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共支出、基本建设投入与城乡收入差距
2013-08-15周海川
胡 联,王 娜,周海川
(1.中国人民大学 a.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b.经济学院,北京 1008728;2.安徽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安徽蚌埠 233041)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农业投入的增加和农业技术的进步,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迅速。但是农民收入提高缓慢,收入增长率不高,城乡居民之间存在着较大的收入差距。1978年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的2.57倍,而2010年已经扩大至3.22倍。农民增收难和城乡收入差距过大已严重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公平性以及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从某种程度说,我国城乡收入差距过大主要是由建国初期“农业补贴工业”和“工农产品剪刀差”等重工业化政策造的。学者们也从不同的视角对城乡差距形成的原因做了解释。其中投资不足是限制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讨论农村公共支出对农民收入水平以及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虑如何改善公共支出结构,提高公共支出的使用绩效十分必要。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尤其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瓶颈。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摆脱农业面临的资源、环境和市场的约束,促进我国农业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增加农民收入,进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性问题。
目前,在农村公共支出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方面,林光彬(2004)[1]认为:我国公共支出和财政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分配存在严重的不平等。农业财政支出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不仅低于农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而且还低于农村地区上缴税收在国家总税收中的比例。这种不平等是财富分配等级格局的表现,也是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经济基础。宋洪远等(2003)[2]认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总体上处于下降趋势。王朝才和傅志华(2004)[3]则认为: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是我国过去走建立在剥削农业(农民)基础上的工业化道路所带来的后果,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时形成的“城乡分割”影响了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
在农村公共支出、基本建设投入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实证研究方面,沈坤荣(2007)[4]对农村公共支出、农民收入增长以及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在支出结构方面,生产性支出和基本建设支出占比过高,而农业科研和社会福利等方面的支出过低;而且公共支出在降低城乡收入差距上的作用并不明显,政府增进社会福利功能的发挥因此受到影响。夏龙、冯涛(2011)[5]认为:城乡收入差距拉大会引起农村公共支出的被动增加,但是这种被动增加却不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孙继琼(2010)[6]认为:当前我国农村公共支出的运用效率低下,影响了农村公共支出促进农民收入增长作用的发挥;同时公共财政资源在城乡之间的配置不均,是造成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毛燕玲等(2008)[7]认为:农业基本建设投资与第一产业总产值、农民人均纯收入之间具有长期正向的均衡关系,但短期内农业基本建设投资不会促进第一产业总产值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总体来看,已有研究存在以下几点不足:首先,尽管农村公共支出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实证分析已有一些文献,但缺乏完整的计量分析(如从脉冲分析和方差分解角度分析);其次,目前尚没有对农业基本建设投入与城乡收入差距扩大进行实证研究。正是基于这两点,本文进行了农村公共支出、基本建设投入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实证研究。
二、数据、变量说明与样本空间的选择
本文收集了1978—2006年我国农村公共支出、基本建设投入与城乡收入差距数据。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基本建设投入、农业产业增加值、城镇家庭平均每人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年纯收入采自各年的《中国统计年鉴》。本文用GAP衡量城乡收入差距,其值为各年城镇家庭平均每人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年纯收入的比值;GOV衡量我国农村公共支出,其值为每年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与农业产业增加值的比值;JBJSZCR衡量基本建设投入,其值为每年财政支农支出与农业产业增加值的比值。
由于从2007年开始,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的统计口径发生变化。所以鉴于数据的可得性和实际有效性,本文选取1978—2006年为研究范围。
三、计量模型和实证结果分析
(一)协整分析与误差修正模型
协整关系的检验通常有两种方法:Engle-Granger两步法和Johansen检验法。前者使用相对简便,得到的协整回归参数估计量具有超一致性和强有效性,但在小样本下,这种估计量存在实质性偏差。由于本文的分析中有效样本相对较小,为克服上述不足,本文采用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的Johansen协整检验。
1.变量的平稳性检验。鉴于Johansen协整检验仅对已知的非平稳序列有效,为避免对非平稳时间序列回归导致虚假回归的问题,因此我们首先对向量自回归模型中各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本文采用Dickey和Fuller(1981)提出的ADF方法进行单位根检验,滞后阶数按照AIC或SIC准则选择,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以看出,两个变量在5%的置信水平下都存在单位根,属非平稳时间序列,但它们的一阶差分序列在1%的置信水平下均显示出平稳性,即GAP、GOV和JBJSZCR都是一阶单整过程,因此符合对变量进行协整检验的前提条件。
2.VAR模型的确定。Johansen检验是基于VAR模型进行的,构建VAR模型需明确模型中含有哪些变量以及滞后期数。该VAR模型中的变量已经确定,为了保持合理的自由度,使模型参数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在参照残差自相关性、异方差性和正态性的基础上,本文选取最佳滞后期为1,处理结果显示模型拟合优度达0.90以上。
3.协整分析。协整检验模型的滞后期即为无约束VAR模型的一阶差分变量的滞后期。无约束VAR模型的最优滞后期为1,所以协整检验模型的滞后期应为1(见表2)。
表2是对5种可能形式进行协整关系检验的结果。迹统计量和最大特征根两种检验方法都表明,模型在5%显著水平下至少存在1种协整关系,但最优模型形式需通过比较AIC和SC统计量进行选择,也就是说对可能存在协整关系的5种模型形式都分别建立相应的误差修正模型(VECM)。根据AIC准则和SC准则,应选择第5种方程形式。这说明我国农村公共支出、基本建设投入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标准化后的协整关系表达式为(u为残差):
