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堂实施“有效对话”的策略
2013-08-15姜东芳
◆姜东芳
(山东省烟台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金东小学)
一、对话教学的内涵
对话教学就是在平等民主、尊重信任的氛围中,通过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在师生经验共享中创生知识和教学意义,从而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形态。对话教学是一种尊重主体性、体现创造性、追求人性化的教学。它是时代精神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回应。对话教学既是一种教学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方法,是师生双方精神敞开的互动交流,它体现了教学中的人性化思想,有利于学生把生活中的科学问题带进课堂解决;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和学习科学的兴趣,有利于“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目前,很多学科开始注重对话教学的尝试,小学科学学科也不例外。富有成效的对话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批判、合作、交往沟通和创新能力。
二、科学课堂有效对话的内涵
科学课程作为一种综合课程类型,它有区别于其他课程的自身属性。科学课程基于以下三种统整熟悉来设计课程:第一,“知识统整”,就是科学课程要基于科学素养目标的整体框架,遵循学生发展心里逻辑与科学素养的形成规律,从科学学科本身的知识领域统整地选择并恰当的组织知识内容。第二,“社会统整”,就是要求科学课程合理把握时代发展对人的素养的需求,从而确定科学课程价值功能目标。第三,“经验统整”,就是帮助学生把新学的知识经验整合到自身已有的经验中,实现科学课程内容的人格化以及生命化。同其他分科课程相比,科学课程把各学科的界限模糊化,统筹设计与规划,强调各学科知识之间与学科内部的相互渗透和联系与整合。因此,基于对话与有效对话理论,结合科学课程的自身特有属性,认为科学课堂有效对话,它以对话精神为原则,紧密科学课程自身的属性,设置科学课堂共同关心的对话问题,使学生逐步学会与教师对话;在对话中学会倾听、交流、表达、理解;在相互探讨、争论、述说中学会探究、创新,学会自主学习,学会关注身边的科学、技术、社会;在对话中培养学生深刻的理解力和高尚的审美情趣以及科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探究世界的奥秘,探究物质变化的规律以及物质的合成和应用的对话。基于以上论述,给出判断科学课堂对话是否有效的三个判断标准:(1)对话是否围绕核心问题展开;(2)对话是否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自由平等;(3)对话是否结合了科学课程的三种统整属性。
三、对话教学的模式与实施
1.对话教学的模式
在课堂对话中,存在两种类型,即探究性对话和形成性对话。课堂中的探究性对话的特征是试探性。当教师运用探究性对话时他们并没有就某一问题下最后结论,教师承认自己并不知道所有的答案。课堂中形成性对话的典型特征是在对话中,教师对答案早就心中有数。在形成性对话中,有些对话只是师生之间非常简单的问和答,是教师为了收集信息或帮助学生回忆已学过的知识。笔者认为,在多数情况下,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将知识直接告知给学生,而是通过设计一些问题,对学生加以点拨、引导、启发,通过某种方式使学生经历对自然事物的意义进行探究和对这个世界进行理解,通过交流、研讨、对话去建构科学概念和意义。
2.对话教学的实施
对话教学是对传统课堂教学观念和实践上的革命,它并没有推翻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和环节,而是在这些要素和环节的处理上以及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话教学在教学策略方面提供了一些方向性的引导,而不是一种机械的、生搬硬套的教学模式。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想从传统教学立刻实现对话教学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因为从观念的进步到实践的革新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可结合各学生身边的生活例子,也可设计一些课题,通过小组调查探究,继而通过课堂的对话教学进行教学。学生与教师在一种平等民主、倾听关爱、动态开放、合作发展、创造生成的环境下掌握科学知识。
四、开展有效对话教学的策略
1.转变教学观念,构建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
成功实施对话教学的关键是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在对话教学中,师生双方享受着同等的“思想”和言语的权利,彼此真诚平等、尊重信任、包容接纳、分享参与。教师提供材料、创设情境、引导对话,学员分享经验、体验意义,师生以研究者的身份互相对话,发表各自不同的见解,彼此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对话不依附于任何一方,也不受任何一方的控制,双方在不断转换的对话过程中获得理解和沟通,获得精神的交流和意义的分享,从而构建了平等民主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2.转变教学角色,营造共性与个性共存的学习氛围
对话就意味着存在着差异和冲突、多元和对立,意味着人类“生活的多样性和情感的多层次性”,意味着求同而存异,而对“异”的尊重乃是求“同”的前提与基础,人们在价值话语、情感倾向和意识立场上的分歧和差异也正是真正“对话”存在的前提。教育的前提是差异,如果上一代与下一代之间、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没有差异也就不需要教育,有差异就需要有“对话”,通过“对话”来相互沟通和融合,相互理解和提升。另一方面,对话也需要共性,需要有共同的统觉背景,比如概念的界定、理解言谈的知识背景等,只有在共性的背景下,双方才能相互理解,对话才得以发展。对话正是在这种社会共性和个体个性的对立中展开,社会的共通性与个体的差异性互相对立而又互相制约,互相辅助而又互相成就,否定对立两极中的任何一极,这个张力结构也就解体,对话则无法进行,就不可能达到真正的和谐。在对话教学中,教师主动把自己的地位“降”下来,把学生的地位“升”上去,教与学的积极性得到了最大的调动。
3.转变教学行为
在实施对话教学中,教师将要传授的学习内容转化为学生想学习的内容,通过提示与学生已有经验相矛盾的事实、指出学生知识的漏洞等方式来打破学生原有思维的内部平衡,引导学生尝试重新恢复思维平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已经形成的概念、他们对某些问题的生活经验和对该问题更科学、更精确的解释之间的矛盾越激烈,新旧知识对比得越清楚,内部的联系越紧密,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越紧张、越集中。作为教师,需要具备提问的理论和技巧。在提问中,教师要认识到以下两点:第一,提问是师生共同追求真理的过程;第二,提问不是教师的专利。教师应该自觉关注学生的状态与发展,利用每一次对话教学活动,积极整理教学反思,了解每次课堂发生的情况及处理办法,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4.转变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独创性思维
对话教学的实施将课堂还给了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对话课堂上,学生学习注意力集中,参与意识强,学习兴趣浓厚。对话教学将“问题”作为切入口,引导学生积极分析、解决问题,教师应该充分展现自己的教育智慧,恰当引导,适时点拨,激励学生更多的奇思妙想,鼓励学生不平凡的想法和回答。当学生提出独特意见或想法时,老师应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观点,分享学生创造的喜悦,一旦创新的“火种”被点燃,不但会增强该学生的反应,而且往往会影响到全体学生,激发起全班学生的创造热情,使他们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潜能。
[1]曾宝俊.科学课堂教学境界的四重追求[J].科学课:小学版,2010,(2).
[2]汪亚琴.怎样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效率[J].考试周刊,20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