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法翻译法的历史演变及其在现代外语教学中的作用

2013-08-15

大连大学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外语教学外语语法

刘 昕

(辽宁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一、语法翻译法的历史演变

(一)产生与发展

语法翻译法是一种传统的用母语翻译讲授外语书面语的外语教学方法,是以翻译和语法学习为主的教学活动[1]。它最早起源于15世纪的欧洲,用于讲授拉丁语和希腊语。17世纪,欧洲经过文艺复兴运动后,西欧各国为了推动民族语言教学,产生了现代语言教学,如英语、法语、德语的教学等,当时称为“语法模仿法”,是语法翻译法的雏形。该法的产生在当时主要是为了帮助学习者阅读外语资料和文献,教学流程可总结为:复习→讲新词→教语法→讲课文→巩固新课→布置作业。

语法翻译法的理论基础是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语言学[2]。结构主义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一个完整的符号系统,具有分层次的形式结构,在描写语言结构的各个层次时,特别注重分析各种对立成分,它强调语言内部各成分的功能及对比,并由此构成总的模式或体系。结构主义语言学从符号的角度确定语言在人文科学中的地位,从形式和实体方面来分析语言,给语言的本质以更严密准确的分析,从而形成一个严密的语符学理论体系。

语法翻译法的优点和缺点都很明显。首先,对母语与目的语的对比适用于理解复杂的句子结构及抽象难懂的词汇,学习者脑中易于形成清晰的语法概念和体系,阅读、翻译和写作能力都能得到提高[3]。采用语法翻译法的课堂可控性很强,因为其便利易行,容易测试,教师能充分发挥权威作用。语法翻译法的缺点在于:重视书面语而忽视口语教学,尤其忽视对学习者语音语调的培养,对翻译的强调使学习者在使用外语时过分依赖双语互译,不利于培养流利的语感及交际能力。同时教师权威抑制了学习者主动性的发挥,课堂气氛往往很沉闷。此外,艰深的文学作品与现实生活常常关系甚微,激发不起课堂兴趣。

(二)兴盛与衰落

语法翻译法在18世纪和19世纪中期的欧洲达到鼎盛时期,同时传入我国,它在长达200多年的时间里在外语教学领域中占据主导地位直至20世纪中叶。其后,许多应用语言学家和语言教师接受了功能主义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开始重视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当时欧洲大陆日益增长的文化交流也使得培养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显得更加重要,语法翻译法开始衰落。70年代以后,西方外语教学进入交际法时代。交际法认为语言的基本功能是社会交际,语言学不应仅仅研究语言的形式,更要关注语言要完成的社会功能以及语言在人们社会交往中受到的制约因素,因此,第二语言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习者掌握语言规则、运用语言,更要掌握语言的使用规则,运用得正确、得体[4]98-99。人们开始广泛质疑语法教学的必要性,同时开始弱化语法教学,交际法兴起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许多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者认为语法教学不起作用,认为正式的语法课只能使学生获得陈述性知识,而不能形成使用语法知识的能力。语法翻译法在怀疑和否定中走向了衰退。在中国,语法翻译法遭遇了同样的命运。20世纪30年代到80年代,国内的外语教学基本都是围绕语法规则的讲解和词汇展开,语法翻译法是主要教学手段。90年代以后,交际法引入我国,语法教学的地位受到削弱,重点转移到听说能力的培养上,甚至出现了全盘否定语法教学,彻底放弃语法教学的极端。

