。尤其是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可使得原本数量不足的省级电大的校本部专任教师队伍,在区域开放大学内,整合达到数千人以上的规模[4]。显然,这样做,便于区域开放大学按照学科和专业规划教师的职业发展,有利于教师分工协作,承担起仅仅在高职高专教育中就达到13个学科大类、320个专业的课程建设及其教学任务,从而形成区域开放大学的学科、专业、课程和教学集群,有利于开放大学的跨地域学科、专业、课程的教研室建设[4]。特别是在机构资源整合方面,区域开放大学原则上可将每个地市分校、县级及行业工作站都建成学习辅导中心,通过减少办学层级,实现远程教育的扁平化管理。而在设施资源整合上,可由教育部与中国航天科技总公司合作,提供专门为各个区域开放大学用于远程教学的卫星通道,并将由中央政府投资兴建的卫星广播电视平台、卫星通信网络平台和电子音像出版社,作为教育部的股份,与各省级电大正在使用的地方广播电视台、网络远程教育平台、双向视频教育系统平台等股份一起,进行整合、优化和升级。这样,可为区域开放大学充分发挥各种大众传播媒介的远程教育媒体优势,为学习者提供可以选择的个性化的学习媒体创造有利条件。在资金资源整合上,这种教学组织方式可以将各级政府对本地电大的财政拨款集中起来使用,有利于多款专用,汇聚力量办大事。与此同时,也可通过区域开放大学的综合结算中心,按照各个单位的人财物股份和项目投资多少,进行年度收入测评和项目收益评估,并据此进行财政结算,返回其收益,从而保障这些基层办学单位股东的权利。在教学资源整合上,区域开放大学也可采用“学科建设,分工合作;专业建设,错位互补;课程建设,团队运作;资源建设,共享共赢”的原则,据此规划学科,设置专业,设计课程,开发资源,再根据各基层办学单位的招生和资源使用情况,分配和共享资源建设和人才培养收益红利。笔者认为,这样的教学组织形态,非常有利于区域开放大学优化开发和使用中央和地方各级电大的人财物资源,实现环境资源、社会市场、学习群体、媒体通道、知识传输和支持服务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从生态文化学的基本观念来看,协同进化、互惠共生是我国区域开放大学体制设计的一个指导原则。由于以股份制和董事会为核心制度的区域开放大学体制设计,能够发挥我国电大的整体结构功能特性和系统办学功能优势,有利于推动区域开放大学实现与区域生态文化环境的协同进化,实现互动共生、互助共存、互惠共享、互利共赢,避免以往电大系统存在的无序竞争或不正当竞争现象,变竞争为合作。就像学者陈寿朋所说的那样,它不论是在物质层面、制度层面还是在精神层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能“以一种新的价值观——互利型思维方式的价值观为基础”,因而,它非常有利于从系统主义、整体主义、融合主义的角度出发,寻求开放大学事业发展的最佳途径,建立人与自然和社会生态文化相和谐的远程教育文化共同体[5]。由此可见,区域开放大学的校园文化建构,其实建构的就是一个对区域开放大学所处的自然和社会生态文化环境相契合的适应性校园生态文化体系,它是区域开放大学对于生存和发展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生态文化环境,进行远程教育文化积极适应的体系性智慧选择行为。所谓区域开放大学的校园生态文化,其实质就是区域开放大学在适应、利用周边自然和社会生态环境的过程中,在开放大学的远程教育文化与所在地域的自然和社会生态文化的互动关系的发展过程中,逐渐积累所形成的一种有限度的社会化知识传播观,它的实质就是人类的远程教育环境传播意识,它集中表现为开放大学建设与自然和社会生态文化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它完全按照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和谐发展的价值观,进行开放大学的科学发展谋划与布局,其目标是建设尊重区域自然和社会生态文化,实现区域内人与自然和社会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实现自然、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技术、媒介、艺术、审美和学习等多种文化要素相互融合的地域生态化远程教育的文化发展,从而使开放大学的远程教育精神文化沿着符合生态安全的战略方向发展。

