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先秦诗》错误类型分析

2013-08-15杨伟旗

文教资料 2013年31期
关键词:歌辞世民汉书

杨伟旗

(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7)

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搜罗千余年诗歌篇什,征引数百种子史文集,“代表着建国以来古籍整理工作达到的新高度”[1]。中华书局在《出版说明》中明确指出该书五项明显的优点:取材广博、资料详实、异文齐备、考订精审、编排得宜。但同时也指出:“本书原稿还曾有过其它一些缺点,像体例上前后有时矛盾,标注出处往往误书卷数,凡此我们都在读稿时作了改正。原稿上的断句有欠精当,不少篇章未加点断,已有的断句偶见破读,为了便于使用,我们已全部重新点过。”[2]但细读先秦诗部分,仍有一些地方稍欠妥当。现以类别之稍加概括:

非歌辞而误为歌辞:

概括说来,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误将上下句当作歌辞。如《汉书引逸诗》作:“四牡翼翼,以征不服。亲省边陲,用事所极。”按:《汉书·帝纪》:十一月辛巳朔旦,冬至。立泰畤于甘泉。天子亲郊见,朝日夕月。诏曰:“朕以眇身讬于王侯之上,德未能绥民,民或饥寒,故巡祭后土以祈丰年。冀州脽壤乃显文鼎,获荐于庙。渥洼水出马,朕其御焉。战战兢兢,惧不克任,思昭天地,内惟自新。《诗》云:‘四牡翼翼,以征不服。’亲省边陲,用事所极。望见泰一,修天文襢。辛卯夜,若景光十有二明。《易》曰:‘先甲三日,后甲三日。’朕甚念年岁未咸登,饬躬斋戒,丁酉,拜况于郊。”联系语境,可见“四牡翼翼,以征不服”对应的是“渥洼水出马,朕其御焉”,以之来概括武帝的征战。“亲省边陲,用事所极”既呼应上文“天子亲郊见”,“巡祭后土以祈丰年”,又承接下文“望见泰一,修天文襢”,“饬躬斋戒,丁酉,拜况于郊”,以此两句来表明武帝所到边陲,必行祭礼。“亲省边陲,用事所极”与“四牡翼翼,以征不服”意义上并没有直接的承接关系,前者是叙述之语,后者乃征引之语,“亲省边陲,用事所极”属诏文而非逸诗。《诗考》、《诗纪》前集九均只引前两句。

还有一种是误将对话当作歌辞。《左传·宣公二年传》:“役人曰:‘从其有皮,丹漆若何’”。 “从其有皮,丹漆若何”乃是“役人曰”之语,《宋城者讴》误作歌辞而录。再如《吕氏春秋·贵直》:“狐援曰:‘曷昏为哉? ’于是乃言曰:‘有人自南方来,鲋入而??居,使人之朝为草国为墟。殷有比干,吴有子胥,齐有狐援。己不用若言,又斮之东闾。每斮者以吾参夫二子者乎! ’”按:《吕氏春秋》“使人之朝为草国为墟”句“草”下有“而”字,“?? ”作“鲵”,“己”作“已”。“有人自南方来”云云乃援狐自辩之辞,《狐援辞》误作歌辞而录。

歌辞不完整:

《墨子引古语》:“谋而不得,则以往知来。 ”按:《墨子·非攻》:是故子墨子曰:“古者有语:‘谋而不得,则以往知来,以见知隐。’谋若此,可得而知矣。”“以见知隐”与“以往知来”句式相同、句意相近,系“古者有语”内容。再如《战国策引语》:“强者善,弱者不能自守。”按:《战国策·赵策》实作“强者善攻而弱者不能自守”,和上文“秦虽善攻,不能取六城;赵虽不能守,而不至失六城”相呼应。

歌辞误字:

如《左传引逸诗》:“虽有丝麻,无弃管蒯;虽有姬姜,无弃蕉萃。凡百君子,莫不代匮。”“无弃管蒯”之“管”,《左传成公九年传》、《太平御览》卷九九六、《诗纪》前集九作“菅”。 “菅”、“蒯”意义相近,皆为茅草之类,二字连用与上文“丝麻”呼应,作“管”则不解,形近而误。再如《荀子引逸诗》:“长夜慢兮,永思骞兮,太古之不慢兮,礼义之不愆兮,何恤人之言兮。”“长夜慢兮”之“慢”,《荀子·正名》、《诗考》、《诗纪》前集九均作“漫”,谓漫漫长夜貌。“慢”系形近而误。

