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析
2013-08-15高玉萍
高玉萍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社科部 江苏 常州 21316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在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的方面具有课堂教学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和特殊的意义。它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贴近生活,在体验和参与实践的过程中接受教育和锻炼,从而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将抽象的理论内化为自身的信念、修养和自觉行动。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
与传统的理论教学相比,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一项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从内部讲,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理念、教学时间和空间等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外部看,需要学校人、财、物的投入和社会多方面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要良性运作,必须建立和创造比较完善的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统筹规划,从制度规范、组织协调、强化管理、资源整合等方面进行探索,才能正确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进行自我教育,真正取得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
一、建立健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保障机制的意义
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的目的是发挥管理系统的整体功能,保证实践教学能顺利、平稳和健康进行。
(一)有利于规范教学,增强实践教学的科学性
实践证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管理水平的高低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质量的优劣密切相关。利用科学的组织方法和管理模式,通过计划、决策、组织、控制及评价等管理手段,使实践教学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得到整合和运用,实践教学的过程得到全面的控制,师生的教学和学习行为得到规范,提高师生教与学的自觉性,使实践教学有序、有效开展,让实践教学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因而,实践教学的管理是实施实践教学的基础,积极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管理规律及有效保障,是全面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根本要求。
(二)有利于创设良好环境,切实保证实践教学效果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是一个综合的较为复杂的教学系统,是学校与社会、教师与学生、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要把这样一个综合系统最优化地组织协调起来并坚持下去,需要建立一系列与之相适应的机制和制度来保证,学校及其管理部门需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工作有章可循,进入规范化轨道,从而形成良好的实践教学氛围,形成开展实践教学的长效机制。
(三)有利于资源整合,提高实践课的质量与水平
实践教学具有时间和空间的不确定性、广延性和非连续性等特征,思政课实践教学要消耗不少的时间,还需要充足的指导教师、丰富的资源与基地、足够的经费支持、必要的安全保障,这就要求学校建立适应实践教学发展变化的、开放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科学地配置好实践教学的人、财、物资源,实现教育资源的最佳配置、管理机制的最佳运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效益。同时,学校层面保障机制的建立有利于相关职能部门和教学部门在管理机制上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四)有利于破解难题,促进实践教学的深入开展
多年来,在各级教育管理部门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各高校积极探索实践教学,在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至今在部分学校仍存在着一些较难突破的“瓶颈”,表现为领导与教师的认识不够明确、实践内容不够规范、实践范围不够广泛、实践组织缺乏科学性、管理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这些问题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深入发展的障碍,其原因主要是有效保障机制的缺失。因此,建立科学有效的保障机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得以正常、健康发展之必需。
二、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保障机制的路径探索
(一)强化领导,分工合作,为实践教学提供良好的组织保障
为了保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顺利开展,需要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有效的领导机制和经费投入运行机制,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提供组织保证和条件保障。
1.要强化领导机制。高校应成立以分管领导牵头,宣传部、团委、教务处、学工处、相关系部组成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领导小组,负责实践教学整体规划、内容建设、制度建设、管理监督等,及时解决社会实践活动中的重大问题,促进社会实践各个环节、各项内容的协调发展,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健康有序地进行。
2.要完善经费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活动经费、教师和学生外出社会调查的支出、实践基地的开辟和建设、实践教学资源库的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课题的研究、硬件配套设施等,都需要有充足的经费保障。学校应制定合理的实践教学经费支持和管理体系,使实践教学经费落实到位,做到专款专用,确保每个大学生都能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条件。
3.建立健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联动机制。高校要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置于学校、社会“大思政”环境之中,纳入教学管理和学生工作管理的双重轨道,实施部门联动、分工合作、合力共育的工作机制,使教学部门的活动获得宣传部、团委、学工处等部门的大力支持,而团委、学工处等部门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也得到教学部门的积极配合,进而思想政治课实践活动还可以走进社会,获得社会各界的支持,进而变学校资源、社会资源为课程资源,实现师生、校企、校社共同成长、一起发展。
(二)确保学时,建章立制,为实践教学创设有利的实施条件
与理论教学相比,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具有时间不确定、不连续、空间范围广等特点,这些都对学校教学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有效的实践教学管理工作“为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制度保证与方法支撑”。从制度、运行、保障等方面构建一个完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可以避免实践教学的随意性,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地位和功能,增强实践教学的规范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1.学校应明确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写进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几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间的实践教学内容做出统筹规划,对每门课实践教学所占的比例与学分予以合理分配。
2.高校必须建立相应的实践教学工作制度,确保这项工作规范运行。要制定和实施具有本校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施方案》,对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目标要求、形式要求、方法途径、时间安排、管理程序、安全要求、工作量计算等做出明确规定,作为本校指导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纲”。同时建立健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大纲》、《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教学中教师的工作职责》、《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管理规定》等具体的规范性文件,进一步规范“教”、“学”、“管”,使实践教学组织有力、方法得当、考核科学,确保实践教学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三)整合资源,挖掘特色,为实践教学提供坚实的资源平台
