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辅导员人格魅力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涵化作用

2013-08-15刘黎明陈玉华邱秋芬胡景星

肇庆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大学校园人格校园文化

刘黎明,陈玉华,邱秋芬,胡景星

(1.肇庆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广东 肇庆 526061;2.娄底市卫生学校 教务科,湖南 娄底 417000)

在高校德育环境越来越复杂多变的今天,培育和谐的、良性发展的大学校园文化,充分发挥高校辅导员的德育资源已成为高校德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课题[1]。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生力军。高校辅导员不仅是大学生日常生活、专业知识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的帮助者和引导者,更是直接影响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力量。因此,高校辅导员的人格魅力对于大学校园文化的培育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高校校园文化包括3个层次,即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它通过一定的文化氛围和精神环境,使生活在其中的学生无形中在思想观念、心理素质、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方面对现在的文化价值产生认同,从而实现对大学生精神、心灵、性格的塑造[2]。一般来讲,大学校园文化受学校办学理念、方针和政策等方面的影响,但在影响校园文化培育和发展的诸多因素中,辅导员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4年的本科学习生活中,辅导员和学生接触的机会最多,对学生的影响也非常深远。发挥辅导员的人格魅力,以人格塑造人格,以道德影响品德,以行为倡导行为,可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学生的心灵,进而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因此,研究辅导员人格魅力对大学校园文化培育的作用,挖掘辅导员的自身人格对大学生品德形成的潜力与优势,对于发挥辅导员的引导表率作用,完善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与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笔者试对辅导员人格魅力在校园文化培育的作用进行探索,从而促进辅导员人格魅力的发挥和实践,以更好地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服务。

一、辅导员人格魅力及“涵化”概念的界定

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关于教师人格问题的研究由来已久,国外学者的早期研究主要从心理学和行为科学入手,探讨教师人格(尤其是智力因素等)与学生学习及成长的关系等问题。当前,国外教师人格问题的研究视角日趋多元,从早期的心理学、行为科学等学科视角发展为高等教育学、伦理学、人类学和管理学等多学科、跨学科的视角。在我国,近20年来,从各类教育心理学专著的专门论述到各种专业杂志对教师人格研究新成果的介绍,均反映出教师人格研究资料的不断丰富。当前,国内外的教育重心已由“智力开发”转向“人格培养”。有关教师人格培养的研究将以帮助教师完善自身人格,并以此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总的来讲,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教师人格魅力的内涵、表现、特点和作用,以及如何塑造教师的人格魅力等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这些成果往往着眼于共性,且从一般的意义上探讨教师的人格魅力及其影响,而针对高校辅导员这一特殊的教师群体,从文化“涵化”的角度来研究辅导员人格魅力对大学校园文化的培育及其作用的成果却极少。因此,极有必要对辅导员人格魅力的内涵及其对大学校园文化的涵化作用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人格魅力是指一个人在性格、能力、气质、道德品质等人格特征方面所具有的吸引力。人格魅力有真诚热情、乐于助人、想象力丰富、情绪稳定、善于自制、积极主动等品质[3]。它亦指美好人格所产生的巨大诱惑力和吸引力,并使受吸引者效仿和向往[4]。高校教师人格魅力是指从事高等教育教师的道德品质、性格气质、教育教学能力对大学生产生的吸引力和感召力[5],它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高校教师人格魅力的研究如前所述,其研究主题逐年日益细化,包括内涵、表现、特点和作用,以及如何塑造教师的人格魅力等内容,成果较为丰硕。

针对辅导员这一特殊的教师群体而言,国内有关其人格魅力方面的研究相对薄弱。笔者以“辅导员”为主题,在“中国知网”进行检索,发现相关论文共计15 054篇;而以“辅导员人格魅力”为主题的相关论文仅有136篇,总体情况如下:(1)2012年发表相关论文17篇(包括硕士论文2篇),其主题包括辅导员人格魅力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干部培养、班级管理和大学生人格养成的作用,及辅导员自身人格魅力的塑造与提升等;(2)2011年发表相关论文16篇(包括博士论文1篇、硕士论文2篇),其主题包括对辅导员人格魅力的认知、辅导员人格魅力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机理、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及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问题、公信力问题等;(3)2010年发表相关论文18篇(包括博士论文1篇、硕士论文2篇),它们主要涉及人格魅力的内涵和作用、提升途径及措施、人格魅力在思政工作及学生干部成长中的作用等;(4)2009年发表相关论文14篇(包括硕士论文3篇),其主题主要包含人格魅力的功能、角色定位、表现形式、对学生的影响及如何提高等;(5)2008年发表相关论文15篇(包括博士论文1篇、硕士论文4篇),其主题包括辅导员人格魅力的内涵、作用、角色定位、培养途径及对大学生人格养成的影响研究等;(6).2007年发表相关论文5篇,其主题包括人格魅力的内涵及其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作用等;(7)2000年至2006年共发表相关论文6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辅导员人格魅力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在大学生网瘾戒除中的角色定位和实践、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等;(8)1999年发表相关论文1篇,该论文只对政治辅导员人格魅力的培养问题作了简略介绍。

