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的双向互构

2013-08-15陈宇洁

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民生梦想特色

陈宇洁

(华东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发展研究中心,上海 200241)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的历史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为理论指导, 以新时期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为立足点, 以为人民谋求幸福生活、促进社会与个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逐步深入的价值认识和实践过程而产生和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观点和理论。

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在我国民生问题比较突出的背景下, 开始了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道路的新探索, 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为中国民生问题的真正解决不断创造有利条件。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党中央在追问“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1]的自觉思考中将党的建设与民生建设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 更坚定地体现了党关注改善民生的执政理念。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着重阐述了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战略思想,明确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2]的新阶段民生目标,推动民生思想在科学发展中前进。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3]的民生发展目标,在加强社会建设的同时更加尊重主体的人的尊严, 构建起“五位一体”的民生建设新格局,使民生思想在时代发展中愈发全面和完善。

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的发展, 我们可以看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为改善民生,提高中国人民幸福感,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梦想而不懈探索的实践史。 只有以与时俱进的深邃思考和敢于创新的理论勇气将民生建设放在愈发理性、愈发本质、愈发全面、愈发主动的价值认识基础上, 人民的梦想和幸福才有可能得以进步和实现。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与中国梦的契合特征

2012 年11 月29 日,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复兴之路》展览过程中,习近平提出了“中国梦”[4],并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9 次提及“中国梦”,44 次提到“人民”[5],各级媒体在头版中提到“中国梦”与“人民”的次数更是数不胜数。 “中国梦” 用一个共同的梦想将所有个人团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归根到底,是将个体梦想与国家梦想统一于人民幸福生活的追求上, 推进共同梦想实现之路也是民生全面发展之路, 是一个增强综合国力、促进社会和谐、提高人民福祉的过程。 中国梦,从其本质上来说,是人民的梦想,是关于构建人与社会理想状态的美好愿景, 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有着共同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其相契合的特征有以下方面:

1.整体性。 中国梦的整体性表现在其主题的一致性以及主体的广泛性上。 其一,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梦的具体诉求与表达方式有所不同,然而其主题始终是对人的幸福生活的期许、 对美好未来的热切渴盼, 这种不懈追求贯穿于中国近现代史的风雨历程中。 自内忧外患的鸦片战争以来人民对于民族独立之梦的追寻, 到热血沸腾的辛亥革命时期民众对于民族自强之梦的希冀, 再到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对于民族复兴之梦的期盼, 到如今处于社会转型和改革发展快速前进时期背景下的中国人民对于“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之梦的强调,彰显了在不同历史背景下民众不同的诉求与愿望, 然而其主题始终关切着人的幸福, 观照着人的生存处境与时代变迁图景,与人民动态的生存与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不可分割。 中国梦不断前进的过程就是人民不断追求幸福生活的过程, 它以人民不断得到改善而又不断产生新需求的实践为连结点承接过去、立足现在,更指向未来, 是一个围绕人的幸福而连续性生长的过程。其二,一方面,中国梦的主体是亿万人民群众,它的发展与实现和每一个个体息息相关。 它是整个中华民族对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梦想,既凝结了中国人对于自身文化、历史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也融入了所有人对于国家和社会整体发展前景的期待,是所有中国人的共同期盼和追求, 这种美好期待是民之所想,民之所梦。 另一方面,中国梦生成和根基于客观世界之中, 其整体性说到底是由客观世界的整体性决定的。 中国梦孕育于主体在现实生活的实践中, 是主体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意识, 而客观世界本来就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包罗着万千景象,因而中国梦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观一样,具有整体性、全面性。

2.包容性。 中国梦的包容性不仅体现在其多层次、多方位对于民众期待的激发与涵容,更体现在其坦然向世界展现自身规划蓝图的勇气和与世界共享发展过程的大气上。 其一,随着改革开放日趋深入,人民群众的需求日益多样化,价值观念愈发多元化,对于自身生活状态与发展空间有了更多期待, 并且在教育程度、职业选择、机遇选择、人生规划、价值创造等方面的自我设计愈加个性化。 中国梦之所以成为国民词汇,正是在于它的包容性:从关怀民众生存发展到尊重个体精神及价值世界的自我构建, 从容纳个体不同选择到凝聚社会共识, 中国梦是一个立体的梦、丰满的梦,显示了海纳百川的磅礴大气。 其二,“中国梦” 不仅仅意味着实现民族利益和大国崛起, 更彰显了中国为整个人类贡献自身力量的自信心态和坚定信念。中国梦不仅关乎个人幸福、国家尊严, 更在世界意义上关联着中国与世界的共同进步与发展,包涵着中国与世界共享发展机遇、发展过程以及发展成果的自信。 中国与世界已成为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在中国人民努力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强盛、 人民幸福的同时也对世界各国的和平与发展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中国梦不仅是要在全方位建设中努力实现本国人民的期盼, 也要以国际视野展现其惠及全球的世界性意义, 为人类的共同进步和发展彰显中国魅力。可以说,中国梦之所以引起世界关注,也是因其包容性:坦荡地展现给世界中国对于未来的自我审视和期待,在求同存异中加强对话,挖掘共同点,从而与世界共享“中国梦”的过程和成果。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与中国梦的双向互构

