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探究点 完善科学探究
2013-08-15吕慧
吕慧
(江苏省南通市平潮高级中学,南通 226361)
新课程改革的一大闪光点就是采用了科学探究式教学和探究性学习。探究式课堂教学注重的是学生智力的开发,创造性思维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它符合了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素质教育宗旨。所谓“探究点”,就是探究活动的切入点、着手点、关键点,只有把握好探究点,才能真正彰显出科学探究的最佳效果。化学探究式教学中的探究点宜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把握和选择:
一、把握探究点与三维目标、教材要求的关系
笔者经常参加各类教学观摩活动,发现探究活动已深入到课堂,这值得欣喜。但同时也发现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探究点并非选择重、难点。如:一位老师在讲授《资源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一节课中提到,重、难点是: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和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意义。结果在实施教学过程中仅出现的一例探究:煤、石油中所含成分的探究,可见重、难点拿捏不准。2.探究点超出课标和教材的要求,随意提升。如:一位老师在讲必修二的《氨硫酸硝酸》的内容时,设计了一个探究问题:“氨水中的主要成分是什么?”殊不知,这个问题涉及到可逆反应与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完全是选修四的教学要求,此做法有点任意拔高。
教材和课标是教学设计的基本依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化学核心知识与重点知识主要包含:化学科学特征和基本研究方法,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无机化合物及其应用,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化学实验基础五个方面。探究点的选择应明确课标和教材在不同阶段的要求,切忌一哄而上,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把握探究点与课堂整体结构的关系
科学探究一般分为八个连续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于是乎,部分教师就武断地认为探究点越多越好,或者机械的套用以上八个环节,设计出来的课堂虽然把所有的探究元素都涉及到,结果却只能是毫无重点,看似热闹,实则无效。另外,部分教师的探究点多偏向于“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而忽略了同样发掘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方案”,最终导致课堂探究变成“命题作文”。
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按步就班的过程,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时就应注重阶梯上升的探究。探究点也要有所侧重,进而完成有局部逐渐延伸至完整的探究过程。
三、把握探究点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关系
维果斯基曾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就是指学生的现有水平(即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即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科学探究中的探究点的设计也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挑战性的问题,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潜能,超越最近发展区而进入下一个发展区。
如何把握探究点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关系呢?笔者认为可以采用“脚手架”的模式控制难度。一方面,可以将超出学生认知水平的元素,提供必要的补充和解释。如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一章讲授“萃取”实验时,学生对C C l4的认识处于真空状态,教师应及时补充C C l4的物理性质帮助学生建构探究点。另一方面,也可以将难度较大,关系复杂的知识环节加以拆解,以避免学生思维的混乱。如,元素周期律专题时,可以将这个问题进一步分解:(1)周期与主族元素原子电子排布有何相似性和递变性;(2)根据化合价规律,各元素化合价有何相似性和递变性;(3)根据电子层与半径大小关系,判断原子半径有何递变性;(4)根据半径大小、最外层电子数与得失电子的关系,判断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有何递变性。
四、把握探究点的设计途径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思维的火花源自惊奇和疑问。”因此,教师在设计探究点时,就要从多方位、多角度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的参与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课堂探究中去。笔者认为探究点的设计可借鉴一下三点:
1.捕捉认知“疑惑点”
清代学者有言:“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有效教学的教学活动不能是单方面的模仿和记忆,而是要求学生自主探索和双方合作交流。此时,教师就应该扮演主导者和促进者,捕获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疑惑点,削弱学生学习的依赖性,点燃学生的探索热情,提高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广阔性。
2.创造认知“冲突点”
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学生容易意识到个人认知结构与环境或是个人认知结构内部不同成分之间的不一致的冲突状态。教师要善于创设具有探究价值的探究点,使学生处于“心欲求而不得,口欲求而不能”的状态,进而让学生顺利进入认知的出现、形成和提高过程,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在探究中发现,从而更高效的探究教学。
3.巧设认知“易错点”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做过一个实验:他把饿猫放在迷箱里,食物放在箱子外面作为逃脱的奖赏。猫为了打开门就必须去拉一根杠杆或一条链子。在饥饿的驱使下,猫不断地进行尝试与错误学习,最终表现出正确的行为。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握这种“尝试——错误——再尝试——正解”的学习过程,适当的中挖好“陷阱”让学生“误入歧途”,然后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再引导学生“回归正途”。这种做法不再是传统单一的教学,而是给教学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综上所述,化学探究教学给新课改开辟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路,同时教育的改革也给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但只要把握好探究点的发掘、延伸和拓展,引导学生多思、重思和深思,就能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从而达到高效实施课堂教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