四、生态文化视角中的中国开放大学的战略规划

值得提出的是,从生态文化学的角度进行考量,开放大学建设的体制设计也许绝非区域开放大学一种。在长期的研究中我们也发现,建设人财物入股的中国国家开放大学体制,固然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若按照这样的体制设计思路,只要中央和地方各级电大都按照股份制的原则,在保持产权关系、投资方式不变的前提下,建立“统一招生,协同办学,分类管理,跨区教研,远程教学,媒体支持,协同服务”的运行机制,即可投入良性运作。这样的开放大学办学系统,已经摆脱了原来的电大系统的“44+1”运行方式,将其变成真正意义上的一所开放大学,将省级电大变成省域学院,将各地市区县分校和行业工作站变成学习辅导中心,实行三级管理,的确可以大幅度提高我国开放大学的远程教育办学效率。当然,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或许我国政府亦可本着“一个地方只建一所开放大学”的体制设计原则,在每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内只设一所开放大学,将分布在这个区域内的中央电大及其直属学院进行属地化管理,将分布在这个区域内独立设置的各省级电大、单列市电大以及地市区县分校、工作站悉数合并入这个省域开放大学之内,使其按照股份制和董事会制度进行远程教育的体制设计和教学运作。毫无疑问,这样同样可以取得一定的效果,使得我国的开放大学减少为31所。不过,即便如此,笔者仍然认为,这两种开放大学的建设方式依然不是最佳的选择,因为它不符合地域生态文化分布和地缘生态文化发展战略的我国远程教育事业总的发展战略需求。笔者认为,按照生态文化学的观点,区域开放大学的建设必然有其生态文化系统演化的内源性驱动力和外源性扩张力,我国政府应当据此进行区域开放大学的战略规划。

首先,区域开放大学建设的内源性驱动力,来自其所处的国内各个地域文化圈的自然与社会的生态文化系统的内部,它通过这个地域文化圈内各生态文化子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及对环境变化的相互调整,保持增加有利于区域开放大学有序发展、整体发展和协调发展的负熵因素,从而使其达到系统适应区域生态文化环境之低熵发展的战略目的。正如奥地利物理学家埃尔温·薛定谔(ErwinSchrodinger)所说的那样,“人依靠低熵为食”,人类历史上的任何一次科学革命,其实都是走向低熵发展规律性的一次革命。远程教育的科学发展也不例外,开放大学的远程教育系统建构更是如此,因为它可以通过调整开放大学发展目标与地域生态文化相适应的决策方式,推进其办学系统的社会演化,实现与地域生态文化圈内的各种资源、物质能量、知识信息、传播媒介、支持服务和接受力量等的积累状况相适应,从而使得区域开放大学的建设博弈,成为一种系统有序演替、结构映射均衡、发展低耗高效的优胜博弈战略。当然,这样做,也非常有助于激励我们逐步恢复在开放大学与自然和社会生态文化博弈中的自信神态,促进开放大学远程教育层次的优化提升,推动开放大学的远程教育呈现出周期性迁移与自然和社会生态文化系统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潜移律相合拍,促进远程教育资源的结构性富集,与自然和社会生态文化系统的多层次、多渠道、多途径、多方式的降衰律相一致,促进开放大学的远程教育区域发展战略与区域地域文化生态的平衡与协调,促进开放大学的远程教育运行机制与区域地域文化生态环境的协同进化,从而真正建成区域开放大学的远程教育良性发展循环生态文化圈。而这个生态文化圈,理所当然就是学习者的远程教育理想精神家园,是他们心旷神怡的远程学习“诗意地栖居”的生态文化圈,就如学者鲁枢元所言,这个“由人类的操守、信仰、冥想、想象构成的‘圈’”,“无论是对于现在的地球,或是现在的人类,这个‘圈’都绝不是无足轻重的”[6]。

