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梦的七维解构

2013-08-15周军军

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话语中华民族生态

周军军

(湖南商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一、从历史维度考察,中国梦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没有梦想的民族是可悲的,不能坚持梦想的民族同样可悲。中华民族是勇于追梦的民族,从不缺乏坚定、坚韧的基因,自秦汉进入盛世,创造了5000年绵延不绝的璀璨文明,以强大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独领风骚1500余年。直到18世纪末期,中国仍保持世界最大的经济规模。纵观近代史,中华民族历尽苦难追梦,但始终不能摆脱梦不成真或半梦半醒的尴尬处境。“五四”运动以来,作为中华民族先进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历经曲折,摈弃了西式民主和欧美模式的负面资产,找到了民族梦想成真的密钥,为中华民族开创出一条更符合国情和世情的发展模式。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近30多年来,中国不断创造人类历史发展奇迹,即同期世界大国最快的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对外贸易增长速度,最快的外汇储备增长速度,最快且人数最多的脱贫致富速度,最大规模的社会保障体系。今天,中国梦凝聚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识和意志,宏伟蓝图的轮廓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清晰。中国梦的实现,基于中华民族友爱和平的优良传统、美好愿望和坚定意志,以和平发展、科学发展为基本路径和基本方式,不同于以往的大国、强国崛起,不同于他国民族梦想的文化根基,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质。在追逐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中华民族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各种长期、复杂、严峻的考验将接踵而至,只有依靠“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才能及时有效应对。中华民族必须且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发扬真抓实干的作风,才能不断冲破陈旧观念的障碍,不断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奠定实现中国梦的坚实基础。中国梦将培育中华民族自尊自信、理性科学、务实进取、开放宽容的大国国民心态,使中华民族享受更高、更广的荣耀和尊严。

二、从文明维度考察,中国梦具有显著的世界性

党的十八后,新当选的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公开提出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中国梦,与中华民族要为人类文明做出更大贡献的理念一脉相承。中国梦不是狭隘的民族自恋的民族本位主义之梦,呼应世界期盼,顺应历史潮流,倡导不同民族、文明彼此包容,相互借鉴,共同发展。工业革命以来,西方大国的崛起,都伴随殖民扩张和对外掠夺,战争成为西方大国崛起的基本手段。中国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利益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致力各国共同发展,不断增进人类共同福祉。新中国成立以来,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自卫防御性的国防战略,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致力于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同时又以自身发展促进世界和平,为很多国际争端、地区冲突和热点问题的解决和降温发挥了重要建设性作用,彻底打破了“国强必霸”的传统模式,为各国复兴之路和强国之路提供了新思维。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已越来越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近十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平均超过20%,成为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国家。当前,经济全球化日益加速,各国经济发展同世界经济发展紧密相连互通。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日益离不开同世界其他经济体的交融,积极推动国际货币体系优化,推动国际贸易体系改革。十年从容应对两次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充分凸显了中国模式的魅力。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为世界广大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参考。中国在扎实推进南南合作进程的同时,坚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始终将对话和谈判作为解决分歧的最优手段,致力于与世界大国共创新型大国关系,使中国梦与世界梦共同成长。

三、从实践维度考察,中国梦具有鲜活的主体性

习近平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平实的言语和朴素的内容,诠释了中国梦人民本位的价值观,体现了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尊重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追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使中国梦具有广泛的民意基础。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谱写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篇章。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国共产党唤起了人民的主体价值地位,充分发挥人民的实践主体地位,不可逆转地改变了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中国梦由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个体梦相汇聚而成,是依靠人民努力奋斗的伟大事业,具有显著的人民性。人民是中国梦的拥有者、实践者和受益者,忽略了人民的主体价值,中国梦必将变成虚无缥缈的“水中月”和“镜中花”。中国梦的美好愿景、美丽梦境,最终统一于人民梦的历史图景。[1]依据中国梦的人民主体价值性,必须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坚持民族整体利益的基础上,关心每个人的具体梦想和利益要求,满足人们的发展愿望和多样性需求,使人民共同享有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共同享有幸福美好的生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民有更高的利益诉求,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习近平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只有不辜负人民的期盼,兼顾效率和公平,不断满足人民的利益诉求,才能使人民愈来愈深刻地认识到,实现中国梦既是国家的富强之梦、民族的振兴之梦,也是自己的富裕之梦、幸福之梦,更加自觉地为之共同奋斗,汇集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2]

四、从理论维度考察,中国梦具有丰富的价值性

纵观历史,一个民族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其思想文化和价值取向对内具有强大的渗透力、凝聚力,同时对外界也有着较强的辐射力、影响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梦唯一的圆梦之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标识符,是中国梦的核心价值原则。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但同时伴随的是社会结构日趋复杂化,利益关系日益多样化,价值观念不断多元化。中国梦的提出,丰富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理论需求,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同时加速凝聚了社会各个阶层深化改革的创新共识,扩大开放的发展共识,增进人民福祉的价值共识。中国梦丰富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的价值系统和理论体系,为中华民族提供了前进的目标和实践的动力。中国梦的实践价值涵盖团结、进取、务实、包容、公正、和谐等内容,基于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明和当代世界发展经验。中国梦中幸福人生的价值维度,为所有希望和祖国共同发展的个人提供了价值感。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结合体,为人民选择既有个性又有共性的价值观,避免了在现实运行中少了由于单调而带来的一定程度的僵化、外压的弊端,而多了一些灵活、自洽的特点。[3]中国梦丰富的理论内涵,催生了一系列新的时代话语、民族话语和世界话语,彰显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致力于打通学术话语与政治话语、民间话语与官方话语、个人话语与集体话语、历史话语与现实话语、中国话语与世界话语之间的隐性阻隔,以战略眼光和时代气魄丰富了中国共产党和民族复兴的理论话语库,使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能够更便利、更自如地在新的话语空间中进行思考,广泛讨论,为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和中华民族国际话语权的拓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4]

