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万友生自制“藓蒺四物汤”治疗荨麻疹经验辑要

2013-08-15李硕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级硕士研究生广州410405

江西中医药 2013年2期
关键词:血分生地荆芥

★ 李硕(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级硕士研究生 广州 410405)

荨麻疹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其特点是皮肤突然出现红色或白色风团,剧痒难忍,时起时消,消退后不留痕迹。此属中医学“瘾疹”、“风疹”范畴。《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篇中说:“邪气中经,则身痒而瘾疹”。因病因与病机复杂,反复发作,顽固难治。目前西医主要以抗组胺、激素等药物可暂时控制症状,但停药则易于复发,多常年不愈。万友生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中医学家,临证60余载,辨治荨麻疹经验丰富。万老遵“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旨,自制“藓蒺四物汤”加减治疗此病效果卓著,现将万老辨治经验结合病案总结如下。

万友生教授认为,荨麻疹的病因主要为风,常兼夹湿、热之邪。病位在心肝血分,由血分伏风所致。由于风性善行数变,故风团时起时消,风盛而痒甚,并常因外感风邪或食鸡、虾、鱼、蟹等动风发病之物而引起。风为阳邪,久伏必郁而化热,风木克土,则脾虚而生湿。“藓蒺四物汤”方中当归、川芍能活血养血以祛风,芍药宜赤白同用,赤芍能凉血行血,白芍能养血平肝,和血熄风,地黄宜生用,生地既能凉血清热,又能养血益阴,且能活血化瘀,白藓皮和刺蒺藜二药相配,能入心肝血分以祛风湿热邪,极合本证病机,而且本症还有因蛔虫引起的,二药具有杀虫治蛔作用,堪称对症良药。一般常加减防风、荆芥、浮萍、薄荷、蝉蜕、僵蚕、地肤子、苦参、苍术、生薏苡仁、车前草、木通、滑石、泽泻等药以祛除风湿热邪。但在使用本方时,必须注意顾护脾胃和久病体虚宜补气血以扶正祛邪,才能提高疗效。

1 湿伤中气证

聂某某,女,54岁。1990年11月7日初诊:患风团多年,时起时伏。近又复发,遍及全身,瘙痒难忍。经常“上火”,面红,耳鸣,牙疼,双目干涩冒火,手足心热甚。.又患背腰硬痛,难以转侧。平素大便稀溏日七八行,有不禁感,无里急后重,每次便量不多,面目虚浮,舌红苔少,脉弦。投以自制藓蒺四物汤加味:白藓皮30 g,刺蒺藜30 g,当归10 g,川芍5 g,赤白芍各30 g,生地30 g,丹皮15 g,葛根100 g,淮山药50 g,莲子50 g。1991年2月28日二诊:服上方后,风团即消失,背腰硬痛亦减轻,遂自停药后,风团未再发作。近日又有复发之势,时时“上火”,守上方加重白藓皮、刺蒺藜各为50 g,再进4剂。1992年4月15日三诊:患者面告自服上方后,风团未再复发。

按:藓蒺四物汤证之所以加人葛根、淮山药、莲子以升发中气,固补脾胃,是因兼有便溏日七八行且有不禁感的脾气下陷之证。湿伤中气而致脾气下陷,至其所以重用葛根至100 g,则是因为伴有背腰硬痛难以转侧的筋脉失养的拘急之证,故重用以柔润筋脉而止痛。

2 湿遏气滞证

龚某某,男,38岁。1973年12月27日初诊:久患荨麻疹,上月病发持续至今未已,每天下午即作,傍晚渐甚,夜间遍及全身,直至天亮始渐消退,食欲不振,有时腹痛,舌红苔黄,脉细数。投以藓蒺四物汤加减:白鲜皮30 g,刺蒺藜30 g,生地15 g,丹皮10 g,赤芍10 g,红花5 g,银花15 g,连翘10 g,防风15 g,荆芥10 g,青木香10 g,山楂30 g,六曲10 g,谷麦芽各15 g。1974年1月1日二诊:服上方3剂,风团明显减退,守上方加菊花15 g,生甘草10 g。1977年9月26日三诊:再服上方15剂,风团痊愈。为了巩固疗效,又自继服15剂,未再复发(并有一风团重症患者,男性,年30岁,转抄上方,连服20剂,亦获痊愈,未见复发)。

按:风团下午即作,傍晚渐甚,夜间遍及全身,直至天亮始渐消退,显示病在血分。从舌红苔黄脉细数来看,可见血分风热较甚。从食欲不振有时腹痛来看,可见风木克土,胃肠湿遏气滞。因此,方用白藓皮、刺蒺藜为主,既合当归、生地、赤芍、丹皮、红花的凉血清热,活血化瘀,又合防风、荆芥、银花、菊花、连翘以祛风湿热邪,还配合青木香的芳香以化湿浊而行气滞(李时珍《本草纲目》载青木香能治瘙痒),和山楂、六曲、谷麦芽以助运化,其中山楂还能和血化瘀,治身痒。从患者坚持服用此方,1个月而病获痊愈未再复发,并由其重复使用于另一同病患者获效来看,可见此方的组合是恰中病机的。

3 营卫不和证

李某某,男,37岁。1991年3月18日初诊:患荨麻疹近1年,时作时止,近时剧作,通身满布,瘙痒难忍,平素形寒易感,舌淡胖、苔白腻。投以自制藓蒺桂麻各半汤:桂枝15 g,麻黄15 g,赤白芍各15 g,杏仁15 g,甘草10 g,生姜5片,红枣10枚,白藓皮50 g,刺蒺藜50 g。5剂。3月23日二诊:风团大减,昨日饮酒后较甚,守上方再进5剂。4月2日三诊:风团减而复增,改投自制藓蒺四物汤合玉屏风散加味:白藓皮30 g,刺羡黎30 g,当归10 g,川芍5 g,赤白芍各15 g,生地15 g,黄芪30 g,白术15 g,防风15 g,荆芥10 g,路路通30 g,蛇床子15 g,地肤子30 g,乌梅15 g,五味子15 g。5剂。4月6日四诊:风团基本消失(前昨两日全身只起了一二个风团),守上方再进5剂。4月11日五诊:风团全部消失,守上方再进5剂以巩固疗效。

按:风团初因平素形寒易感,舌淡胖、苔白腻,而采用了自制藓蒺桂麻各半汤方,但服后减而复增,乃改投藓蒺四物汤合玉屏风散以固补卫气,连服10剂而愈。由此可见,风团表虚易感、荣卫不和而血分风湿热邪较甚的,非藓蒺四物汤合玉屏风散难以奏功。鲜蒺桂麻各半汤和荣卫之力虽有余,但消除血分风湿热邪之力不足,所以本例服后风团减而复增。

猜你喜欢

血分生地荆芥
浅述少阳与血分病证陈申达
生地价格仍有上扬空间
试从《内经》理论探讨《金匮要略》中气分、血分、水分等水气病的治疗原则
熟地是生地炒熟的吗
荆芥
夏日不忘荆芥香
荆芥香里夏日爽
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医药治疗探讨
藏荆芥化学成分的研究
血分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