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者的足迹:《银沙滩思辨集》序言
2013-08-15王元新
王元新
我与希魁教授相识相知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那时我在市人事局工作,希魁教授作为优秀中年专家先后获得大连市和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2009年我到党校工作,希魁教授虽然已经退休,但仍然关心党校发展,笔耕不辍,令我感动,故与希魁教授商议,选编精粹,结集出版。
作者长期从事军校和党校理论教学工作,功底扎实,治学严谨,思想活跃,以经济学研究为主,也涉猎其它相关领域,在国内重要报刊上发表了多篇独到超前,富有创见的文章。如对 “三农问题”、“建设和谐社会”、 “初次分配就要重视公平”等方面的研究,敢于突破旧框框,提出新观点,较早发表了有关科研成果。希魁教授写的大量评论和杂文,切中时弊,剖析入理,文笔流畅,广受读者好评,给党校争得了荣誉。作为一名基层党校的教师,能有如此作为,实属不易。
书名取 《银沙滩思辨集》,我觉得非常贴切。银沙滩乃大连党校之所在,文集主要收录了作者在此工作期间的作品,处处都打上了 “沙滩”的印记。希魁教授热爱党校事业,忠于职守,勤奋工作,淡泊名利,有大局意识,体现了一个党校教师的良好品质。同时, “银沙滩”三个字也表达了他对党校事业的忠诚和怀恋。取 “思辨”二字,也能比较贴切地概括该书的内容和特点。思辨者,首先是思考。而真正的思考必须是独立思考而非奉命思考,自由思考而非禁锢思考,理性思考而非不着边际的胡思乱想。只有这样的思考,才能产生光亮和火花。其次是辨析。思想理论性的东西,百花齐放是它发育生长的最好环境,七嘴八舌是从事这项工作的常规方式,正确与错误不能由上帝钦定,只能在比较和辨析中见分晓。作为一个理论工作者,进行有深度的思辨应是必备的基本功。这本文集收录的多篇文章,都富有针对性和挑战性,都是作者独立思考的结果,充分体现出了这种思辨性特点。
这本文集的出版,有一点对我们来说很有启发意义。这就是,推动解放思想和理论创新,不只是大人物的事,作为基层党校的小人物,也应挺起脊梁,有所担当。正如作者在 《论思想解放的基本征》一文中所述的那样:回顾改革开放30多年的经历,有很多事情值得总结。那些大人物力挽狂澜的壮举,大手笔力透纸背的画卷,大事件惊天动地的震撼,固然让我们难以忘怀。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忘记,在当年思想解放的浪潮中,小人物写出了真理标准的大文章,小岗村引领了包产到户的大转折,小百姓推动了民族振兴的大变局。他们具有何等的历史主动性啊,我们不能忘记他们在思想解放和理论创新中的巨大贡献。总结理论创新的历史经验,离不开唯物史观的指导,如果把理论创新的过程理解为少数 “先知先觉”者的思想扩散过程,那就大错特错了。亿万人民群众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打破思想僵化的最大动力;来自于群众的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是推动理论创新的深厚土壤;最先触摸到真理大门的人,也许是那些一名不闻的小人物。从本源的意义上来讲,世上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人民群众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也是推动理论创新的主体力量。在当前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新一轮思想解放,丰富和发展党的创新理论,续写改革开放新篇章,我们基层党校的教员,同其它各条战线上的理论工作者一样,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应奋发努力,实事求是,进德修业,担当起历史的重任。
最后,祝愿希魁教授健笔凌云,再出佳篇。
2013年元旦于银沙滩
(注:大连市委党校宫希魁教授的 《银沙滩思辨集》,最近由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出版。论文集选编了96篇文章,40余万字,由大连市委党校校长王元新作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