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祝酒辞发展的因素分析

2013-08-15高松沾

文教资料 2013年31期
关键词:宴会阶段

高松沾

(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7)

一般说来,祝辞,也叫祝词,是人们在喜庆活动、重大节日、重要会议或者宴会等活动中对人、对事表示良好祝愿的礼仪类应用文书。它是人与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乃至国与国之间交往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在许多场合,祝词都被作为媒介来传情表意、活跃氛围、增进了解,从而促进相互交往,它有着其他应用文体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①。

而祝词运用在宴会场合,融入我国绵延千年的酒文化时,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祝酒辞。显而易见,祝酒辞是在各种宴会开始之际,主人和客人借用酒的方式,所表达出的以祝福为目的的精彩凝练的语言。它不仅仅有祝酒,也有敬酒、劝酒等意,内容上或祝贺、或自勉、叮嘱、欢迎、壮行,乃至歌功颂德等等,不拘一格。

一、不断的发展使其贴近生活

祝酒辞慢慢发展至约定俗成的形式和语言格式,离不开酿酒工艺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礼仪形成的文化氛围等相关内容的影响。自原始社会起,祝酒辞一共经历了五个阶段:起源、形成、发展、繁荣以及现实阶段,而这五个历史阶段也使得祝酒辞上至皇族官宦,下至寻常百姓,成为人们日常饮宴不可或缺的内容。

(一)起源阶段

虽然祝酒辞起源于何时,人们不得而知,但是学术上普遍认为祝酒辞产于人工酿酒之前。上古时期,生产力不发达,原始人依靠狩猎和采集维系生活,而正是因为这样,他们发现了自然孕育的“猿酒”。出于对自然的畏惧以及对神灵、祖先的敬仰,原始人类便将稀有的“猿酒”用于祭祀先人和神灵,这时的祈祷语言经过约定俗成便成为了祝酒辞最早的源头。如古代第一篇祝辞,见于《礼记·效特性》,传说是神农氏为了祭祀“八神”而作,辞曰:“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丰年若土,岁取千百。”这实际上便是祈求八蜡之神消除自然灾害,使人们的生活得以安定。这一时期的酒十分稀少,人们只是将其作为大自然的馈赠先给祖先、神灵,所以祝酒辞并为真正走入寻常百姓的生活中。

(二)形成阶段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酿酒工艺逐渐成熟,特别是商周以后,酒更是进入了寻常百姓家中,祝酒辞也进入了形成阶段。这一阶段的祝酒辞都十分庄重、简洁,多有感而发,随机应变,十分的连贯。而且,此时的祝酒辞已经注重客观效果,并根据对象的具体特点,组成不同的辞令。除了用于祈福活动中,还进一步拓展至宫廷、家族宴饮之中,不仅有颂扬,也含有勉励、肯定或劝诫、讽谏之意,真正的祝酒辞由此形成。这一时期,人们习惯于扬觯或举卮祝酒,各种祭祀活动和庆典宴会都形成了固定的祝酒辞,比如宫宴时必须歌功颂德,而我们所熟知的“吾王万岁,万岁,万万岁!”也可看作最简单的祝酒辞。再如《诗经·豳风·七月》中写道“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这几句生动地再现了古人在岁末酒宴上举杯祝福主人延年益寿的场面。同时,在寻常百姓家宴中,祝酒辞多用于抒发来自肺腑的祝愿,如“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简单、凝练的表达心中所愿。另一方面,这一时期形成的离别“饯饮”习俗更在千百年的发展中成为了祝酒辞内容上的重要分支。

