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体育发展必要因素的几点理解
2013-08-15丁杰
丁杰
(江苏省南通市平潮高级中学,南通 226311)
随着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的全面推广实施,学校体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在这个新的时期,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有了全新的理念、思路和目标体系,并逐步完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它以健身作为目的,全体参与作为主体,终身体育作为理想,快乐参与作为心理基础,全面发展作为运动特征,从而区别于以往的学校体育教学。
一、以健身作为学校体育发展的目的
新课程标准明确的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纳入评价体系之中,并给出了相关的意义和实施建议。健身是指按照身体发展的基本规律,在通过主动积极的各类项目的学习、参与、掌握从而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得到良好的发展,最终达到强身健体、娱乐身心、和谐发展的目的。
在学校体育的发展过程中,很多时期、很多项目的教学活动或多或少的偏离了健身这一目的,甚至与健身这一目的背道而驰。中国早期的学校体育试行的“劳卫制”(全称是“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是新中国实行的第一个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也是当时学校体育的主要内容和形式。然后逐步很多基层体育教学也追求专业运动队的“三从一大”指导思想。强身健体的目的趋向于或生产劳动或军事活动或振兴民族等。与毛主席提出的“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目标渐行渐远。相比较以往的体育教学思路中的强体不同,健身更加注重个体身心和谐发展,所谓身心和谐发展主要指人体内部生理机能的优化,这跟强体更加要求肌肉的力量和强化,动作敏捷有着本质的区别。此外学校体育中的健身目的还表现在心理健康,学生通过体育学习和运动,进而从中体会运动带来的乐趣,获得满足感,使自己的心理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最终实现身心和谐的发展。所以在学校体育发展中,健身成为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
二、以全体参与作为学校体育发展的主体
衡量一个学校体育发展的基本尺度应该是参与学校体育活动的广泛程度。曾今很长一段时间,学校和体育教师更多的将学校业余训练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重点内容,而忽视了所有学生的共同提高。诚然,学校业余训练的迅速提高可以在主管部门的考评中获得更大的收益,也可以通过业余训练的表率作用激励更多的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激情,从而推动学校体育的全面开展。
从课堂教学中而言,教师更愿意“培优”让好的学生变得更加优秀,但反过来说这样会打击更多后进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学校体育的良性发展还应该将重心放在面向全体学生,且不能本末倒置。
三、以终身参与作为学校体育发展的理想
作为学校体育发展的理想目标就是终生参与,终身参与指的是学生通过学校体育的学习,进而接受、喜欢、积极参与,最后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保持良好的持久性和一贯性。
学校体育的发展是以全体学生为主体,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发展系统工程。需要长期的时间保障和学生的积极投入。体育行为的终身参与在思想上逐步形成理论概念并使学生长期实践并努力坚持。终身参与从表面上理解是指经常性的体育行为一直贯穿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过程之中,并使之潜移默化的在其一生中成为内在需求的概念,从而形成终身体育参与的概念。
四、以快乐参与作为学校体育发展的心理基础
当今社会追求和谐社会,对于学生个体而言也要追求身心和谐发展。在当今严重的升学压力下,学生的锻炼时间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冲击。对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天性的释放产生了必然的压抑。即便是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初中学生也面临着体育中考成绩的压力。绝大多数的学生并不能从体育教学活动中获得愉悦。这跟学校体育的根本背道而驰了。学校体育活动应该是轻松、活泼、快乐、积极进取的,而不是紧张、严肃、压抑唯分是图的。
要使学校体育活动成为学生必备的学习内容并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学并在考试过程中取得满意的成绩,仅仅依靠课程课程表上硬性规定的体育课、体育活动以及大课间活动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使得学生在参与学校体育活动的过程中真正被课程吸引,并在学习过程中心情愉悦,不知不觉地达到健身的目的。学校体育的发展不能成为学生学习的负担,而应该是让学生通过体育运动释放在其他学习过程中所积累的压力,从而让学生有更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从体育中考角度出发,应试教学往往是有一定的强制性,需要依靠学生有较坚强的意志力去努力达到目标,因此初中阶段体育发展过程需要各级部门和基层体育教师勤于思考,不断地将快乐因素融入到体育教学中,从而建立良好的体育发展心理基础。
学校体育的发展就必须把课程内容尽量的丰富扩大作为基准。让学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获得身心的满足,并积极与班级其他同学,甚至与学校其他同学积极合作、参与,从而使自身身体、心理、社会交往产生积极的影响。此外还要教师还要善于整合教学资源,改造教学项目,引进具有特色的群体项目(比如三门球、毽球、花式跳绳等)。吸引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积极健身的效果。最后,要能有目的有计划的弱化一些项目的技术规范和规则要求,使学生能通过教学很容易上手并主动积极投身其中,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掌握后学生自然会对项目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个时候教师再在技术规范,规则要求上进行提高,必然能使学生产生更高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让更多的学生投身学校体育活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