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专业学习者拒绝言语行为策略实证研究——以不同水平学习者为参照

2013-10-22栾义敏

唐山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语料英语专业言语

栾义敏

(唐山学院 外语系,河北 唐山063000)

一、引言

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研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对这一理论的研究始于英国哲学家、语言学家J.Austin,他认为说话者发出话语的过程也是实施某种行为的过程。这一过程可以分为三种行为模式: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之后,Searle将言语行为分为五大类:阐述类、指令类、承诺类、表达类和宣告类。其中指令类的言语行为是说话人试图让听话人去做某一件事,英语中常见的行事动词有request(请求)、invite(邀请)、suggest(建议)、order(命令)、demand(要求)等。而拒绝言语行为就是对指令类行为的拒绝,也就是说听话者拒绝参与到由说话者提出的某个行为的反应行为。拒绝言语行为本质上是面子威胁行为,因为听话者在拒绝说话者时危及到了他/她的面子。因此,说话者要想减轻对听话者的面子威胁就应该礼貌地实施拒绝言语行为,或使用合适的拒绝策略,从而尽量维护双方的和谐关系。

大量的国内外研究表明,拒绝言语行为的实施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言语行为的强加程度等,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社会权力和社会距离。王立非认为拒绝的使用方式或策略的实施取决于听话者和说话者之间的社会权力和社会距离,故拒绝者要有较高的语用能力[1]。

对于英语专业学习者来说,有效地识别并礼貌地实施拒绝言语行为的过程可以客观地反映其语用能力。然而,目前针对不同水平英语专业学习者拒绝策略的研究却十分有限。因此,本研究针对不同水平英语专业学习者的拒绝言语行为策略进行实证研究,探讨不同水平英语专业学习者是否存在语用能力差异。

二、研究现状综述

国外语言学家对拒绝言语行为的研究始于上世纪60年代,Austin提出言语行为的理论;Searle将言语行为进行了分类。Beebe对美国人和日本人的拒绝策略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两个不同语言体系下的拒绝策略情况进行了分析。他把拒绝言语行为分为了直接和间接两大类,而且在拒绝言语行为的使用中,拒绝者如何使用合适的策略、直接/间接的程度、惯用的表达式等项目都是其研究的重点[2]。Chen Xing,Lei Ye & Yanyin Zhang分析了在美国生活两年左右的华人的汉语拒绝言语行为,提出了中国人的特有策略[3]。Liao Chao-chil等人设计了6个情景,对中国台湾大学生和美国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相似情景时的反应进行了调查,并由此总结出了24种拒绝策略,即不同语境下的学生会采用怎样的拒绝策略[4]。

王爱华对拒绝言语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Brown和Levinson的社会权力和社会距离会对汉语和美语中拒绝言语行为的实施产生一定的影响。她还认为情感因素也会影响中美拒绝言语行为,但是影响的方式不完全相同[5]。王芙蓉、刘振平通过将欧美留学生与中国人作对比,考察了具有良好听、说、读、写能力的欧美留学生能否用汉语得体地实施拒绝言语行为及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教学建议[6]。裴丽霞以非英语专业学生和英语母语者为参照对英语专业学生拒绝言语行为习得状况进行了调查,为进一步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和英语学习者的语用能力提供了实践依据[7]。笔者曾基于拒绝言语行为的理论对《红楼梦》(前八十回)中拒绝言语行为策略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体现了拒绝言语行为与礼貌的关系以及社会权力和社会距离对拒绝言语行为的影响[8]。

三、研究方法

(一)提出假设

假设:不同水平英语专业学习者在拒绝言语行为的实施上会使用不同的策略,存在语用能力差异。

采用对比研究方法,将不同水平英语专业学习者的拒绝策略进行对比,考察不同水平英语专业学习者的语用能力。

(二)数据收集方法

对不同水平学习者之间的对比,本研究采用了“语篇补全测试”(discourse completion test)的问卷法。问卷设计参照王爱华对比研究拒绝言语行为时所采用的模式,并在其基础上稍做修改。共设计了14个情景,尽量接近大学生的生活背景,并且为了避免理解失误,在每个情景中提供了拒绝言语行为发生的背景(见表1)。此外,问卷将社会权力和社会距离作为控制因素。

