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中英语教学中的“留白”艺术
2013-08-15江苏省泗洪中学王训梅
江苏省泗洪中学 王训梅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推进,高中英语教学需要革新教学方法,实现减负增效,要在课堂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如何实现有效教学和有效学习已经摆在高中英语教师面前。为了实现有效教学,教师必须把握教学的“度”,实现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这时候,留白艺术教学就应运而生了。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留白,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思考、去发现、去创新。
1.缩减讲授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在传统的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一般都是全包,把课堂设计的很丰满,每一分每一秒可以说都有教学任务,他们把大量的教学内容“打包式”的讲授给学生,包括教材中的内容,辅助材料中的及其他途径补充来的资料。殊不知,学生对信息的接受能力是有限的,对这些内容的吸收和消化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满堂灌的授课带来的不是高效而是低效,学生对英语课感到索然无味,他们体会不到学习的快乐,更感悟不到学以致用的魅力。新课程教学的改革理念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任何的教学活动都应该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出发点,淡化教师占有课堂的意识,把课堂归还给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突出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给学生留有一定的空白,给他们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学会自主探究,主动学习,这样就会大大提高他们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提高学习效率。如在学习牛津高中英语 (模块三)高一下学期Unit 2 Language时,学习到turn into(使)变成,这个词组的时候,教师为了强化记忆,让学生分清楚有关turn的短语,不要把知识点直接讲授给学生,可以给学生留足空白,让学生采用学生接力的方式,让他们学会总结,这样就会启发他们的思维,学生的接龙游戏就会呈现以下词汇,in turn,turn back,turn down,turn in,turn into,turn off,turn on,turn out,turn over,turn to,turn up等,留白艺术的应用减少了老师讲授的内容,扩大了学生探究的内容,激发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2.有效构思问题,设计留白的度
在高中英语课堂,应用留白艺术,一定要实事求是,综合考虑教育的各方面因素,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这里就表现为有效地设计留白的“度”。对于高中英语的课堂留白来说,主要是检测学生对学习知识的掌握和了解,同时面对新问题的时候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挖掘他们的潜能,让他们学会主动思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必须让学生喜欢上老师课堂上的留白,不惧怕老师的问题,这样老师就应该掌握好课堂留白的难度和密度。如果英语留白的题目难度系数较大,就会让学生产生惧怕感,阻碍他们的思维,让他们产生消极的情绪,这样反而起不到预设的作用。反之,过于简单的话,学生就觉得问题没有难度可言,都是小儿科,即使解决问题也没有什么满足感,渐渐地他们就会泛泛回答,出现应付差事的怪现状,提不起思考和回答问题的兴趣。作为高中英语教师,一定要有效地结合教学的内容,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效地整合知识与问题提问的形式与内容,做到难易程度适中,这样收到的效果就会大大增加。同时,英语课堂留白一定要把握好问题的难度和密度。
3.提高教学技术,运用语言要“留白”
对于高中英语教学来说,更多的时候都需要学生深入到学习的课文中去,让他们体验和感悟文字背后知识和民风民俗。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应该提高教学技术,让学生学有所得,提高他们学习的效率。语言作为师生交流和情感表达的主要工具,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运用得当就会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高中英语教师不要把讲授的内容和盘托出,有时候可以根据课堂的需要,要讲究语言含蓄,通过设置悬念一步一步地将学生引入到问题之中;教学停顿也是教学所必不可少的语言变化方式,它所造成的暂时性的语言“留白”,目的是给学生以咀嚼、回味已讲内容的机会,便于进一步使“教”和“学”顺利进行。对于语言的留白,只有所留之“白”能引起学生的联想和想像,生出“实”来,才是能启发学生思维的教学艺术,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结束语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很多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应运而生,使得现在的课堂教学更具有活力和新鲜感。但是,我们也必须清楚的记住,任何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变必须以实现有效教学为目的,实现学生的发展为目标。留白艺术正是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注重激发他们的学习探究性和积极性,实现高中英语有效教学而产生的,在此过程中还需要教师依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以提高教学和学习的效率。
[1]安淑红.英语教学中“留白”的应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
[2]陆美芹.“留白”艺术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新校园,2011(2).
[3]徐轶群.让英语课堂“无声胜有声”——巧用留白艺术,激活学生思维[J].中学生教学参考,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