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师范大学调适体育课程的教学现状

2013-08-15惠,江

体育科学研究 2013年1期
关键词:福建师范大学保健体育

杨 惠,江 芸

(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第五条明确规定:“普通高校的一、二年级必须开设体育课程(四个学期共计144学时)。修满规定学分、达到基本要求是学生毕业、获得学位的必要条件之一。”第十条规定:“对部分身体异常和病、残、弱及个别高龄等特殊群体的学生,应开设以康复、保健为主的体育课程。”大学体育教育的目标是为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追求一种深层次“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有身体练习障碍的学生是大学教育的弱势群体,能否给这些学生提供良好的体育学习环境和优质课程,是大学体育改革是否真正成功的重要一环。随着大学体育课程以及特殊体育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部分院校开设了一些相关课程。福建师范大学是较早开展特殊体育教育的学校之一,经过近十年的努力,为特殊需要学生开设的调适体育课程已经成为校级精品课程。调适体育课程是对现有的大学体育课程建设的完善与补充,是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通过调查研究,了解福建师范大学调适体育课程开展现状,通过分析发现问题,提出改革措施,旨在更好地促进特殊需要学生的身心健康。

1 研究方法

通过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和体育科学学院资料室查阅相关的文献和资料,对相关内容进行整理分析。通过对调适体育课程任课教师的访谈及实地考察,了解课程开展情况。

2 福建师范大学调适体育课程基本情况

2.1 福建师范大学调适体育课程概况

福建师范大学是福建省开展特殊体育课程的较早的学校,最初采用特殊体育课程、体育保健课、康复保健课等名称,最终采用了调适体育课程这一名称。在国内高校中,课程的特色与实施效果居于领先水平。调适体育课自开设以来,受到来自校外权威专家、校内外同行和学生以及家长的一致好评。本课程的教学经验多次在全国高师体育协会年会上介绍和宣传。

调适体育课程是以适应特殊需要学生的水平和发展的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学和积极的运动体验,达到主动调节身体、心理、社会三维的健康和谐状态为目标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2003年起课题组对面向全校病残弱学生的保健体育课进行改革。制定了比较完整的教学大纲和考试标准,在实施过程中,通过教学实践和征求同学意见改进了部分教学内容,同时与校医院联合出台大学生申请保健体育课的要求和条件,进一步规范教学对象的范围。2005年开始,课题组通过多方调研和论证,将保健体育课更名为调适体育课,制定了更为完善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以及一系列配套的教学辅助手段。

福建师范大学调适体育课程经过多年的实践,目前教学团队由吴燕丹教授担任主讲教师,还有三名教师各承担一个教学单元,协助课程的还有在读的研究生等。2010年该课程被评为福建师范大学校级精品课程,值得一提的是吴燕丹教授常年从事特殊体育教育研究,著有《呼唤生命关怀——解读中国大学特殊体育教育》,发表过《生命关怀视野下我国大学特殊体育教育的研究现状与展望》、《从保健走向调适——高校特殊体育课程定位审视》、《中国大学特殊体育教育现状调查》等多篇涉及特殊体育的教育论文。

2.2 福建师范大学调适体育课程的目标

课程目标包括:1)增强体质,补偿缺陷,发展健康体适能;2)注意与社会生活衔接,满足学生不同兴趣和需求;3)尊重学生的能力需求,强调适应能力,发展学生个性和特长;4)改善心理健康,悦纳自我并能与他人和谐相处,养成团体归属感;5)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培养体育习惯,确立终身健身方式;6)发扬体育精神,形成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7)促进学生正向的学习态度和动机的形成;8)与普通学生一样有机会从事相同运动。

2.3 福建师范大学调适体育课程的特色

1)把生命关怀理念融入大学特殊体育教育,为病残弱大学生设计适合他们的课程,使他们能够享受和普通大学生一样的体育乐趣。

2)对教学对象和课程名称进行界定。

3)以灵活的教学手段和多样化的教学环境调动学生积极性,形成家庭、学校、同伴的支持体系。

2.4 福建师范大学调适体育课程学生的界定

福建师范大学调适体育课程面向特殊需要学生,界定标准是生理上存在某种缺陷的身体练习障碍者(不包括心理上有特殊体育需要及身体状况较弱但无缺陷的人群),行为特点是运动功能障碍、运动功能暂时性障碍。根据调查,参加福建师范大学调适体育课程学习的学生主要的病症有:小儿麻痹、肌肉萎缩症、视觉障碍、脊柱裂、脊柱损伤、截肢、姿态异常、类风湿性关节炎、心脏问题、糖尿病、肺结核、哮喘、癫痫、镰刀型贫血症及白血症。

