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农村金融中介支持产业结构调整的分析①

2013-08-15浙江财经学院全亚楠

中国商论 2013年8期
关键词:商业性农村金融金融

浙江财经学院 全亚楠

我国农村金融中介支持产业结构调整的分析①

浙江财经学院 全亚楠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解决新时期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法宝,不论是优势产业的发展、特色产业的培养,还是产业龙头企业的壮大,农村金融中介支撑体系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当前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金融中介支持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剖析农村金融中介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机制。在分析我国农村金融中介金融支持现状的基础上,研究我国农村金融中介对产业结构调整产生的阻滞问题,提出完善我国农村金融中介体系的改进思路。

金融中介 产业结构调整 农业产业化 金融支持

1 农村金融中介支持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

促使农村经济得到有力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大力促进农村三大产业的协调发展,通过各个产业的共同稳定增长来促进农村经济的整体发展,进而让众多的乡镇企业利润得到提升,广大农民收入得以提高,农业和非农产业都能获得相对可观的产出及满意的回报。通过完善我国的农村金融中介体系,发挥其强大的资源配置功能,可以有效促成这种转变的完成。但目前来说,虽然我国农村地区已经构建起了相对完善的金融中介系统,却依旧无法适应农村产业发展的资金需要,根本无法满足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 。

2 农村金融中介支持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机理

作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力助推器,农村金融中介的基本功能是为投资方和储蓄方建立沟通平台,调节资本使之在盈缺双方之间有效流动,降低在此流动过程中的信息成本,进而提高储蓄—投资转化率。与此同时,金融中介还可以渗透到农村其他要素的运行轨迹中,例如乡镇企业运营管理时和农户生产经营扩大时,金融中介可以利用需求、供给和宏观政策等渠道调节农村的金融资源配置,进而对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产生影响。一方面,农村本来有限的金融资源通过农村各金融中介的调节配置,可以达到一个更趋合理的状态,进而可以改变其他要素在农村经济中的分配,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效果;另一方面,资本的流量、存量二者是相互作用的关系,在此互动过程中金融中介往往是先影响资本流量,而后再影响到资本存量,间接改变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同时,由于农村经济的金融化程度日趋提高,该传递作用也会更加清晰、有效。农村各金融中介通过发挥其产业范围选择功能,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进而达到农村产业结构的整体优化。

农村经济运行过程中所有供给的生产要素,如生产资料、人力、技术、实物等等,其实归根到底都能归为资本要素的供给。从动态的角度分析,正是金融中介对于农村金融资源的运用结构决定着农村经济的产业结构,某一时刻农村的产业结构,恰恰就是此时农村金融中介对于金融资本的配置分布格局。金融中介通过自身各个机制的整体合力,可以有效影响农村金融资源的配置状况与供给水平,从而推进农村产业结构的日趋优化。

2.1 资本形成机制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高效进行需要一个强有力的资本支撑基础,而如何提供足够的资金来满足这种巨大的金融需求,农村金融中介的资本形成机制发挥着重要作用。资本形成机制下,一个构建完善的金融中介体系可以大大扩宽农村产业发展所需的资本来源,提高对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整体资本要素投放水平,加上其本身产业范围筛选的功能将大大有助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优化进行。具体来说,该机制下农村金融中介主要发挥着两项功能:信用中介和信用筹集。首先,信用中介职能是农村金融中介的基础功能,随着农村金融市场不断向商业化的方向发展,信用中介功能也得到了更好的发挥。在该职能的作用下,储蓄—投资转化率将获得改善,资本流动性增强,透明度提高,这样就会明显改善农村的整体投资风险环境,不管是储蓄方的储蓄能力还是投资方的投资意愿都会大大增强,而这种主观意愿的改变则直接可以带来资金总量的改变,农村大量分散的零星闲置资金有机会聚拢为支撑产业结构调整的长期固定资本。另外,农村金融中介的信用筹集功能也具有重要意义,它的发挥主要在于调节农村内部的资金融通效率,同时影响农村与城市间的资金分布状态,在保证农村固有自有资金不外流的同时吸引更多的资金充盈到农村经济发展中,充分开拓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资本来源渠道,进而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2.2 资金导向机制

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国家会有整体的产业规划蓝图及相应的金融政策,资金导向机制就是指农村各金融中介在国家宏观政策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其强大的资源配置功能,在遵循收益率由低到高流动的基本规律下,让农村的现有金融资源在各产业间获得充分且合理的流动,尤其是向农区优势产业、特色产业、高新产业流动。具体来说,就是要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中介的矫正补缺,倡导机制与商业性金融中介的利益竞争机制,让二者在共同协调配合下构建资金的导向机制。