五、从幸福维度考察,中国梦具有强烈的生态性

中国梦是生态制度、生态技术和生态文化的紧密结合体。党的十八大报告,从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以及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等方面,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做出战略部署,特别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5],号召人民“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5],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逐步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良好的资源、环境和生态系统支持。其实质是从战略高度上描绘了美丽中国的生态轮廓和中国梦的自然意境。只有将生态梦纳入中国梦的范围,充分认识到生态梦为中国梦夯实自然之基,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梦;生态梦为中国梦奠定民生之本,是维护生态权益的梦;生态梦为中国梦呼唤绿色之魂,是倡导生态文化的梦,才能深刻领会中国梦的生态意蕴,增加中国梦的普世价值。中国梦,是一个富强与美丽相结合、功利与伦理相统一、物质与精神相交融、科学与人文相渗透的和谐幸福梦,是一个将真实客观性与对未来前瞻性紧密结合起来因而能够实现的梦。富强而不美丽,将富强建立在生态资源被破坏和削弱的基础上,并不是真正的和可以持久的富强,而是没有根基以及会顷刻破产的一夜暴富;美丽而不富强,在贫困状态下的所谓美丽,也无助于中华民族国际地位的提升和全体国人的全面发展。有梦,但因缺乏自然的和人文的深厚根基而无法圆梦,其“实际上也只是欺骗人民,让人民空抱不能实现的希望”[6]。生态权益关乎人民群众的生存状态、生活状况和基本权益。美丽中国的目标,必将促使政党、政府、企业、社会和每一个公民都能端正生态文化价值观,正确认识人类自身,自觉地协调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的关系,积极主动地呵护生态环境,从根本上缓解生态矛盾。[7]

六、从伦理维度考察,中国梦具有公正的道义性

公平正义是支撑中国梦的重要基石。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程序公平,打破利益固化、身份固化、权力固化和财富固化的传统格局,形成合理、必要的社会流动,构建合理的社会阶层结构,是实现中国梦的基本前提。因为只有公平的社会流动和道义的无限正能量,才能最大程度地调动人民实现自己梦想的积极性。中国梦只有在良好的社会公德,人与人相互友爱的社会环境和人民幸福的背景下实现。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维护公平正义置于更高更重要的位置,合理区分了公平正义与共同富裕,将“公平正义”列位于“共同富裕”之前,并强调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要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这使公平正义成为中国梦重要道义内涵。千百年来,中华民族追寻公平正义的脚步从未停歇,无数仁人志士为实现这一梦想前赴后继,抛头颅,洒热血,使公平正义融入中华民族精神的血脉,成为弘扬中国精神的旗帜。基于这一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人强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在当前不断推动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初次分配机制,加快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使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公平、正义不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而且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要求相呼应,对其他道德价值目标具有全局性、统领性作用,是实现中国梦的理论标杆和价值引领。[8]在科学认识国家、集体与个人关系的基础上,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在为国家前途奋斗的过程中实现个人发展和个体利益,将进一步凸显中国梦的道义特征。

七、从法制维度考察,中国梦具有有序的规制性

中国梦是基于中国国情和中华民族共同理想的法制之梦,只有在社会法制健全的背景下实现。沿着中国梦的前行方向,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事关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通过法治,建立权力监督制约机制,使公共权力运行的各个环节、各项制度纳入法治轨道,让公权不断收缩,私权在法律范围内得到主张。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上升为法律,推动宪法和法律有效实施,充分发挥法制的保障作用,这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确保中国梦实现的根本政治制度。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几代人不断努力,基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个立足中国国情实际、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集中体现党和人民意志,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三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如期形成。中国梦的各项子工程,如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均实现有法可依。这些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法律制度,为在中国道路上实现中国梦奠定了法制根基。[9]在追逐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中国必将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及时修改和制定相关法律,适时清理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不断完善法律配套法规,充分发挥法律的引领、推动、规范和保障作用。从而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目前,频繁的世界危机,凸显全球化时代下国际问题不可阻挡的跨国溢出与无序的世界治理秩序之间的深刻矛盾。中国将与各国一道,坚持求同存异原则,更加积极的对一些不合时宜的国际法规体系进行优化调整,使自身从游离于许多国际规则之外或边缘的位置,逐渐转向国际规则的贡献者和建设者、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参与者。

[1]徐治彬.“中国梦”的八个基本特征[J].思想政治工作研,2013(06):19-20.

[2]张本正.“中国梦”的本质属性及核心价值[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13,26(3):5-7.

[3]孙熙国.中国梦的实践运行机制[N].学习时报,2013-05-26.

[4]黄相怀.中国梦与党的理论创新[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3(06):21.

[5]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9、41.

[6]列宁选集:第 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9.

[7]方世南.生态梦:中国梦的坚实基石[J].学习论坛,2013,29(6):36-39.

[8]付长珍.公平正义:中国梦的价值基石[J].探索与争鸣,2013(07):7-9.

[9]如期形成并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EB/OL].[2013-03-08].http://news.xinhuanet.com/2013lh/2013-03/08/c_114955050.htm.

猜你喜欢

话语中华民族生态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生态养生”娱晚年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生态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