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全面提高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引领社会管理创新

2013-08-15

大连干部学刊 2013年7期
关键词:科学化党组织群众

刘 丹

(中共大连市委党校 党史党建教研部,辽宁 大连 116013)

当前,我国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异常艰巨,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尤为迫切。2012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并首次提出建立服务型政党,进一步凸显了党组织的服务功能,也为进一步研究党组织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提出更加深入的研究课题。

一、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社会管理创新的作用是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现实要求

政党产生的根源和其所承载的功能决定了政党必须成为连接国家和社会的桥梁和纽带。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建设服务型政党,进一步明确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在推进国家建设的同时,也要重视并有效领导社会建设,而引领社会管理创新是当前党组织领导社会建设的重要一环。

(一)发挥党组织引领社会管理创新的作用,是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题中应有之义

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要前提是必须在正视中国现有国情和党情特殊性的前提下,坚持并逐步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这一政党制度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社会中处于领导地位,必须要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宗旨,这既是我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也是最大的政治优势,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目标。这就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必须成为领导力量,并且在加强自身建设的过程中调动党员群众社会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党组织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统筹协调、宏观领导的作用,同时将以引领社会管理创新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方式和手段,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人民群众幸福作为重要的目标追求和价值取向。

(二)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以及人民群众的广泛要求不断转变执政方式,是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必然要求

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要求中国共产党不仅要正视中国国情和党情的特殊性,坚持和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同时更要求中国共产党能够从世界政党产生、发展、执政的一般性规律中总结经验,进一步增强党的执政能力。世界政党产生、发展、执政的一般性规律告诉中国共产党,人心向背是政党兴衰的关键,政党的执政方式和执政理念,必须随着时代的变化和人民群众的广泛要求做出相应调整。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人民内部矛盾凸显期,高发、频发的社会问题,对现有的社会管理体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并已经严重威胁到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解决凸显的社会问题,已经成为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群众共同的呼声。因此,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将引领社会管理创新纳入到党转变执政方式的重要内容中去,逐渐将党组织的执政方式由垂直命令转变为服务管理,是党进一步引领经济社会转型的必然要求,也是党进一步巩固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

(三)以引领社会管理创新带动基层党组织功能和作用的有效发挥,是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出的目的在于使党的建设更加尊重规律而趋向科学,使党组织能够适应社会实践的变化而不断延伸其功能和作用,保持党的先进性,全面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当前,党中央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将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定位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其目的就在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不断延伸和拓展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和作用。当前,我国的基层党组织的数量已经突破四百万,基层党组织网络的大面积覆盖,一方面增强了党组织社会整合和社会动员的能力,同时因其活跃于群众之中,和群众有最天然的联系,并掌握一定社会资源,构成网络,而在引领社会管理创新中具有天然的优势。同时,基层党组织作为社会管理中的决策制定者、活动组织者以及具体执行者,也必须立足于各地区社会管理问题的实际,通过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切实提高基层党组织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和做好群众工作的意识和能力,才能使自身不游离于人民群众的广泛要求之外而被边缘化,从而进一步夯实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和组织基础。

二、基层党组织引领社会管理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党的“十七大”以来,各地基层党组织根据自身现状,对基层党组织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地位进行了明确定位,探索出了行之有效的基层党组织引领社会管理创新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基层党组织引领社会管理创新已经成为一个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备受关注的焦点课题。但是当前基层党组织在引领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依然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具体表现为:

其一,党员干部做群众工作的热情淡化。习近平总书记在2011年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结业式的讲话中指出:“社会管理主要是对人的服务和管理,说到底是做群众的工作。一切社会管理部门都是为群众服务的部门,一切社会管理工作都是为群众谋利益的工作,一切社会管理过程都是做群众工作的过程。”当前在我们的一些党组织中,部分领导干部缺少做群众工作的意识,在政策制定和执行的过程中缺少调研。同时部分领导干部在其位不谋其政,不作为、滥作为现象时有发生,加之贪污腐化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了党组织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公信力。长此以往,党组织必将游离于人民群众之外,失去执政的合法性。其二,人民群众利益需求多元化,利益冲突复杂化,而表达利益诉求的平台缺失。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化发展带来了深刻的社会变革,人民群众的诉求从总体上看已经由原来的脱贫性诉求转变为发展性诉求,从满足物质需求转变为满足精神需求,同时,不同的社会群体对利益的追求发生了分化,利益冲突复杂化。了解、掌握并及时协调解决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成为党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当前,人民群众利益诉求表达平台缺失,使很多社会问题进一步放大,增大了社会管理创新的难度。其三,基层党组织工作方式陈旧,服务资源缺乏联动和整合,基层公共服务依然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要求。与人民群众利益诉求的多样化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当前,部分基层党组织还保留计划经济年代的工作理念、工作方式和工作内容,基层党组织的四大功能还仅仅停留于口头之上。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变,要求基层党组织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但是,当前基层党组织的服务缺乏有效的联动和整合,往往是资源闲置和资源不足并存,能够为群众提供的服务和人民群众的需求相差甚远。