正因如此,笔者认为,我国的区域开放大学建设应该根据本地域文化圈内的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发展的市场需求设置专业。具体讲,就是西北开放大学应该根据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这五个省区,尤其是结合关中——天水经济开发区的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旅游观光业、文化创意产业、农业、畜牧业、农牧产品加工业、石油化工能源产业、机器制造业、航空业、交通运输业、电子与信息产业发达的情况,设置相关专业,以满足那些生活在这个地域内所有城市、农村、牧区、山区以及高海拔地带的远程学习者的各种社会学习需求。华北开放大学应根据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这五个省市的实际情况,在总部经济、金融、贸易、旅游观光、文化创意、高新技术、农业、渔业、农牧渔产品加工、煤炭、清洁能源、机器制造、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汽车制造,以及以证劵、金融、会展等为前导的高端服务业等方面,设置相关专业。东北开放大学应根据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这四个省区的农业、牧业、林业、渔业、农林牧副渔产品加工业、家具制造、国际贸易、机器制造、金属冶炼、电子信息、造船运输、生物医学等产业,以及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优势,设置相关专业。西南开放大学应根据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五个省市区农业、牧业、饲料、林业、旅游观光业、机器制造业、汽车制造、国际贸易、生物医学及其工程产业、中药现代化、烟酒等相关产业,以及成渝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布局,设置其远程教育的学科、专业和课程。华南开放大学应根据广东、广西、福建三个省区的产业结构布局,围绕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开发区、海西开发区,在家电、服装、造船、装备制造业、电子产品、文化创意产业、进出口贸易、交通运输、采茶、证劵以及以期货、保险、会展为主导的高端服务业等方面所形成的产业布局,培植远程教育的专业体系。华东开放大学应根据上海、江苏、浙江三个省市的实际情况,围绕沪宁杭长江三角洲高新技术产业密集的区位优势,根据它们重点发展农业、渔业、交通运输业和以纺织、食品、化工机械、建筑材料、房地产、电子商务等为主导产业的布局,并结合本地区为世界各国众多国际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跨国公司投资性公司、跨国公司研发中心等外资总部经济基地的特征,同时又是国内许多高科技企业总部、企业研发中心及生产性服务业总部经济基地的实际,以及能够和现代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及创意产业实现联动,且其小商品生产及贸易非常发达的产业结构特征,灵活设置有关远程教育的专业。华中开放大学应根据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五省农业、食品、轻纺、建材、机电、石油、化工、机械制造、家用电器、金融、保险、电子商务、旅游商贸、航运、汽车、钢铁、光电子信息的优势产业格局,设置相关远程教育专业。这样,七所区域开放大学就可在教育部指导下,通过与各地方政府的共建,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开放大学的远程教育学科体系、专业体系、课程体系、教学体系和学习支持服务体系,进而推动我国开放大学集群化,形成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的远程教育大发展和大繁荣的局面。

其次,我们也应看到,我国区域开放大学建设的外源性扩张力,则是完全来自于地处我国周边的国际地缘文化圈的自然与社会发展的生态文化需求,正是它,通过区域开放大学,不断地与这个地缘文化圈内的各生态文化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针对地缘生态文化环境变化的适应性调整,建立起一种能够适应周边各国的民族教育文化传统、知识吸收的风俗习惯、人才市场的发展走势、教育资金的投入流向、大众传媒的技术水平的强有力的远程教育发展态势,并通过其坚定有力的远程教育支持服务介入,持续保持其远程教育文化的跨文化传播和发展态势,从而保证区域开放大学牢牢掌握本民族文化在该地缘文化圈内的远程教育知识传播的话语主导权,弘扬和光大本民族文化的远程教育文化,形成充分利用本国文化的优势和资源,同时又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文化的一个“有序推进,整体联动,向外传播,持续发展”的远程教育的国际安全发展战略格局。并藉此机会,通过积极参与国际开放大学的远程教育话语体系构建,推动中国的远程教育走出国门,实现国际化,从而达到系统适应地缘生态文化环境之低熵发展的战略目的。

