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转变
2013-08-15张鹏
张鹏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第一中学高中部,呼和浩特 010000)
为了适应信息化快速发展的需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 0 1 0-2 0 2 0)》把教育信息化纳入了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之中,信息技术素养成为了学生必备的基础素养之一。在此大背景下,各地都在高中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但由于这不是一门升学必考的课程,学校与老师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上存在着偏差与误区,这与新课程改革中所要求的理念是相悖的。
一、当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现状分析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最近几年成了学生们的必修课程,并且有的地区把本课程也列入了高中学业水平的考试中。而且许多学校也花费重金投入到计算机方面,配备起了计算机的实验室,为信息技术课程开设提供硬件保障。但由于信息技术不是高考科目,学校与老师的重视程度都不高,加上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中同时兼着学校与老师的电脑维护工作,对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的研究上投入不够,使得开设信息技术课沦为了应付新课程标准的任务。同时加上部分教师们依旧习惯于“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为“教”而学,很难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习兴趣自然难以提高。所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现状就是:学生没兴趣,教师不投入,学校不关注。这样的信息技术课不仅浪费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更会使信息技术这门课程陷入越来越得不到重视的恶性循环中。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偏差与误区
1.“信息技术课就是计算机课”
在我所了解的几所学校中,有相当一部分老师把信息技术课当成了计算机课去上,在课程的内容上,几乎就是以计算机基础知识应用的内容为主,如计算机的基本原理、计算机软硬件的组成、Wi n d o w s操作系统的使用等等。更有甚者,个别老师提出了“信息技术课就是计算机课”的观点,这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新课程改革是非常不利的。
2.信息技术课脱离实践讲理论
在有些学校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时,光注重学生信息技术理论的教育,只是在课堂上讲信息技术,讲信息获取的过程与方法,很少让学生去上机实践体会,即使去计算机房上课,也不给连接网络,只是让学生单机操作一些简单的应用软件,原因就是,让学生去机房上网实践,学生就会沉迷于网络而影响正常学习。
3.学生对上机实践积极性很高,对课堂理论教学缺乏热情
很多学生,当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的时候,总是无精打采,不感兴趣;但是一听到要上机实践的时候,则欢呼雀跃,全情投入,原因就是他们可以接触到“久违”的网络世界了。而很多教师对这种情况并没有去深入反思原因,都习以为常地认为这是学生们的“玩性”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三、新课程改革下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
1.新课改下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
高中的信息技术教育在新课程的标准下提出了很多符合高中教学的理念,例如:2 1世纪是信息时代,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法公民,提高信息素养,为终身学习打造一个优良的信息环境,共同构建健康的信息文化和文化间的交流等等。所以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着力发展学生以信息的获取、交流、加工与处理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实践能力。
就以我们学校使用的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来看,该书共由七章内容组成,每一章都有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主题。其中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是概述性的,为后继各章节的学习做准备,其后各章是沿着培养信息素养的主线,由信息的获取、加工、集成发布、交流、管理和评价这一流程有侧重的展开的。可见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对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新课程实施以后,对学生的要求更高,其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对计算机技能的练习了,那么再简单的把信息技术课当作计算机课去上,显然是不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了。
2.倡导技术创新,转变教学方式
在新课改理念要求下,我们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营造课堂氛围,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实践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人,提高学习的效率。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积极的应用到学习、生活、生产乃至信息技术革新等各项实践活动中去,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提高。
这样就要求我们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不断的强化实践操作,把课堂理论教学和上机实践有效的结合起来,即不能单纯的讲理论知识,让学生对本门课程失去兴趣,也不能放任学生漫无目的去上机实践,使上机实践课变为“上网课”、“游戏课”。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当中,必须运用一些新的教学方式,如兴趣引导、任务驱动、小组学习、协作学习、分层次教学等等。比如:有的学生对动画感兴趣,教师就可以利用电脑制作的F l a s h动画来激发学生兴趣,有的同学对物理感兴趣,教师就可以用E x c e l的数据处理能力分析物理中“平抛运动”的实验数据来激发学生兴趣。再比如:个别班级中学生间的知识差距较大,因为有的学生在初中阶段并没有接受到系统的信息技术基础教育,甚至个别学生根本就不会操作计算机,这就给我们的教学上带来一定的困难,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把学生进行分层分组教学,把学生分成几个不同层次的组别,按层次去讲授知识和布置任务,这样才能达到全员学习提高的目的。运用这些新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能增强学生之间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四、结语
总之,信息技术教育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主要手段和途径,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对教学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教师必须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认清和避免教学中出现的一些误区,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这样我们才能取得出色的教学效果,培养出具有信息素养的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