造成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其一,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陈旧,垂直命令观念根深蒂固,服务管理意识相对淡薄。当前,部分基层党员干部做群众工作热情淡化的主要原因在于一些领导干部将基层党组织依然定位为行政体系中自上而下垂直管理的末端环节,而没有将基层党组织视为听取、反映、解决人民群众利益诉求的起始环节,自上而下的垂直命令的观念和意识比较浓厚,而听取人民群众呼声,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利益诉求的观念和意识相对淡漠。而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建立服务型政党,要求党组织不仅要有自上而下的政策传达和统筹协调的垂直体系的存在,同时更要求有自下而上的人民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的畅通,双管齐下,才能使党组织功能和作用得到最有效的发挥,也才使能基层党组织在社会管理创新中有所建树,要做到这一点,转变党员干部陈旧的思想观念是首先要解决的基础性问题。其二,自上而下的传统单位制党建,不利于基层党组织引领社会管理创新。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员流动愈加频繁,加之人民群众利益诉求的多元化,使传统的、单一的单位制党建模式的弊端有所暴露。传统的单位制党建一方面由于服务范围、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相对局限,不利于基层党组织功能和作用的延伸。同时,单一制的单位党建使各单位各自为政,难以实现党建资源的共享和党建活动的联动,不利于基层党组织引领社会管理创新。其三,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面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素质不高。当前,部分基层党组织存在社会管理人才总体缺乏,专业性不强、能力不足、保障不力等诸多问题,加之,部分党员干部长期习惯于传统的党建内容和党建工作方式,面对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的多元化,服务要求的多样化,服务内容的不确定性,服务方式的灵活性等诸多考验和挑战,常常觉得力不从心。其四,政策导向的偏差,造成基层党组织引领社会管理意识不强,热情不高。基层党组织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作用发挥得好不好,最有发言权的是人民群众,但是,当前对于基层党员领导干部的考核评价没有跟随基层党组织功能和作用的延伸而随之发生转变,在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的考核中人民群众的缺席,势必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造成政绩导向上的偏差,进而使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缺乏对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视。

三、以党建科学化为引领,提升基层党组织创新和加强社会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基层党组织引领社会管理创新根本目的是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因此,提升基层党组织引领社会管理创新的能力和水平,必须以党建科学化为引领,在科学设置基层党组织架构和转变基层党建工作体制机制的基础上,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

(一)基层党组织的组织架构和体制机制应随基层党组织引领社会管理创新的需求而做出相应调整

基层党组织引领社会管理创新对基层党组织的组织架构和体制机制提出了新要求,应根据这种新要求并在把握基层党建规律的基础上,对党组织的组织架构和体制机制做出调整。其一,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员流动更加频繁、快速,传统单一的单位制党建已经很难将流动中的党员群众组织起来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因此,作为单位制党建的补充,可以在一定区域和范围内统一设置基层党组织,负责统筹协调该范围和辖区的党建工作。一定区域和范围内的党组织的整合和联动,更加有利于对党员的统一管理,更加有利于对党建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更加有利于党组织为人民群众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其二,创新基层党组织引领社会管理创新的体制机制关键在于发挥基层党组织整合多方资源、统筹协调和宏观引领的作用,形成党委领导,社会参与的局面。其中党委的领导不能是具体工作事无巨细的亲力亲为,而应该把重点放在资源的整合上,最终形成完善的社会管理格局。

(二)不断完善基层党组织的引导能力,使其充分发挥引领群众组织搞好社会管理创新的作用

社会管理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服务人民群众,同时,也只有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社会管理才有可能是直接面向基层,面向人民群众的。当前,我国农村和城市社区的管理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基层群众自治,同时,在社会中也存在很多的社会组织,因此,基层党组织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必须处于核心位置,发挥引导作用,带领人民群众发挥其社会管理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一,完善基层党组织的引导能力,要求基层党组织首先对自身有正确的定位,把握一定的“度”,做到只引导而不包办代替。其二,通过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宣传、教育、组织、发动等优势,引导人民群众和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一方面使广大人民群众凝聚在党组织周围,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更重要的是形成“上面一根针,下面千条线”的多元化的社会管理格局。

(三)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统筹协调能力,使其充分发挥协调人民内部矛盾的作用

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社会管理创新的作用,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必须要不断完善基层党组织统筹协调各种利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能力。其一,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兼顾人民群众的具体利益。当前,我国处于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转型期,必须要充分考虑改革的力度、经济发展的速度与人民群众可承受的程度三者之间的关系,统筹解决在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等问题中出现的社会问题,在城市化进程中充分尊重人民群众意愿,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其二,基层党组织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领导者,在政策制定和执行的过程中必须广泛调研,兼顾多方利益。构建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妥善处理和解决不同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促进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分配公平。同时高度关注和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在就业、医疗、养老、教育等方面提供多元化的扶持政策,切实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

(四)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公共服务能力,使其充分发挥服务人民群众的功能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顺应人民群众利益诉求的多元化,基层党组织的服务也必须呈现出显明的时代特征,要针对不同的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提供不同的公共服务,使服务具有针对性。同时公共服务必须扎实有效,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要求,具有实效性。其一,要创新基层党组织联系群众的体制机制。基层党组织更好服务人民群众的前提是了解和掌握人民群众的要求。因此,必须增强基层党组织和人民群众沟通和互动的能力,笔者认为,当前基层党务公开工作的展开,为创新基层党组织联系党员群众的体制机制提供了契机,一方面通过基层党务公开,党员群众对基层党组织的日常工作和服务项目有了更多的了解,同时,在基层党务公开工作的基础上,基层党组织可以创建双向循环反馈的系统,使党务公开工作成为党员群众接触党组织以及党组织了解和掌握党员群众诉求的平台。其二,完善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必须以改进政府的公共服务方式为先导,同时以加强基层党组织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为载体,针对媒体时代服务群众的新特点,遵循社会管理规律,探索行使有效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

[1]李忠杰.论社会发展的动力与平衡机制 [J].中国社会科学,2007(1).

[2]沈建红.执政组织资源与执政党的组织建设[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科学化党组织群众
清华党组织公开
多让群众咧嘴笑
流翔高钙,实现葡萄科学化管理助农增收
透明化、科学化和可预期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党建科学化的内涵探析
对症下药 强健基层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