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我国职教集团有效发展的理性思考

2013-08-15赵善庆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顶岗职教职业院校

赵善庆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校企合作中心,江苏 无锡 214153)

成立职教集团的宗旨是通过政校之间、行(业)校之间、校企之间、校际之间相互沟通,密切合作的平台和纽带,整合教育资源,突出行业特色,创新校企合作机制,形成以职业教育院校为主体、以企业和行业为依托的多层次、立体化办学体系,实现资源共享,整体提高职业院校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职教集团也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还需进一步分析存在的问题,明确指导思想、厘清基本思路、发展建设目标和有效促进措施。

一、我国职教集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体制机制建设仍是制约瓶颈

职业教育集团涉及到职业院校、企业、行业、政府等,职业教育集团内部各角色的地位及权利义务尚未细化,集团成员联系与合作缺乏有效的长效机制,不利于形成集团主体学校及其成员单位的发展优势。

(二)以院校主导的行业型、专业型职教集团为主,功能有限

从牵头作用方面看,职教集团可分为政府主导、企业主导、行业主导、院校主导、中介主导等;从涉及地域方面看,职教集团可分为地区型、区域型等;从涉及专业方面看,职教集团可为专业型、复合型等。以江苏为例,现有14 家省级职教集团全部是高职院校主导,且主要分布在商业贸易、农林、建筑、信息、旅游、纺织服装、机电、汽车、化工、艺术设计、交通运输、食品、地质、服务等领域,也全部是行业型、专业型职教集团,职教集团成员的专业性特别明显,可以发挥的作用有限。

(三)集团形式化,集约效应低

职教集团成员之间在人、财、物等方面都没有必需融合,成员单位之间的关系只是简单的叠加。从组织结构上看,职教集团不过是一个现在有合作关系,或者是以前曾有过合作关系的松散联合体,难以发挥集约效应的作用。

(四)企业参与面有待进一步扩大

目前校企合作,仍然是学校积极性高于企业积极性。虽然企业主动参与校企合作的力度较过去有了很大提高,但如何进一步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如何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使企业在职教集团中得到更多的益处,企业的参与面进一步扩大,从而促进校企合作向更深更广的程度发展,需要我们继续加以探索。

二、我国职教集团的建设目标

(一)指导思想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9]号)的要求,以某种优势产业为依托,以技能人才培养为主要任务,以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高职学院为龙头,以产业领域内的规模企业、高中职院校为主体、以项目合作和专业群建设为纽带,以自愿和互利共赢为原则,努力构建产、学、研共生发展的深度协作机制,稳步推进职教集团建设。

(二)基本思路

按照“专业对接产业(行业)、工学结合、提升质量,促进职业教育深度融入产业链,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职业教育发展思路,以行业为依托,在省教育厅领导下,加强统筹协调管理,继续建立健全职教集团良好的运行机制,创新校企共生发展的体制机制,有效实现集团资源共建共享,改革校企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促成可持续发展的政策环境,形成鲜明的特色。

(三)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

经过一段时间的建设,朝着“运行机制有创新,资源共享有成效,合作育人有特色,合作项目有影响”的目标建设职业教育集团,促进职业教育整体水平和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2.具体目标

(1)创新校企共生发展的体制机制。充实完善集团理事会、专业建设委员会等组织机构,完善规章制度,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接轨的动力机制、政策机制、保障机制与退出机制,确保集团高效有序运行。每年举办2—3 次人才供需见面会、校企对接会、集团论坛等活动,实现政府、行业、企业、院校等多方平等协商对话协作,推动成员企业与职业院校间的需求对接与信息互通。以互利共赢和自愿合作为原则,组建一批技术研发、推广、服务中心等产学研基地;通过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多方合作等途径,在人才培养、应用技术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一批重大合作成果;面向行业(区域)开发培训项目,制订行业、工种培训标准,积极开展高技能和新技术培训;完善集团内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培训教师的长效机制,成员单位共同承担集团内人员培训,提升人员整体素质,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2)实现集团资源共建共享

办好“职教集团网站”,搭建集团成员之间的信息共享、技术交流与业务合作平台。促使成员院校全面开放校内资源库;探索建立成员院校之间学分互认制度以及专业与企业培训衔接制度;重点建设一批集生产、教学、研发、培训为一体的实习实训基地,并以此带动新建一大批校外顶岗实习基地,每年提供的顶岗实习岗位数要达到成员院校相关专业毕业生人数的相当比例;建立动态的职业院校兼职教师库,且参与教学能力培训和教研教改要有—定的时间。

