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几点思考

2013-08-15

大连大学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中国化道路马克思主义

刘 岩

(大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大连 116622)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1]。

在总结以往历史经验时,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党的十八大报告又一次旗帜鲜明地指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需要强调的是,道路是我们努力的方向,道路是取得成功的途径,道路问题至关重要,要取得社会主义建设新胜利,首先要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

笔者在这里,讨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间的内在关系,试图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角度,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深刻内涵。为此,首先需要界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它包括了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的含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探索过程中找到的一条成功之路

以往我们党探索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为今天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累了宝贵经验。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特色道路,一直是我们党孜孜以求的事情。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从大革命失败以后,就开始积极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革命道路,秋收起义胜利之后,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探索革命道路问题上的光辉起点。随着革命根据地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红军力量的不断壮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战争不断取得新胜利,革命形势走上了良性发展轨道。结合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和当时国民党反动势力在中国统治的不均衡性,将马克思列宁暴力革命理论应用于中国具体实际,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确立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革命根据地的不断壮大,和革命形势的不断好转,充分证实了这是一条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探索过程中找到的一条成功之路。虽然曾经一度在“左”的错误思想支配下,革命遭到了挫折,但是由于我们党不断坚持了这条正确道路,最终依然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在探索这条道路的过程中,党开始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极端重要性,即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问题上,吸取以往的宝贵经验,依然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通过改革开放前后30年的对比不难发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成功之路。我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之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确立起来,中国共产党人在大量的调查研究基础上,结合我国生产力落后,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低的客观实际,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以中共八大为标志,虽然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但由于主客观原因,党没能很好地坚持这条道路,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偏差,造成了挫折。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党积极地开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探索,结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抓住了当前我国落后的社会生产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需要状况之间的这一主要矛盾,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正确道路,社会主义建设重新回到了正确轨道,开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大胆尝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事情,正确与否,只有实践才能做出回答。3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雄辩地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中找到的一条正确道路,是被证明了的成功之路。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过程中创造的一条科学之路

中国共产党人不单单进行实践探索,更加注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用创新的理论指导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针对道路问题,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发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并通过实践检验它的科学性。党在幼年时期,还不善于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还不善于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善于理论创新。土地革命战争初期,在“左”倾错误思想支配下,在苏联革命经验和共产国际决议神圣化的错误思想指导下,中国革命走了一段城市中心论的道路,革命遭受的挫折教育了中国共产党,这条路走不通。为解决中国革命力量如何保存,如何发展、壮大并最终取得胜利的问题,需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要理论创新,需要找到属于自己的科学之路。党把马克思暴力革命理论与中国国情结合起来,创造性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这具有一中国特点的革命道路,实现了理论创新。以这一时期毛泽东的《井冈山的斗争》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两篇文章为标志,清晰地勾勒出了中国特点的创新革命道路,之后的《矛盾论》和《实践论》又从哲学高度预示了未来革命胜利发展趋势。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性,理论创新的科学性,道路的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正确的理论创新,为党思考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提供了理论自信。在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后,与以往民主革命时期一样,党遇到的首要问题是道路问题。针对如何摆脱社会主义贫穷落后局面的问题,如何发展生产、如何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等问题,党将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应用于中国具体实际,创造性地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具有中国特点的建设道路,这条道路是理论创新过程中的有益尝试,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以这一时期的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等文章及中共八大为标志,党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可是后来党没有坚持这样正确的理论创新,主观主义产生的错误认识,导致了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偏差,造成了挫折。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共产党人重新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正确的理论创新。为解决落后的社会生产与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需要之间的矛盾,结合我国具体实际,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树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理论创新不但回到了正确方向上来,而且增添了许多新内容,党的十八大报告所阐述的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成为新时期的崭新亮点。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自我发展过程中走向完善的成熟之路

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但包括研究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而且探讨其自身发展规律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题中应有之义。自从20世纪初,俄国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便在古老的东方大地上落地生根,并结出丰硕成果来。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自身发展过程,寻找其内在规律,离不开探索20世纪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二者相伴相生,息息相关。20世纪是中国历史上发生波澜壮阔的重大变革的世纪,曾先后发生了两大历史性变革,一次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一次是由传统形态的社会主义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3]。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到中国的具体实际,通过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一系列基本问题的探索和回答,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是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产生的理论成果我们叫它毛泽东思想,其显著内容是找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第二次飞跃是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产生的理论成果我们叫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显著内容是找到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

社会变革的内驱力是社会的矛盾性。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的基本矛盾,一切活动都围绕着基本矛盾展开,但是,每一个历史时期,又有突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它构成了这一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主要矛盾是社会变革的直接推动力。中国社会的第一次历史性变革,就是在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一主要矛盾作用下的结果。为解决主要矛盾,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武器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了起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找到了具有中国特点的正确道路,矛盾得到了有力解决。中国社会的第二次历史性变革,是在落后的社会生产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状况之间,这一主要矛盾作用下的结果。为解决主要矛盾,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实现了再一次的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0多年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使得生产力获得巨大解放,社会生产不断提高,社会主要矛盾得到不断的解决。今后一段历史时期,仍将是平稳的建设时期,我国仍将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没有改变,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仍将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将是在第二次飞跃的基础上,解决发展过程中的局部矛盾从而走向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会越来越成熟,越来越成为我们坚持道路自信的社会发展道路。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3.

[2]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1.

[3]田克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轨迹[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13.

猜你喜欢

中国化道路马克思主义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