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之基: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

2013-08-15张文雅

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路线道路特色

张文雅

(广西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民族的复兴和人民美好生活的实现,关键在于道路的正确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十八大报告强调:“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1](P10),围绕着“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问题,提出“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1](P16)。“生命线”是保证生存和发展的最根本的因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对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起了特殊的指导作用,二者内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坚定道路自信,必须进一步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

一、道路自信必须建立在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基点之上

历史反复证明,我们党是一个在道路问题上高度重视、高度自觉、高度自信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判断一个国家的发展是否成功,很重要的标准就是看它是否经过长期探索找到了一条与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适应、行之有效的发展道路,这已是当今国际社会的共识。习近平指出:“我们既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也要胸怀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矢志不移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2]。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是内在统一的

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在一定历史时期指导全局的总路线、总方针、总政策的集中概括,是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理论的集中体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我们党深刻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得出的结论。党的基本路线同党在一定时期的主要任务密切相连,同党的事业密切相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坚持改革开放;既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点就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基本路线形成过程是统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党的基本路线的提出和确立中逐步明确和成功开辟出来的。没有党的基本路线,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最根本的就是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当代中国的最大实际就是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包括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以此为出发点和根本依据,我们党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把握住这个最大的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与发展都要立足于这个最大的实际。党的基本路线,是我们认识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确定未来发展目标的指南。

(二)党的基本路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核心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核心内容实际上就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定了历史方位、兴国之要、立国之本、强国之路、奋斗目标,这几个方面相互联系,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这就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发展的战略重点、制度保障、动力机制上具有创新性,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发展之路;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发展内容、发展布局、发展路径上具有全面性,是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根本任务,构建“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新布局的腾飞之路;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发展目标的进步之路。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反映的正是当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给我们提出的任务和要求。基本路线是我们党在科学总结历史经验并深入研究当代中国内在的社会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三)党的基本路线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保证

坚持基本路线就必须保持清醒头脑,抵制各种错误倾向。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渝地坚持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坚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独立自主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这离不开我们坚定不移地坚持和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实践充分证明,党的基本路线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总纲,是30多年来改革开放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的根本法宝。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八项基本要求是党的基本路线的逻辑展开。

党的基本路线决定着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也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因而是我们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是我们事业能够经受风险考验、顺利达到目标的最可靠的保证。改革开放要贯穿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只有真正地、持久地、全面地改革开放,中国才有光明的前途。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是统一全党思想、凝聚全社会力量,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的根本要求。

二、道路自信对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提出新的要求

对于一个政党来讲,自信是对于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和前途命运的自我意识、肯定信念、坚定意志和实践信心。从道路的选择到道路的探索,再到道路的开辟和发展,在实践与认识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过程中,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日益成熟,对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的认识更加深刻、实践更加自觉。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邓小平在强调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的长期性稳定性时指出:“随着实践的发展,该完善的完善,该修补的修补,但总的要坚定不移。”[3](P371)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应当赋予党的基本路线以新的时代内涵。

(一)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与精神实质方面把握党的基本路线

随着实践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更加清晰丰富。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1](P12)与党的十七大报告的相关表述相比较,增加了新的内容,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最重要的是要坚持一个根本前提、一条基本路线、一个总体布局、一个发展目标,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坚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发展目标。这既是对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判断我们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标准。

道路的实质是发展轨迹、前进方向问题。坚定道路自信,必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精神实质,即:坚持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中国特色”鲜明地宣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同于前苏联模式和东欧一些原社会主义国家模式,更不同于北美模式和西欧发达国家模式,它是中国人民艰辛创造出的一条有别于所有国家的甚至是难以复制的崭新道路。全党必须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我们要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把握“基本要求”。十八大报告把这些基本要求概括为“八个必须坚持”。这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深刻阐述,又是党的基本路线的拓展,从而提高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规律性把握。

(二)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和总任务方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是党的十八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概括。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P13)这就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面进步与继续发展指明了奋斗方向,明确了努力目标,规划了整体布局,规定了基本任务,做了科学全面的总体战略部署。正确认识我国当今社会所处的历史阶段是我们制定和执行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进一步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入发展和兴旺发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体现在各个方面的建设上,要把生态文明的观念贯穿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全过程和始终,体现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里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再创中华民族新的辉煌,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以来,中华民族一切有志之士的共同信念和矢志不渝追求的目标。

十八大报告明确要求全党“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1](P16)这一重要论断是我们党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认识的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对党的基本纲领的坚持、完善和深化,从而表明我们党对于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实践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党的基本纲领实际上是对党的基本理论的坚持和对党的基本路线的展开。党的基本纲领的提出,可以使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更易于为广大人民群众所认识和了解,也更易于全党在实践中准确地把握和贯彻落实。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且提出了“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十八大报告强调,“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必须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扎扎实实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1](P16)我们要紧密联系实际,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不断进行新思考、新探索,不断作出新回答、新总结,在坚持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党的基本路线的内涵。