在实施区域开放大学的地缘文化传播安全战略中,陆权、海权、空权和天权的概念引入,也非常重要,由于区域开放大学的本民族文化要在周边国家进行远程教育传播,很自然地,又必须注意尊重周边国家的远程教育权益,尊重其远程教育文化的陆权、海权、空权和天权,在此基础上,开展远程教育的知识文化传播,实现其“海陆兼顾,空天一体,时空跨越”的远程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正由于此,我们说,区域开放大学的地缘文化战略,应当立足周边国家的地缘生态文化历史和发展现状,及时规避并消除地缘生态文化的负面制约,实现超越地缘生态文化的远程教育的跨越式发展。通过对周边国家学习者的跨文化远程教育知识传播,实现本民族文化的跨民族、跨地域、跨时空的传播和交流,从而大幅度提升本民族文化在周边国家那种异文化生态环境中的影响力,提升本民族文化的远程教育接受度、认同度和美誉度。笔者认为,这才是区域开放大学建设进行外源性扩张的终极目的,也是其外源性扩张力的终极体现。诚如学者程又中所言,“这种以人为本、渗透更多人文关怀的新安全观,是时代进步的要求,其实也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客观需求”[7]。

根据我国周边的地缘生态文化分布状况,笔者认为,我国的区域开放大学应积极制定适合各自远程教育外向型发展的生态文化战略,将其地域生态文化发展战略与地缘生态文化发展结合起来,将媒介远程教育发展生态文化战略与面授远程教育生态文化发展战略结合起来,将其虚拟校园生态文化发展战略与现实校园生态文化发展战略结合起来,全面推进中国远程教育的国际化、全球一体化进程,并以建构区域开放大学的国际文化学院、网络孔子学院和海外学习辅导中心为抓手,大力推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推进我国远程教育走向世界,推动我国区域开放大学融入世界开放大学的行列中,努力把我国的区域开放大学建设成为中华文明远程教育文化传播的重要基地和辐射源。

我们据此认为:(1)西北开放大学可重点制定面向中亚、西亚的国际远程教育生态文化发展战略,沿着丝绸之路,将我国的远程教育文化及其文明向西域传播,其目标是重现昔日丝绸之路的辉煌,打造我国远程教育的新的“丝绸之路”,让生态文化学意义上的丝绸之路重新焕发出其历史文化活力,并使其成为我国与西域各国进行友好文化交流的桥梁。与此同时,西北开放大学还可开发一些具有地域民族特色的远程教育资源,诸如维吾尔语、藏语、俄语、阿拉伯语教学资源,为我国的远程教育民族文化真正走向世界打好基础。(2)华北开放大学应重点抓住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契机,抓住北京、天津重点打造“泛在、宽带、融合、智慧、安全”的光纤城市、无线城市、数字城市、智能城市、智慧城市的契机,利用这两个城市将培育形成若干个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群的区域生态文化建设的示范效应,将这两个城市居民日渐兴起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无线化的社会生活方式,转化成为这个区域内的广大居民无论是在城市、乡镇,还是在农村的泛在化远程学习方式。与此同时,华北开放大学也应发挥北京作为世界城市、天津作为国际港口城市的优势,致力于构建面向海外发展与扩张的远程教育文化发展战略,尤其是面向欧洲、非洲、美洲的远程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构建起能够用汉语、英语、西班牙语、英语、法语、意大利语等国语言进行我国远程教育文化传播的专业体系、课程体系和学习支持服务体系,进而充分发挥其世界文化交流中心的地缘优势。(3)东北开放大学应重点制定面向东北亚的国际远程教育文化发展战略,负责建设能够用汉语、蒙语、满语、俄语、朝语、日语进行传播的我国远程教育资源,为恢复、重建并强化中华文化在该地域内的持久影响力和长远主导力,做出积极的贡献。(4)西南开放大学应重点制定面向南亚次大陆和东南亚的远程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战略,负责开发能够用汉语、藏语、英语、泰国语、缅甸语、印地语、孟加拉语等进行中华文化传播的远程教育课程资源,从而使我国的远程教育成为现代文明的使者在这一区域保持优势的文化传播存在。(5)华南开放大学应重点制定面向东南亚的远程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开发能够用汉语、欧洲各国语言、泰语、老挝语、柬埔寨语、越语、马来西亚语、菲律宾语、印度尼西亚语等传播的远程教育课程资源,使我国的远程教育文化在这个中华文化的传统影响圈内,焕发出新的教育文化活力,并为我国与该地区人民的友好文化交流,创造新的历史辉煌,从而为我国开辟新时代的远程教育海上丝绸之路续写佳话。(6)华东开放大学重点制定面向欧洲和美洲的国际化远程教育发展战略,通过开发能够用汉语、英语和欧洲各国语言进行传播的远程教育课程教学资源,为东学西渐再谱华章。(7)华中开放大学应重点负责面向海外华人圈和旅华外籍人士的国际远程教育文化发展战略,主要开发能够用汉语、英语、俄语、西班牙语、法语、德语等国语言进行中华文化传播的远程教育课程教学资源,为弘扬我国的中原文化、客家文化、武术文化和传统文化再立新功。