(三)回归与复兴

在西方,语法在外语教学中被忽视了近半个世纪,在中国,这种状况也持续了几十年,而教学实践却证明:不讲授语法的教学,这里尤指以显性教法为特征的语法翻译法,不管是以理解为基础的语法教学还是以交际为基础的语法教学,效果都不尽人意。随着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不断深入和进展,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开始对第二语言或者外语教学中语法教学的作用进行重新思考与定位[5]。krashen等人把语法教学感出外语教学的做法遭到了许多外语教学专家和外语教师的批评和抵制[4]98-99。人们发现,即使学习者接触了大量的语言材料,仍然不能正确地使用某些语法形式,要提高学生使用语法形式的能力,还要通过正式的语法教学。多年来课堂教学的实践也证明了语法教学对于第二语言习得和外语学习的有效性。语法翻译法在经历了排挤与否定的曲折道路之后,终于得到了语言教学界的重新认识,人们开始更加全面,客观地看待语法翻译法的利弊,使其走上了回归之路。当然这并不是以往路线的简单往复,在诸多语法学派的促进及冲击下,它不断修正其自身缺陷,在与其他教法互为补充的基础上不断完善[6]。正像罗立胜,石晓佳所言:“在今天的外语课堂上,语法翻译法依然很活跃。许多语言教师仍然喜欢采用英译汉或汉译英的练习形式,也喜欢结合课文讲解必要的构词知识和语法知识[7]。

二、语法翻译法在现代外语教学中的作用

(一)语法翻译法的实用性

语法翻译法在我国的实用性主要与我国国情有关。在中国的大学里,英语被当成一门外语来学习,这和以英语为母语,专门针对移民开设英语课程的那些国家不同,我国的大学生缺少在生活中接触、使用英语的环境,难以通过多听多说的办法来掌握语言。随着英语语法难度的增加,英语与汉语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有意识的语法学习变得更为重要了。对他们而言,获得英语语言综合能力的主要途径是“学习”而不是“习得”。这种学习主要围绕课堂教学进行,采用演绎的方法,由总体到具体,由理论到实践,具体的操作就是先给学生逐条列举语法规则,讲述其概念和构成方式,如构成名词复数的不同方法或构成被动语态和虚拟语气的语法要素,然后再用大量的例子说明。这种分析式的学习策略适合已成年的大学生,因为他们有较高的抽象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8]。“习得”要求教师尽可能多地营造运用语言的自然环境,设置运用语言的任务,而“学习”有助于提高完成任务的精确性。同时语法翻译法简便易行,节省时间,尤其在那些难归纳、变化规则多的语法项目上很有效。中国是个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对于那些师资力量不高,教学资源匮乏的偏远地区,由于该法不要求用目标语来讲解,对教师的英语口语要求低,对于听力不好、英语底子薄的学生来说这种方法非常实用。另外,有些高校班级规模大,特别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学英语往往是大班授课,语法翻译法比较易于教师控制课堂,维持秩序。

语法翻译法的实用性还在于它对通过各类考试直接有效。大学生要进一步实施他们的人生计划,各种证书对于就业、提薪晋职等生活实际还是很有分量,甚至可以决定他们对职业的选择,也就是说他们在这些考试中的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将决定他们的未来。语法翻译法把用目标语阅读作为主要任务,对于以客观题为主的各类考试而言,熟练的阅读能力非常重要。从课堂效率的角度看,语法翻译法可以帮助教师在讲解过程中直击要害,这对于要求精确、要求百分之百正确率的考试来说最为有效。

(二)语法翻译法的意识性和系统性

语法翻译法的意识性是指它的外显学习特征,也就是在意识的支配下,有目的地运用某些学习策略以完成学习任务的学习模式。不同于母语学习过程的“习得”,语法翻译法可被称为“学习”的过程,专指在正式环境下(尤指课堂)有意识地学习外语语法知识和使用规则的过程。成年人不仅有意识地对语法规则加以学习,还会在交际中有意识地对这些规则加以运用,从这个角度看,语法翻译法培养的不仅是语法意识,也会帮助产生语言习得[4]43。无意识的内隐学习有助于获取语法能力,而有意识的外显学习有助于获取语法知识,语法知识正是语法能力的基础。从年龄、生理和认知因素的角度看,成年人在学习外语语法时,更倾向于显性的学习方法,更易通过掌握系统知识和进行大量练习来获得熟练应用外语语法的能力。同时有意识的知识会促进潜意识的知识的吸收,会提高学习者对两种语言结构异同的敏感度和认知水平。

