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多声部合唱教学的有效策略探析

2013-08-15金丽霞

中国校外教育 2013年31期
关键词:音准母鸡声部

◆金丽霞

(玉门市第二小学)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有歌唱教学、欣赏教学、节奏律动教学等,而歌唱教学所占比重较大。多声部合唱歌曲也占有相当的比例,而且题材广泛,风格各异,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这些宝贵的教学资源却没有得到很好利用。许多教师总是感觉教材太难,缺少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只好把多声部歌曲当作单声部歌曲教唱。即便在勉为其难中学会了两个声部,课堂效果却不尽人意,歌声的美感、音准、声部的均衡等实在力不从心,所以不得不置于一旁。童声合唱是音乐艺术中精彩的一部分,是一种高雅的艺术表演形式,在优美动听、和谐高雅的合唱声中,不仅可以引发出孩子们热烈、欢快的情绪,获得美的熏陶,同时在合唱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协调合作能力,增强自信,培养集体荣誉感、责任感,具有育人的特殊功能。

一、从欣赏合唱曲中,培养学生的合唱意识

感受与听赏在音乐实践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也是根本。使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创造力发挥到极致,也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我们音乐老师应充分利用欣赏教学这块阵地,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和声熏陶和感染,以帮助学生尽早建立合唱意识。

1.以听入手,激发兴趣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尊循听觉艺术来促进课堂效果,培养学生“音乐的耳朵”,引导学生去感受音乐之美,触摸音乐之魂,从而喜欢音乐。为此,我经常引导学生听赏一些优秀的童声合唱曲,例如《红星歌》《我们把祖国爱在心窝里》等,培养学生的和声听觉与兴趣,要求学生有意识地感受合唱歌曲的音准、节奏、速度、和声、音色等,逐步领会合唱歌曲的美妙之处。如《两只老虎》是孩子们很熟悉的歌曲,几乎每个孩子都会唱。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自己唱单声部的旋律,然后听赏合唱的效果,再让学生自己说说他们的不同。这样,学生就会在对比中得出结论,合唱使我们感受到音乐更丰富、更饱满、更具表现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合唱的兴趣。

2.在熟悉的合唱曲中,进行趣味和声训练

合唱介入学生的学唱视野较少,但却在欣赏领域蕴藏了丰富的作品,如合唱曲《红星歌》《我们把祖国爱在心窝里》《井冈山下种南瓜》等。我在欣赏教学时,充分重视这些歌曲的熏陶作用,培养学生兴趣。如在学习《母鸡叫咯咯》这首歌曲的时候,当歌曲到“母鸡母鸡叫咯咯”时,我请女同学唱主旋律,男同学模仿母鸡的叫声“咯咯嗒、咯咯嗒”进行简单的和声。母鸡母鸡叫咯咯 叫咯咯︱ 叫咯咯‖

咯咯嗒︱ 咯咯嗒‖

唱完之后我问小朋友们:“加了母鸡的叫声之后,歌曲变得怎么样了?”学生回答:“变得更好听了。”我趁机告诉小朋友:“对啊!加了母鸡的和声,这首歌唱曲就更丰富、更好听了!”这样,学生学得很有趣,演唱歌曲也变得形象生动而不枯燥了。

二、在节奏训练中培养学生多声部听觉

节奏和旋律是音乐中最重要的两个要素。节奏是旋律的骨架,各种节奏型都有自己的旋律。小学生好学好问、模仿性、可塑性很强,通过有趣多变的节奏练习,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多声部的训练。

1.巧用教材内容,进行趣味声部训练

节奏是旋律的骨架,包含着时间感、空间感和一定的旋律,各种节奏型都有自己的旋律。如在教学“在农场”这一课时,我把学生分成三组:

小羊组: 咩—|咩—‖

小鸭组: 嘎 嘎|嘎 0︳ 嘎 嘎 ︱ 嘎0‖

小鸡组: 叽叽 叽 | 叽叽 叽︱叽叽叽叽︱叽叽 叽‖

先进行单组的动物叫声的模拟,然后两组、三组同时进行,在进行三组的叫声模拟中每组学生一个固定节奏型,每个声部仅是一个节奏型的无限反复,对每个学生而言,只要把握住自己的节奏声势,并在节拍上与大家一致,当大家一起模拟时便形成了不同的节奏的声部叠置。只要老师把握住节奏游戏这个环节,一定会在趣味性的训练之中,为合唱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2.结合发声练习进行多声部的音准训练

进行简单的二声部和声训练,为合唱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比如在《小树长高了》的练习中进行音准练习,即老师弹一个长音“do”,送给一组学生,学生轻唱此音并保持,然后,老师再弹出第二个长音“mi”给另一组学生,学生轻唱此音。这样,美妙的和声就会在教室里回响。在这里强调的是,让学生会看老师简单的手势语言(如柯尔文手势),帮助学生理解音级之间的高低关系,使抽象的音高关系有直观形象的意义。这样的训练不仅使学生对基本的和声有了准确的认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得到了完美和声之后的那份成功、喜悦感。

三、在唱歌教学中引领学生走进多声部

儿童歌曲结构比较简单,我们可以为歌曲加伴唱声部,为歌曲配置简单声部,让学生感受多声部和声丰富的表现力和饱满的美感,从而引领学生走进多声部。

1.为教材中的歌曲编配简单声部

如四年级教材中《我的家乡日喀则》这首歌曲旋律简单,附有藏族歌曲的特点,可以从藏族代表歌曲《洗衣歌》中提炼出“嘿嘿”“阿索”这样体现快乐心情的衬词加在歌曲当中。当学生在唱的比较熟练的基础上,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学生唱歌曲主旋律,另一组学生分别用“嘿嘿”和“阿索阿索”为歌曲伴奏。通过这样的处理,学生会唱的更带劲,更能表现歌曲中的藏族风格,把学生的快乐心情也彻底的宣泄出来了,同时还让学生在无形中感受了合唱的艺术魅力。再如歌曲《唱支最美的歌》,我们可以在学生唱会之后将学生分成两组,一部分学生唱歌曲主旋律,另一部分学生用“啦啦啦”为歌曲伴奏。由于比较简单,学生很容易就能进行表现,而且两个声部出来的效果很好,更增添了一份欢乐的情绪。其实很多歌曲都能进行这样简单而巧妙的加工,让学生享受多声部和声音响的丰富表现力和饱满的美感。

2.轮唱过渡,奠定基础

轮唱是合唱的一种特殊形式,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声部先后进入演唱同一个旋律的演唱方式,是合唱中较为基础的一种演唱方法,也是培养多声部听觉的一种简易、有效的手段。在轮唱时,要注意节拍整齐,突出强拍,两声部的音量要均衡,而且演唱时要求声部之间不能比谁的声音大,切记一个声部盖过另一个声部而大声喊唱、抢拍,超赶速度,同时还要保持各声部的独立和清晰。这种形式学生很喜欢也很感兴趣。如教材中出现的歌曲《歌声与微笑》《一根竹竿容易弯》的轮唱学习,学生觉得这样很有趣。有了合作意识,学生就会更主动、更有信心学习合唱了。

总之,经过我们音乐老师的不懈努力,我们的学生一定会唱出和谐动人的歌声,让美妙的歌声飘满校园,洒向社会。

猜你喜欢

音准母鸡声部
单声部旋律听写训练法探究
母鸡
母鸡下蛋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母鸡
合唱的音响效果之我见
把握歌唱关键期 有效培养音准感
小母鸡回来了
多声部视唱训练研究——以《铃儿响叮当的变迁》为例
浅谈影响合唱音准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