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图式建构对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促进作用
2013-08-15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教体局教研室王折莲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教体局教研室 王折莲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在其认知发展理论中指出,图式是主体内部一种认知结构的单元,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与激发性,能够引起新事物、新信息的加工处理。由此可见,图式是潜藏在主体内心深处的一种识记与理解的技能,它能够帮助学生理顺文本的条理,提高学生理解篇章的主旨,强化学生处理信息的意识,对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发展学生的阅读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1.重视基础知识积累,优化语言图式建构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类、工具性课程,具有词汇量大、语言点多,知识性与实践性相结合、文学性与文化性交融的学科特征。对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英语是令大多数学生“头疼不已”的一门学科,尤其是英语阅读教学,一方面由于初中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发展时期,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还不成熟,对外语阅读文本的理解能力较弱;另一方面,由于初中阶段是学生接触系统化英语学习,特别是英语阅读学习的启蒙阶段。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学生英语基础知识的积累,强化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增加基础阅读的练习量,为学生构造语言图式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教授冀教版初中八年级Lesson 49 Let’s LearnGeography!这课时,笔者在课堂导入环节通过PPT呈现了多种学科的相关图片,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快速写出这些学科的英语名称 (允许学生使用字典或电子词典)并在其后补充相关词组(Chineselesson:poet/Geography lesson:map/Music:song等)。随后,笔者层层深入,引导学生以速读的方式,快速找出文中与学科有关的单词、词组,并做标记,邀请学生说出自己所画内容,并组织学生一起判断是否正确、并猜测其大意。在这个环节中,笔者以“头脑风暴”法的教学思路,激发学生对于本课主要学习内容的关注,教授学生速读的阅读方式,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为学生语言图式的构建奠定基础。
2.丰富知识外延拓展,促进内容图式建构
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阶段的学生好奇心重、求知欲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对外界事务充满好奇,个性鲜明,有主见有思想。而英语阅读作为考察学生英语综合知识掌握情况的主要途径,要求学生应具备丰富的语言知识储备与多元的社会文化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阅读材料的选用与拓展,扩大学生的英语阅读量,促进学生内容图式的构建。
在教授冀教版初中英语七年级 Lesson 6:My Friend这课时,笔者考虑到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敏感时期,也就是俗称的青春期,这阶段的学生处于自我同一相对角色混乱的人格发展阶段,渴望得到同伴的肯定与交往,对朋友较为依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以“Friend—How to introduce a friend?—My friend”为线索帮助学生构建了阅读学习的准备图式,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与切身感受,谈谈对friend一词的理解(中英文皆可),随后,笔者结合PPT与相关视频,补充英文中用来形容朋友的词汇、介绍朋友的惯用句型以及一些有关友情的英语阅读小卡片,以此拓展学生对于这个图式的内容储备,帮助学生构建属于自己的图式网络。
3.重视整体教学探究,做好结构图式建构
笔者以为,如果说积累基础知识与拓展知识储备是奠定学生图式构建的前期准备与动力基础,那么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与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整体设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阅读教学探究性活动就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构建图式,主动以图式为记忆单位、以图式为线索,进行有效阅读的最佳推力。
在教授冀教版初中英语九年级Lesson 3 Are You an Athlete?这课时,由于本单元主要围绕奥林匹克运动会展开,因此,笔者引领学生初步阅读全文后,根据文本的实际教学需要,组织学生开展了一个小组探究活动——画图式,创对话。在这个活动中,笔者引导学生以4人一组为单位,结合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进行小组讨论,设计出属于本小组的对话图式,并两名代表,根据所画图式,尝试呈现对话,值得注意的是,在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允许学生进行再造性想象与创造性发挥,可以引导学生以采访、日常对话、报告等形式呈现本组的对话,以此发扬学生语言实践的个性化与创造性,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为学生的阅读实践积累经验。
4.结束语
总之,图式建构的教学模式与学习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发展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图式构建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的灵活运用,开拓学生的学习视野,拓展学生的知识储备,丰富学生的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在脑海中构建出属于自己的图式,以此提高学生阅读与理解的水平。
[1]章玉芳,吴蓓.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12(02).
[2]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