“从资源配置的角度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过程实质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开发、整合、发挥并实现其育人价值功能的过程”。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的广度以及整合深度,都会直接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效。
1.要充分整合、利用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一是注重校内资源的开发,如拜访校内名师、寻找身边的楷模、组织优秀校友专题讲座、开展校庆纪念活动等,用学校的文化资源、人脉资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开拓路径和提供平台;也可结合校园文化建设,打造诸如知识竞赛、辩论赛、专题研讨、形势报告会、志愿者活动等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品牌”;还可整合专业课教学、学生社团组织等相关资源,探索专业课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互动、实践教学特色与校园文化氛围融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共同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二是充分挖掘校外教学资源。可以选择当地有代表性的各种场馆及红色教育资源,也可以是有典型经验的企业、社区和乡镇,尤其要善于挖掘和利用实践教学的“地方特色”,要积极与当地政府部门、专业性行业协会、城市社区或农村基层组织加强沟通和协调,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选择实践教学内容,达到实践教学地方化和特色化发展的效果。
2.要开发与利用好社会实践基地。建立相对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是使实践活动得以稳定长期开展的基本条件,高校应致力于实践教学基地的规划、选择,可根据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建立起形式多样的实践基地。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要多部门齐抓共管,整合各类资源,形成德育合力;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应结合课程内容、学生状况,主动与当地企事业单位、社区、乡镇以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立联系,本着合作共建、双向受益、互惠互利的原则,建设一批相对固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如文化古迹、革命老区、博物馆、展览馆、新农村示范基地、国企改革基地、和谐社区示范基地等,从而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解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四)注重过程,有效调控,为实践教学提供有效的监控保障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评价主要针对实践教学的过程和效果,考核评价对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过程起着一种调控作用,可以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外在推动力。建立一套严格、完整、有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才能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质量,真正达到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的目的。具体工作实践中,实践教学的评价体系要“以能调动学生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为指导思想”。根据考评对象的不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考评可从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三方面探索。
1.学校考评方面,主要由教务或督导部门对实践教学活动的主题、内容、地点、方式等进行审查,通过对教师和学生双方进行督促、检查、监控,预测活动所能达到的结果,这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显在和潜在价值进行判断,以便及时调整、控制教学活动,保证实践教学环节按计划、有步骤地落实。督导员以“观察员”的身份参与活动全过程,评价中不仅要看师生做了什么,而且要看怎么做,要贯彻实效性原则,力避形式主义,注重实际效果。
2.教师考评方面,主要由院系对教师实施强化实践教学效果的考核评价管理。通过查看教师的实践指导记录、学生报告批改情况、学生成绩评定等实施材料,了解教学实施过程;通过座谈会、网上评教、学生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教师的实践组织与实施效果;通过实地听课了解教师的实践教学教研教改成果情况。这里对教师的评价和考核重点是看他是否真正重视并进行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否安排得合理得当,是否参与社会实践的指导和组织等等。
3.学生考评方面,学校要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学生考核评价办法》,在课程总成绩中规定实践课分数权重,避免实践课时虚化和实践考核随意化的现象发生,同时采用单独的实践教学考核标准,注重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的结合、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的结合,将评价贯穿于实践教学的全过程,即包括对学生活动前、活动中、活动结束后的评价以及对学生活动前后的对比评价。
(五)整合队伍,提升能力,为实践教学提供坚强的师资保障
完善实践教学保障的一个核心是师资保障。教师既是活动的倡导者、组织者,更是活动的参与者,实践教学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教师的组织与指导,学校要优化和整合师资,为实践教学提供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1.学校应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整合。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数量有限,学校可以充分发挥教学系部教师、学、团部门管理干部以及各种社会力量在实践教学中的优势,构建以专任教师为主体,实践基地兼职教师和学生辅导员为辅助的师资结构,使实践课程师资力量得到有效保障。专兼职教师科学分工、团结协作,既保证师资对伍的稳定性,又充分利用了校内外的资源。
2.将教师的实践能力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来抓。实践教学的组织和指导中,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扎实的理论功底,还能在理论联系实际中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对社会现实问题具有敏锐的分析判断能力,对实践教学方法和规律有深刻的理解,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交往能力与社会实践能力。学校要充分发挥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不断提高教师实践教学水平。
从教师角度来说,一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教师要在师生互动中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理念,更直接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实践教学的针对性;二要加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掌握最新的理论成果,真正把握方向、把握素材,要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的感染力和实效性。
从学校角度来说,一要加大培训交流,提高教师指导实践的水平,可以通过培训进修、学术交流等方式,为教师提供更多深造的机会,创造更多交流和研讨的机会,以培训增才干,以科研促教学;要创造条件让教师深入企事业单位、农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开展调查研究与实地考察,了解经济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掌握丰富生动的历史和现实材料,从而不断弥补教师自身社会阅历和实践经历的不足,让他们在实践教学中选准题目,设计出有思想、有意义的实践方案,有针对性地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二要强化激励制度。要适当减轻专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科研负担,合理计算教师开展实践教学的工作量,对在实践教学中表现突出的教师,在其职称评定、优秀选拔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以激励教师对实践教学的投入,确保教学的效果。
[1]卿定文.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管理模式初探[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6).
[2]陈华洲.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问题和对策[J].江汉论坛,2009,(6).
[3]符惠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条件保障机制探讨[J].江南大学学报,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