(三)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理论体系、制度的相互关系方面理解党的基本路线

道路自信是与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联系在一起的。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现阶段集中地表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由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构成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个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内涵所作出的全面而系统的阐释,正如邓小平曾经指出的那样:“表明我们党的认识能力有了新的提高,表明我们党已经能够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解决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许多新问题。”[3](P1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无疑各具内涵,但它们不是彼此没有关联的、孤立的东西。三者不仅其源相同,而且其流也汇为一体。道路、理论、制度相互依存,是紧密相联而不可分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这个概括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践、理论、制度紧密结合的,既把成功的实践上升为理论,又以正确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还把实践中已见成效的方针政策及时上升为党和国家的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引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保障下开辟、坚持和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就特在其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上,特就特在其实现途径、行动指南、根本保障的内在联系上,特就特在这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上。要开创工作新局面,赢得事业新胜利,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得以丰富和拓展,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坚定我们的道路自信。

三、按照道路自信要求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路径选择

我们要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定道路自信,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十八大报告要求全党同志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是对党的领导的自信,也是对党的基本路线的自信。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终取决于自身建设的状况,取决于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取决于党的基本路线的贯彻执行。

(一)前提条件:把握党的思想路线的时代要求

思想路线,是人们用以观察事物﹑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党的思想路线,是党制定各个历史时期政治路线的基础,是正确贯彻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保证,是观察问题、处理问题的基本观点与根本方法。党的思想路线问题,本质上是一个用什么样的世界观、方法论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问题。思想路线正确与否决定了革命事业的成败得失。党的历史表明,什么时候党的思想路线端正,我们的政治路线就正确;什么时候思想路线出现偏差,政治路线就会发生错误。十八大党章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4](P19)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根本要求;实事求是是核心;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标准。四个方面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反映了我们认识真理的全部过程,不可分割,也不能断章取义。贯彻党的思想路线,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1](P19)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本身就是贯彻党的思想路线的产物,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推动理论创新的结果。从“实事求是”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再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进而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党的思想路线的内涵不断丰富,我们党对思想路线的认识不断深化。胡锦涛在2004年初中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指出:“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5]坚持求真务实就是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坚持知和行的统一,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精髓。

我们党之所以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作为自己的思想路线,是为了能够制定和贯彻符合客观实际的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特别是制定和贯彻对于党的命运具有决定性影响的正确的政治路线。我们党历来强调思想路线要为政治路线服务,邓小平指出:“不解决思想路线,不解放思想,正确的政治路线就制订不出来。”“思想路线不是小问题,这是确定政治路线的基础。正确的政治路线能不能贯彻实行,关键是看思想路线对不对头。”[6](P191)制定党的政治路线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贯彻执行党的政治路线同样也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换言之,只有围绕着贯彻执行党的正确的政治路线,我们才能更好地坚持党的思想路线。

坚持和丰富党的思想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永恒主题。坚持和实践党的思想路线不是一劳永逸的,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经历的曲折和挫折,说到底就是因为脱离和违背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缺乏坚定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发生违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主观原因。党内政治生活制度不健全,国家法制建设滞后等,是导致背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客观原因。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的过程中,为了避免重蹈历史的覆辙,坚定不移地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必须努力创造有利于贯彻实事求是的主客观环境。坚持实事求是的根本,就是把握国情;一个国家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归根结底是由这个国家的国情决定的。从当前贯彻落实党的思想路线的实际要求看,只有坚持求真务实,才能真正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任何一种发展道路、理论体系、社会制度,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才能永葆生机活力。党的基本路线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为更加自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提供理论支持,这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神圣而光荣的责任。我们必须准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深入研究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时总结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创造的新鲜经验,在理论创新中不断赋予党的基本路线以新的时代内涵,永葆党的基本路线的旺盛生命力。

(二)基本要求: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党的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则的体现,也是我党对待群众的根本态度和领导方法,党的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人民群众的实践是历史发展的真正推动力量。群众立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体现了对群众历史地位和作用的深刻认识,体现了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体现了对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坚定追求。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正如习近平在集体学习时所强调的,“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7]