农村商业性金融中介具有天生的逐利本性。一方面,在对农村各种产业项目进行投资前,为保证其投资效率更高,势必会进行收益率与流动性的比较并进行专业的风险评估,所投放资本基本是流动到了农村要素生产率最高的产业领域。在这种投资理念下,农村商业性金融中介就直接激活了农村金融资源的高效流动,起到了调整农村金融资源向利于农村产业优化方向配置的目的。另一方面,各种乡镇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往往都会偏重短期效益的提升,缺乏资金配置的长远规划,而农村商业性金融中介为追求更高的要素生产率和投资效率,会从侧面监督限制各乡镇企业的短视行为,间接中也就促使了金融资源从传统农业领域自然地流动到高新技术农业或农村的第二、三产业,进而推进农村产业结构的整体调整优化。

农村政策性金融中介的存在可以有效弥补农村商业性金融中介逐利性带来的缺陷。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会存在一些短期内无法产生可观收益的产业或者额度大同时风险也偏高的产业,这些都是商业性中介所规避供给或者根本无力支撑的信贷缺口。农村政策性金融中介由于其特殊位置可从更宏观角度进行长远的规划选择,不必受束于投资收益率的限制,而是以整个农村经济的社会效益为出发点进行金融资源投放,这种引导的重要意义就在于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创造出了一个良好的外部金融生态环境。农村整体的金融投资结构在政策性金融中介的融入下更加趋于合理化,一些农村重点产业的发展资金有了强有力的保证,同时各农村优势、特色产业中存在着大量的微型企业及一些发育初期的龙头企业,它们的金融需求也因此寻求到了满足。

2.3 产业整合机制

农村金融中介利用其强大的资源配置功能,可以加快农村各种闲散资金的积聚效率,使各种金融资源得到充分流动并重新组合,注入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各个重点环节,加上金融创新的有效服务,农村各类特色产业以及龙头企业就可以获得有效资金支撑进而充分发挥其扩散带头作用。在此过程中农村各个产业将得到整合机会,不仅农业产业化可以获得蓬勃发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整体步伐也得到提升。一方面,从农业产业化的角度来说,金融中介通过其资源配置功能可以对农业产业化起到积极作用。作为农村地区的主导产业,农业更善于吸收各类技术的新成果,并在自身扩散效应的作用下将之高效地传播到其他产业,利用产业链条的有效连接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完善农村整体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对农村第二、三产业的壮大起到积极且广泛的作用。另一方面,从龙头企业的发展来说,农村金融中介通过改变金融资源的投放规模、流动方向可以促进特定企业的技术进步,加快地区龙头企业的形成与壮大。一般来说,龙头企业在一个产业的成长中往往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它们更热衷于技术的积极开发和优先利用所带来的的比较优势,通过它们的扩散效应各种最新的科学技术得以以最快的效率渗透为产业的现实生产力。金融中介将资源更多注入这些龙头企业,就可以激励其为保持持续的高速增长能力而不断加大技术创新的力度,进而有力带动其所在产业及相关产业的整体发展。

3 我国农村金融中介对产业结构调整的阻滞现状

目前,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金融中介供给系统与整体的金融需求间存在明显失衡,金融中介难贷款与农民、农村企业贷款难同时并存,供给难以实现却同时存在需求无法给予满足的困境,农村金融中介的整体供给格局无法完全匹配其产业发展的金融需求,在总量、结构及区域布局等方面都存在问题,成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阻滞。

3.1 金融供给总量明显不足

当前我国金融中介在农村地区的网点分布总量明显偏低且覆盖率不足,甚至在一些县域农村金融供给存在机构网点设置空白的状态。截至2011年,我国139个乡镇为“零金融服务乡镇”,即在这些乡镇连最基本的存取款服务都没有一家金融中介机构为其提供;2430个乡镇是金融机构空白镇,即在这些乡镇没有任何的金融中介机构存在。而在这些缺乏最基本金融服务的乡镇中,西部地区的问题明显更为突出,占到了总量的80%以上。不可否认,农村金融高成本、高风险、低收益的特性与农业天然弱质性的结合,成为农村金融中介普遍覆盖率偏低甚至出现机构空白的主要成因。

3.2 金融供求结构不匹配

我国农村金融供求在信贷额度、层次结构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不匹配。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在传统的小规模生产需求之外,一些相对规模较大的专业户也萌发出规模化生产、专业化种养的需求,发展第二、三产业的大额贷款需求相应也不断增强。但需要指出的是,我国农村金融的主要供给对象仍停留在抵押类贷款或小额的信用贷款,在信贷的额度、方式各方面都和农村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多样化金融需求存在错位,这直接导致农村金融中介的资金无法得到有效出口,同时农户、农企的金融需求也无法得到满足,相应的利润增长点也就拱手让与了高利贷等各类民间借贷机构。

