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政府信息公开的探讨

2013-08-15远徐杰董利华廖丽琴

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政务传统媒体政府

鲁 远徐 杰董利华廖丽琴

(1.中共南昌市委党校,江西 南昌 330031)

互联网出现之前,信息传播方式主要是报纸、电视、广播、期刊杂志等传统媒体。自上世纪90年代网络兴起,信息传播进入了新媒体时代。新媒体主要是指基于计算机技术和移动技术而产生的新的传播样式。以计算机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不断推陈出新,从最早的计算机网站、到BBS、博客、微博,到手机网络、短信、微信,并且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改进,更新的媒体形式也不断地涌现。

一、新媒体特点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具有开放互动与即时高速两个鲜明特征。

开放互动性应该看作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本质上的区别。新媒体出现之前,所有的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都是单向、封闭、自上而下的威严传播。在传统媒体信息传播过程中,公众基本上没有表达的渠道。新媒体借助高新技术提供的平台,突破了这种单向、封闭的信息传播模式,使信息第一次具有了开放、互动交流的特性。特别是以博客、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给每个人都送上了一个“麦克风”,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它自由、自主地发出自己的声音。尤其是微博的出现,由于使用者广,传播范围广,在问世之初即成为信息传播的平台,每个人都可以是新闻播发人,在很大程度上剥夺了传统媒体中新闻记者的事件首发权。往往热点事件出现时,当新闻记者赶到事件现场时,信息早已通过微博,层层向外转发了。

即时高速是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另一大区别。传统媒体普遍具有传播周期长、传播速度慢等特点。纸质媒体从信息采集到编排、审核、校对、印刷、发行都具有较长周期,即使如日报、晚报也至少有几小时的滞后时间。电视、广播采用的是现代通讯技术,技术上虽然不会导致延迟,但是在播发信息的制度上一般要通过层层审核,仍会导致信息发布的延迟。而新媒体则具有极其快捷的传播速度,可以无时间限制,随时加工发布,无地域限制。

二、政府信息公开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民众知情权意识的普及和政府服务意识的加强,政府信息公开一词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公众面前。政府信息公开对我国现阶段的意义可以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进行归纳。

政府信息公开是社会主义民主应有之义。我国《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权力来源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因此,政府享有、掌握的信息是公众性的,应当与公众、公民、法人、社会组织共享,而不能独揽。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而知情权是“四权”中的基础,只有知情权实现了,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才有可能实现。所以作为掌握超过80%以上信息的政府必须实现信息公开才能将“主权在民”及“知情权”落到实处。

政府信息公开对健全权力监督制约机制至关重要。“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是我们党对过去反腐经验进行深刻总结后得出的结论。之所以关进“笼子”,除了要用笼子对权力进行“约束”,还要让笼子外面的人对权力运行进行监督。而信息公开正是广大老百姓用来监督权力运行的放大镜。通过政府信息公开将使整个行政系统的运行透明公开,将政策的决策和执行过程中的任何细节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自然从根源上铲除了由权力滋生腐败的土壤。

政府信息公开有助于危机时刻的社会稳定。现阶段危及社会稳定的公共危机事件频发,危机事件中对社会稳定危害最大的就是“流言、谣言”。1947年奥尔波特提出一个至今仍广泛采用的公式:“谣言=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模糊性”。通过公式不难看出,事件越重大,相关的信息越贫乏,谣言就越容易发生。而当重要性与模糊性一方趋向零时,谣言也就不会产生了。所以当事件发生后,重要性已不能更改的情况下,只有充分公开事件信息,将模糊性降为零,才能将谣言降到最低限度。同时,此公式还为政府指明了预防谣言产生的道路,即越重要的事件越要尽可能多地公开相关信息。从我国历次危机事件处理过程中也可以得出一个与公式相同的结论,就是“谣言止于公开”。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就是哈尔滨水危机事件。在政府公开全部信息之前,“投毒”、“地震”等各种猜测在民间广为流传,市民纷纷寻求各种途径逃离哈尔滨,造成人心惶惶。而在政府公开水污染信息之后,反倒平息了市民的紧张情绪、稳定了社会,并且成功扭转了政府形象。

政府信息公开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影响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是政府信息公开有助于打造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各国经济发展与政府透明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长时间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在中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结论,即那些吸引投资多、经济发展好的地区常常是政府信息公开做得好的地区,是政府最讲信用的地区。这是因为,能对一个地区的经济产生有力促进作用的是长期投资,一个国家或地区政务越公开、政策越稳定,投资者就越能够清楚地理解政府的政策意图,对未来的预期就越有把握,也就越有胆量进行长期投资,从而对这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拉动越大。而政府信息公开做得越不好,投资者对收益就会越担心,从而缩短投资周期、缩减投资规模,只追求短期效益,这种行为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建设是不利甚至有害的。另外,政府实行信息公开,公众可以通过公开的渠道和程序获得有关的公共信息,从而防止各种欺诈现象的发生,有助于解决诸如信用缺失、市场秩序混乱等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问题。

