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态对等”理论关照下的汽车品牌翻译

2013-08-15周勇祥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源语汽车品牌名称

周勇祥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科学部,江苏 泰州 225300)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剧,越来越多的国外汽车品牌进驻中国市场,并逐步获得消费者的认可,与此同时,也将有更多的中国汽车驶向国外,在国际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在这样的跨国营销过程中,品牌之间的转换主要依靠翻译来实现,好的品牌翻译是产品开拓市场的关键步骤,对于树立国际品牌、完成本土化战略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1 品牌与汽车品牌

品牌,又称商标,是指企业加在商品上,使之区别于其他同类产品的名称、图案、符号或其组合,通常包含两个部分:品牌名称和品牌标志。本文中所指的汽车品牌翻译仅限于汽车品牌中的文字部分,即品牌名称的翻译。品牌名称看似简单,其实蕴含了大量的背景信息,如商品性能、企业文化、社会文化等,同时还折射出一定的消费文化。汽车是人精神的一种物化,不同的汽车品牌能够形象、直观地反映出社会的审美倾向、企业的竞争意识以及个人的消费观念,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即汽车文化[1]。而汽车品牌翻译正是要将某个国家独特的汽车文化通过其他国家的语言表现出来,使受众接受、认可并作出预期的反应,最终促进汽车产品的消费。如果翻译不当,翻译结果与目的语国家的文化取向相背离,必将会给品牌带来巨大损失。

2 奈达的“动态对等”翻译理论

为了减少源语和目的语之间的差异,寻求跨文化翻译的统一标准,尤金·奈达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著名的“动态对等”翻译理论。他认为翻译不仅是词汇意义上的对等,还包括语义和文体风格的对等,翻译传达的信息既有表层的词汇信息也有深层的文化信息。动态对等翻译就是要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2]。“动态对等”中的对等包含四个方面,即词汇对等、句法对等、篇章对等和文体对等。而在实现对等的过程中,意义是最重要的,形式其次。因为形式可能会掩盖源语的文化意义而影响信息的准确传递。在《翻译理论与实践》一书中,奈达进一步指出“译语中的信息接受者对译文信息的反应应该与源语接受者对原文的反应程度基本相同”,即我们翻译中经常提到的“读者反应问题”。翻译的服务对象是读者,要评判译文的优劣,最终必须看目的语国家的读者对译文的反应如何。

“动态对等”翻译理论为汽车品牌的翻译带来了重要启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既注重品牌的原有功能,又关注目的语文化,争取目的语国家的消费者对品牌的最大接受度和对产品的最佳认可度。

3 汽车品牌名称的特点

3.1 语音特点

与其他产品品牌类似,汽车品牌同样强调音韵美,要求朗朗上口、舒服悦耳,能够给受众带来听觉上的强烈冲击。如Volvo(沃尔沃),该品牌的设计者巧妙运用了元音音节vo的重复效应,读后让人联想到车轮滚滚;Rolls-Royce(劳斯莱斯)以头韵形式增强了品牌的音响效果[3]。此外,Ferrari(法拉利)、Toyota(丰田)、Cadillac(凯迪拉克)等品牌读起来也是优美动听,极富韵律感。

3.2 词汇特点

许多汽车品牌是根据产品的性能特点,结合语言、文化、美学、市场、消费心理等因素,采用词缀(affixation)、缩拼(acronyms)、联合(blending)等多种构词方法人为创造出来的新词,即通常所说的“臆造词汇”。例如: BMW(宝马),是从公司的德语全称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巴伐利亚机械制造厂股份公司)的首字母缩略而成,简约易记;Lexus (雷克萨斯),是从luxury 一词演变而来,让消费者产生上层消费和奢侈生活的联想;Outland (欧兰德),是由out和land两个英文单词拼掇而成,意为“来自外太空”,品牌名称暗示出车辆的卓越性能。

3.3 语义特点

有些汽车品牌名称直接体现了产品的特质,例如:Beetle(甲壳虫)和Mini (迷你),让人很容易联想到车辆轻巧的外形和灵活的操控;Lincoln(林肯),与美国著名总统Abraham Lincoln同名,无形中增添了品牌的文化底蕴,彰显出车辆的高贵与尊严;美洲豹矫健的身手和迅猛的速度正是Jaguar(捷豹) 所追求的目标。

优秀的汽车品牌名称往往会引发消费者对美好事物的联想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进而激发他们的购买欲。Park Avenue(林荫大道)本是美国纽约市一条豪华大街的街名,常被用作奢华时髦阶层的同义语,直接以此命名的汽车品牌“林荫大道”代表的就是财富、身份和地位;Mazda(马自达)原是公司创始人松田姓氏的错误音译,但凑巧和古代波斯拜火教中 “光明之神”的名字重合,寓意甚好,因此一直沿用至今[4];Triomp he (凯旋)则是迎合了多数人心中对成功的强烈渴望;而中国自主汽车品牌King Long (金龙)正是传承传统文化、满足部分消费者民族自豪感的成功典范。

4 汽车品牌名称的翻译策略

基于品牌本身的实用性和汽车品牌名称的特殊性,笔者认为汽车品牌翻译应以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为基础,充分考虑源文化和目的语文化两方面,尽可能利用恰当、自然、对等的语言再现源语的信息,从而缩短文化交际的过程,减少或避免文化冲突,推动品牌国际化战略的顺利实现。在评判品牌译文的优劣时,应严格遵循以下两条标准:1)译名能否顺畅表达品牌的词汇意义,准确传递品牌的文化内涵;2)译名是否具有强大的亲和力,能否获得受众的广泛认可。具体的翻译方法有以下几种:

