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职业素质教育融于商科类专业教学的探讨
2013-08-15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邢淑丹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邢淑丹
高职生职业素质教育融于商科类专业教学的探讨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邢淑丹
职业素质的养成是一个学习、实践、内化的过程,需要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高职生的专业课程教学时数较多,如果能很好地将职业素质教育融于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学生就可以在潜移默化的情况下接受职业素质教育。本文就以商科类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为例,对如何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向学生渗透职业素质教育作一探讨。
职业素质 专业课程 教学方式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生产、服务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对即将踏入社会的高职生来说,不仅专业技术要求过硬,而且职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学生能否谋得一份好的工作以及顺利适应工作。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中,高职院校最引以为豪的是高就业率,但目前高职院校的高就业率背后往往是低水平就业,具体表现为“两低一高”,即低工资、低专业对口率和高跳槽率。高职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任重而道远。
职业素质是指从业者在一定生理和心理条件基础上,通过教育培训、职业实践、自我修炼等途径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活动中起重要作用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职业素质的养成是从“学校人”成功转变为“社会人”最关键的要素。企业用人标准,往往将忠诚度、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勤奋好学和合作精神等排在前面,专业技能则排在相对靠后的位置,这说明企业最看重的并不是学生专业技能有多高,而是职业素质的高低如何。
职业素质的养成是一个学习、实践、内化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教育仅仅依靠人文社科类教师或者辅导员是不够的,有的院校虽然专门开设了诸如“职业道德与素养”之类的课程,但在手段上往往是理论灌输,并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职业院校的专业课程教学时数较大,如果把职业素质教育融于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情况下就接受了职业素质教育,这样既不会引起学生反感,教育的效果也较好。所以,本文就以商科类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为例,对如何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向学生渗透职业素质教育作一探讨。
1 提炼岗位所需具备的基本职业素质
当前,国内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专业教育课程体系是在对企业的某一主体岗位分析的基础上建立的。针对商业企业的工作特性,提炼出这一类岗位所需具备的基本职业素质,一般有如下几个方面。
1.1 责任心和敬业精神
责任心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是对自己所要承担的责任的一种认识。缺乏责任心的员工,不会视企业的利益为自己的利益,也就不会因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影响到企业的利益而感到不安,更不会处处为企业着想,遇事总是推卸责任。这样的人企业是不会委以重任的,如果长期缺少对工作的责任心,会对企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许多企业老总在谈到对高职毕业生的要求时都说:“我们选人最重要的是看有无责任心。有责任心的人,什么都能干好。”没有高度责任心的人同样不可能有强烈的敬业精神。
1.2 团队协作精神
俗话说的好“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这是团队精神的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团队精神是企业成功的要诀之一,它体现着企业的凝聚力。员工个人的工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对企业而言是同等重要的,如果说个人工作能力是推动企业发展的纵向动力,团队精神则是达成企业经营目标的横向动力。因此,员工作为个体应不断提升工作能力,而作为团队成员则应与同事加强沟通、同舟共济、互敬互重、礼貌谦逊,既尊重个性,也重视大局,彼此之间密切配合。在企业,没有哪一项工作是不需要他人帮助就可完成的,团队力量大于单个力量的总和。
1.3 较强的再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有关研究表明,在人的一生中,大学阶段只能获得需用知识的10%左右,而其余90%的知识都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才能取得。因此,许多企业对新进员工在专业技术上的要求不是那么苛刻,但对员工是否谦虚上进、勤奋好学比较看重。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只有那些拥有学习力的人,才能跟上时代要求,也才能成为公司提拔、使用的对象。现代社会是一个要求不断创新的社会,具有创新能力同样在企业会大受欢迎。
1.4 较强的沟通能力
在目前的职场中,沟通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如果在业务能力强的前提下,拥有较好的沟通能力,能为职业发展增分不少,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自己技术能力的不足。因为人们都愿意跟一个容易沟通的人在一起工作,而不是和一个难以沟通的人在一起工作。如果业务能力强,沟通能力弱,最优秀的人才也会被埋没,不被重用,更不要提加薪升职——为什么?因为没有人知道你优秀。不少企业在专业成绩相近的条件下,都优先选择沟通能力强的学生。有的企业甚至明确表示,对专业成绩要求不高,但沟通能力一定要过硬。
1.5 吃苦耐劳和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
企业较青睐具有吃苦耐劳精神的员工。在大学生招聘会上,很多企业都会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招聘要求:是否愿意到第一线,是否能吃苦耐劳。学生刚进企业时,都是从事公司基层一线的岗位工作,基层岗位相对来说较苦较累,如果大学生不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往往会中途离职或者不能胜任工作。另外在岗位工作中需要具备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具备一定的抗压能力。
