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层次理论研究

2013-08-15卢文忠

重庆开放大学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层面个体主体

卢文忠

(华南师范大学 政治与行政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1)

根据心理学的一般原理,在人的生命活动中,需要产生动机,动机引起行为,需要与思想行为之间有着密切的相互作用。研究人的需要,对分析人的思想与行为的发生、发展以及思想与行为的互动关系,认识和利用人的思想和行为活动的常态规律,以促进人们形成符合社会发展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育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外化行为具有积极意义。思想和行为、内化和外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理论范畴和重要研究对象之一。思想政治教育是塑造人的灵魂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为了促进人们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健康形成和有效外化的教育活动。思想政治教育的运行过程,是以人为主体而建构的主体性活动和以人为对象的对象性活动的统一。

人的活动是基于一定的行为动机之上的外化实践,人类行为动机源于人类需要,人的需要构成人的活动的受控因素,是人的活动的主体基础、人性根基和动力机制。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人,即作为教育主导主体的人和教育接受主体的人,受控于一定的需要又对需要进行调控。换句话说,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的主体性的社会实践,思想政治教育受控于需要,需要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实际的、直接的、内在的影响。从这个维度来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一个满足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需要的过程,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创造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以满足主体需要的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层次理论研究,就是以需要为逻辑起点,以层次结构为视角,解决为什么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和如何满足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的基本问题。因此,从理论创新和科学研究的维度来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层次理论研究,是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原理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优化的重要课题。

一、需要层次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的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层次理论研究,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原理与需要层次理论相结合的研究,是需要层次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领域的延伸和拓展。因此,对需要层次理论及其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关系的辨析,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层次理论研究的理论前提和思想基础。

1.需要层次理论的思想借鉴

一般来说,需要(need)是个体感到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个体缺乏某种东西时所产生的一种主观状态,是客观需求的主观反映[1]。需要是人为了满足所欲实现的价值的心理倾向和现实状况,反映了主客体对象性、互动性的统一。这种心理倾向和现实状况在人类实践和生活世界的发展和演变中是一个多维的、动态的结构系统,是一个多层次的分布形态。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提出关于人的需要及其发展的观点:“已经得到满足的第一个需要本身、满足需要的活动和已经获得的为满足需要而用的工具又引起新的需要。”[2]“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 ”[3]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根据人类强度不同的本能需要和社会需求,设计出如下分析和描述人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递升的“需要层次理论”——①生理需要。这是为了满足人类生命存在最基本的需要。②安全需要。这是为了保障人类的自身安全。③归属与爱的需要。这是为了获得社会生活中的爱情、社交、结群和友谊。④尊重需要。这是指人要获得自尊、自主、自许、认可、关注和重视等,包括自我尊重、对他人尊重、受他人尊重。⑤自我实现需要。这是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挥个人潜能,能正确有效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实现个人理想、愿景。后来,马斯洛把人的需要五层次论发展为七层次论,从低级到高级逐级递升: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识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尽管过于偏重低级需要向高级需要单线式的发展,忽视了高级需要对低级需要的反向调控,但这一理论为研究人的行为动因和提升行为效果提供了新的理论和注入了人本主义内涵。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布洛赫,也从人本主义哲学的角度提出了关于人的需要层次的思想。布洛赫用“倾向性—潜在性”来阐释人的存在,认为人的存在的内在驱动力或倾向性来源于人的需要,人的生存总是受各种各样的需要所驱动和影响,可分为三个层面的需要:①生理需要,即人对食色的基本需要。②情感需要,它体现在艺术和宗教之中。③求知需要,表现于各种科学以及哲学之中。人的各种需要不断驱动人超越现存,向着未来的可能性领域推进[4]。除此以外,默瑞、奥德费、赫茨伯格、勒温、麦克兰德等人也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对人的需要作优先性和重要性原则的区分。以上理论为研究人的需要以及激发人的动力,为探索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以及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资源和方法借鉴。

2.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的理论分析

在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实质上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为了保证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奋斗目标的实现,以宣传和传播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体系,引导人们的政治态度,解决各类思想问题,提高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完善人格和调动积极性为根本任务,所进行的以政治思想教育为核心与重点的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的综合教育实践[5]。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价值追求和意识指向来看,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满足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需要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动力和受控因素。

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主导主体和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体,基于客观的尚未实现的状况而形成的主观的希望实现的倾向,也是主观的希望实现的倾向对客观的尚未实现的状况的反映。进而言之,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为了达到尚未实现的精神自我的提升和个人全面发展的主体倾向和客观现实。其中,教育主导主体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政策和活动的制定者、实施者和管理者,如党政机关、社会组织和学校教职员工。教育接受主体是指教育活动的学习者、参与者和反馈者,如社会大众、单位成员和在校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具有独特和深刻的内涵和现实特征。第一,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是人的高级需要,不同于人的基本需要,如衣食住行等生命本能和一般社会活动的基本需要,它依赖于基本需要又高于基本需要,是基本需要的提升和超越。第二,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就是为了满足尚未实现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第三,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是主体间性的主客体统一的需要。第四,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是一种主体的积极需要。换句话说,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不是人的一般需要意义上的主体基于现实差距产生“欠缺感”引起的被动反应,而是主体积极对尚未实现的价值的创造、实现和满足的心理倾向。第五,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具有外在多维层面与内在多维层次的双重结构,即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平面化的需要幅度,而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多维的需要结构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是主体积极实现尚未实现的价值的实践过程。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布洛赫在其乌托邦哲学中独创性地建构了“尚未”范畴,以此阐发人的不断生成、不断超越现存世界的生存状态和本质特征。在由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中,所谓“尚未实现”,表征着目前还不存在、将来可能存在的开放性的价值生成过程,表征着主体对价值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获取。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是在基本需要基础上的一种高级需要,主要倾向于主体提升精神自我和实现全面发展的需要,本质上就是 “自我实现”需要的特殊形式和具体表现,是“人的各种潜能和基本素质的充分发展,人的个性的丰富完善,人的本质力量的充分显现等。人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地由片面到全面的过程”[6]。这种特殊的“需要”蕴含了积极的价值取向和主体的实践向度。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尚未实现的理想性与现实存在的实然性之间的矛盾,反映了基于主体存在的潜在价值和显现价值的内在矛盾,这一矛盾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主导教育活动和主体接受活动的实践机制得以解决,这一矛盾的解决表征着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认识活动中建立起来的,以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为尺度而形成的,个体思想品德发展与社会发展目的相一致的价值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其教育活动和社会关系中合乎人的发展 (尤其是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与人类社会进步(尤其是精神文明的进步)的目的而呈现出的一种肯定的意义关系[7]。这种肯定的意义关系,反映了主动满足个人主体与社会主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层次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需要结构体系。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层次分析,是以西方需要层次理论为借鉴,以人的现实需要层次为依据,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题,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归宿,揭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各个需要层次的基本内容、内在关系和发展规律。