4.1 音译法

即翻译过程中寻求译文与源语语音上的对等,以保留源语的音韵美,体现异国情调。据笔者统计,目前进入中国市场的所有国外汽车品牌当中,单纯音译的占60%左右。主要原因就在于汽车品牌多为生造词,只是韵律好,听觉上富有冲击力,本身并无实在含义,因此直接音译即可。如Passat(帕萨特)、Alto(奥托)、Buick(别克)、Volvo(沃尔沃)、Dodge(道奇)、Fiat(菲亚特)、Cadillac(凯迪拉克)等。近年来,音译法在汽车市场上得到了更加广泛的认可,有些公司甚至将在中国市场的使用多年的品牌名称改为了音译名。如LEXUS(凌志)更名为雷克萨斯,Highlander(高原人)更名为汉兰达,Coroll(花冠)改为卡罗拉等。

4.2 直译法

直译是指既保持原文内容、又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或翻译文字[5]。用在汽车品牌翻译中,则指的是在与目标语文化不冲突的情况下,将原品牌名称的字面意义直接译成汉语意义,以体现品牌的特性。因为外国汽车品牌中直接采用英文现有词汇命名的为数不多,因此较之音译,这种翻译方法的使用并不普遍。如:Beetle(甲壳虫)、Crown(皇冠)、Mercury(水星)、Golf(高尔夫)、Jeep(吉普)、Smart(精灵)、Mustang(野马)等。

4.3 音义融合法

此译法音义兼顾,既保留原品牌名称的读音,同时又兼顾中国文化中美好、吉祥、高雅寓意的表达,往往能创造出神形兼备的译名。例如大众公司有一款车型叫做Phaeton,在进入中国市场时被译为“辉腾”。Phaeton原本是希腊神话中太阳神赫里奥斯之子的名字,他常常驾着太阳神战车在空中疾行。后来该词运用于日常生活,表示“一种轻快的四轮马车”。该品牌汉译的过程中,译者巧妙地利用“辉腾”一词既保留了原品牌的读音,又将Phaeton的本义和引申义分别表达出来,并且引起中国消费者无限的遐想,是音义融合法成功应用的典型案例。Bora 是德国大众公司的一款车型,以亚得里亚海边的海风命名。中国一汽大众公司为了增强这款车的中国文化韵味,给它起了一个吉祥如意的名称——宝来,意为“汽车中的宝贝来了”,消费者反响强烈。

4.4 创造翻译法

不同的民族对事物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源文化中能引起美好联想的名称并不一定能引起目的语国家的人们相同的感受,有时甚至引发反感。因此在品牌翻译过程中,译者要特别关注目的语文化,通过联想和创新赋予原品牌一个全新的名称,使品牌译名读者与品牌原名读者反应大致相同。

这类的例子很多,最典型的莫过于世界顶级名车BMW的汉译名。BMW的德文全称是Bayerische Motoren Werke,是德国慕尼黑一家汽车制造厂的厂名。显然,单纯的音译或直译都很难将其与豪车联系在一起,激发中国消费者的购买欲。译者大胆地将B 和M 两个英文字母直接对应到汉语拼音中的声母b和m,然后结合中国古代的马文化,将该品牌巧妙地译为“宝马”,让人联想到“宝马良驹”、“日行千里”、“策马奔腾”,从而将汽车的卓越性能和高贵品质展现地淋漓尽致。再如美国AMG公司出产的越野汽车Hummer。Hummer本来指的是“发出嗡嗡声的东西”或者“蜂鸟”。蜂鸟是生活在北美洲的一种体态优美、颜色艳丽的鸟,当地人非常喜欢。但在中国倘若直译为“蜂鸟”,只会让中国消费者联想到嗡嗡的声音,根本无法传达汽车小巧、灵动、持久的特点。译者通过创新的手法将其译为“悍马”,既保留了译名和原名的谐音,又将该品牌与中国古代日行千里的汗血宝马以及在战场上立下汗马功劳的英雄联系在一起,当然能够得到中国消费者的偏爱。

4.5 转译法

转译法较多地应用于日本汽车品牌的翻译。先将英语译回日语,然后从相应的日语名称再转译为汉语名称。例如:Nissan(日产)、ACURA(讴歌)、Isuzu (五十铃)、Toyota (丰田)、Suzuki (铃木)、Mitsubishi (三菱)等。

4.6 零翻译法

随着国外汽车产品不断涌入中国市场,绝大多数品牌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土化都竞相选择对应的中文译名,但品牌名称不译或零翻译现象也是存在的,通常都是出于某种市场营销策略的考虑。如MINICooper,CRV,BE-GO等。

5 结语

优秀的品牌译名必然是既体现产品的性能品质和个性特色,又尊重目的语国家的传统文化,能在消费群体中引起广泛的心理认同的作品。而奈达的“动态对等”翻译理论正是强调在翻译过程中要注重源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结合,显然可以为汽车品牌翻译提供指导和借鉴。

[1] 文宇,刘洪泉.汽车品牌的翻译及其本土化[J].硅谷,2008,(14):90.

[2] 郭建中.当代美国翻译理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3]张弛.谈谈汽车品牌名称的翻译[J].科技英语学习,2008,(5):54-57.

[4] 彭小南.从奈达“功能对等”理论来看汽车品牌的翻译[J].商场现代化,2009,(15):58-59.

[5] 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展开全文▼

猜你喜欢

源语汽车品牌名称
RADAR雷达汽车品牌正式发布,纯电皮卡“浩瀚”出发
2018年最靠谱的10大汽车品牌
释义理论指导下的口译教学新模式探究
关于卡特福德翻译理论的思考
英语翻译中悖论的发现与理解
源语概念对英语专业学生隐喻词汇习得的影响研究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况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况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况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