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真情化矛盾 真心解民忧——乐山市金口河区永和镇扎实做好新时期群众信访工作

2013-08-15汪学斌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13年6期

汪学斌

(中共乐山市金口河区永和镇党委 四川 乐山 614700)

乐山市金口河区永和镇地处城郊结合部,境内有央企红华实业总公司和在建省市重点工程枕头坝一级水电站,人口流动量大,历史遗留问题多。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协调好厂地关系、确保一方平安,一直是镇党委、镇政府的一项重点工作。2013年以来,永和镇党委、政府结合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持真情化矛盾、真心解民忧,有的放矢做好群众工作,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全镇呈现社会和谐稳定、百姓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2013年1—8月,到镇信访量同比下降34.8%,实现了到区、上市、赴省、进京上访“四零”的目标。

一、常访农户,体察民情

家底清、情况明是做好群众和信访工作的基础。永和镇党委政府清醒认识到如不与群众常接触,就不知道他们想什么、盼什么、望什么,更不可能及时发现问题。只有干部常下访,才能将有关政策讲清讲透,避免群众一知半解而造成的误解;才能真实地了解社情民意,及时发现化解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才能密切干群关系,达到感情通、“结”自解的目的。为此,镇党委、镇政府建立了“三制三卡三考”群众工作制度,即镇干部驻村访户制、村干部轮流坐班制、党员奉献积分制,制发惠民卡、连心卡、爱心卡,实行考勤治懒、考试治漂、考评治庸。通过推行“三制三卡三考”制度,推动干部经常深入农户下访,面对面做深做细群众工作,心贴心与群众沟通交流感情,达到干群之间零距离接触和零距离服务,确保了全镇每一户群众都得到了实惠,每一个群众诉求都得到了回应,每一个困难群众都得到帮扶。干部对群众更了解了,群众对干部也满意了,事情有人办、纠纷及时调、有难抢着帮在该镇已经蔚然成风。

二、多办实事,顺应民意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做好群众和信访工作的着力点。针对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征地搬迁、林地纠纷、道路硬化、安全饮水等主要问题,镇党委、政府坚持保障民生动真感情,改善民生拿出硬措施。2013年1—8月争取资金300多万元,大力实施民生工程,着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切实将问题解决在信访前端。一是实施道路畅通工程。投入236万元,硬化了新民等三个村的通村公路3.05公里、通组公路6.7公里、连户路12.3公里,维修了新光村二组人行便道5.1公里。二是实施安全饮水工程。投入33万元,完成了新民村六、七组安全饮水工程,维修了新华村饮水管道7.2千米。三是实施农电改造工程。投入10万元,改造了新民村二、三、七组输电线路。四是实施环境整治工作。投入26万元,安装了新民二组310米下水管道,新建垃圾池11个,“脏、乱、差”现象得到了有效治理。五是实施移民安置工程。如期完成23户移民房屋修建,投入5万元,改造了影响胜利村移民安置点的高压输电线路。

三、方法灵活,解决民难

灵活多变的方法是做好群众和信访工作的有效途径。一般来说,群众上访也是迫不得已的,但为何还要舍家弃业、长途跋涉、劳民伤财上访?镇党委、镇政府通过个案分析研判,认为虽有个别群众政策理解有误、诉求过高的原因,但根本症结在于个别干部少动脑、懒思考,碰到矛盾没法子,遇到问题绕弯子。为此要求全镇党员干部面对群众反映问题时,要甘当群众“出气筒”,更要认真分析、善于思考,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决不能草率了事。一是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不管什么人,无论反映什么事,镇党委、镇政府都要高度重视、认真对待,指派干部积极协调、及时化解,并主动回访,确保矛盾不出镇、问题不上交,2013年1—8月,全镇未发生一起到区及以上上访。二是调整心态,热情待人。坚持感情是打开心灵窗户的钥匙,镇党委、镇政府主要领导带头放下架子,主动与上访群众交心谈心,适时选择如生日、红白喜事等日子,深入到上访户家中拉家常、摆龙门阵,做到问寒问暖问生产,真正从感情上拉近距离。三是人文关怀,真诚帮扶。对上访户中的困难户,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在不违背政策原则前提下,以人文关怀的方式尽力帮助上访人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让上访人感受到镇党委、镇政府却想方设法做到了自己都没想到的,从而息诉息访。四是以柔克刚,耐心疏导。对那些无理缠访闹访人员,落实镇干部一对一对接,采取以柔克刚的办法,主动沟通交流,做细思想疏导,用柔性方式、温情办法逐步缓解、消除其心理隔阂和怨气,推动问题逐步化解。

四、狠抓发展,凝聚民心

加快发展是做好群众和信访工作的根本。千道理、万道理,发展才是硬道理,镇党委、镇政府想得最多、做的最多的是如何增加农民收入。实践证明,理清发展思路,为农民找到一条合适的致富路子,让他们有事干、有钱赚,就能凝聚民心、减少上访。镇党委、镇政府立足本地自然优势,按照“旅游兴镇,产业强村,劳务富民”发展思路,在产业发展上,实行一村一品。2013年3月,以“公司+农户+基地”运作模式,在胜利村新发展老鹰茶2000亩、新华村发展藤椒200亩、新光村发展核桃500亩、新乐村栽优质桃树3.2万株、新民村建立反季节蔬菜示范基地64亩。劳务转移输出坚持组团输出和分散转移、外出务工和就近务工相结合的原则,在加大剩余劳动力培训的基础上,积极协调周边企业和重大项目业主,实现了劳动力由零散转移向有组织转移。2013年1-8月,共输转劳务人员3194人,创劳务收入2080万元,全镇人均达2854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