1.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层次的基本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层次是“大层面”与“子层次”纵横结合的系统,按照主体的性质规模和社会的影响范围,分为宏观需要层面、中观需要层面和微观需要层面,宏观需要层面是社会需要,中观需要层面是集团需要,微观需要层面是个体需要。①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需要层面。社会需要即执政体系需要,包括实现执政领导的需要、促进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提高公民素质的需要三个子层次。如我国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需要,是为了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引领先进文化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②思想政治教育的集团需要层面。集团需要即群体共同需要,如企业组织、妇联组织、居民社区等社会群体,包括遵守共同规则的需要、发展个体价值的需要和实现群体目标的需要三个子层次。如国有企业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为了形成良好的生产经营秩序,实现员工的自身价值和促进企业做强做大。③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需要层面。个体需要即个人需要,包括社会适应需要、精神提升需要和全面发展需要三个子层次。如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政治、法律、道德的基本要求,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人格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层次的内在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的三大层面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三者不是固定的单向的从一个层次向高一级层次递升发展的结果,而是一种可逆的动态发展结构,并存在着包含与被包含的层次关系。一方面,既可以是社会需要作为最高需要的 “个体→集团→社会”的发展层次,这是通过满足个体需要来实现集团和社会的需要价值;也可以是个体需要作为最高需要的 “社会→集团→个体”的发展层次,这是通过实现集团和社会的需要价值来满足个体需要。另一方面,社会需要包含了集团需要和个体需要,后者是前者的构成部分。社会需要是集团需要和个体需要的总体构成,社会需要对集团需要和个体需要起主导进程和坚持方向的宏观作用,集团需要和个体需要是社会需要的具体化,是社会需要的具体价值实现形式,个体需要是社会需要和集团需要最现实、最微观的构成细胞和主体基础。

思想政治教育三大需要层面中的各个层次,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以及高级调控低级的关系。社会需要层面的需要子层次从低到高依次是 “提高公民素质的需要→促进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执政领导的需要”;集团需要层面是 “遵守共同规则的需要→发展个体价值的需要→实现群体目标的需要”;个体需要层面是“社会适应需要→精神提升需要→全面发展需要”。

3.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层次的发展规律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层次是“三大层面”与“三个层次”有机统一的需要层次结构体系。其中,社会需要、集团需要和个人需要之间具有可逆性,即社会需要可以还原和细化为集团、个人的需要,同时,集团、个人的需要可以汇合提升为社会需要。各个需要层面内的三个子层次是逐级递增的,层次发展的动力来自主体实践以及由实践所改变的环境,高层次以低层次为基础又对低层次具有调控作用。总之,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的发展规律是一个指向多维度、多层次尚未实现的需要,且通过教育实践得以满足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过程。有需要才有动力,有高级需要才有更大动力,对高级需要的追求和满足才能充分激发主体活动的积极性,才能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价值最大化。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从主体实践结果的维度来看,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或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前者是指教育主导主体施教的实际影响力,后者是“以接受活动为载体和依托,是建构接受活动的目的和归宿,即接受主体将社会和社会群体的一定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内化为主体品德思想和外化为品德行为的程度,是接受活动全过程的核心所在,是衡量思想政治教育和接受成败的最高标准”[8]。

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层次理论研究的意义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层次理论研究,对于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层次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原理的创新和发展,它借鉴心理学关于需要和人的发展的原理和方法,把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和需要层次研究有机结合,为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的理论宝库增添新的思想理论资源。

第二,通过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层次理论研究,分析和揭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教育主导主体和教育接受主体的需要内容及其层级结构,为进一步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定位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激发思想政治教育动力,寻求新的理论支撑和现实依据,成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层次理论揭示主体内涵和客观维度,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主体的需要及其层次;揭示社会与个人发展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与人的思想品德及其外化实践的客观规律;探索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的特征、本质及其内在结构的相互关系,凸显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尚未实现”的积极性、开放性和主体性,开拓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新视野和新范畴;根据不同层次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调整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政策、内容和方法,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化和科学化发展。

[1]张朝,李天思,孙宏伟.心理学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马克思格斯选集: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衣俊卿.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5]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6]周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J].理论探索,2003(1).

[7]胡国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

[8]卢文忠.思政教育接受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猜你喜欢

层面个体主体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
健康到底是什么层面的问题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二)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七)
How Cats See the World
从语言和体系两个层面理解庄子的“吾丧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