二是政府公开的信息能直接推进我国经济建设步伐。信息社会就是信息和知识将扮演主角的社会,信息是这个社会最宝贵的资源。信息如同货币,只有公开并充分地自由流动,才能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当前,围绕着“信息”,已经形成一个大规模的产业,且信息经济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越来越大。而作为拥有众多行政管理信息、市场信息、服务信息、宏观决策信息的政府部门,公开其所掌握的信息,有利于新技术、新产业、新文化的推广和应用,让各种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得到合理配置,让知识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从而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1]。

三、更好地利用新媒体进行政府信息公开

目前,我国在2008年推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条例中对于选择何种方式进行信息公开有一个基本要求,就是“便于公众知晓”。其深层意思就是采取的信息公开方式必须覆盖面广、及时、便捷,而这一要求与新媒体所具有的开放、互动、即时、高速的优势天然吻合。所以新媒体为政府信息公开创造了一个极好的施行环境。在日新月异,信息爆炸的今天,政府要将信息公开落到实处,必须学会利用好新媒体。

构建方便公众使用的政府网站。政府网站由于其具有广泛的辐射性、获取的便捷性、信息的权威完整性在各国都是政府信息公开的主渠道。目前我国各级政府基本上都开通了政府网站。如果说信息不全、更新不快是部分网站存在的问题,那么取用不便则是我国所有政府网站的通病。这是因为我国政府网站的构建理念都是方便信息发布者,网站采用的都是按照部门或机构的职责来划分信息的组织形式。而很多国家如美国、德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国的网站的设计理念都是方便使用者即老百姓,为各类人群提供个性化、向导式服务。以美国为例,政府网站口号是:政府提供方便,并将这一口号贯彻到网站的各个角落。其联邦政府网站首页上,对公众、企业及非赢利机构、政府工作人员、国外访问人员分别提供不同入口,进入之后,每个人都可以很方便地找到自己所需的各项服务。例如国外访问人员在首页上进入入口后,可在之后打开的网页上找到一系列政府提供的服务及信息,包括签证办理、延期、旅游地图、酒店住宿、租车服务等等。网站还对政府重点关注人群分别设置了入口,例如儿童、父母、年长者、军人和退伍军人,以及在外美国人等,并将其放在了网页顶部。在联邦政府网站上还超链接了美国各州政府网站,而各州的网站既有全州的内容,也有州内各县、市的链结,网民可以很方便地通过联邦政府网站到达任何一级政府部门。我国在政府网站建设上也应吸取他国先进经验,以满足公众需求为目标,提供有针对性的人性化服务,整合各种资源,为老百姓提供“一站到底”的公共服务。

打造真心、真诚、亲民的政务微博。微博由于其门槛低、传播范围广、速度快、转发功能强大等特点使得普及速度如星火燎原,从兴起到现在,短短4年时间,中国微博用户超5亿[2]。各级政府也非常及时地抓住了这一时机,纷纷推出了自己的政务微博。目前,我国仅新浪网上政务微博总数就已经超过7万

[3]。虽然政务微博总数很多,但是从总体上来说由于开办时间较短,经验相对不足,具体表现在信息发布中不够亲民热心、介入热点事件时不够主动及时、在倾听民意上不够积极深入。要解决这些问题,最重要的就是要对政务微博有一个明确的定位,不要沿袭传统官方思维将其定位为宣传工具,而是将其定位为一个与老百姓平等的“人”。

很多得到公众普遍认可的政务微博在开办之初对自己就有一个清晰的定位,就是将其打造成一个真心、真诚、有温度的“人”。上海地铁将自己的微博定位成一个“有些小资,但又有负责感的中年男人”,成都发布也将自己打造成一个活泼可爱的邻家小妹。所有的微博言论都围绕各自的定位,全方面、全角度地打造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这样,政府通过微博发出的所有言论就摆脱了以往居高临下的传统的、生硬的宣教式语言,而是知冷知热的贴心话。老百姓看到微博就感觉自己不是和冷冰冰的机器打交道,而是在和热乎乎的“人”打交道。在成功拉近了与老百姓的距离后,微博传达的信息老百姓更易接受,在危机关头也更容易相信政府,即使政府在处理某些问题出了错,老百姓也更容易谅解,因为“人”是允许犯错的,而“机器”却是绝对不该犯错的。所以我们各级政府部门都要不断更新政务微博理念,不断学习先进的做法,才能充分发挥微博“短、平、快”的功能,将政务微博打造成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信息公开平台。

目前,政府使用最广泛的新媒体是政府网站和政务微博,但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新媒体也在不断推陈出新,政府要以积极的心态与时俱进,敢于创新,只要是能够更好地服务公众的技术都可以为我所用。

[1]侯甜.政府信息公开之经济效益探析[J].北方经济.2007,(10).

[2]互联网实验室,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浙江传媒学院互联网与社会研究中心.2012-2013年微博发展研究报告[R/OL].2013-06-20.http://www.isc.org.cn/zxzx/ywsd/listinfo-26416.html.

[3]人民网舆情检测室.2013上半年新浪政务微博报告[R/OL].2013-07-23.http://news.sina.com.cn/c/2013-07-31/090527818107.shtml?wbf=relate.

猜你喜欢

政务传统媒体政府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政务云上看政情
关于陈某政务公开申请案的启示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二维码让政务公开更直接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传统媒体商业模式坍塌的根源
政务微信,你加了吗?
“政府信息公开”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