2 在商科类专业课程教学中向学生渗透职业素质教育的方式探讨
在专业课授课过程中,教师在将专业知识和技能教给学生的同时,确定素质教育目标,积极寻找课程知识与思想道德教育的最佳切入点,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渗透,使得专业技能培养与素质教育有机地联接和融合,实现相互促进,寓传道于授业解惑中,做到教书与育人的水乳交融。
2.1 改进教学方法,运用岗位角色扮演法培养学生责任心
责任心是在后天不断地强化中习得的,稳定的责任意识,需要长期、反复地实践强化。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运用角色扮演法可以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角色扮演法就是让学生实际扮演特定环境中特定的社会角色,体验其心理从而形成某种习惯,改变某种态度的方法。即采取他人的态度,洞悉他人的思想和情感,把自己置于他人的位置。 一个人只有对他人所处的情境有所了解,对他人当时的情绪体验有所知觉,才能设身处地、站在他人的立场去考虑问题和处理问题,真正做到推己及人,提高践履责任的可能性。
2.2 运用榜样引领,向学生渗透爱岗敬业精神和吃苦耐劳精神
一边讲授知识,一边把专业领域内成功人士的故事带到课堂,启迪和教育学生,树立让他们从内心佩服的榜样,丰富和充实学生的精神世界,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具体、可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榜样往往能震撼心灵,让人心生感动并自觉地去效仿学习。专业教学大力弘扬企业家的爱岗敬业精神,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的传导,为高职生树立典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观,认识自身价值,树立行行出状元的信心,让学生明白在社会分工体系下,每个职业岗位都是社会分工的一部分。一个人无论拥有什么样的学历,在什么样的工作岗位上,只有对自己的工作满腔热情,尽职尽责,才有可能施展自己的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同时获得社会的肯定。
现在的高职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吃苦耐劳精神非常欠缺,通过例举一些企业家创业的艰辛故事和反面案例来引起学生的共鸣,为毕业后走上社会需具备吃苦耐劳精神打下伏笔。另外鼓励学生在业余时间去做一些兼职工作,体会劳动的不易。
2.3 通过课内引导和课外拓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良好的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是创新成果诞生的良好基点,开阔的视野是大学生进行创新活动的条件。教学内容中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等知识点要在课堂上讲透,让学生在课堂上就基本掌握这些知识。对于有些问题就可以直接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掌握,他们为了掌握这些知识就会去图书馆查资料,在大量的资料中找到解答。对于有些知识,老师可以起个头,通过学生们在讨论中相互启发思路而找到答案。老师多在课堂上引入相关行业目前的发展情况、最新动态,介绍行业内的知名企业等,会逐步带动学生对行业发展状况的兴趣,会逐步带动学生到图书馆、上网、到现场去了解更多的知识。感兴趣的事学生会主动去做、想办法做好。
同时,还应鼓励大学生主动走出校门,参加社会调研,让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在实际活动中及时反馈,形成最后的成果。让学生在参加这些活动时,通过多动手、多动脑,从中受到激励启发,产生联想和灵感,训练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通过以上的引导,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今天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每五年发展出来的新技术可能就会淘汰过去五十年甚至一百年里积累的技术。所以,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坚持终身学习。而有学习力的员工才不会被企业和社会淘汰。
2.4 通过小组合作教学,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与沟通能力
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分组完成任务的形式为学生创造团队合作的环境。教师首先精心设计,选择有一定思考价值的问题,要靠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一般说来,对于那些空间较大的问题,如条件、问题、思路、答案具有探索性和开放性的比较适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其次小组成员合理搭配、分工。小组内的成员做到既有分工更有合作,通过相互探讨协作完成小组作业。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将自己的想法分享给小组成员,又可以培养同学们的协作精神。课堂上鼓励各小组同学积极发言,分享他们团队的成果,其他组的同学可以积极提问,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另外通过案例故事引导学生具有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人际交往原则,教育学生懂得天时地利人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总之,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重视,职业素质教育将成为职业学校一项持续而深远的系统工程。专业课教师需要持续不断的努力,在教学中不断深入探究和完善教学方法,将职业素质教育渗透在专业课程中,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培养出深受用人单位欢迎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1] 魏艳鸣,周晓娟.专业课教师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J].科技资讯,2010(13).
[2] 陆江东,楼永俊.关于高职毕业生通用能力的企业调查[J].职教论谈,2012(14).
[3] 郭春燕.试析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的途径——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职业素养教育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3).
F069.9
A
1005-5800(2013)09(c)-17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