3 福建师范大学调适体育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福建师范大学调适体育课程的师资队伍

从最初的只有一名教师可以上这门课程,到目前一名主讲教师,还有三名教师各承担一个教学单元,形成项目比较齐全的教学团队。队伍组成缺少康复保健知识、技术、技能的专业教师;从业务水平上看,兼任老师多数从事体操、健美操或武术教学工作,教师缺乏特殊体育教育的全方面培训,尤其缺乏对特殊需要学生体育保健相关知识的培训,影响了调适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3.2 福建师范大学调适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方法

福建师范大学虽然开设调适体育课程较早,有自己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条件限制,教学内容以东西方养生术、有氧舞蹈、瑜伽、普拉提等为主。教学方法选择多样化,但养生类项目舒缓柔和的特点,不容易使学生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对身体的刺激强度也偏弱。在教学方法上,因为学生的特殊性,尚不能根据学生伤残、病弱的程度制定合理的运动处方、康复保健与医务监督。

3.3 福建师范大学调适体育课程的场地器材

场地器材是体育锻炼的物质保障。福建师范大学调适体育课程上课的地点以艺术体操馆为主,健美操教室为辅。为特殊需要学生配备康复体育器材较少,学生课余时间不能很好地按照自身的需要进行锻炼。

4 福建师范大学调适体育课程改革对策

每一个学生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力。大学体育教育的目标是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特殊需要学生处于体育的弱势地位,能否给这些学生提供优质的体育课程,是大学体育改革是否真正成功的重要一环。基于此,应该加强对调适体育课程的改进和完善。

4.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任课教师是否接受过特殊体育教育的相关培训对提高特殊体育教育质量,保障每个学生最好地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殊体育课程的个性化特征对教师是极大的挑战,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超强的指导能力。现有条件下,应选派相关教师进修学习特殊体育教育相关课程,培养具有专业的康复医疗和技能的合格的体育教师,同时聘请医生及心理学教师协助完成特殊需要学生的体育教学任务。教学方法应趋向于个案化。

4.2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自我调适能力

对于身体练习障碍的学生来说,自我主动调适比被动适应更重要。每个人的身体问题都有自身的特性,再好的运动处方或方法也不能适应所有身体练习障碍的学生。练习效果的好坏,要靠学生自己把握。自我主动调适有助于从自身的角度全面分析问题,对症下药。

培养学生从“要我锻炼”到“我要锻炼”的转变,将学生自我调适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不过是“授人以鱼”;“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才是“授人以渔”。通过课堂教学实践,让学生懂得生命在于运动,健康在于锻炼,明白为何要锻炼身体和怎样锻炼,克服盲目性,变消极被动为主动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应运用运动技能和科学锻炼身体的原理,培养学生的自我调适能力。

4.3 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学生自我保健意识

2002年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指出:“在运动实践教学中注意渗透相关理论知识,安排约10%的理论教学内容”。调适体育课程两学年共144学时,理论课应安排15课时左右,建议传授体育保健、康复运动处方等相关理论知识,有效提高学生自我保健意识。

在技能学习方面,建议增加按摩技术教学。按摩术是我国国粹,按摩通过变化的手法刺激人体外部器官,通过穴位、经络或神经系统的传导,直接或间接地刺激肌肉、骨骼、关节、韧带、神经和血管,产生局部或全身性的反应,达到“有病治病,无病健身”,增强健康的目的。针对福建师范大学调适体育课程的学生特点,按摩对多种疾病具有调节和康复的作用。

4.4 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场地器材设施

场地器材设施是制约高校体育发展的关键因素,数量上处于劣势的特殊需要学生的体育设施就更加无法保障。而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对特殊体育没有正确的认识,经费投入不足。学校领导要重视调适体育课程的建设,为课程提供必要的教学器材设备和场所,配备专业的特殊体育保健教师。力求让特殊需要学生体验更多的运动乐趣。

[1]吴燕丹.中国大学特殊体育教育现状调查与思考[J].体育科学,2007,27(1):41-50.

[2]钟英.浅论普通高校残疾生的体育教育[J].高教论坛,2003(3):131-132.

[3]月兰,张建雄.关于高校体育保健课教学的实践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5,19(1):102-104.

[4]韩孝栋.普通高校建立体育保健康复室的探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4,3(4):75-77.

[5]姚宏茂.高校弱势群体学生体育活动现状调查与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27(4):88-94.

猜你喜欢

福建师范大学保健体育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2(一)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三)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二)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一)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福建师范大学连续7年支教留守儿童
福建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陈桂蓉教授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十里闻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