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国家级开发区建设成重要的区域增长极
2013-08-15徐建锁
徐建锁
一、国家级开发区发挥着重要的增长极作用
在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中,已逐步形成了三大区域性经济增长极,分别是第一个区域性经济引擎——以广州和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第二个区域性经济引擎——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和第三个区域性经济引擎——以天津为中心的环渤海经济区,它们的发展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第一个区域经济引擎形成过程中经济特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第二和第三个区域经济引擎形成的过程中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发挥了重要作用。1984年,我国设立第一批1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根据不同时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开发区实现了由少到多、由弱到强、由沿海到沿江、沿边和内陆的转变,成为了我国沿海开放、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等几大战略的重要支撑点,为我国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做出了突出贡献。2012年1-9月,13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地区总产值34169.3亿元,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25977.5亿元,占76.0%;第三产业增加值7791亿元,占22.8%,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第三产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税收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均为两位数增长,分别为14.6%、14.3%、17.5%、18%、12.5%、43.5%,增幅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经过近30年的发展,到2012年底,我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数量已经达到171个,其中东部84家,中部49家,西部38家,遍及全国各个省市区。并且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内涵不断拓展、经济水平快速提高、产业结构显著优化,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最快、总体水平最高、利用外资最多、投资环境最优的现代化区域经济增长极。
二、国家级开发区普遍存在的问题
我国开发区发展速度加快,产业发展增长迅速,对区域经济有着极大的带动作用。但在开发区的发展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首先,开发区融资体系不完善,融资难度较大。开发区的投资增长很快,但融资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多层次融资体系尚未形成。现在新三板只有在中关村、东湖、滨海和上海张江实行,其他开发区尚未实行。直接融资、间接融资受到有关政策和融资平台的限制,融资存在一定的难度,且融资成本较高。开发区融资平台大多评级为AA-,融资成本相对较高。多层次、多形式的产权、债券交易模式尚不完善。其次,开发区产业链不完整,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差。就单个开发区而言,有些产业在开发区存续时间只能坚持2-3年,甚至有些企业正在投资建设,尚未投产,就已经被淘汰,这些现象主要原因是各个产业之间关联度较小、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抗风险能力较差。再次,开发区主业不够突出,产业分布散而小。我国开发区目前产业发展模式一般以兴建工业园区为主,一个国家级开发区一般会有若干个工业园区,但是各个园区中产业集聚性不明显,真正有竞争力的企业很少。我国171个国家级开发区中,以开发区发展最好的产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为例,2012年1至9月,总产值大于500亿元的,只有8家,占开发区总产值的4.68%;100-500亿之间的有19家,占开发区总值的11.11%,还有相当一部分开发区的这个产业处于散而小的状态。其他排名靠后的产业产值更小,没有形成产业集群,离产业规模经济相差更远。最后,开发区创新能力不足,资本竞争力不强。开发区的企业生产技术大部分是引进技术,很多企业生命周期短,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没有形成持续的竞争力,资本运作缺乏活力;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没有形成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良好创新体系,相当一部分企业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和核心技术,导致企业没有竞争优势,很快被市场所淘汰。