歌辞校文错误:

《楚童谣》校文曰:“《家语·致思篇》引实、蜜二韵”,《家语·致思篇》实见完整歌谣;《晋书引逸诗》于“羽觞随波”下校曰:“《初学记》‘波’上有‘流’字”,《初学记》实为‘波’下有‘流’字;《长水童谣》于“城门当有血,城没陷为湖”下注曰:“《搜神记》作‘城门有血,城常陷没为湖’。”“常”,《搜神记》卷十三实作“当”;《禳田辞》:“瓯窭满篝,污邪满车。五谷蕃熟,穰穰满家。 ”第三句“五谷蕃熟”之“谷”下注曰:“《荀子》注作? ”,然出处注曰:“《荀子·效儒篇》注引《说苑》录前两句。”二者矛盾。《诗纪》前集六《禳田辞》作《田者祝》,收二首,其二引自《荀子》注,“谷”乃作“ ”。可见第三句参校的“《荀子》注”与前两句参校的“《荀子》注”并非一致。“《荀子》注作‘ ’”当改为“《诗纪》引《荀子》注作‘ ’”。

歌辞参校文献版本不明:

如《西王母吟》:“徂彼西土,爰居其野。虎豹为群,于鹊与处。嘉命不迁,我惟帝女。彼何世民,又将去予。吹笙鼓簧,中心翱翔。世民之子,惟天之望。”逯于“徂彼”下注:“《穆天子传》作‘比徂’”。 四部丛刊本如是,平津馆本作“徂彼”;于“我惟帝女”句下注:“《穆天子传》无‘女’字”。四部丛刊本如是,平津馆本有“女”字;于“彼何世民,又将去予”两句下注:“《穆天子传》作:‘天子大命而不可称顾世民之恩流涕芔陨’。”四部丛刊本如是,平津馆本作“彼何世民,又将去子”。综上,不解逯据《穆天子传》何种版本。书前引用书目《穆天子传》注以平津馆本,然所出校文皆与之不符,疑实据四部丛刊本。

歌辞重要文献失校:

首先,重要书籍失校。如《曳杖歌》:“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其歌辞未参校《史记》。《史记·孔子世家》:“孔子病,子贡请见。孔子方负杖逍遥于门,曰:‘赐,汝来何其晚也?’孔子因叹歌曰:‘太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因以涕下,谓子贡曰:‘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夏人殡于东阶,周人于西阶,殷人两柱间。昨暮予梦坐奠两柱之间,予殆殷人也。’后七日卒。”再如《成人歌》未参校《白氏六帖事类集》卷六,《艺文类聚》卷九七,《太平御览》卷二六七、五四七、八二五、九四二;《秦始皇时民谣》未参校《物理论》。其次,同书异卷失校。如《去鲁歌》出处《太平御览》仅列卷四六五,未参校卷五七一。“彼妇之谒,可以死败”句,“谒”,卷四六五作“谒”,卷五七一作“请”;“死败”,卷四六五作“败死”,卷五七一作“死败”。这种情况非常多,不再赘述。

歌辞出处错误:

出处文献标注误者,如《楚人谣》注以《风俗通·王霸篇》,“王霸”当为“皇霸”;《孔丛子引遗谚》注以《孔丛子·儒道篇》,“儒道”当为“儒服”;再如《丰歌》出处注以《诗经·大雅·文王》疏,但其文只见“文王在丰,丰人一朝扶老至者八十万户”云云,未见其辞“凤皇下丰”。

另有出处文献不够具体者,如《嘏辞》出处注以《仪礼·祭礼》。《仪礼》中专言祭礼者凡三篇:《特牲馈食礼》、《少牢馈食礼》、《有司撤》。 《嘏辞》出自《少牢馈食礼》。

还有些书歌辞据以参校,但出处未列。如《鼓琴歌》参校《书钞》,但出处却未注《书钞》;《攻狄谣》参校《通鉴》,但出处未注《通鉴》。

卷次误标者,如《史记引谚》出处逯注以“《书钞》百五十八引《大戴礼》”,“百五十八”当为“百五十九”;再如《左传引谚》“民保于信”出处逯注以“《左传》定公十五年传”,“十五年”当为“十四年”。

