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中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服务能力※

2013-08-15张成博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23期
关键词:专业学位导师研究生

马 婷 张成博

(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250355)

提高中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服务能力※

马 婷 张成博*

(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250355)

提高中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是提高服务能力的核心,也是中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最终培养目标,为提高培养质量,应从研究生培养全过程加以改进。主要围绕重视复试环节临床技能考核、优化课程设置、发挥师承教育优势、构建立体化多方位培养模式、完善研究生质量评价体系等环节展开。

中医学;专业学位;服务能力;研究生培养

卫生部部长陈竺在2011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中指出,要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研究生教育作为最高层次中医人才的培养途径,其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的培养意义重大。服务能力包括很多方面,但精湛深厚的临床能力是中医药服务能力的核心,也是中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最终培养目标。目前相当部分中医研究生出现“高学历、低能力”“眼高手低”的现象,甚至已经影响到社会对中医高学历人才培养体系的评价。加强临床能力的培养,是中医教育传承的根本,是现代中医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应从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加以改进。

1 重视入学考试中临床技能考查 严把入口关

目前中医研究生约70%左右来源于应届本科毕业生,大部分没有临床经验。而且因为考研压力,相当部分学生为了复习考研,放弃了本科临床实习的机会,导致“高分低能”现象的出现。这些学生入学后,在临床实习阶段,因为临床基本功差,可能无法承担最基本的医疗工作,不但影响正常实习,也不能更好地对中医进行传承和发展。

因此,应利用复试环节,把好入口关。对于报考临床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除进行专业课的笔试外,重视临床技能的考核,重点考查考生理论与临床相结合的基本能力和基本临床操作技能,并适当加大临床技能考核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比重,真正选拔出理论基础好、临床能力强,具有培养潜质的中医人才。博士生的选拔方式可以更灵活,要淡化笔试,加强面试和综合素质的审查,强调学生已取得的成果、经历、动机和能力等。

2 压缩公共课学时 优化课程设置

科学、合理高层次应用型课程设置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目前中医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中,公共必修课所占总学时接近一半,尤其是外语,占了总学时的约20%~25%,大部分学校的学位授予都与大学英语六级成绩衔接,学生学习外语的压力较大,相当一部分时间都用在外语学习上,影响了专业课的学习和临床实践环节的有序进行。因此,建议适当压缩公共必修课,特别是外语课的课时。在学位资格考试时,允许以医古文代替外国语,给学生更大的选择空间。另外,政治理论课程的学习,可以自学为主,或成立学习小组进行课外讨论式学习,尽量减少课堂授课时间。

注重经典著作研读,突出临床进展。加大选修课力度,使研究生可以根据所从事专业的要求,结合自己的学术背景及学业规划,在导师指导下合理选择自己所需补充的知识点和实用技术,加强临床科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的训练。

3 融合师承教育精华 发扬中医教育特色

师承教育和高等中医院校教育在中医研究生培养中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优势。我们既要发挥高等中医院校教育的系统化、标准化、规范化的优势,又要深入挖掘古代师承模式的内涵,发挥其重视理论与临床结合、强调言传身教合一、注重个性培养的优势。中医院校的教育采用统编教材,将中医知识系统分解,层层推进教学,有利于基础理论技能的普及强化,但这种课程体系设置是参照西医的教学模式,不利于体现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特色,不利于体现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特色。面对临床问题时,学生知道诊疗的大体原则,可是标准化、程式化的教育方法限制了他们辨证思维的灵活性,如何整体看待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如何把握三因制宜,如何体会舌苔脉象进而指导辨证,如何精当地加减药方,推拿针灸的手法力度是否合适,这些问题学生在批量化的教学环境中很难获得满意的解答。师承教育不足之处在于受众较少,老师的一家之言或有偏颇,优势是贴近临床,理论结合实践,言传身教之下,学生实践技能提高较快。二者的优势互补,符合现代中医研究生教育的规律,也是国家大力倡导的发展方向。