语法翻译法的系统性是指它对语法知识,语法结构的系统性学习。语言作为一种人类独有的符号体系,本身就是意义与形式的统一,其成分必须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排列从而构成体系。语法作为语言的结构法则,其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严整有序,本身也具有系统性,这种系统性构成我们通常所说的语法体系。语法翻译法有助于学习者掌握语言结构,分项地掌握语言的组成成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系统。系统论告诉我们,一个严密合理的系统,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没有对整体的综合感知,对于部分的认识必然是孤立的、片面的。交际法走进外语课堂以来,语法教学一度被弱视,即使讲解语法,也往往是就着具体语境,出现什么语法现象讲什么,凌乱片面。很多大学生抱怨,读了两年大学英语后语法水平甚至赶不上高中时期,这种倒退从他们语法错误连篇的口语和作文里可见一斑。他们怀念高中时老师对语法翻译法的使用,怀念自己曾经扎实的语法功底,这一点非常值得忽略语法教学的老师们反思。语法翻译法的魅力在于,它可以帮助学习者对各类语言现象进行归纳,由点到面,建立系统,使学生能够从总体上把握语法结构。

(三)语法翻译法的适应性

与其他教法相得益彰体现了语法翻译法的适应性。由于语法翻译法在语法能力(而不是语法知识)、听说能力、流利性和语感的培养等方面存在弊端,容易导致“哑巴英语”的出现。在情感因素方面,容易压抑学习者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在满足学习者情感需求方面效果很差。为此,语言教学界的学者们近年来开始有意识地把它和其他教法相结合,让他们在结合的过程中互取所长,互补所短,以达到最佳课堂效果[9]。20世纪50年代诞生于前苏联的自觉对比法就是对语法翻译法的率先完善。该法引导学生仅把注意力对准语言形式本身,而不要过于关注形式背后表达的内容,其优势在于继承了语法翻译法的精华即“以语法为纲”且发展了对比。60年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在美国又催生了一种更为现代的语法翻译法:认知法(Cognitive Approach)。认知法虽然缘于翻译法,但它不像翻译法那样片面和极端,而是采各家教法流派所长,进一步将语法翻译法发扬光大[10]。80年代以后至今,语法翻译法历经修整,仍然以多姿多彩的面貌在现代社会里广泛流传。语言学、心理学及语言教学在世纪之交的革命大潮不但没有将其吞没,反而使其更显强大的生命力,神奇地挺了过来。首先语法翻译法与交际教学法的结合实现了语言形式和语言功能的有机统一。其次,语法翻译法与任务教学法的结合同时满足了提高学习者语法意识和交际能力的目的。

语法翻译法的核心特征就是显性语法教学,而显性语法教学对英语教学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它作为一种传统教法虽然有很多弊端,并因此多年来一直备受指责,但直到今天,在我国许多高校的外语课堂上它依然被普遍使用,我们要客观、公正地看待它多年以来在外语教学史上的积极作用,把它与现代外语教学方法相结合,使他们相辅相成,做到既重视语法,又不忽视语言的应用,改变对语法翻译法或尊或贬的偏激倾向,理解其生命力所在,将其优点发扬光大。

[1]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辞典[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201.

[2]于森.从我国外语教学现状论语法翻译法存在的必然性[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7(7),143.

[3]郑红苹,杨旭.语法翻译法再认识[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3),131-134.

[4]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98-99.

[5]周迈.语法翻译法过时了吗? [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10),92-95.

[6]崔刚.英语教学十六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163-164.

[7]罗立胜,石晓佳.语法翻译教学法的历史回顾、现状及展望[J].外语教学,2004(1),84-86.

[8]郇怡彬.论语法教学中的双分概念[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7(11),143-145.

[9]梁国杰.Krashen的“五大假说”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41:88.

[10]王东波.论语法翻译法的实用性及其存在价值[J].山东大学学报,2004(4):52-55.

猜你喜欢

外语教学外语语法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跟踪导练(二)4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Book 5 Unit 1~Unit 3语法巩固练习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外语教学法的进展
多一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