总而言之,制定我国区域开放大学的外向型发展战略,有助于我国开放大学实现国内外远程教育文化的融合,有助于实现以规模扩张为特征的外延发展与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主的内涵发展的有机统一,有助于实现与国内外自然与社会生态文化相适应的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有助于实现远程学习者人的全面发展与全球一体化社会所需要的国际化人才发展需要相适应,有助于在远程教育的基色之上,增添些许人文主义的生态文化绿色和人本主义的生态文化春色,有助于在全球经济危机加深的时代背景下,在国内生源不断下降的低迷形势下,寻找并开拓新的国际远程教育市场,形成新的远程教育事业的生态文化增长点。正如印度学者桑托什·潘达 (SantoshPanda)所指出的那样,“如今,人们普遍认为教育完全能够穿越国界,人们还普遍认为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院校在这方面都要发挥作用”,因为“这些有关教育的设想的变化以及教育实践的变化”,不仅关乎“保护国家利益”,而且还关乎“保护消费者”,亦即保护那些异文化远程学习者群体的消费利益[8]。当然,要实现这个长远目标,我国的区域开放大学建设,需要实现“六大”生态文化发展战略转型。亦即在远程教育的战略规划上,要从注重地域内向型发展战略向注重地缘外向型发展战略的生态文化战略转型;在远程教育投入上,要从注重硬件设施建设向注重软件资源开发的生态文化战略转型;在教育职能上,要从注重普世教育公平向注重普惠教育公正的生态文化战略转型;在教育质量上,要从注重学历教育主导向注重非学历教育主导的生态文化战略转型;在教育管理上,要从注重传统大学管理向注重现代大学制度的生态文化战略转型;在教育重心上,要从注重职业阶段教育向注重人的终身教育的生态文化战略转型。

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笔者认为,我国区域开放大学的远程教育生态文化发展战略目标应当是:绿色、和谐、人本、开放、全面、灵活、均衡、开放和可持续。亦即:它要以全民学习、人人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的“学习生命观”,为其远程教育生态文化系统的发展战略核心,通过构建适应本地区与本地缘生态文化圈内的学习者所需要的区域远程教育模式,实现我国远程教育事业的整体战略规划,在发展目标上的高起点、教育运行机制的高效能、教师队伍的高素质、教育环境的高品位、教育质量的高标准的基础上,促进生活在每个特定地域或地缘生态文化圈中的远程学习者,实现“人”的全域发展、全面发展、全程发展、全纳发展、全喻发展和全能发展,一言以蔽之,即全人发展。