出处文献中亦有错字者。如《优孟歌》、《鲁连子引谚》出处均注以《风雅遗篇》,“遗”当为“逸”。

题解概括有误:

如《骊驹诗》题解引《汉书》曰:“王式为博士,既至止舍中,共持酒肉劳式。式谓歌吹诸生曰:‘歌《骊驹》。’”按:《汉书·王式传》:“……皆素闻其贤,共荐式。诏除下为博士……既至,止舍中,会诸大夫博士,共持酒肉劳式,皆注意高仰之。博士江公世为《鲁诗》宗,至江公著《孝经说》,心嫉式,谓歌吹诸生曰:‘歌《骊驹》。 ’式曰:‘闻之于师:客歌《骊驹》,主人歌《客毋庸归》。今日诸君为主人,日尚早,未可也。’”由此可见,“谓歌吹诸生”的是江公,而非王式。此因混淆两次《骊驹》出现的语境而致误。

另有题解用事与引书不合者,如《邺民歌》题解引《史记》曰:“魏襄王以史起为邺令,引漳水溉邺,以富魏之河内,而民作歌云”。然《史记》只有“西门豹引漳水溉邺,以富魏之河内”数语。“魏襄王以史起为邺令”云云实出《汉书·沟洫志》。

题解征引错误:

如《有炎氏颂》题解引《庄子》曰:“北门城问于皇帝曰……”按:“北门城”,《庄子·天运篇》、《玉海》卷一百三、《诗纪》前集三均作“北门成”。 《通志·氏族三》:“《左传》有北门驷,《尸子》有北门子,《庄子》有北门成。”“城”系音同而误。再如《五子歌》题解引《夏书》曰:“太康失位,以逸豫灭厥德,黎民咸贰……”“失位”,当作“尸位”,谓居位而无所作为,与“以逸豫灭厥德”对应。“失位”意为失去王位,于此不妥。还有一种比较特殊,即歌辞误窜入题解。以《祷雨辞》为例,《诗纪》收《祷雨辞》题作《桑林祷辞》,且尽略去“何以不雨至斯极也”句,故在题解中曰:“汤旱而祷曰云云,何以不雨至斯极也”。而逯录此辞尽收此句,已然是歌辞文本,然题解尽依《诗纪》,不妥,应将“何以不雨至斯极也”句删。

题解征引文献时代较晚:

如《周宣王时谣》题解据《史记》,注明出处时又于《史记》上列《国语》;《鸜鹆谣》题解据《汉书》,注明出处时又于《汉书》之上列《左传》。既是先秦谣,不如直接据先秦书。《晋儿谣》题解据《汉书》所引《史记》语,不如直接据《史记》。

句读不当:

题解阅读不当者,如《弹铗歌》题解引《史记》:“‘冯先生甚贫,惟有一剑耳,又蒯缑弹其剑而歌……’”“蒯缑”,用草绳缠结剑柄,用于形容剑之简陋,宜属前。

歌辞亦或见句读不当者,如《西王母吟》:“徂彼西土,爰居其野。虎豹为群,于鹊与处。嘉命不迁,我惟帝女。彼何世民,又将去予。吹笙鼓簧中心翱翔。世民之子,惟天之望。”从全谣四言来看,“吹笙鼓簧中心翱翔”断为“吹笙鼓簧,中心翱翔”更妥;《成王冠辞》:“令月吉日,王始加元服。去王幼志服衮职。钦若昊天,六合是式。率尔祖考,永永无极。”“去王幼志服衮职”断为“去王幼志,服衮职”更妥。

[1]许逸民.古诗总集的新收获——写在《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出版之前[J].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83(11).

[2]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上)[M].北京:中华书局,1983.

猜你喜欢

歌辞世民汉书
黄科院田世民、吕锡芝、张雷入选水利青年拔尖人才
古今字研究应该重视出土文献*——以颜师古《汉书注》古今字研究为例
失去,亦是另一种获得
李学勤《〈汉书·李寻传〉与纬学的兴起》手稿
“敦煌歌辞写本整理与研究”简介
孙 健 作品欣赏
展现乐府歌辞的壮丽篇章*
——《乐府歌辞述论》评析
敦煌歌辞与乐府歌辞之比较
WHAT SHOULD A NEW EDITION OF THE OLD TURKIc INScRIPTIONS LOOK LIKE?*
One Step Preparation of Sulfonated Solid Catalyst and Its Effect in Esterification Rea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