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代书肆略窥

2013-08-15

唐山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图书

李 丹

(唐山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河北 唐山063000)

书肆,又有书铺、书林、书坊、书堂等称呼,它是伴随着文字载体的进步应运而生的一种图书贸易场所。关于书肆的最早记载出现于西汉杨雄的《法言》的《吾子》(卷2):“好书而不要诸仲尼,书肆也。”可见,书肆在西汉时期就存在了。唐代是我国封建经济的繁荣时期,书肆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阶段。唐代书肆的发展深刻地反映了唐代政治经济下的文化传播状况。经史子集、佛教经典、医药星卜等都在书肆的经营范围之内。

一、唐代书肆概况

唐代书肆具有规模大、数量多、种类丰富的特点,这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密切相关。同时,唐代统治阶级的重视使印刷、刊刻等技术上进步以及社会需求的增加都促进了书肆的发展。

繁荣的经济催生了大的商贸中心,图书贸易也是这些商贸中心的经营活动。唐代形成了以长安、洛阳等城市为中心的图书贸易场所,如敦煌藏经洞出土的编号为S.P.15《上都东市大刁家太郎》雕印历日就是在长安东市印售的。唐代的书肆不仅聚集在繁华的城市,边远的襄阳也有书肆,皮日休曾有诗,“乃将耒与耜,并换椠与铅。阅彼图籍肆,致之千百篇。携将入苏岭,不就无出缘。”皮日休是襄阳人,可见在当时的襄阳,也有稍具规模的书肆。不然,皮日休无法买到“千百篇”的书卷。《太平广记》卷85《李客》引《野人闲话》:“有百姓张赞,卖书为业,……因鼠啮其文字数卷。”此记载中,没有详细的城名、地区名,或可推断为两京之外的地区。

《新唐书·吕向传》记载:“疆志于学,每卖药,即市阅书,遂通古今。”[1]卷220:5758“即市阅书”即表明在书肆看书。《太平广记》的《李娃传》中记载荥阳公子在书肆买书:“娃命车出游,生骑而从。至旗亭南偏门鬻坟典之肆,令生拣而市之,计费百金,尽载以归。”从“计费百金,尽载以归”的描述中可以看出这个书肆是为科考人员专设的书肆,而且规模不小,消费百金一次购全。《大唐新语》卷十二载:“徐文远,齐尚书令孝嗣之孙,江陵被虏至长安,家贫,无以自给。兄林,鬻书为事。文远每阅书肆,不避寒暑,遂通《五经》,尤精《左氏》。”[2]176徐文远兄长书肆中的《诗经》,既是经书,又是诗集。“每阅书肆,不避寒暑”,足见书肆图书的丰富。

唐代书肆的种类也很多。唐代重视“文治”,尊崇儒学,继承和完善了隋朝的科举制度,在统治阶级的这种文化意识影响下,长安的国子学、太学等学校都以儒家经典为基础教材,儒家经典成为书肆的重要经营品种,《李娃传》中的“坟典之肆”即为此类书肆。唐皇室视道家老子为本家始祖,《道德经》等道家经典也成为当时人们阅读的主要种类,玄宗时,贡举人要加试《老子策》,所以此类书籍也成为书肆的经营项目,满足人们的不时之需。书肆的试卷,则是适应科举考试而产生的品种。唐政府从民间购求图书也刺激着书肆的发展,《新唐书·艺文志一》载:“贞观中,魏征、虞世南、颜师古继为秘书监,请购天下书,选五品以上子孙工书者为书手,缮写藏于内库,以宫人掌之。”[3]卷73:2597在唐代的书肆,进士考试的试卷也在出售之列。[4]唐代应试的举子将自己的文学作品加以整理编辑,以卷轴的形式即所谓行卷,在考试之前送呈当时在政治上和文坛上都很有地位的人,请求他们向考官推荐,从而增加录取的可能。这种行卷文也能在书肆中买到。《太平广记》记载,李播任蕲州刺史时,阅读李生的行卷文后发现竟是自己先前应举时的作品,当被追问是从何处得来时,李生答道:“二十年前,实于京辇书肆中,以百钱购得。”[5]卷261:2036

唐代的诗歌繁荣,作诗成为社会各个阶层的风尚行为。因此,在书肆中,名家诗集广泛流通,受到欢迎。《全唐文》卷二百三十八载卢藏用《陈子昂别传》云:“时洛中传写其书。市肆闾巷,吟讽相属,乃至转相货鬻,飞驰远迩。”[6]2412说明陈子昂集曾热卖于唐代书肆。《太平广记》(卷261)还记载举子李某“于京辇书肆中以百钱赎得”李播诗卷,唐代东西二京均有这种书店。钱仲联在罗时进《唐诗演进论》所作序中说:“唐之世三百年,诗称极盛。……台省、幕府、市肆、庙观、楼馆、田园,无不播扬清音,为文学史一大奇观。”[7]其中所提到的“市肆”,就是对书肆经营唐人诗文集这一人文景观的写照。

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诗人元稹为白居易的《白氏长庆集》作序时写道:“《白氏长庆集》者,太原人白居易之所作。……而乐天〈秦中吟〉、〈贺雨〉、〈讽喻〉等篇,时人罕能知者。然而,二年间,禁省观寺、邮侯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至于缮写模勒,炫卖于市井,或持之以交酒茗者,处处皆是。”又自注说:“扬、越间多作书模勒乐天及余杂诗,卖于书肆之中也。”元稹、白居易二人的诗集在扬州、越州等地被人“缮写模勒,炫卖于市井,或持之以交酒茗者,处处皆是。”[8]卷51:654