三、把国家级开发区建设成重要的区域增长极的发展思路
鉴于上述国家级开发区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国家级开发区的一种新的发展思路,即:“一融、两拉、三新、四化、千亿”。“一融”就是建立融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为一体的资本密集区;“两拉”就是一要拉动产业集群发展,二要拉长产业链条;“三新”就是价值创新、管理创新和文化创新;“四化”就是市场化导向、专业化管理、产业化整合和资本化运作;“千亿”就是国家级开发区产值要过千亿元。“一融、两拉、三新、四化、千亿”的发展思路是国家级开发区未来战略部署的一个很好诠释。
第一,以“一融”为基础,推进开发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改变过去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相分离的局面,把开发区建设成为一个融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为一体的资本密集区。以投融资为主体功能,把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结合起来,通过金融投资,提升融资能力,扩大融资规模,增强对产业的支撑;通过产业投资,引导社会投资方向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成为融资与重点领域投资良性互动、互为依托的综合性现代资本密集区。
第二,以“两拉”为手段,增强开发区经济实力。通过招商引资和产业投资,拉动开发区企业集群发展;紧紧抓住地域优势和资源优势,通过产业整合,加强企业的关联度,拉长产业链条,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拉动产业集群的发展思路可以概括为:“一个长廊”、“两个基地”和“若干增长极”三个层次。一个长廊:根据地域特点和产业优势,打造开发区资本密集型经济长廊(或经济带),利用交通优势可以打造沿江、沿河、沿交通枢纽经济长廊;利用资源优势可以打造矿产加工、资源开采和精深加工经济带;利用文化优势可以打造旅游、传媒、餐饮等文化经济长廊。两大基地:沿经济长廊中心地带,可以打造生产性服务业基地和科技创新示范基地,这两大基地将为经济带提供良好生产服务、技术支持和持续的发展动力。若干增长极:沿经济长廊和两大基地周边,可以根据产业特点合理布局若干个经济小园区,打造若干个经济增长极,一是对经济带产业起到良好的承接、补充和辅助作用;二是起到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拉长产业链条发展思路:开发区拉长产业链条的发展思路可以概括为:“两大类别,三个层次,若干大链条,“丰”字型产业链条结构。两大类别:开发区企业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生产性企业和生产服务性企业“两大产业类别”。生产企业和服务企业之间形成粗线条的产业链条;生产企业为服务性企业提供众多的业务,服务性企业为生产企业提供良好的服务,两者相辅相成,良性循环。三个层次:开发区企业按照传统产业的划分标准可以划分为第一、二、三产业“三个层次”。第一产业主要包括林业、农业、养殖业等;第二产业主要包括资源、能源等工业企业;第三产业主要包括物流、金融、贸易等生产性服务业。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第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形成资源——生产——服务——资源,三级互生循环产业链条。若干大链条:以开发区主业为支撑,形成若干个产业大链条。拉长产业链条,形成若干个完整的产业链。以荆州开发区为例:第一大产业链条:水资源开发利用——农业生产——淡水养殖——农产品、水产品的精深加工——出口贸易业;第二大产业链条:农产品资源——纺织企业——印染企业——服装设计行业——服装制造业——外贸出口业;第三大产业链条:煤炭等能源原材料运输业——发电企业——能耗零配件制造企业——装备制造业企业——工业产品制造业——外贸出口业。“丰”字型产业链条结构:开发区可以引进和投资新的环保、物流等产业,形成横跨至少三个现有产业链条的贯穿产业,若干个贯穿产业和产业链形成若干个“丰”字型产业链条结构;“丰”字型产业链条结构的形成进一步增强了产业的关联度和抗风险能力。
第三,以“三新”为动力,增强开发区核心竞争力。开发区作为综合性资本密集区,如何面对全球经济危机?价值创新、管理创新和文化创新的提出,成为了开发区未来发展的动力源泉,以“三新”为动力,在危机中求生存,在逆境中谋发展。