要确保我国区域开放大学如期实现这些远程教育生态文化发展战略目标,各区域开放大学就应保持其远程教育生态文化的“六个化”发展战略的核心地位不变。亦即:努力保持其远程教育媒介的丰富化、远程教育课程设计的地区化、远程教育教学方式的自主化、远程教育办学形式的多样化、远程教育资源建设的均衡化、远程教育文化合作的国际化。所谓远程教育媒介的丰富化,就是利用书籍、多媒体学习包和卫星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等不同传播媒介优势,分层搭配,合理搭配,形成远程教育的家庭课堂、空中课堂、网络课堂、虚拟课堂、移动课堂,亦即立体课堂,为生活在各个地方的学习者提供人人、处处、时时学习的学习途径。所谓远程教育课程设计的地区化,就是本着 “愈是世界的,就愈是民族的;愈是民族的,就愈是区域的;愈是区域的,就愈是校本的”的课程设计和建设原则,编写教材、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因为只有是校本的、区域的、民族的,才是独特的、长久的和永恒的,只有据此远程教育的课程设计理念开发出来的远程教育课程,才能真正体现区域开放大学的地域或地缘生态文化教育发展战略的核心内涵,才能真正建设具有经典意义的区域远程教育的优质课程,并在此基础上带动区域开放大学的校本精品课程的区域特色化发展、区域精品课程的民族特色化发展和民族精品课程的国家特色化发展。所谓远程教育教学方式的自主化,就是要让远程学习者在自主体验中还原学习的幸福,激发远程学习的兴趣,累积远程学习的快乐,积聚远程学习的活力,从而养成通过远程学习,自觉、自主、自足追求真理的良好习惯和学习能力。所谓远程教育办学方式的多样化,就是要树立 “以人为本”“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者就是远程教育的上帝”“学习者的需要就是开放大学的需要”“只有适应更多的学习者选择,开放大学才能造就更多的人才”的办学理念,不断致力于促进开放大学的办学方式多样化,确保各区域开放大学形成特色发展和错位发展的办学机制,在大力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基础上,强力推动社会化办学,建立学校与社会深度互动的办学机制。所谓远程教育资源建设的均衡化,就是要让远程学习者这“每一棵小草”,都有一片能够适合其立足、扎根并健康生长的“学习的土地”,并通过让他们吸收各自所需要的远程教育知识资源营养,尽快长成“一棵棵参天大树”。当然,对于区域开放大学而言,促进远程教育资源建设的均衡化,也意味着通过建立城乡均衡远程教育资源配置和服务机制,大力改善边远地区、落后地区、农牧渔业地区的远程教育条件,着力解决并大力改善分校和学习辅导中心建设的硬件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难题,促进校本部与校外办学点的均衡发展。所谓远程教育文化合作的国际化,就是通过与国际开放大学和普通大学的远程教育文化合作,让远程学习者不出远门,就能分享到国际开放大学和世界各国普通大学的优质远程教育资源,让他们在更广阔自由的天地里,展开学习翅膀在知识海洋遨游。要实现此目标,区域开放大学就要适时引进国际开放大学和普通大学的课程,采用国际化的远程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形成区域性的跨文化交流的国际远程教育文化氛围,培养更加具有国际视野和拥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基于上述判断,笔者认为,区域开放大学创新适应地域和地缘生态文化形态的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形成适应地域和地缘生态文化形态的远程教育模式,就是要通过制定面向国内和国际的远程教育文化发展战略,通过“向内看”和“向外望”,增强自身的地域生态文化发展活力,塑造特色更加鲜明的校园文化形象,以承担起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历史使命,把开放大学的办学优势转化为民族传统和先进文化的传播优势,形成一个有利于本民族文化传播的区域远程教育文化圈,以促进开放大学的远程教育生态文化,达到与本地区和周边的生态文化形成良好的互动,促进本民族文化与周边民族文化实现良好的互动。唯其如此,开放大学才能把远程教育放在与其发展密切相关的自然生态文化环境、社会生态文化环境、规范生态文化环境当中,才能根据生活在这三种特定生态文化环境中各种生态文化因子,与远程学习者群体的集体生理、心理特征和远程教育的相互关系,揭示和把握区域远程教育的生态文化发展结构、功能、原理和规律,才能深入探索远程教育的行为生态文化、演进生态文化、测评生态文化等方面的内容。概而言之,它有利于我们从远程教育和周围的区域生态文化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入手,以开放大学的远程教育办学系统为主轴,以开放大学所处的区域生态文化系统为基点,建立纵横交织的远程教育系统网络结构,进而建立实现远程教育的资源开放、入学开放、课堂开放和学习开放,且能够覆盖本地城乡的区域开放大学的远程教育学习中心,促进生活在这个区域的远程学习者,无论在城市、乡村、草原、海岛,或者在家里、社区、单位乃至旅途,都能利用卫星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等各种远程教育终端进行自主学习和泛在学习。特别是在当前,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日益扩大与多样化,人类与自然和社会各种生态文化环境的关系问题越来越突出,在这种情况下,远程学习者作为学习个体,他们选择的学习地点、学习方式、学习通道及专业等,都与自己在该地域内所从事的特定工作,以及本区域的产业发展结构、经济发展需求和社会发展趋势等生态文化因素密切相关。而这些因素,往往直接影响到区域开放大学的地域和地缘生态文化建构,影响到其学科、专业、课程建设的区域化选择,影响到建构适应本区域生态文化系统的学科体系、专业体系、课程体系和远程开放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当然,也正因如此,笔者认为,当前,人类社会所面临的环境、人口、资源与经济、社会、文化等可持续发展问题,已经表现在开放大学的建设之中,表现在开放大学的远程教育公共支持服务体系建设之中,其核心标志,就是要求我国的开放大学建设必须实现区域化,就是要求开放大学的远程教育公共支持服务必须实现区域化,就是要求开放大学的远程教育发展战略必须实现与区域生态文化的和谐化。