(三)发展阶段

战国到隋末唐初,我国民族文化逐渐统一,并进入初步繁荣时期,而且饮酒之风盛行,更加促进了祝酒辞走入发展阶段。随着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趋势,战国时期的祝酒辞在篇幅上由短变长,由简入繁,并以幽默的方式表达严肃的意义,祝酒辞日趋书面化。秦汉时期更是设置了饮宴官员加以管理,贾逵的《酒令》一书也间接反映出祝酒辞的盛行。魏晋南北朝时期,自发阶段的文人雅士们,如曹氏三父子、竹林七贤、陶渊明等都对以诗祝酒乐此不疲,他们对酒当歌,把酒言欢。可以说,这是祝酒辞史上的重大突破,名人效应使得人们争相模仿,他们赋诗祝酒,以诗词进酒、劝酒,表达各种情感。如:曹操平定北方,意气风发之时,当众吟咏而出的《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祝酒方式在此发生了重大改变,诗赋成为了祝酒辞的另一种形式,使其富于语言美、格律美,更加文雅、风趣。至此,祝酒辞也达到兴盛的发端,它给予了人们对生活的享受与感叹。

(四)繁荣阶段

承袭魏晋南北朝的诗酒联姻,诗酒文化在唐宋元明清时代形成高潮,祝酒辞也迎来了繁荣阶段。无论是宫廷盛宴,还是文人骚客,普通百姓,祝酒辞更加富有文化色彩,它已不再如当初那样简洁,诗歌、散文则成为主流。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唐玄宗和杨贵妃在沉香亭上饮酒观牡丹时,召李白作的《清平调》“云想霓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如此精美的祝辞再配以优美的音乐怎能不让人动容!至宋代,各种词交相辉映,更给祝酒辞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即兴赋词,当场谱曲,吟唱祝词,表达祝福情意成为流行。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便在中秋宴饮时用词赋表达了对弟弟苏辙的思念以及祝愿天下分离之人早日团聚的情感。明清时期基本沿用了前代的各种祝酒辞方式,至清朝,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祝酒辞的类型更是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凡是宴席必有祝辞。

(五)现实阶段

经历了国家大动荡,祝酒辞走入了现实阶段,为适应五四运动以来文化变革的需要,以及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这一时期的祝酒辞逐渐摆脱了古代的纷繁,返璞归真,由繁到简。近代以后,祝酒辞随着新文化运动发展到白话的程度,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人民的饮酒习俗发生了根本变化,再加上改革开放大大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各种酒的消费有了广泛的市场,祝酒辞所表达的意义更倾向于喜庆、团圆、丰收、节日、交友、庆典、商务沟通、国际交流等方面,而且除正式场合,一般都较为随意、自然,偏口语化。因此,祝酒辞更多的表达成“为……敬酒,干杯!”、“祝×××万事如意、身体健康!”等明快的语言。

纵观祝酒辞的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出,它的发展是上层宫廷、文人雅士和民间酒俗祝词的共同发展,高雅与通俗交互影响,互相熏陶的过程。并且伴随着社会生产力、文化的发展以及人们社会生活的需求,逐步由简到繁,再返璞归真,回归简单、实用。②也正是它的不断发展,使得祝酒辞融入了时代特性,洋溢着生活的气息。

二、多样的内容使其富含意蕴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祝酒辞可以分为多种类别。一般而言,按宴会内容,可分为庆典祝辞、生日祝辞、乔迁贺辞、新婚贺辞、欢迎、送别祝辞等,它们承载着对亲人、爱人、友人的祝福,别有一番风味和意蕴。

古人重孝悌,所以生日祝辞与节日祝辞很是丰富多彩。人们常用“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来祝愿老者身体健康、长命百岁。并且不同的寿辰也有不同的祝辞对联。如六十寿诞时,有“青松翠竹标芳度紫燕黄鹂鸣好春”;八十大寿时,又有“日岁能预期廿载后如今日健群芳齐上寿十年前已古来稀”;百岁寿还有“风范仰坤仪欢呼共祝千秋节期颐称国瑞建筑应兴百岁坊”。而节日祝辞也是祝酒辞中的重要一类,宋代毛滂的《元日·玉楼春》“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便是描写新年贺岁的初春景象,并祝愿故人驱除恶秽,以延年益寿。