价值创新诠释了开发区对外部市场空间的战略思想,开发区将引导企业通过内部整合,利用“增加—减少—剔除—创造”四部曲,实现价值的增值。突破传统思维,重建市场边界、关注全景而非数字、超越现有需求、遵循合理的战略顺序等一系列举措构架了自己全新的市场王国,以达到“不战而胜”的目的。开发区的价值创新包括两个层次。第一,对现有资源的整合,构建现有产业的蓝海空间;第二,对全新投资领域的创造,构建新投资领域的蓝海。价值创新的目标是形成具有较强竞争能力、全面的、创新的、可持续的蓝海战略体系。价值创新的思路是坚持政府战略引导,部门合理规划,企业具体落实:按照企业价值重构,外部环境分析,内部因素分析,重构模型建立,价值创新实施的步骤逐步实施。
管理创新阐述了开发区企业内部管理的战略思想。“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开发区的管理创新,将不断强化内部管理,提升管理水平。秉承以目标管理(MBO)为核心、以精细化管理(precise management)、专业化管理(professional management)和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为手段、以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为支持的三级树型管理模式,不断创新,实现政府战略管控经济发展模式。管理创新的目标就是要实现核心体系、手段体系、支持体系的三级树型管理模式。管理创新的思路就是以管理创新引导开发区创新主体建设,建立和完善三级树型管理模式,鼓励企业设立研发中心和管理创新中心,鼓励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鼓励企业承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与中小企业开展战略合作、联合研发,或采取智力与技术入股方式与中小企业建立创新联合体。鼓励跨国公司技术研发、产品设计开发的本地化,或与本土企业共同建立技术研发机构。
文化创新解决了企业传承和长远发展的难题。企业一年获利靠机遇、三年不败靠领导、五年成功靠制度、百年发展靠文化,开发区企业文化创新是奠定企业百年基业的基石。秉承开发区核心价值观,用发展的观点、动态的观点、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和创新文化,是开发区发展思路的重要内容。文化创新的目标是以开发区核心价值观为基础,打造开发区开放、包容、重商、共赢的文化理念体系。文化创新思路是以文化创新打造开发区创新氛围,将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作为开发区在新阶段文化创新的战略基点,不断完善文化创新内涵,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政策支持体系。完善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多渠道的文化、科技投入体系。通过资金引导、直接投入、项目补助、贷款贴息、税收优惠等多种方式,鼓励企业加大创新和研发投入。建立健全技术产业交易市场,引进风险投资,完善创新服务机制。
第四,以“四化”为原则,提升开发区综合实力。首先是市场化导向。市场化导向的战略思想概括起来就是“一内一外一导向”,即开发区的发展,内部建章立制要尊重市场、对外要研究市场、投融资决策要以市场为导向。市场化导向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是新时期,新的战略思维的重大变革,将有力推动战略投融资由“政府主导型”或“半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变。真正使开发区在市场经济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其次是专业化管理。专业化管理的指导思想是“一专多能高绩效”,即每类专业人才,同时具备多种综合知识,并具备创造好绩效的能力。开发区最少要拥有四类专业人才——财务管理人才、企业管理人才、资本运作人才和项目管理人才。专业创造效率、效率构筑优势,开发区在新的战略发展中将继续秉承和发展专业化管理的优势,为政府创造价值、为社会创造财富,为人民创造福祉。第三是产业化整合。产业化整合发展思路是“一纵一横双发展”,即开发区通过纵向整合加强产业的关联性,理顺上下游产业的发展要素,拉长产业链条;通过横向整合增大产业实力、优化产业布局,巩固产业的市场地位;纵横整合都服务于经济的发展,包括企业相关产业的内部渗透和外部扩展,也就是内涵和外延的双向发展。最后是资本化运作。资本化运作的发展思路是“一优一加两运作”,即优化资本存量、加快资本流量、投资和融资两方面资本化运作。通过产业资本化,实现资本进退,优化资本存量;通过资产证券化、证券进出、加快资本流量,实现资本在流动中增值;通过投资运作多元化,实现由实业投资为主向实业、金融、证券三者并重转变;通过融资运作多样化,改变过去单纯的银行信贷模式,向产权融资、债券融资、买方信贷、卖方信贷、私募、合资等多种方式转变。
第五,以“千亿”为目标,向产值过千亿跨越。以“千亿”为目标,每个开发区将指定目标、下放权力、评价成果、提升绩效,挑战千亿目标。按照商务部开发区十二五规划要求,到2015年90个开发区地区总产值要达到53000亿元,平均每个开发区产值589亿元。这个数字离千亿目标还有一定差距,我国目前正在处于经济崛起的关键时刻,国外竞争极为激烈。国家级开发区只有迈进了千亿产值的行列,才能为国家、地方政府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