4 构建立体化多方位培养模式 充分发挥集体指导作用

目前中医研究生是按二级学科培养模式,除导师外,临床科室承担着训练研究生临床能力的重要任务,因此,如何充分调动临床老师的带教积极性,发挥集体的指导作用,变研究生和导师“一对一”的线形培养模式为立体化多方位培养模式是提高研究生临床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首先,应实现临床带教的制度化。可在教研室领导下成立各临床科室研究生指导小组,由科室主任任组长、高年资副主任医师任副组长,吸纳临床经验丰富的主治医生参加,按培养目标要求对轮转到该科室的研究生进行临床技能的训练和严格考核,并把带教研究生的质量作为科室综合考核的内容之一,使临床带教制度化、规范化。其次,可结合医院聘任制度,提高临床医生带教的积极性。教学医院临床医生的晋级可实行双轨制,即先晋、聘为副主任医师或主任医师者,根据其所担负教学工作包括完成带教研究生工作的质和量情况,聘为副教授或教授。同时抓紧对低年资副高级职称和中级职称医师在教学能力方面的训练和培养,要求他们积极参加教学示教、教学查房和参加研究生指导小组等教学活动,并把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作为晋升职称的重要指标。

5 完善研究生质量评价体系 强化培养过程质量监控

5.1 建立质量监督评价机构 加强培养过程质量监控质量评价是监控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是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设立独立于研究生行政管理机构——研究生院(处)和学术机构——学位委员会之外的质量监督评价机构,由主管校长直接领导,负责对研究生培养过程进行动态的质量评价和监控。评价指标突出对现代医学临床技能掌握与运用和中西医临床诊疗水平等的定量评价,评价体系要贯穿课程学习、论文选题、临床轮转、中期考核、毕业考核、论文答辩等在内的研究生培养全过程,从而促使研究生对照指标体系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起到认识自我和激励自我的作用。同时,让导师增强责任意识,了解自己和其他导师培养研究生的情况,促使其在后续培养中取长补短。另外,研究生管理部门也可以了解本单位培养研究生的实际状况,从而及时对培养计划、培养方式等做出相应的调整,切实推进中医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

5.2 完善淘汰机制 加强规范管理实行研究生和导师的双淘汰制。首先,在研究生课程考试、阶段考核、毕业考核、论文答辩等环节实行末位淘汰或设定一定的淘汰率,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导师积极性,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其次,引入导师竞争机制,破除导师终身制。确保将优秀教师选拔到研究生导师的岗位上来,淘汰对研究生不尽职尽责的导师,从制度上保证导师队伍处于动态的优化状态。实行研究生和导师双淘汰制度,有利于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的规范化管理,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

5.3 完善研究生毕业后跟踪评价 建立质量反馈体系注重在校培养质量与毕业后发展质量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建立培养单位——毕业生——用人单位三者联合的研究生培养质量信息反馈机制。研究生培养质量最终要经过用人单位直接的、长期的检验,因此,应重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意见。另外,建立毕业生档案库,利用毕业生通讯录或QQ群等方式对本校研究生走向社会后的发展状况予以跟踪调查。通过多种途径的信息反馈及时发现现行培养模式、方式、专业、课程设置等方面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切实推进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

完善的质量反馈体系,可以及时了解社会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评价,发现培养工作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明确具有自身特色的研究生培养方向,在良性的比较中促使培养单位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另外,随着毕业研究生跟踪评价体系的不断完善,可以广泛吸纳社会评价机构的参加,促进中医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向政府、社会组织、高校“三结合”的更权威的国际化模式靠拢。

10.3969/j.issn.1672-2779.2013.23.079

:1672-2779(2013)-23-0101-02

杨 杰

2013-10-13)

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No:SDYY10055]

*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专业学位导师研究生
“六有五化”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以成都中医药大学为例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V eraW an g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中国海洋大学专业学位教育
——MTA教育中心
爱情导师
36位导师的创业建议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
军事科学院招收1995年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