GAP= -1.714 0GOV -1.786 0JBJSR+1.901 1+u
由上式可知,在长期关系中,GOV每增长1%,GAP平均约减少1.71%,JBJSR每增长1%,GAP平均约减少1.78%,这表明在样本区间内,农村公共支出、基本建设投入的增长降低了城乡收入差距。
表1 ADF单位根检验
表2 Johansen协整关系检验
(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1.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上述Johansen检验表明各变量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长期均衡中显著的相关关系并不意味着自变量对因变量产生影响。因此,笔者基于误差修正模型对各变量分别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通过对各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的自变量的滞后项进行Wald弱外生性检验实现,若χ2统计量小于5%的临界值,则拒绝原假设,接受相应的自变量是因变量的Granger原因的备择假设。
表3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从表3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的结果可以看出:GOV不是GAP的的格兰杰原因;JBJSR不是GAP的的格兰杰原因。这与沈坤荣(2007)[8]的观点一致。由于在计量经济学中,Granger因果关系并非完全等同于实际意义的因果关系(赵国庆,2008)[9]。本文接下来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继续分析我国农村公共支出、基本建设投入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
2.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为了形象地说明我国农村公共支出、基本建设投入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动态关系,下面将利用脉冲响应函数来分析模型的动态特征。图1和图2是基于VAR模型采用正交化方法和Cholesky分解技术模拟的脉冲响应函数图,图中的横轴表示新息冲击作用的滞后期数,纵轴表示因变量对解释变量的响应程度。在模型中将新息冲击作用的滞后期设定为30年。
由图1可见,GAP对来自GOV一个标准差的冲击反应,在开始时就呈现出正向效应,到第1.5年时正效应达到最大值,随后逐步减弱,并在第3年时减为0。之后,冲击反应显现出负向效应,在第6年达到最大值,然后减弱,直到第18年后保持稳定的水平态势。这说明在前3年我国农村公共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减少起着负面作用,但是第3年后,农村公共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减少起着正面作用,并在第18年后保持稳定的正面作用。这意味着,从长期看农村公共支出有助于减少城乡收入差距,但是作用并不很大。
由图2可见,GAP对来自JBJSR一个标准差的冲击反应,在一开始时就呈现出负向效应,到第6年时负效应达到最大值,随后逐步减弱,直到第21年后保持稳定的水平态势。这说明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我国农业基本建设投入有助于城乡收入差距的减少,而且这种作用大于总的农村公共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减少的作用(如图1和图2所示)。
图1 GAP对GOV一单位标准差的响应路径
图2 GAP对JBJSR一单位标准差的响应路径
3.方差分解。脉冲反应函数描述的是VAR模型中一个内生变量的冲击给其它内生变量带来的影响。方差分解则是通过分析每一个结构冲击对内生变量变化的贡献度,以进一步评价不同冲击的重要性[10]。表4给出了关于城乡收入差距GAP的方差分解结果。
如表4所示,GOV对GAP的第1期贡献度是24.67%,然后开始缓慢下降,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长期平均贡献度为14.79%。JBJSR对GAP第1期没有影响,但对第2期有一个2.96%的贡献度,然后逐渐变大,到第 15期达到最大值53.48%,长期平均贡献度为38.44%。这说明,对于滞后30期的各变量来说,农村公共支出、基本建设投入对城乡收入差距都有影响,而且基本建设投入的影响度更大。
表4 GAP影响因素的方差分解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经过上述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
(1)从协整关系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看,农村公共支出、基本建设投入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农村公共支出、基本建设投入有助于减少城乡收入差距。
(2)从脉冲响应函数和GAP影响因素的方差分解来看,基本建设投入对城乡收入差距减少贡献较大。
(3)农村公共支出投入对城乡收入差距减少贡献不是很大。这可能源自于农村公共支出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和农村公共支出效率有待提高[11-12]。
基于上述认识,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继续加大农村公共支出力度。由上文分析可知,长期来看,农村公共支出有助于城乡收入差距的减少。由于国家发展战略的影响,我国公共支出长期存在城乡“二元结构”,农村公共投入不足,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我们应该增加农村公共支出。
第二,加强农业基本建设投入力度。由实证分析结果来看,农业基本建设投入对城乡收入差距减少作用较大。所以,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大投入,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进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第三,优化农村公共支出结构,提高农村公共支出效率。本文实证结果显示,农村公共支出有助于城乡收入差距的减少,但作用不是很大,所以我们应该在加大农村公共支出的同时,积极优化农村公共支出结构,提高农村公共支出效率。
[1]林光彬.等级制度、市场经济与城乡收入差距扩大[J].管理世界,2004(4).
[2]宋洪远,庞丽华,赵长保.统筹城乡,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当前的农村问题和未来的政策选择[J].管理世界,2003(11).
[3]王朝才,傅志华.“三农”问题:财税政策与国际经验借鉴[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4]沈坤荣,张王景.中国农村公共支出及其绩效分析—基于农民收入增长和城乡收入差距的经验研究[J].管理世界,2007(1).
[5]夏龙,冯涛.政治决策、农村公共支出与城乡收入差距[J].经济经纬,2011(2).
[6]孙继琼.农村公共支出与农民收入增长和城乡收入差距的因果检验[J].财经界,2010(10).
[7]毛燕玲,傅春,肖教燎.我国农业基本建设投资的协整性[J].南昌大学学报,2008(4).
[9]赵国庆,于晓华,曾寅初.通货膨胀预期与Granger因果性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4).
[10]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应用及实例[M].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11]李永友、沈坤荣,财政支出结构、相对贫困与经济增长[J].管理世界,2007(11).
[12]Kaldor N.The Alternative Theories of Distribution[J].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56,23:83 -100.
[13]Aimin CHEN.Urbanization and disparities in China:challenges of growth and development[J].China Economic Review,2002,13(4):407 -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