(3)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改革

在专业合作建设委员会组织下,每年召开1—2 次研讨会,研究探讨集团内各职业院校的专业结构调整,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行业内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形成集团内职业院校之间专业布局合理、错位发展的格局。推动集团内企业与职业院校深度合作实施教学,遵循“教、学、做合一”原则,深化教学改革,积极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开发以企业真实产品为载体的教学案例库。集团成员之间积极开展“订单培养”,集团内主体专业“订单培养”学生要有—定的覆盖率。校企合作共同建立以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质量评价体系,职业技能鉴定或职业资格考试项目的专业要覆盖到集团内各职业院校全部主体专业,集团内职业院校主体专业毕业生“双证书”要全部获取。建立校企合作推进毕业生就业的长效机制,定期举办“人才供需见面会”、“校企人才对接会”,集团内职业院校主体专业毕业生在集团内企业的就业要达到—定规模,其中对口就业率和毕业生满意率要达到水平。

(4)促进形成良好的校企合作政策环境

积极开展企业人才需求调研,为政府部门出台相关激励政策提供参考和依据。多方筹措项目建设经费,争取更多的经费支持,更好地推动集团机制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共享型资源建设。制定《职教集团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科学、合理、规范地使用建设经费,确实保证专款专用。制定《校企合作项目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建立评价监测体系,对校企合作项目进行有效的过程监控和绩效评估。

(5)形成鲜明的行业特色

在体制机制创新、资源共建共享、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及重大项目合作等方面形成显著特色的职业教育集团。定期进行建设成果发布,实现优质资源免费共享。集团成为行业内应用技术研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和员工培训的主要平台。充分发挥集团内职业院校专业与产业紧密对接的优势,在校企合作项目立项、应用技术成果推广、新产品开发、技术服务等方面有更大突破。

三、我国职教集团的重点建设内容

(一)体制机制建设

1.专业合作委员会建设

将“专业合作建设委员会”建设成集团内具有指导、咨询、交流、决策、项目开发、职业教育研究、评价监测等功能的校企合作机构。进一步完善“专业合作建设委员会”相关规则制度,充实优化组成人员结构,建立相关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委员会内企业专家的各种资源,激发参与委员会各项工作的积极性。各委员会每年举办2~3 次相关的集中活动。

2.顶岗实习管理机制建设

加强集团内顶岗实习组织实施的过程管理,健全顶岗实习机制,完善顶岗实习规章制度和评价标准。采用顶岗实习与学生寻找就业单位相结合,既保证顶岗实习,又解决学生的就业,使学生置身于现代企业之中,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了解和熟悉社会,加深学生对职业岗位工作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劳动观念、职业素养和社会适应能力,学会做人做事;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锻炼,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缩短与企业实际需要的差距;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履行职业岗位职责的能力,学生通过“职业人”一样的工作,经受职业训练,增强就业竞争力。与企业共同制定出台《职业教育集团顶岗实习管理办法》,促使各职业院校针对专业的特点,结合本校实际,形成“常驻与巡查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校企共管”的顶岗实习管理模式以及“日查、周检、月巡”的考核监控机制。统筹顶岗实习基地资源,协调各职业院校充分利用已挂牌建立和新建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实现职业院校主体专业学生在集团内企业参加顶岗实习人数达到相当规模。

3.校企合作对话机制建设

建立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经常性的对话协商机制和工作平台,开展行业人才需求预测,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标准,研究职教集团运行模式,密切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的联系,为有关产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企业竞争实力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每年定期举办“产需对接会”和“人才供需见面会”,并以“对接会”为契机,开展校企合作对话活动;组织职业院校教师深入企业一线,开展企业人才需求调研,了解企业发展趋势和对技能人才的个性化需求,有针对性的指导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使校企合作对话活动制度化、常态化。

4.企业兼职教师激励机制建设

建立动态调整的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和建立有利于企业技术人员进入职业院校承担专业教学的绿色通道。加强对企业兼职教师教学能力培训,灵活安排教学时间,实现能工巧匠、劳动模范和技术能手“双向互聘”并实施“弹性教学安排”,确保优秀兼职教师到校上课。制定《企业技术专家双向互聘管理办法》,设立兼职教师培训基金,建立覆盖集团内职业院校主体专业动态的职业院校兼职教师库,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到职业院校担任兼职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要达到一定的比例,参与教学能力培训和教研教改要达到一定时间。