综上而论,进入21世纪,随着高校文化建设的深入及大学生的思想诉求日趋多元,高校辅导员及其人格魅力逐渐被引起关注,相关研究日益深入和细化,尤其是辅导员人格魅力对大学生德育的作用研究越来越受重视。需强调的是,上述研究只侧重对人格魅力的描述,而较少以文化涵化为视角讨论辅导员人格魅力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涵化作用,这也正是笔者所要探究的问题。

具体到辅导员人格魅力,有学者认为辅导员人格魅力主要是对大学生“实施心理影响”,改变大学生心理、行为、生活的重要力量[6]。其人格魅力的内涵主要包括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热情友善、关爱学生、诚实守信、严于律己、淡泊名利、正直无私、胸怀宽广、志存高远[7],借用尼采的话,即“要提高别人,自己必须是崇高的。”一言以蔽之,辅导员的人格魅力和文化涵养直接影响学生,成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推动因素。

涵化研究最早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在人类学研究中,它是文化变迁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两个或以上不同文化体系间由于持续接触和影响而造成的一方或双方发生的大规模文化变迁,是一种文化适应其他文化的过程[8]。实际上,在文化涵化的影响下可能会出现3种情况。(1)在涵化过程中,由于变迁力量过大,致使许多人不愿意接受他文化,从而产生排斥、拒绝、抵制或反抗现象。(2)在协调他文化与自己传统文化体系的过程中,由于协调方向的不同,其结果表现为2方面:一是逐渐失去本文化的特点而接受他文化的影响,成为他文化的一部分;二是产生与各自原有文化均不相同的新特征,从而形成一个新的单一文化。(3)在接触、选择、采借的过程中接受某些文化成分[9]。辅导员通过工作和生活展现自身人格魅力,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即大学生进行潜移默化,使其在涵化过程中接收、适应他文化,进而影响校园文化建设。

二、辅导员人格魅力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涵化方式

校园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大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又称学校文化。高校校园文化主要是指以大学生特有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为核心的,以具有大学校园特色的人际关系、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以及由大学生参与的社团活动为表征的精神环境、文化氛围[10]。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之间的交流十分密切,可以说,辅导员人格魅力是高校向学生传递文化信息、价值观念、认知观念等内容的媒介。另外,辅导员人格魅力还可以整合不同学生群体的文化认同,使之主动融入校园文化,进而促进校园文化的稳定与和谐发展。具体而论,辅导员人格魅力的涵化作用方式可分为以下3方面。

(一)以品德影响品德

辅导员以提升自身品德修养为前提,以建立起与学生的互信关系为基础,通过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真诚地关心学生,尊重和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11],进而作用于学生的品德和行为,并构建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和校园文化氛围。辅导员每天与学生打交道,他的一举一动自然会受到学生的重视,成为学生效仿的目标,辅导员的诚信观念直接影响着大学生诚信观念的形成,其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诚信行为对大学生践行诚信起到了示范作用。因此,辅导员讲诚信有利于促进学生诚信人格的形成、诚信校园环境的培育。此外,辅导员的一言一行也将对学生起示范作用,因而辅导员应先加强自身的团结互助精神,进而感召学生主动关心学院的事务、关心班级的活动、关注同学的冷暖,并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做起,培养他们的互助精神。

(二)以行为倡导行为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推进和深入,高等院校的管理也正逐渐进入民主化和法治化管理的机制范畴,尤其是学生管理的民主化和法治化,而辅导员正是建设和营造“民主、公平、公开、公正”校园文化和氛围的重要参与者[12],其做事风格和人格魅力时时刻刻影响着绝大部分的学生。“身教重于言传”,辅导员通过加强自身行为处事能力,将“民主、公平、公开、公正”的理念贯彻到日常工作中,适时向学生宣传和解释国家及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收集学生对学校的建议和意见并及时向上反馈,切实落实民主治校;在学生干部选拔、各类奖学金评定、困难生认定和各种竞赛活动评比中,维护每个学生平等竞争的机会,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切实实现和维护公平、公开、公正。辅导员在工作中的处事方式,势必为大学生提供一种榜样示范,有利于营造“民主、公平、公开、公正”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以理念塑造理念