五、结语

无庸质疑,在我国广播电视大学系统经过三十年的曲折发展之后,建立与特定区域内的自然环境、人口资源、社会发展等生态文化因素相适应、相匹配、相和谐的区域开放大学,已是迫在眉睫的当务之急。就像学者陈寿朋所指出的那样,建立这样一系列符合国情、区情、地情的区域开放大学,必将有助于引导我国开放大学“建设‘尊重自然’的文化,按照‘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观”,形成稳固而富有活力的远程教育区域生态文化圈,从而“走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发展道路”,因为毕竟“以生态文化为基础的生态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是“一种历史的必然”[5]。可见,按照这样的战略规划设计思路而建设的区域开放大学,必将把我国的远程教育发展推向一个全新的生态文明发展阶段。当然,最应当值得肯定的是,构建能够适应本地区自然与社会生态文化的区域开放大学,非常有助于我国开放大学建设摆脱目前所遭遇的种种尴尬困境,有助于摆脱我国远程教育发展中那种不可持续的生态文化危机,有助于从生态文化角度反观我们的远程教育,有助于用“绿色、环保、节能”的生态文明理念,重新认识开放大学及其所开展的远程教育,有助于用环境、人口、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眼光,看待开放大学的远程教育,并协调开放大学的远程教育与区域生态文化环境达到和谐,亦即进一步优化开放大学的远程教育生态文化发展环境。特别是在当前,这样做,无疑有助于我国整合各地电大的人财物资源,形成区域远程教育的“社会生态文化合力”,使得我国的区域开放大学发展,能够呈现出与区域自然和社会生态发展变化相一致的运行节律,形成更具丰富性的中国开放大学的远程教育发展的区域生态文化形态和范式。当然,也正是因为这一点,笔者以为,采用中国开放大学建设中的区域化生态文化发展战略,运用 “股份制”的资源聚集效应,摒弃中国开放大学建设中的狭隘利益格局,消除中国开放大学的远程教育短视目光,形成中国开放大学的远程教育可持续发展及其整体效应,非常有利于我国在区域生态文化平衡所允许的整个范围内,有条件、有节制、有秩序、有节奏地发展远程教育,有助于我们从更加广阔的人文生态文化视野,去看待我国开放大学的远程教育,有助于我们帮助学习者在区域开放大学的各种远程教育文明课堂上,实现个人的知识建构、职业能力建构、人生发展建构、精神家园建构。一言以蔽之,即学习的人文建构。这正是我们所谓的远程教育的区域生态文化发展观、区域开放大学建设的生态文化和生态文明战略观。

[4]阮智勇.中国广播电视大学教育统计年鉴 [R].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1.

[5]陈寿朋.生态文化建设论[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

[6]鲁枢元.生态文艺学[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7]程又中.当代国际安全合作的探索与争鸣[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

[8]桑托什·潘达(SantoshPanda).远程教育的规划与管理[M].上海:上海高教电子音像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办学大学区域
“留白”是个大学问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大学》
分割区域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