为了保证实证研究的效度和信度,在收集语料时,笔者首先在部分受试中进行了预测。预测的目的是确保设计的情景合适,语言达意。根据预测的结果,对某些情景和内容稍作了修改。

在所有的语料收集整理完成后,使用SPSS统计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定量分析。

表1 情景内容

(三)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在唐山学院外语系进行,共抽取了100名英语专业受试者,其中50名是英语专业大三的学生,50名是英语专业大一的学生。该研究共发放问卷100份,收回100份,有效问卷98份,有效率为98%。

四、结果与讨论

(一)各拒绝语义成分划分

对拒绝言语行为各语义成分的划分将参照Beebe的语义成分分析法进行。由此,拒绝言语行为可以分为两大类,即直接拒绝言语行为和间接拒绝言语行为。对于本调查中出现的拒绝策略,将其归纳如表2所示。

表2 拒绝言语行为策略

(二)两组语料使用拒绝策略比较

根据表2的拒绝策略划分标准,笔者采用手动检索的方法计算低年级受试和高年级受试的拒绝策略使用情况,从而验证之前提出的假设,即不同水平英语专业学习者在拒绝言语行为的实施上会使用不同的策略,存在语用能力差异。

1.直接拒绝策略

直接拒绝策略出现的频率很低,只有在S1和S12中,受试在拒接陌生人时才使用了直接拒绝。表示直接拒绝的词汇为以“can’t”和“don’t”为主的含有“not”的词汇。在 S1中,低年级受试使用直接拒绝的频率为4%;高年级受试使用直接拒绝的频率为3.8%。在S12中,低年级受试使用直接拒绝的频率为6%;高年级受试使用直接拒绝的频率为5.5%。所以,从直接拒绝策略出现的频率来看,低年级受试与高年级受试的语用能力并无太显著差异。

在S1和S12中,部分低年级受试和高年级受试尽管都使用了直接拒绝策略,但是,在直接拒绝的之前和之后,他们都使用了一些缓和手段,如表示遗憾的“sorry”,或者是在直接拒绝之后说明自己之所以拒绝的理由。这两组直接拒绝的模式为:表示遗憾(sorry)+直接拒绝;表示遗憾(sorry)+直接拒绝+拒绝的理由(reason)。请看下面选自低年级受试和高年级受试的两例:

FS1:Sorry,I don’t want to.Because I still have something important to do.

JS1:Sorry,I can’t.I am busy now.

说明2:FS1和JS1分别指Freshman Situation1和Junior Situation1,即低年级受试和高年级受试分别在情景1中的回应。

2.间接拒绝策略

两组语料间接拒绝策略使用比较见表3。表3中卡方检验的结果表明,两组受试在拒绝策略的使用上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年级受试和低年级受试在拒绝他人时都注意到了礼貌原则对拒绝这一言语行为的规约性,即为了减少对别人的面子威胁而刻意使用礼貌策略。

表3 两组语料间接拒绝策略使用比较

下面以请求—拒绝的四个情景为例进行分析。

在S1中,受试拒绝的是陌生人的请求,情景设置为被拒绝者相对于拒绝者的社会权力平等,被拒绝者相对于拒绝者的社会距离较远。低年级受试中有4%人采用了先接受后拒绝的策略,起始语为“I would like to”;90%的受试采用了先表示遗憾再提供理由的拒绝方式,其话语组织模式为“I am sorry+reason”。在高年级受试中出现的拒绝策略也是如此,即先接受后拒绝,或采用“I am sorry+reason”的话语组织模式,且这两个策略出现的频率与低年级近似,为4.5%与5.9%。