在以往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侧重于制度管理,忽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而校园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却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塑造健全的良好人格。因此,“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价值,彰显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成为包括辅导员在内的所有高校教师的重要理念。辅导员既是大学生的教育者、管理者,更是大学生的服务者、引路人,应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原则,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并为其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新世纪的大学生具有非常鲜明的个性,在日常工作中要注重学生的自我发展与需要,帮助学生成长成才,为学生创造并保持清晰的成长轨迹,使学生能够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成长,以及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在成长道路上不断健全人格,完善自我[3]。总之,辅导员应将“以生为本”的理念融入到常规的教学和工作中去,从而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进而影响乃至塑造学生正确面对人生的健康理念。

三、辅导员人格魅力的培养途径

综上所述,辅导员对大学生及大学校园文化培育有着重要的涵化作用,因而塑造、提升和完善辅导员的人格魅力成为必要之举、当务之急。总体而言,辅导员人格魅力的生成和完善有赖于自身的理论学习、品德修养、实践锻炼,以及学校的培养机制和良好的校园文化。

(一)以自我学习塑造人格魅力

辅导员人格魅力是自身综合素质和基本能力的集中体现,因而,辅导员首先必须加强理论学习,在读书学习中提高政治素养,锤炼道德操守,提升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具体而言,高校辅导员须不断丰富知识结构,潜心学习先进的思想理论、教育理念,掌握思想政治教育、时事政策、教育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基本知识,逐步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用知识和能力因势利导地给学生以启迪。

(二)以加强品德修养提升人格魅力

李岚清曾在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上指出,“高尚的师德是一本好的教科书,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同样,辅导员也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做到诚实守信、宽厚待人、谦恭低调。那么,如何加强品德修养?一是着重加强自我认识,对自己的能力、品德、行为等有正确的认识,进而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并逐步进行完善;二是着重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工作上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乐于奉献,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用学识和行动去熏陶和感染学生,使学生受到启迪和激励。

(三)以实践锻炼完善人格魅力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只有在学习与实践中,我们才能发现自身的不足,不断进行自我调整、自我完善,进而形成高尚的人格魅力,辅导员亦是如此。当前高校辅导员大多较年轻,工作经验较为有限,因此他们亟需加强实践锻炼,在日常的工作实践中累积经验和提升工作能力。一是把辅导员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化水平;二是积极参加各项专业技能比赛、社会活动等,以增加阅历和保持创新力;三是在日常工作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用心为学生服务,躬行实践并以此教育、感化和引导学生[14]。

(四)以高校培养机制和校园文化生态影响人格魅力

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长和发展与高校的培养机制、管理机制、激励机制及校园文化生态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当前,辅导员工作事务琐碎繁杂,学习交流、进修培训的机会甚少,与此同时,学校在经费投入、政策支持和制度建设上却倾向于专业教师,这造成辅导员的培养呈现出“重使用、轻培养”的不良现象。教育部于2006年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指出,“对辅导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事政策、管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以及就业指导、学生事务等方面的专业化辅导与培训,开展与辅导员工作相关的科学研究”,这成为高校进行教师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因而,高校有待于在经费投入、政策支持和制度建设等方面加大力度,加强对辅导员的培养,以此促进辅导员高尚人格魅力的形成。此外,良好的校园文化生态也是影响辅导员人格魅力的重要因素。富足的物质文化、和谐的制度文化、开放多元的精神文化都在不同层面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辅导员健康人格的形成。因而,营造一个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校园文化生态,势必将促进辅导员人格魅力的形成,并推动辅导员队伍建设健康、持续发展。

[1] 齐佩芳,全守杰.涵化分析——高校隐性德育新视角[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11):161-163.

[2] 李晓年.高校制度文化建设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2):21-23.

[3] 周锦鹤.高校辅导员人格魅力及养成[J].大家,2011(3):119-120.

[4] 丁胜艳.试论辅导员的人格魅力[J].文教资料,2011(9):181-182.

[5] 张文翼.高校教师人格魅力的潜在课程功能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2.

[6] 华银峰.论高校学生辅导员的人格魅力[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2):1-3.

[7] 吕明.浅析高校辅导员人格魅力的内涵[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7(21):48-49.

[8] 张孔韶.人类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290-291.

[9] 谌世龙.涵化视角下乡土社区旅游开发文化效应研究[J].旅游论坛,2011(4):158-163.

[10] 毛莉芬.关于大学校园文化的文献综述[J].当代教育论坛,2008(1):31-32.

[11] 孟繁聪,杨亚庚.高校学生政治思想工作研究[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327.

[12] 彭莉.浅谈高校辅导员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中外企业家,2009(11):149-150.

[13] 张茜.注重人文关怀建设文化校园[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2):32.

[14] 吴茜.辅导员人格魅力提升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2.

猜你喜欢

大学校园人格校园文化
列宁的伟大人格及其当代意义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高密度大学校园规划指标与形态研究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新媒体语境下大学校园文化创新路径研究
大学生党支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
安徽省巢湖市老年大学校园文化 硕果飘香
大学校园改造更新规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