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个性化教育的探索与实践①
2013-08-15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程炼张薇王维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 程炼 张薇 王维
自我国启动高校扩招以来,在校大学生数目不断扩大,诞生于特定历史时期的独立学院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产物。正在成长和完善的独立学院可以依据灵活的办学机制来发展个性化教育、弥补自身不足。个性化教育是尊重个体生命的独特价值、发掘潜能、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和个性、促进学生自由发展的教育。个性化教育是我国教育大众化对高等教育的诉求;是当今社会和生活多样化对高校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是培养创新人才实现高等教育变革的前沿领域之一[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这为独立学院开展个性化教育指明了方向。
1 个性化教育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要求
1.1 社会对高校毕业生多样性人才的需求
当今中国,社会形态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社会逐步走向多元时代。社会正在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对人才的质量和数量的要求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于是大众化教育孕育而生,致使社会处于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转变的转型期。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行业越来越广,就业发展呈现出多样化特征。整齐划一的培养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对高校毕业生多样性人才的需求。个性化教育改革了人才培养模式,开辟了人才培养多样化的新途径,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1.2 独立学院生源多样性和个体差异性明显
中国目前的高校招生生源相对独立,作为“三本”的独立学院处于人才资源的最底层,和“一本”、“二本”的公办高校相比,生源多样化和个体差异性明显,生源不具备比较优势。诞生于特定历史时期的独立学院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产物。如今,已经进入信息化社会,社会对人才有更多样化、更高的需求。与精英教育相比,大众教育阶段的学生,特别是以“三本”招生的独立学院的学生,来源更具有多样性,个体之间具有更大的差异性,学生的学习兴趣、欲望和成绩有极大的差别,实行个性化教育是最佳选择。
1.3 “90后”大学生价值多元化的现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90后”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也更加多元化。他们作为社会新秀,价值追求呈现个体化,主体意识较为突出,敢于朝着自己想象的各种不同的层面发展[2]。“90后”大学生处在当今中国社会转型期,社会存在决定了他们理想状态中千姿百态的价值取向,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深入分析“90后”大学生的心理,为每一类学生制定合理发展方案。
1.4 个性化教育是现代版的“因材施教”教育理念
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种新生力量日益壮大,给众多学生提供了高等教育的机会,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文华学院作为全国优秀独立学院之一,率先提出了个性化教育理念。个性化教育注重张扬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特色,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各式人才,这在本质上与我国著名教育家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的理念是不谋而合的。因材施教是个性化教育的历史渊源,个性化教育则是因材施教的继承和延伸。文华学院的个性化教育将孔子的教育理念与当前社会需求紧密结合,适应了现代化教育的运行,是进一步优化教育结构、弥补整齐划一教育缺陷、深化教育改革的具体体现[3]。
2 独立学院教育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
2.1 以什么为中心的办学理念模糊不清
独立学院由于在办学条件及相对竞争力上与普通高校差距较大,致使他们的办学理念各不相同。目前,很多学校徘徊在以自身发展为中心还是以教育学生为中心的十字路口,不知如何抉择。以学校为中心的办学理念,突出了学校的发展,往往拉开学校、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这最终对学校的整体发展是不利的;然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坚持将学生作为个性化教育的主体,从而以学生发展带动学院进步。文华学院针对每个个体,采取适合每位学生的方式,发掘每个个体的潜能,作为维持学院运作的保障[4]。
2.2 人才培养的统一性与学生个体发展的多样性矛盾
传统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具有极强的统一性,与学生个体发展的多样性要求形成冲突。过于强调自身特色的院校,很容易失去人才培养中应有的原则;而过于强调综合性、研究性的重点性大学,又容易失去自身的特色。如果不恰当处理二者的关系就会影响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而依照我国中庸之法,应该去糅合二者的观点,把人才培养模式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在人才培养方向与目标一致的前提下,大力提倡多样性;在宣扬个性,提倡个性化教育的同时,也要遵守人才培养统一性的基本标准。
2.3 母体高校人才培养与独立学院学生发展的定位矛盾
母体高校(普通高校)有优质的教学资源和较高水平的生源,大多定位于学术研究性高校,主要以知识创新为主。独立学院从办学层次、生源特点以及前期取得的成功经验来看,应定位于应用型和服务型高校。本科学校与独立院校分属不同教育类型,人才培养目标不同,他们对人才培养的定位各有见解,从而本科学校的社会声望和独立学院的社会需求相对峙。但是,二者都应冷静思考,在多元化的社会现状中寻求出一条和谐之道,以达到互利共赢、造福社会的根本目的。