另一方面,古人也十分看重礼,在重大典礼上也常用酒祝词。如先秦时期的《仪礼·士冠礼》,其中记载的醮辞,就是在成人礼上献给加冠男子的祝酒辞,全篇共三章,首章“旨酒既请,嘉荐亶时,始加元服。兄弟具来,孝友时格,永乃保之。”整齐的四言诗,用语典雅、庄严。又如宋朝举行的柔福帝姬③及笄礼中,宫人祝词:“令月吉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志,顺尔成德。寿考锦鸿,以介景福。”而后,执事者奉褕翟之衣进殿,请柔福着衣,并再酌一杯酒,请太上皇后亲执,祝词再曰:“旨酒嘉荐,有飶其香。威加尔服,眉寿无疆。永承天体,俾炽而曷。”当然,说到典礼类祝酒辞就不得不说新婚贺辞了,商洛古婚礼有祝酒辞“天长地久,地久天长,荣华富贵,儿女满堂。天将良缘,今日成双,白头偕老,福寿安康。新郎在此,施礼拜上,敬酒双杯,长者先尝。”这就是古代婚礼主持人或证婚人在新娘刚刚踏入夫家,准备拜天地前所说的祝福语,表达了对新婚夫妇家庭美满、和睦的美好祝愿

除此之外,先秦时期的“饯饮”习俗更是形成了送别祝酒辞,它们或是表达着依依不舍的离愁别绪,或是劝慰、勉励之情。如唐代王维所做《渭城曲》“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光无故人。”柳永《雨霖铃》“独门畅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依依离情尽在酒中,溢于言表。

三、直率的特征使其深入人心

整体而言,祝酒辞不是诗,虽需要有诗一样的激情和想象,却不须逐字逐句考虑合辙压韵;祝酒辞不是散文,却像散文一样以优美的语言表达祝酒人心中的诚挚祝福;祝酒辞不是例行公文,却能表现出公文无法表达的灵活真实的情感和意图。④它在整体风格上体现了“短、真、畅、幽、直、妙”这六大特点,它直率、凝练,甚至可以不加修饰,发乎内心,一气呵成,直达心田。首先,篇幅短小精悍,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最美好的祝愿,言简意赅。其次,感情真挚、热烈,祝酒辞作为一种礼仪类应用文,自然而然地具有亲切、热情的特点,同时,这是表达对他人的美好祝福或是祝贺,因而字里行间都流露着真实的情感,富于感染力。再者,语言幽默、畅达,妙趣横生,使主人以及客人在不经意间便愉悦身心,表达心情。祝酒辞还因言语简洁,直率、明快地直奔宴会主题,清晰地表达为什么祝酒,祝福什么,达到直达人心之效。

祝酒辞是在祝辞或贺辞融入酒后于宴会中形成的礼仪性应用文,虽然它在应用文中占有的比例十分少,但是从古至今,它都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它贴近生活,又富有深蕴,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祝酒辞的出现使宴会、庆典等更具情感性,不得不说它是控制宴会气氛、掌握其节奏,并实现宴会目的,增进人际交往的关键。从蔺相如的“渑池会”到剑拔弩张的“鸿门宴”,再到曹操、刘备的“煮酒论英雄”,或宋太祖的“杯酒释兵权”,抑或是建国之初,周恩来总理在外交酒宴上的纵横捭阖,不难看出:酒与宴会早已亲密无间,而祝酒辞更是历经千年沧桑,成为了宴会的“点睛之笔”。

注释:

①江少川.新编大学生实用写作.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414.

②韩毅峰.酒歌——祝酒辞大全.中国社会出版社,2002:36.

③宋徽宗的第二十女.

④韩毅峰.酒歌——祝酒辞大全.中国社会出版社,2002:71.

[1]韩毅峰.酒歌——祝酒辞大全.中国社会出版社,2002.

[2]江少川.新编大学生实用写作.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乔刚,唐锦高.简明应用文教程.立信会计出版社.

[4]李炳海《庄子》的卮言与先秦祝酒辞.社会科学战线,1996,1.

[5]王广清.古今祝辞摭谈.应用写作,2000,9.

猜你喜欢

宴会阶段
庆祝宴会
三“福”俱全的生日宴会
二轮复习阶段如何安排好学生的练习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鲁思的生日宴会
猫和老鼠的宴会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宴会场地的一般要求、规则
医改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