任何一个政党都有自己的方向目标和价值追求,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关键是站稳群众立场,坚持与群众站在一起,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弄清“为了谁”,才能找准前进的目标方向;弄清“依靠谁”,才能找到工作的力量源泉;弄清“我是谁”,才能把握自己的正确定位。全党同志早就形成了一种普遍共识,那就是: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越是在群众工作情况复杂、群众工作难做的时候,我们就越需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越需要扎扎实实地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新的历史时期,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我们党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将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将会更加尖锐地摆在我们面前,而其中最要命的危险、动摇根基的危险,就是脱离群众。这是贪污腐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滋长的关键原因。历史一再告诉我们,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新形势下要增长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和能力,归根到底还是要靠牢固树立群众意识、群众观念,坚决、坚持走群众路线。

党的群众路线作为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和根本工作方法,不仅体现在坚持党的性质、宗旨和最高纲领的具体实践上,还体现在制定和贯彻落实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上。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党的基本路线是党的群众路线的集中体现。党的基本路线集中体现了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愿望、要求。党的基本路线的全部内容都是与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交融在一起的,它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共同心声。坚持这条基本路线,人民就高兴、支持、拥护,如果改变基本路线,人民就会反对。邓小平指出:“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只有坚持这条路线,人民才会相信你,拥护你。”[3](P370-371)党的基本路线的形成和发展是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实施党的基本路线也必然要求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要树立和坚持与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相适应的正确的工作观,就必须要在新的形势下创造性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三)关键环节:坚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中心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

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和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留给我们的传家宝。邓小平指出:我们“主要的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是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如果不同实际情况相结合,就没有生命力了”。[6](P118)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则,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即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理论、发展理论;又反转来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使理论化作现实。而要把理论变为现实,就必须在基本理论的指导下,适应现实实践的状况和要求,形成一条基本的路线,化作一条实践道路,搭起理论和现实的桥梁。我们只有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才能从根本上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理论水平和辨别是非能力,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理想;才能全面、正确地理解和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和各项方针政策。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我们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条主线。十八大报告指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决不能有丝毫动摇。”[1](P9)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方略,抓住了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这一重要论断,是对我国国情和发展实践的深刻把握,也是对当今世界发展大势的积极回应,更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揭示。党的十八大报告所概括的“三个没有变”,意味着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已成为我们的一条重要经验。社会发展的理论和实践表明,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发展的内涵是不尽相同的,发展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也是不一样的。即使在同一个大的发展阶段内,发展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也会有所不同,并会呈现出若干具体的阶段性特征。随着发展的演进,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势必有着不同的发展重点、发展模式和发展理念。我们必须清醒看到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在前进的道路上还会遇到不少的困难和问题,比如: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一些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不强,等等。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准确认识和把握这些阶段性特征,才能保持政治上、思想上的坚定和清醒,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制定出符合实际的发展战略和规划。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战略不动摇,既要科学把握发展规律,又要准确判断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既要清醒地正视面临的新问题新矛盾,又要正确认识又快又好发展的基本要求;既不滞后于发展阶段,又不超越国情。这不仅是理论上的基本结论,也是在实践中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要求。

(四)根本保障:更加注重体制的更新和制度的完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得以充分展现,科学地揭示了中国模式的精髓和真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保障作用,既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更是贯彻落实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在要求和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的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既遵循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又是基于我国国情作出的最佳选择;既符合历史发展规律,是历史选择的结果,又顺应时代潮流,是时代发展的诉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形成的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要从各个领域着力,努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在改革中更新体制、完善制度,使社会主义体制充满活力,使社会主义制度得到巩固和发展,这是我们党探索解答当代中国问题作出的重要决策,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个鲜明特点。

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创新社会主义体制,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推进理论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培育制度文化和整体协调意识,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路径选择。随着世情、国情的深刻变化和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的日益突出,现实中制约我国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是躲不开、绕不过的,这就需要我们深化改革,在实践中凝聚制度认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了应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我们应在坚持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同时,更加积极稳妥地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以及各项具体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只要正确处理坚持根本制度与坚持和完善具体制度的关系,在坚持中不断改革创新,我们就能始终保持党和国家的活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立足实践的制度创新,需要从横向的制度结构和纵向的制度层次两个方面着力。从制度体系结构来看,要注重体系结构的完整性和各部分之间的功能耦合。要将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领域制度规定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做到各部分之间相互衔接、相互补充,不能出现“短板”影响大局。要理顺制度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促进各项制度的配套耦合,形成社会发展的合力,充分发挥制度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尤其需要我们增强改革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以制度的完善和发展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步。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1第1版.

[2]习近平: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实践中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N].人民日报,2013-01-06.

[3]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十八大党章学习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胡锦涛: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继续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N].人民日报,200401-13.

[6]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7]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N].人民日报,2012-11-19.

猜你喜欢

路线道路特色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特色种植促增收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最优路线
『原路返回』找路线
找路线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