唐代崇圣佛教,书肆售卖有大量佛经。书肆组织大量人力抄、刻佛经,以便售卖。敦煌遗书中也流传下来许多关于敦煌当地官员、百姓以及僧侣出资雇人抄写佛经的记载。日僧园仁在扬州“十一月二日,买5维摩关中疏6四卷,价四百五十文。”[9]卷1:18

传奇小说类图书在唐代书肆也有出售,《研神记》是魏晋南北朝时的一部志怪小说,在唐代书肆依然有售,唐代吕温写有《上官昭容书楼歌》:“……君不见洛阳南市卖书肆,有人买得《研神记》。”唐代时,书法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书法字帖也成了书肆售卖的种类。欧阳通就曾在书肆中将欧阳询的书法字帖买回:“潭州临湘人,父询以书名着于时。通蚤孤,母徐氏教以父书,俱其家学不振,于是每遗通钱绐云:‘质汝父书迹之直。’通遂刻意临访,不数年乃继询名,号大小欧阳体”。另外,另据史书记载有人在成都“阅书于重城之东南”,发现书肆中的书“多阴阳、杂记、占梦、相宅、九宫、五纬之流,又有字书、小学”(柳砒《柳氏家训》)。这些文字足见其种类之多。

历日、占卜等杂书类、医学书籍也是书肆出售的图书品种,东川节度使冯宿在给文宗的奏章中就有“剑南西川及淮南道,皆以版印历日鬻于市,每岁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已满天下”的话语。英国不行颠图书馆藏敦煌遗书《剑南西川成都府樊赏家历》(S.P.10)就是在成都雕印后,售卖流传到敦煌的。英国不列颠图书馆藏敦煌遗书《唐僖宗乾符四年(877年)具注历日》残页(S.P.6),除印刷历日、节气等内容外,还增加了十二相属灾厄法及十二生肖图、五姓安置门户井灶图、宫男宫女推游年八卦法等,这些内容已经超出单纯的历日范围,属于相宅、算命之类。太和九年(835年)十二月丁丑,文宗颁布的“敕诸道府不得私自历日板”的禁令[10]卷17:563,可见这类图书在书肆受欢迎的程度,统治者为维护权势的稳定,不得不对此类某些图书发布“私自历日板”的禁令。

二、商业模式下的唐代书肆

首先,书肆经营的图书本身就是作为商品在出售,有明确的价码。日僧园仁在扬州“十一月二日,买《维摩关中疏》四卷,价四百五十文。”[9]卷1:18书籍甚至可以用来典当质钱,《太平广记》卷二百五十一“周愿”条记载:一日“李公子有故人子弟来投,落拓不事。逼问旧别墅及家童有技者,图书有名者,悉云货却。李责曰:‘末官家贫,产业从货。’何至书籍古画店彼除?惆怅久之。复问一曰:‘有一本虞永兴手书《尚书》,此 又 在 否?’。 某 人 惭 愧,不 敢 言 货 云:‘蹔 将 典钱。’”[5]卷251:1945图书的价格也受流通因素的影响,例如元稹、白居易的诗集在扬州、越州“持之以交酒茗者”[8]卷51:654,到了偏远的朝鲜,则“鸡林賈人,求市颇切,自云:‘本国宰相每以百金换一篇’。”[5]卷51:65

再者,唐代书肆的经营具有市场竞争性。《唐语林》记载:“僖宗入蜀(880年),太史历本不及江东,而市有印货者,每差互朔晦。货者各征节候,因争执。里人拘而送公,执政曰:‘尔非争月之大小尽乎?同行经济,一日半日,殊是小事。’遂叱去。”[11]卷7:256这足以反映当时历日市场的竞争程度。在书肆图书的特色上,也存在竞争,如前文《唐僖宗乾符四年(877年)具注历日》残页(S.P.6)所记载的配合历日、节气而印刷的相宅、算命之类的内容就是应需求而生产的特色读物。

唐代书肆的经营具有产业化的特点。从图书的生产到销售,每个环节都有从事生产与经营者的参与。不少书肆雇人抄书,由此产生了专门以抄书为业的“佣书人”。佣书人的名气、图书的装订效果、质量,纸、笔、墨的选择等都是影响图书价格的因素。敦煌遗书中有许多关于敦煌当地官员、百姓以及僧侣出资雇人抄写佛经的记载。伯希和2912v号《施舍经疏及写经施银账》记载:“写《大般若经》一部,施银盘子三枚,共三十五两,麦壹百硕,粟五十硕,粉肆斤。右施上件物写经,谨请炫和上(尚)收当贺卖,充写经直(值),纸笔墨自供足,谨疏。四月八日弟子康秀华疏。”[12]188-189银盘、麦、粟等都是用来支付写经的费用。唐代是写本向印本过渡的时代,雕版印刷品进入市场,大大降低了图书的成本。因此,写本和印本的价格是不同的。写本书难复制、抄写周期长、有的做工相当讲究,导致价格偏高,印刷本复制性强、生产周期短、模式单一,价格相对较低。

唐代书肆的发展是我国图书史上重要的一页,对图书出版、文化传播学都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对了解唐代的文化有重要的历史借鉴,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

[1]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2]刘肃.大唐新语[M].北京:中华书局,1984.

[3]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4]杨希义.汉唐之际书肆考[J].江汉论坛,1991(4):68-70.

[5]李昉,等.太平广记[M].北京:中华书局,1961.

[6]董诰.全唐文[M].北京:中华书局,1983.

[7]罗时进.唐诗演进论[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

[8]元稹.元氏长庆集[M].北京:文学古籍刊行社,1956.

[9]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10]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11]王谠.唐语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12]黄永武.敦煌宝藏:第125册[M].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6.

猜你喜欢

图书
无障碍图书联盟
图书推荐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班里有个图书角
图书
图书
图书
图书
最新出版图书
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