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评价方式的优化尝试

2013-08-15薛志球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评语图形考试

薛志球

(江苏省常熟市周行学校,常熟 215500)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社会、学校、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评价模式也发生了重大的改革,评价改革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在进行新课改的同时也必须进行评价改革。改革过去评价过分甄选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把教育评价等同于考试成绩,把考试与评价混为一谈的认识虽然已逐渐淡出我们的头脑,但误区仍然存在。笔者结合本地区学生的实际和从教以来的具体情况,作了几方面的改革尝试。

一、评价过程要多元整合

评价内容的多元整合,才能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评价中,我们没有死盯着学生的学业成绩,而是不仅从认知面考查,同时关注学生学习进程中的“表现”等行为层面的考查。通过评价,尊重个体差异,注重个体发展的独特性,帮助学生发现自我,增强自信。全国有很多地方都采用学生成长记录袋的制度,但在很多基层学校中大多流于形式,不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我们引导学生从记录内容着手,如最满意的作业、最美丽的数学图案等等。当然材料的选择还是学生自主选择为主,但必须真实、可靠。如苏科版八上教材中的“轴对称图形”我课前先展示了几幅轴对称图形,然后布置学生课后收集和创作有这种特征的图片,上课时集中交流展示,评选最美丽最具有创意的图案,并让他们放入成长记录袋中。又如华师大版七下教材中“图形的平移和旋转”有很多美丽的图案可通过平移和旋转得到,课前布置学生产考书本创作此类图案,从激励的原则出发,这次我让所有的把自己的作品放入记录袋中. 纵观整个初中教材无论是华师大版还是苏科版的都很重视图形的运用,学生通过多次操作和运用都能正确的选择自己满意的作品放入记录袋中。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的美丽。

如为了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们在设计七年级有理数四则混合运算这个内容的教学时,考虑到内容以纯计算为主,教师讲起来枯燥,学生听起来无味,尤其是在作业中往往会有很多男同学因为粗心的原因而发生错误。我采用男生和女生互评,并且每次还要进行比赛,看到底是男生的错误率高还是女生的错误率高,通过这种竞赛的方式远比我一人单独评价他们要好得多,而且还容易激发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

当然进入初中后不可避免的要进行各种考试,对成绩较好的同学他们选择满意的作业或试卷非常容易,但是相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而言却很难,针对这种情况我让他们选择自己最好的作业或试卷经过多次修改直到满意为止后放入,力争使每位同学都有材料放。并定期组织学生在班中和年级经行交流展示,使学生比较全面的了解自己的学习过程,特别是大家都能够感受到自己的不断成长与进步。通过成长记录袋的观察也为我们教师了解学生的动态,实施因材施教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二、评价过程要动态生成

我们要关注的不仅仅是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长发展过程。我们需要终结性评价,但更需要形成性评价。由于形成性评价更注重过程的动态化,给予学生多次的评价机会,也就促进了评价对象的转变与发展。进入初中后不可避免的要进行各种考试,所以就会有好多学生产生“怕考”“厌考”的情绪。会有很多学生对自己的某次考试的结果不很满意,我就尽量创造条件允许有再次考试的机会,即给他们进入初中后不可避免的要进行各种考试,。这种机会充分的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不同学生发展创造了条件。特别是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这种“二次考试”能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如刚上初一我班有一名男生由于父母在外地工作,无人管理导致数学基础很差,但他自身有上进的要求和想法,因此我在初一的几次考试中都让他进行了二次考试,第一次,我让他在我把试卷分析完后再做;第二次,让他在我批改完讲解前重新订正;第三次,没有批让他重新订正;第四次,我用同种难度的试卷给他做。通过这几次“二次考试”,我发现他虽然没有取得大的进步,但是他却重新建立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他能看到自己的进步。经过三年的努力他的数学获得了1 0 8的高分。

在学生的作业方面一直是困绕我们广大教师的一大难题,有很多学生在小学没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业非常马虎了草,错误极多。传统的批改作业的方式正确打“√”,错误打“×”,给上等第或直接给上较底的分数,这种方式根本激发不起学生的兴趣。对于这类学生我采用了给评语的方式,班中有一位男生我在他的作业本上连续作了五次评语,“作业有待进一步提高。”“比前一次认真很多,但正确有待提高。”“我想你定会做出令自己满意的作业。”“从你的作业中我看到了你的进步。”“加油!成功属于持之以恒的人。”这其实也是给他的作业作了个定性评价,通过我的评语使他能够清楚的看到自己的不足和进步。

实际上重视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就是淡化评价的甄别功能,突出了学生的纵向发展。

三、评价过程要专注“能力”

在新教材中,有很多数字型规律探索问题,如:

(1)1+2+3+……+1 0 0= (2)2+4+6+……+1 0 0=

(3)1+3+5+……+9 9= (4)1+2+3+……+n=

(5)2+4+6+……+2 n= (6)1+3+5+……+2 n-1=

学生很快就有人会利用小学里学过的“高斯的故事”,提出首尾相加,如(1)中(1+1 0 0)×5 0=5 0 5 0,(2)中(2+1 0 0)×2 5=2 5 5 0,(3)中(1+9 9)×2 5=2 5 0 0,并根据以上问题的解答很快得出以下答案:(1+n)×n÷2、(2+2 n)×n÷2、(1+2 n-1)×n÷2。学生在解决此类问题时能较好地发现其中规律,并能用代数式准确地表达自己发现的规律。这时有一位同学提出他的不同见解,他说:“老师,我的答案跟他们一样,但思考的方式不一样。”师:“你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的?”生:“我利用梯形的面积公式。”师生感到一片惊讶。生:“把题目(1)中的1看作上底,1 0 0看作下底,共有1 0 0个数字,即高为1 0 0,得到(1+1 0 0)×1 0 0÷2。在题目(2)中,把2看作上底,1 0 0看作下底,共有5 0个数字,即高为5 0,得到(2+1 0 0)×5 0÷2。在题目(6)中,把1看作上底,2 n-1看作下底,共有n个数字,即高为n,得到(1+2 n-1)×n÷2。其他答案依次类推。”通过这个学生对本问题的回答,我发现他实际上从问题的答案入手,能巧妙地把梯形的面积公式与本题结合起来,使其他同学较易理解和接受,同时解决了班中一些成绩较困难的同学课上能听懂,但是课后很快就忘记的毛病。

各种评价方式都具有各自的优点,教师应结合评价内容及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适当的评价方式,最大程度地反映学生的进步历程。

四、评价结果要优化呈现

我们给予学生的数学评价结果往往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呈现。定性评价以评语的形式出现,定量评价以等级制的形式出现。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哪些进步,具备什么能力。此评语能有利地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如我在给班中一位胆小的女生做如下评语:“本学期我们学习了不等式(组)、分解因式、分式以及图形和图形的相似、证明。你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较好地解决有关计算方面的问题,如分解因式、分式的计算,在这几个方面你是全班最出色的,但你若能胆大些,把自己的观点与同学交流,让全班同学分享你的快乐!勇敢一些,你定会更出色!”

总之评价的目的是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我们只有不断进行数学评价方式的优化尝试,才能更好地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评语图形考试
流沙河语录及诸家评语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分图形
找图形
图形变变变
你考试焦虑吗?
准备考试
怎样为作文写评语
图形配对
作文评语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