3.3 金融供给布局不合理

我国各地农村经济水平存在明显差距,金融市场发育程度也有不同,相应地,我国农村的整体金融供给在区域布局方面也表现出明显的非均衡性,机构分布、信贷供给投向都呈现出显著差异。首先,在机构分布上,东部地区各乡镇金融中介设置个数普遍可以达到十几个,个别发达县镇甚至可以过百;中部地区该数字则明显下降,只能保持在10个左右;到了西部地区各乡镇的金融机构就呈现出了明显匮乏,大都局限在10个以下。另外,在农村金融中介信贷资金的供给投向方面,农村合作性金融中介是农村具有相对垄断地位的金融供给主体,以它的贷款发放情况为例,农村金融供给在区域布局上呈现出如下特点:东部>中部>西部。而需要指出的是,中西部地区农业产值高,一些省份甚至担当着中国农业主产区的重大责任,中西部的农业发展对于整个中国的整体经济稳定运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农业贷款却明显偏好东部,农业贷款近一半都投放到发达的东部地区,东部地区近一半又投放给了更发达的环渤海地区,这种分布状态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我国农村金融供给不平衡、不合理的问题。

4 优化我国农村金融中介体系的完善思路

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目前仍处于转型期,一方面传统农业沿着规模化、产业化的经营轨迹不断发展,农村第二、三产业也在向农村工业化逐步推进,在此过程中势必衍生出对金融资本支持的巨大需求。另一方面,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不仅小规模生产经营会产生资金需求的必要,农业产业化的规模生产及龙头企业的壮大更是会滋生大量的资金需求,广大农户、农企都成为潜在的金融需求群体。可以看出,我国农村金融中介体系从整体上面对的是一个多层次的市场架构,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为了更好地满足各层次的金融需求,促进农村资本流向与产业优化的方向相一致,有必要建立一个由合作性金融中介、商业性金融中介及政策性金融中介组成的三元金融支撑体系,多层次共同发展且满足适度竞争的活力需要。

4.1 强化完善农村合作性金融中介

作为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甚至农村整体经济发展的基础性金融制度安排,如何进一步增强农村合作性金融中介的主体地位,深化合作性金融机构的改革进程,对于农村金融中介支撑体系的整体构建与完善具有重要意义。具体来说,就是农村合作性金融中介应该继续坚持对于农村的信贷倾斜政策,充分发挥其在农村金融领域的比较优势,加大金融服务的力度,从各角度、多层次地满足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其一,根据当前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形势,延伸和扩宽传统小额农贷的对象范围、额度、期限等,除了传统的种养大户,一些小型加工户等与农村产业优化相关的个体都可以包括在内。其二,适当拓展信贷支持的领域和范围,尤其是加强对于农村运输业、农产品加工业以及各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努力发掘新的农村经济增长点。与此同时,积极及时地满足各产业龙头企业的金融需求,以它们的发展为契机带动整个产业的新利润增长点。

4.2 培育扶持农村商业性金融中介

商业性金融中介是农村金融中介三元结构中逐利性表现最为明显的中介机构,因此对于农村金融中介规模扩张的过程中偏重非农领域且配置效率偏低的问题,如果从商业性金融中介着手可能更加具有针对性。具体来说可从两个方面加以改进:一方面政策上限制商业性金融中介,在规模扩张时必须把从农村吸收存款的一定比例返还于农村信贷,避免农业银行等商业性金融中介过度转移农村产业发展所紧缺的资金,保证商业性金融中介在规模扩张时资金的支农力度。另一方面,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增强农村商业性金融中介的作用,加大其对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支持力度,开拓创新出更多适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需求的金融产品,着重提升农村金融中介对于农村金融资源的整体配置效率。

4.3 健全壮大农村政策性金融中介

长久以来,我国农村政策性金融中介致力于支持粮棉油收购,增强了政府对于粮棉油市场的宏观调控能力,在保护农民利益的同时也促进着粮食主产区的农业产业化调整,在推动整个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进程中担当着引导者的角色。只要在效益覆盖成本的基本原则下,政策性金融中介的扶持与推进功能就可以有效补充商业性金融中介在利润最大化的市场原则下所摒弃的缺口。农村地区一些风险高但具有较大社会效益的领域将获得资本支持,农村政策性金融中介的合理介入可以有效提升其他金融中介的融入信心,直接引导着农村各类金融中介的资本流入那些符合国家长远规划的重点产业,提升农村金融中介体系的整体信贷支农合力。因此,如何健全壮大农村政策性金融中介,使之符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甚至国家总体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显得尤为必要。除了继续做好国家专项储备贷款工作和粮棉油收购的同时,还应逐步将扶持重点转向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在生态农业、专业化生产等方面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1] Niels.Hermes,Robert,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J].Economic Science Press,2000(24).

[2] Adams.Dale.W.Filling the Deposit Gap in Microfinance[J].The Best Practices in Saving Mobilization Conference,Washing,DC,2002(11).

[3] 沈杭,陶孟辉.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N].金融时报,2010,2(04).

[4] 白钦先.中国农村金融三元结构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5] 范天森.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融资瓶颈与金融支持[J].农业经济,2008(8).

F832

A

1005-5800(2013)03(b)-086-03

本文系2011年浙江省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金融中介支持研究——以浙江省为例”(ZL039013001)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商业性农村金融金融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农村金融要多些“乡土味”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大众文化视野下《林海雪原》的改编与传播
装置艺术在现当代艺术中的商业性
浅谈中国电影的商业性与艺术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