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证型与动脉硬化指数在老年下肢动脉硬化症中的研究分析

2013-08-15李润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17期
关键词:湿热型主症肾阳虚

李润生

中医证型与动脉硬化指数在老年下肢动脉硬化症中的研究分析

李润生

(辽宁省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大连116001)

目的 初步分析老年下肢动脉硬化症中医证型与动脉硬化指数(AI)的关系。方法 选择123例老年下肢动脉硬化症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检测血脂水平,并计算AI值。结果 中医分型依次以血瘀型、脾肾阳虚型、湿热型为多见,所有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偏低,血瘀型和湿热型的总胆固醇(TC)水平、动脉硬化指数(AI)高于脾肾阳虚型。结论 血瘀型和湿热型下肢动脉硬化患者明显重于脾肾阳虚型患者。AI值可作为血瘀型和湿热型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指标。

下肢动脉硬化症;动脉硬化指数;辨证分型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herosis,As)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在我国60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达79.9%。近年来,周围动脉硬化亦受到关注,本病的发生发展与老龄化、脂代谢、炎症因子、免疫反应等各种因素有关。动脉硬化指数(AI)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促发因子与防御因子的比值。[1]。本文就老年下肢动脉硬化症中医证型与动脉硬化指数关系进行初步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病例来源于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本院老年科住院的老年下肢动脉硬化患者123例,其中男85例,女38例;年龄68~89岁,平均(78.5± 4.63)岁。纳入标准[2]。年龄在65岁以上符合下肢动脉硬化症西医诊断标准,中医证型诊断标准的患者,入院超声检查表示下肢动脉一处以上斑块形成。

1.2 诊断标准 中医证型诊断标准根据《中药新药l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血瘀证”的中医证型诊断,同时参考国内学者对周围动脉硬化闭塞证的临床分型研究,将本病分为以下证型:①阴寒型:主症见下肢明显发冷,肢体肤色苍白,遇寒疼痛加重。次症见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沉迟。②血瘀型:主症见下肢发冷,麻木,下肢持续性固定性疼痛,皮肤出现瘀点瘀斑。间歇性跛行加重,静息痛夜间加重。次症见舌质紫暗,可有瘀点瘀斑,舌苔薄白,脉弦细涩。③湿热型:主症见轻度下肢发红,肿胀疼痛,甚则肢体大片瘀斑紫红。无明显肢体坏疽、感染。次症见肢端红肿灼痛,伴发热或低热,舌质红绛,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滑数。④热毒型:主症见严重肢体坏疽感染,红肿热痛或脓液渗出。次症见伴高热恶寒,神志改变,舌质红绛紫暗,舌苔黄燥或黑苔,脉滑数。⑤脾肾阳虚型:主症见全身畏寒怕冷,肢体发冷,肌肉萎缩,神疲乏力,腰痛,腰膝酸软无力。次症见食少纳呆,腹胀便溏,舌质淡,舌苔白,脉沉细。

1.3 排除标准[4]①年龄小于65岁;②静脉疾病引起下肢症状体征患者;③排除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大动脉炎,雷诺氏病,冷损伤血管病等其他肢体缺血性疾病;④排除急性感染、肿瘤、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近期手术创伤等疾病。

1.4 方法

1.4.1 资料收集 主要包括一般情况、年龄、性别、相关疾病病史、高血压、糖尿病、脑梗死等疾病。中医证型调研方法:使用统一表格和询问方式,至少符合两项主症及一项次症并结合舌苔和脉象,方可辨证分型。具有兼夹证型的患者需结合其最突出主诉及症状。并请一名副主任及以上级别的医师协助辨证。

1.4.2 ABI测定 ABI=踝动脉收缩压高值/同侧肱动脉收缩压高值。踝动脉收缩压的测定方法:将袖带置于踝骨上方。将听诊器耳件置于足背动脉或胫后动脉,充气致动脉搏动消失后缓慢放气,以听到或测到的第一次搏动为踝动脉收缩压。

1.4.3 标本采集 人选患者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长期服用降脂药物的患者嘱其停服药物两周后抽血,由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TG,TC,HDL-C,LDL-C,根据血脂指标,计算AI=(TC-HDL-C)/HDL-C。

1.4.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均以表示,组间比较行单因素差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中医证型分布情况123例老年下肢动脉硬化症中医证型分布情况依次为血瘀型50例,脾肾阳虚型43例,湿热型28例,阴寒型及热毒型各1例,其构成比分别为40.7%,35.0%,22.8%,0.85%,0.85%。本次入选的123例老年下肢动脉硬化症患者以下肢麻木、下肢疼痛、下肢发冷以及腰膝酸软最为多见。此结果亦与辨证分型以血瘀型和脾肾阳虚型所占比例较高相符。

3 讨论

中医辨证分型与现代生化指标相结合的研究模式已为临床和实验研究广泛应用。下肢动脉硬化症与中医古代文献中对“脉痹”“脱疽”等疾病描述有相通之处。“脉痹”是邪侵脉络,至血流不畅,甚则凝涩,血脉痹阻所致,广义上都属“血瘀证”的范畴,主要表现为局部供血不足,如血脉痹阻使营血回流受阻,影响气血津液的正常运行,造成水湿泛滥,聚而为湿,湿热内生,流注血脉,湿热瘀血互结,阻塞经络而发为“脱疽”,本病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脾肾亏虚,标实为挟痰、挟热、挟瘀。

从123例LEAD患者总的脂代谢分析来看,HDL-C处于较为明显的低水平,而HDL-C与AI呈负相关,由此可见HDL-C的管理是预防As不可忽视的环节。血瘀型和湿热型下肢动脉硬化程度最重。血瘀型和湿热型下肢动脉硬化患者明显重于脾肾阳虚型患者。因样本量较小,本研究入选的患者无下肢溃疡和坏疽等,有可能导致中医证型分布上的不平衡,扩大样本量或多中心研究,将是今后深入研究的方向。

[1]陆一竹,范英昌,陈静,等.调肝导浊中药对家兔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血载脂蛋白含量及动脉硬化指数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2,8(2):44.

[2]朱平,樊瑾,李小鹰.踝动脉压力指数对老年高血压下肢动脉硬化症患者的诊断价值[J].中华老年心血管病杂志,2000,2(5):307.

[3]李铁岭,赵秀梅,蔡力力,等.脂微球化前列腺素E1干预老年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下肢功能:不同量化标准的评估[J].中国临床康复,2005,9(15):40.

[4]江巍,林宇,吴焕林,等.冠状动脉搭桥围手术期中医辨证规律的探讨[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26(7):597.

10.3969/j.issn.1672-2779.2013.17.001

1672-2779(2013)-17-0001-02

杨 杰

2013-07-16)

猜你喜欢

湿热型主症肾阳虚
三仁汤合泻黄散加减治疗小儿脾胃湿热型厌食的临床效果探讨
基于多种方法融合的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主症选择研究
寻常型银屑病主症量表反应度测评研究
脾肾阳虚型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造模方法及模型评价
不寐常见方证与药证辑要
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分布规律及中医治疗
巴戟天及其炮制品对肾阳虚大鼠HPA轴功能的改善作用
探讨温肾化瘀利水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肾阳虚、瘀水互结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2017年版)
中药内服外洗治疗湿热型脂溢性脱发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