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图书馆加快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2013-08-15安志华
安志华
(天津城市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天津 300140)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社会正逐渐走向信息化,步入知识经济的时代,图书馆信息化已是大势所趋。高职院校图书馆是学院的文献信息中心,拥有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是学院信息资源的枢纽,同时具有教育职能和信息职能,在学院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图书馆作为高职院校信息化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信息化正面临着全方位的技术革新,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迎接现代社会不断变化的信息技术的挑战,更好地为读者、为教学、为科研、为学校服务,是高职院校图书馆必须重视并需采取措施尽快解决的问题,可以说,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迫在眉睫。
一、纵观国内外图书馆信息技术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一)世界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20世纪50年代,美国率先开始了计算机化管理的研究工作。1962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和南伊利诺斯大学图书馆分别利用计算机进行期刊和图书的流通管理。1964年,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利用计算机编制《医学文摘》并生产MEDLAS数据库磁带。1966年美国国会图书馆开始了MARC试验计划。在同一时期,西方发达国家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迅速发展起来。1969年美国国会图书馆的MARCⅡ格式机读目录磁带公开发行,该格式机读目录经过几年的修改成为美国的国家标准。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高速发展,到了20世纪70年代,图书馆自动化系统迅速由单机批处理系统发展到联机系统,并逐步发展成为计算机网络系统,各种不同规模,不同功能的图书情报网络陆续出现。目前,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相结合,形成了一个非常完善的情报服务现代化体系。世界各大情报检索系统纷纷进入网络,在世界范围内提供服务,联机检索已经超过国界,进入了国际联机检索的崭新阶段。
(二)我国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我国图书馆计算机化管理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1974年8月周恩来总理批准实施“汉字信息处理工程”(简称“748”工程),包括汉字计算机情报检索软件、汉字主题词表、汉字通信和机器翻译等研究任务。1978年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现为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以及一些部委的文献机构开始了国外机读目录、文献数据库的研究和使用。到1991年,我国研制了100多个图书馆专用软件系统并迅速向网络化和集成化方向发展。
(三)我国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逐步不断发展的过程,其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的发展为特征,主要是对传统图书馆业务流程的自动化,并开始由封闭的局域网向开放的互联网系统发展;第二阶段是以图书馆网络化发展和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为特征,包括多媒体阅览室的建立、互联网的普及、图书馆联合编目和信息资源共享;第三阶段是以海量信息存储、多媒体技术、分布式管理为特征的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当前大多数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处在第三阶段。
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化发展的进程又比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发展的进程缓慢了一步,正在第二阶段进行中。
二、加快信息化建设的迫切性
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馆长、历史学家保罗·巴克曾经说过:“没有一个高质量的图书馆就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因此,大学图书馆被誉为“大学的心脏”,是办好大学的三大支柱(教学、科研、图书馆)之一,是大学为教学和科研提供文献服务的中心。
根据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2002年修订)》可知,大学图书馆的主要任务是:建设包括馆藏实体资源和网络资源在内的信息文献资源,对资源进行科学加工整序和管理维护;做好流通阅览、资源传递和参考咨询工作,积极开发文献信息资源,开展文献信息服务;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培养读者的信息意识和获取、利用文献信息的能力;组织和协调全校的文献信息工作,实现文献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积极参与文献保障体系建设,实现资源共建、共知、共享,促进事业的整体化发展,开展各种协作、合作和学术活动。
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是完成大学图书馆主要任务的根本保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的浪潮已经席卷全球,在社会的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一种崭新、高效、快捷的信息网络环境正在形成,给传统的信息传递和服务方式及格局带来巨大的冲击。特别是以书籍为主要知识载体的高职院校情报信息中心——图书馆,正经受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
三、影响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步伐的主要因素
(一)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
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离不开装备的自动化、网络化。国内大多数高职院校图书馆由于经费等原因,无法购置先进的计算机网络设备。一些图书馆由于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有限,已有设备的利用也处于中低水平。
(二)数据资源建设落后
在信息化建设中,硬件、网络、技术等方面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是很大,而唯独最重要的“内容”,我们与国外差距很大,即信息资源和数字内容的严重不平衡。目前我国普遍存在数据库内容单一、规模较小、更新缓慢且数据标准化程度较低等问题,这将不利于数据的网络化共享。大多数图书馆虽然开始重视资源建设,但力度还是不够。有的图书馆强调硬件设备的添置,而忽视资源建设;有的虽注意到资源建设,但对资源共享考虑甚少;有的购买了各种数据库,但其中涉及到的学科、专业和专题的数据库甚少。
(三)高素质管理人才短缺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给图书馆的管理创新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而最大的挑战莫过于人才短缺。而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图书馆工作人员都只是以辅教人员的身份进行工作,不少图书馆馆员整体素质偏低,知识结构不尽合理,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缺乏,造成创新能力严重不足。
四、高职院校加快实施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成效性
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不只是为了将图书馆馆藏资源数字化,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提升服务能力。未来高职院校图书馆在提供信息服务时,将完全超越时空的限制,无论读者是在教室、寝室、校园甚至校外的任何一处场所,都能对图书馆馆藏资源进行无障碍访问;只有这样,才能称为图书馆完成了辅助教学科研支撑、学术发展的重大使命,以最方便的形式和最快捷的方法满足了读者信息获取的需求。
图书馆将信息化技术分为两步走:
第一步,近期目标是:1.充分满足本校师生对教学、科研信息的广泛,使图书馆建设成为应用型的文献信息中心;2.收藏与本校所设特色专业、示范专业、重点建设专业相一致的文献资料;3.扩大教学应用课件、网络视频课程、多媒体教学素材的建设范围,特别要大幅度提高数字化信息素材在馆藏文献中的比例;4.建成图书馆网络信息平台,实现管理、服务和业务工作的自动化;5.完善与扩展多媒体阅览室信息化服务职能;6.建成功能齐全网络检索系统,通过校园网与外网连通,实现校内外连机检索,查阅其他高校和公共图书馆的信息资源;7.在全学院范围内开设文献检索课,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第二步,远期目标是:实现管理自动化向服务网络化、信息数字化的转变,建成具有本校特色的共享性教学资源数据库,实现文献信息的存储、传播和利用数字化,最终全面实现教育信息化、管理信息化和服务信息化,使图书馆成为服务本校、辐射地方的信息中心和教学研究应用型图书馆。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推进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建设现代化的数字图书馆,应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加强图书馆管理,是当前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学校教学和科研的迫切需要。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大趋势,探讨图书馆信息化是摆在职业教育图书馆工作者面前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1]刘红梅.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5).
[2]戴扬.未来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发展趋势.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17).
[3]周爱民.高校图书馆信息技术应用实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