(二)资源共建共享建设

1.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实施全方位工学结合,形成“专业、产业、教学”良性循环的专业技能人才培养、培训环境。加强与企业密切合作,建立科学的基地运行机制,校企共建顶岗实习管理规范,提高顶岗实习质量,同时使校外实习基地成为教师实践培训、技术创新基地。在人才培养和技术服务等方面校企互惠互利,实现双赢。

2.共享型媒体平台建设

充分发挥集团网站的功能,拓展栏目,坚持进行及时的信息更新,发布集团新闻和通知公告,展示企业新产品、新技术、新动态及人才需求情况,展示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情况,展示校企合作案例,将网络建设成为集团内“信息中心”、“沟通纽带”和“技术交流与业务合作平台”。

(三)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1.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在专业合作建设委员会的指导及参与下,坚持校企合作,校厂一体,教、学、做合一,实施全方位工学结合,整体提升职业院校专业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拓展“订单式”人才培养规模。促进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建设校内实训基地,促进专业服务于产业,资源与成果共享,实现专业校企共建与人才校企共育。将企业文化、职业道德、学生吃苦耐劳教育贯穿到人才培养的每一个环节。

2.企业在职人员素质提升

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以改善劳动者素质结构为出发点,以提高就业质量、满足企业发展为导向,以实现“让无业者有业,让有业者乐业”的目的,统筹集团内各种资源,加强职业培训体系建设,通过脱产与不脱产相结合、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学校教育与企业培训相结合、集中学习和个人提高相结合等方式,加快培养一批企业急需的不同层次的技能人才。

四、我国职教集团的保障措施

(一)健全管理制度

制定《职教集团建设管理办法》、《职教集团建设项目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建设项目评价与考核办法》等一系列管理文件,做到目标明确,责任到人,为项目建设提供全面的制度保障。

(二)加大办学投入

设立集团化办学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建设具备教学、生产、培训、鉴定等功能的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和仿真实训系统,建设就业、用工、招生、师资、图书、技术、管理等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产学研一体化研发中心和共享型教学团队。吸纳和引进集团内相关资金项目,提高集团内涵发展和社会服务能力。

(三)建立激励机制

制订考核办法,正确引导和促进集团化工作融入到高职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当中,努力实践并逐步实现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与合作发展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从集团化办学组织建设(包含机构设置、成员构成、运行制度、发展规划等)、管理运行制度(包含日常工作、信息交流、会商决策机制、考评激励机制、人才培养机制等)、服务能力与成效(包含联合培养、资源整合、就业与创业、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等)、保障措施(包含政策保障、组织保障、经费保障、行业推动与协调、企业参与度等)等方面进行考核。

(四)健全监控体系

依据职教集团办学目标,对合作各方通过目标监控、过程监控与结果监控来保障办学质量。制定行之有效的职教集团办学效益目标;在职教集团内部构建办学质量管理体系;有针对性的建立集团办学的质量评估体系等。一是集团办学在资源整合、系统服务和质量监控等方面进行全面设计,建立合作各方共同遵守的质量体系。二是集团办学坚持社会公益性的价值导向,建立定期、不定期接受社会、家长评价的应对机制。三是积极引进国家职业技能测试标准、行业职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制度,构筑具有行业特色的集团办学质量保证体系。四是加大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努力形成合作办学全程监控机制。通过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提升职教集团办学的整体品质和社会竞争力。

[1]苏超,黄海滨.当前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发展的对策探究[J].广西轻工业,2011(7):130-131.

[2]胡颖蔓.当前职业教育集团发展“瓶劲”的分析与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9(8):113-114.

[3]梁颖等.试论高职教育产学合作的多层次保障机制等[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6):181-183.

[4]纪炳南.浅谈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发展策略[J].中国集体经济:下,2011(2):180-181.

[5]马元兴.职教集团:价值阻滞与突破[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1-4.

猜你喜欢

顶岗职教职业院校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关于构建铁路职教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培养“工匠之师”,赋能广东职教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基于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校顶岗实习的安排与策划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在顶岗实习中加强中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
国内职教动态信息若干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