S2设置的语境为被拒绝者相对于拒绝者的社会权力平等,被拒绝者相对于拒绝者的社会距离较近。假如被拒绝者是受试的好朋友,而且拒绝的请求也是借电脑这样的日常小事。高年级受试与低年级受试中有约80%的同学先表示遗憾再提供其它办法,其话语组织模式为“I am sorry.I will lend it to you later”。因为拒绝的是自己的好朋友,受试不得不拒绝,但是在拒绝了之后,受试还会想办法或提供其它的途径来帮助好朋友解决难题。

在S3中,语境为被拒绝者相对于拒绝者的社会权力高,被拒绝者相对于拒绝者的社会距离远。假如被拒绝者是受试的老板,在社会权力上要高于受试,且两者也有一定的社会距离。在低年级受试中,60%的采用了先表示遗憾再提供理由的策略,其话语组织模式为“sorry+reason”,提供理由也出现在先接受后拒绝的策略之前。在高年级受试中,67%的也采用了同样的拒绝策略。

在S4中,假如受试拒绝的是自己的孩子,被拒绝者相对于拒绝者的社会权力低,被拒绝者相对于拒绝者的社会距离很近。89%的低年级受试和高年级受试都采用了让对方放弃请求的拒绝策略,即提出条件、进行许诺或声明对其没有什么好处,话语组织模式为“You are too young to use it”,或“I will buy it for you later”。

3.辅助语

辅助语又称为缓和手段,指拒绝者为了缓和拒绝之力而采取一定的手段维护被拒绝者的面子。该研究中主要出现了两个辅助手段。一个是表示肯定和赞同的“I would like to”“I wish to”“I want to”等有关主观想法与态度的表达。表示肯定和赞同的态度说明了拒绝者想要与被拒绝保持意见一致的愿望,且通过表达自己的赞同体现自己想建立和谐关系的愿望。另一个辅助手段是表达感谢的“Thanks”“Thank you very much”等类似的话语。表达感谢是一种礼貌行为,也可以很好地缓解拒绝之力。

在本次调查中,低年级受试和高年级受试使用的辅助语同时也是之前提到的3种拒绝策略:理由或解释、提供其它办法和许诺。如在S1中,尽管被拒绝者相对于拒绝者之间的社会距离较远,或者说是陌生人的关系,拒绝者在实施拒绝言语行为时,也使用了相应的缓和手段,如提供直接拒绝的理由是什么。拒绝者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直接拒绝的面子威胁性较大。为了表示礼貌,不管是拒绝陌生人还是拒绝熟人,缓和手段都成为实现和谐关系的辅助语,这也体现了礼貌原则的普遍性。

通过对低年级受试和高年级受试辅助语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表4。

表4 两组语料辅助语使用比较

表4中卡方检验的结果表明,两组受试在拒绝策略的使用上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年级受试和低年级受试在拒绝别人时都注意到为了缓和拒绝之力而采用相关的辅助语。

由此得出结论,本研究中的假设:不同水平英语专业学习者在拒绝言语行为的实施上会使用不同的策略,且存在语用能力差异不成立。

五、社会权力和社会距离对拒绝言语策略的影响

尽管研究的假设不成立,在测试的所有情景中,却发现低年级受试和高年级受试实施拒绝言语行为时产生的拒绝策略会受社会权力和社会距离的影响。以低年级受试为例,根据统计得出图1和图2。

如上所述,被拒绝者相对于拒绝者的社会权力可以划分为三个等级,即高(如老板与员工之间)、平等(如同学之间)和低(如孩子和父母之间)。根据图1,在社会权力高的等级中表示否定的意愿和能力的直接拒绝言语行为的使用远远少于间接拒绝言语行为的使用。直接拒绝言语行为主要出现在平等的社会权力等级中。在所有的间接拒绝言语行为中,拒绝者在拒绝比自己社会权力高的被拒绝者时,使用最多的策略是提供借口、理由或解释,其次是许诺;提供其它办法以及表示肯定和赞同、感谢的策略出现的频率也较高;出现频率最低的是提出假设条件。拒绝者在拒绝与自己社会权力平等的被拒绝者时,使用的策略除表示否定的意愿和能力最多之外,提供其它办法、许诺、表示肯定和赞同、感谢以及借口、理由或解释出现的频率相似。拒绝者在拒绝比自己社会权力低的被拒绝者时,使用最多的策略是提出假设条件,而其它的策略出现的频率则都较低。

