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育方法创新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义

2013-08-15黑龙江段亚玲桑晓君

职业技术 2013年1期
关键词:道德教育教育者途径

黑龙江 段亚玲 桑晓君

一、明确德育方法是现代大学德育方法创新的前提

德育方法是现代大学德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现代大学德育方法创新,必须首先明确什么是德育方法。而且,从教育实践的角度来看,长期以来影响大学德育实效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不能很好地明确德育方法的概念,容易将德育方法和德育途径看成一个概念。因此,有必要对德育方法做出清晰的界定。

我国一般将德育方法分为说理教育法、情感陶冶法、行为训练法、修养指导法、品德评定法等等。“德育途径”就是进行德育、达到一定德育目标所要走过的道路。是德育活动的承载体,是教育者为了达成一定的德育目的、采用一定的德育方法,进行一定德育内容的教育所必须使用的教育通道。德育途径的整体机构包括家庭德育途径、社会德育途径和学校德育途径等等。由上述概念可以看出,笔者认为德育途径是一个静止的概念,如学校德育途径有学校组织、教学、德育课、班会、团队活动等等,具有较大的稳定性。而德育方法是一个动态概念,德育方法是属于师生的认知策略,是教育主客体双方互动的过程,是一项具有艺术性特点的创造性活动。传统的德育方法有榜样示范法、说理教育法、思想品德评价法、思维训练法、理想激励法、修养指导法等。当然,德育方法和德育途径也是有联系的,二者都是整个德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途径的选择、利用、创设又体现为德育方法的选择和使用,对应不同的途径,选择不同的德育方法。实际上,在德育过程中,外界影响能否内化为学生自身内在的结构状态,关键在于有没有恰当的德育方法,即使有了正确的德育目标,有了合理的德育途径和内容,如果没有恰当的方法,仍然不可能取得积极的效果。

二、德育方法的滞后是当前德育实效性低下的重要原因

所谓高校德育的实效性,就是指德育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在德育实践中产生效力和效用的特征,也是指高校德育的实际运作对大学生成长需要的满足程度和对高校德育目标的实现程度。“德育实效性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教育者的道德教化活动,即教育者通过有效的言传和身教,向受教育者传播、灌输社会思想、道德文化;另一方面是受教育者的道德接受活动,即受教育者出于道德需要而对教育者所传输的社会思想、道德文化的反应与择取、理解与解释、整合与内化以及外化践行的求善过程”。当前德育实效低下已是不争的事实,这早已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但问题出在哪里,却意见纷呈。笔者认为传统德育方法的滞后是引起德育实效低下的重要因素:1.忽视了学生发展的时代特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每一代人都有他们特有的心理倾向,对上一代人极为有效的方法,对下一代人则可能收效甚微。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些德育方法在某个阶段或时期有效而在另一阶段或另一个时期又不那么有效的现象;2.道德教育脱离社会生活实际。而在实际的道德教育中,教师往往追求学生在同一事件判断上的一致性,总是在有意无意中封锁现代社会的多元价值观,没有认真倾听学生对道德的理解和行为的解释,使学生遮掩了自己的真实情感,从而使道德教育显得苍白无力,降低了道德教育的实效性;3.重视道德教育资源的运用而忽视了学生的实践活动,忽视了生活体验。在学校道德教育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非常善于用道德教育资料,但是如果不注重学生的体验和学生的实践活动,就会出现这样的倾向:学生只会在教育资料提供的情景中做出相应的判断,如果脱离了特定情境,就不知该如何做了。事实上,没有亲身经历和真实感受的体验环节就无法完成教育的过程。缺乏体验的德育总是“浮于水面”,难以深入,难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学生当然缺少发自内心的道德自觉。

三、创新德育方法,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

(一)根据时代特征创造新的德育方法在传统德育方法的基础上,创造出一些具有明显时代特征、反映德育规律的生长点,这些具体方法如下:1.民主对话法。这种方法提倡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面对面地倾心交谈,通过双方情感的交流,促进彼此的理解,在相互应答中交流认识、交流态度。它与讲授法相比,更能体现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它与自我教育法相比,更能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实践证明这是一种针对性较强、透明度较高、情理结合解决当代学生思想问题的一种民主的好方法;2.比较鉴别法。这种方法提倡教育者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注意发现并及时捕捉学生的兴奋点,从不同时期学生思想起伏的动态变化中得到反馈信息加以及时疏导。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通过比较鉴别是非、善恶、美丑,帮助他们在复杂的社会文化生活中进行判断、筛选、吸收和抵制。实践证明,这是一种提高当代学生道德判断力的有效方法;3.自我教育法。这种方法注意发挥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充分挖掘学生道德进步的内在潜力。通过一系列在教师指导下的自我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自主、自立、自强的精神,锻炼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力。这是一种促进当代青少年“在早当家中早成熟”的一种有效方法;4.心理咨询法。这种方法将心理科学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思想教育过程中,通过询问、商议促进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心理交流、心理相容的和谐气氛,为青少年倾吐难言之隐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咨询谈话民主、平等、宽松,学生主动询问求答,改变了被动接受教育的消极地位。这种“柔性”方法有助于教育者探索学生闭锁的内心世界,解决一些关系到学生切身利益的、较深层次的问题,因而很受当代青少年的欢迎;5.积极取代法。这种方法提倡以积极引导代替消极禁堵,启发诱导学生以高层次的精神需求代替低层次的精神需求。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和课外阅读,促使学生的精神生活“脱贫致富”,从而把学生的思想境界提到一个新的高度。这是当代青少年乐于接受的一种疏导方法。

(二)回归生活是提高德育实效的关键

1.道德教育教材内容要来源于学生的生活。道德教育毕竟不等同于政治教育、理想教育,但是当前道德教育的教材比较追求典型事例的榜样示范作用,认为展现这些典型事例就能使学生受到教育,学生的道德判断、道德情感就会有所发展,道德教育就会成功。我们在编写教材时,从学生的视角出发,以他们日常生活中那些真实的、能触动心灵的小事对他们进行教育,会更贴近学生,更容易引起学生的认同,更易于学生的体验。

2.道德教育回归生活,就意味着要加强社会生活实践。道德本来就产生于交往,产生于现实社会生活中,所以离开了生活就不可能滋养德性。

3.道德教育回归生活,就意味着道德教育评价要在生活中进行。因为人的道德是植根于人们的现实生活的,人的道德品行是在生活情境中形成的,所以评价就不能仅靠一次文本、考试或问题的回答就给学生下结论。考评应落实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这样的评价才能起到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道德教育教育者途径
品读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我国教师教育者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多种途径理解集合语言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微时代”道德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庞学光:深化学校道德教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