3 实施个性化教育的探索和实践
要加快个性化教育的探索和实践的步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具体而言,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明确“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
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要求解决人才培养规格的统一性与学生个体选择的多样性问题,同时也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可靠方式。它有利于积极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有利于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从而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使得学生由原来的被动身份转换到主动地位。文华学院将这条理念予以贯彻执行,时刻提醒老师要有“尊重每一个学生、教好每一个学生”的责任意识,也将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这种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将打破传统的“以老师为中心”的办学理念,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理想状态,也更加体现出教育的公平性、科学性、创新性。
3.2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设置“导师”制
潜能导师制是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创新推出的一项因材施教地帮助学生发现和开发自我潜能的一项新型教育模式。导师选择涉及面之广,为文华学院的教育改革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于2009年设置了“潜能导师”制度,通过潜能导师工作的实施,进一步推进了学校个性化教育。同时,体现出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成才方案和发展空间,能够自主发展。
3.3 深入开展引导式的“立志”教育
为了全面推动个性化教育,文华学院还开展了“立志”教育,通过班团会、课堂教育、讨论、辩论、学习等方式开展立志活动,让学生更加明确自己追求什么,指引学生要有远大志向,志存高远。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分为不同的类别,因材施教进行不同的立志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短期目标和长远目标,从而使学生形成一个循序渐进的立志过程。
3.4 为学生发展创设广阔的“空间”
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一定的条件,他们要能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课程和实践方式等,这就进一步验证了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设广阔空间的必要性。在这一方面,学校注重学科专业特色,不盲目照搬传统的专业设置模式,形成适合自己学科发展的特色。文华学院从创办之初,就大胆创新教育理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经过近十年的实践,逐步拓宽了各个方向的发展空间。学院坚持“以人为本”理念,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强调个性化教育,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成才方案。
3.5 创建适宜个性化教育的制度与环境
制度与环境是新生教学方式长久存在的保障和依托。对于个性化教育而言,灵活多变的教学制度和百花齐放的教育环境无疑是最佳组合。学院修订了以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成人成才为落脚点的学籍管理和学位管理制度,同时还设置“个性化教育创新奖”,从而鼓励教职工在实施个性化教育过程中勇于探索、敢于实践,鼓励学生培养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这种带有特色的制度与发展环境为个性化教育的进一步完善奠定了基础。
3.6 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的有效对接
学校教育在现代教育领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大学教育因为肩负着把学生送入社会的任务,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教育为社会提供所需人才,社会为教育提供实战机会,只有教育与社会需求步调一致,彼此才能相得益彰。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知行合一能够将教育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因此,教育与实践的顺利对接对于大学教育的意义非比寻常。个性化教育继承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针对不同学生群体制定不同培养方案,填补社会各层人才空缺,从而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的有效对接。文华学院自实施个性化教育以来,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应,以一种全新的姿态与社会对接,为中国教育发展增添了动力,注入了活力。
[1]刘献君.论语的个性化教育意蕴[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7).
[2]刘秀峰.“90后”大学生的人生观及其引导[D].华中科技大学,2012.
[3]程炼,吴昊.独立学院“学习障碍生”个性化教育培养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1(9).
[4]刘献君.论“以学生为中心”[J].高等教育研究,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