当被拒绝者的社会权力由高变低时,借口、理由或解释、提供其它办法、许诺、表示肯定和赞同以及感谢的拒绝策略出现的比重则由多变少,这说明拒绝者在实施拒绝言语行为的过程中,要使用相关的策略减少对被拒绝者面子的损害程度。而提出假设条件的拒绝策略出现的比重则由少变多,这说明拒绝者拒绝比自己社会权力低的被拒绝者时可以提出假设条件让其放弃请求或建议。表示肯定和赞同以及感谢的拒绝策略也较多的出现在被拒绝者相对拒绝者社会权力低的情景中,这说明即使是拒绝比自己社会权力低的人,拒绝者也会表现的较有礼貌。

在该研究中,被拒绝者相对于拒绝者的社会距离主要分为两个等级:社会距离近(如孩子和父母之间)和社会距离远(如陌生人之间)。根据图2,社会距离远的情境中,间接拒绝言语行为的使用都高于直接拒绝言语行为的使用。直接拒绝言语行为较多的出现在被拒绝者相对于拒绝者的社会距离近的情景中。在所有的间接拒绝言语行为中,拒绝者在拒绝与自己社会距离远的被拒绝者时,借口、理由或解释、表示肯定和赞同、提供其它办法、许诺和感谢策略出现的比重较高且相似;其次是提出假设条件。拒绝者在拒绝与自己社会距离近的被拒绝者时,使用最多的策略是提出假设条件;借口、理由或解释、表示肯定和赞同、提供其它办法、许诺和感谢策略出现的比重次之且相似。对于孩子与父母之间社会距离较近者因为是亲属关系,尤其是“家”的观念对中国文化有很大的影响,中国是以家为本的社会,注重孝道及父母的权威,这些间接拒绝策略可以缓和拒绝之力,维护被拒绝者的面子。

六、结语

本研究对英语专业学习者拒绝言语行为语用能力进行了数据统计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不同水平英语专业学习者在实施拒绝言语行为时会使用几乎相同的策略,不存在语用能力差异。(2)被拒绝者与拒绝者之间的社会权力和社会距离影响拒绝言语行为的实施。但是由于受条件限制,本研究的语料范围较小,在将来的研究中应该扩大语料基数;此外,本研究还对英语本族语使用者的拒绝言语行为进行了语料收集,增加一个对照组的研究是下一阶段要进行的研究内容。

[1]王立非.二语学习中施为性言语行为的语用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2):76-83.

[2]Beebe.Pragmatic transfer in ESL refusals[M].Cambridge:Newbury House,1990.

[3]Chen Xing,Ye Lei,Zhang Yanyin.Refusing in Chinese[G]//Gabriele Kasper.Pragmatics of Chinese as a native and target language.Honolulu,HI: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1995:119-163.

[4]Liao Chao-chil,Yu-hwei E,Lii-shih.Refusal in madarin Chinese[G]//Paper presented at the 4th interna-tional pragmatics conference.Kobe:Shoin Women’s University,1993.

[5]王爱华.英汉拒绝言语行为表达模式调查[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33(3):178-185.

[6]王芙蓉,刘振平.欧美留学生汉语拒绝言语行为习得研究[J].现代语文,2006(4):105-108.

[7]裴丽霞.英语专业学生拒绝言语行为习得状况调查——以非英语专业学生和英语母语者为参照[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27(2):99-103.

[8]栾义敏.拒绝言语行为的礼貌问题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8(3):36-38.

猜你喜欢

语料英语专业言语
交互式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改中的应用研究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基于归一化点向互信息的低资源平行语料过滤方法*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趣味故事
西方修辞教育传统及其对我国英语专业教育的启示
《苗防备览》中的湘西语料
国内外语用学实证研究比较:语料类型与收集方法
英语专业泛读课教学探究
关于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