中国梦之所以引起广泛共鸣并具有成为现实的无限潜力,正是在于它是整体的、包容的和内生的,是以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国家的愿景、社会的共识和个人的希望共同编织在对理想生活不懈追求的实践中。在一定意义上,中国梦的实现过程是民生不断改善的过程; 其是非成败是以民生问题的解决为关键。 那么,如何在民生建设与中国梦的孕育、发展和实现的过程中使其互相促进、彼此支撑,共同致力于提升人民幸福感,是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也是新的时代背景下值得深思的一个理论课题。

第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与中国梦在“共建共享”理念中孕育生发。 共建共享理念强调所有个体在起点、过程与结果上的公平性,保证主体创造与享受的平衡,奉献与获取的统一,为个人与社会双重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其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是在人民共建共享幸福生活的实践中不断发展,在人民构建自身能力素质、生活状态以及社会角色的共同参与中不断深入人心, 更在人民享受国家与社会发展带来的契机、 福利和得到各种保障的过程中不断更新进步, 凸显深厚的群众基础与充沛的理论活力。可以说,共建与共享是推动民生建设持续发展并呈螺旋式上升的重要理念。其二,梦想只有契合民心成为人民群众的思想共识和自觉意识,才能转化为具有深厚生命力的实践,进而引领社会前进和发展的方向, 中国梦凝聚着中国人共同的期待, 共建共享理念亦是推动中国梦实现的必经途径。 梦想实现的过程是人不断认识自己、 认识世界,并通过自身力量去实现理想与价值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个个体为之付出的努力就是“共建”的实践基础, 而确保人民在实现梦想过程中在机会获取、能力拓展、实现成果共享等方面的公平性,让人民为美好生活的奋斗劳有所获、勤有所得是确保“共享”的重要前提。 中国梦的提出是基于人民心声,它的发展要依靠人民来推动, 实现的成果也应由全体人民共同享有,只有紧紧围绕“共建共享”理念,中国梦才具有13 亿深厚的实践基础和强大的内生力。

第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与中国梦在“目的与手段统一”的实践中逐步发展。 改善民生既是我国促进人民幸福的必要手段, 也是发展经济和推动社会建设的根本目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是在目的与手段相统一的逻辑中展开的, 其考虑的基点和落脚点均是生活着的作为价值主体和实践主体的人。正是基于“手段与目的相统一”的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中才能持久闪耀着对人性需求一以贯之的重视和日益全面化的关切。 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一样, 中国梦也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中产生,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 其一,中国梦它本身不仅仅是一种对于理想状态的设计、 实现方法的考量及评价结果的预期等诸多方法要素的整合, 更是一个承载着民众心声和能够在现实中奋力抵达的目标。其二,从中国梦向前进发的过程来看,人既是目的又是手段,人是实现自身梦想的手段,也是实现梦想的终极目的。人民幸福既是中国梦的出发点也是其落脚点。因而,只有尊重和凸显人的主体地位, 才能让中国梦更具感召力和实践力, 从而以人民最广泛的生动实践支撑起中国梦,在实践中推进民生思想的与时俱进。

第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与中国梦在彼此契合与促进的互动中臻于成熟。其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为中国梦的孕育、 发展和实现积淀了深厚的民生底蕴,是中国梦的思想前提。民生思想将民众期待与国家梦想高度契合在一起,生成“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以民生为梦想的基石,使得中国梦的关注点立足于“人”这一价值主体和实践主体上, 归正了中国梦发展和实现的轨迹,使其真正落实到满足人民需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人民利益上。 其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在不断发展和成熟的历程中, 也同时不断地为中国梦的构筑、发展提供条件,以民生确保让每个中国人有参与“中国梦”的机会和实现“中国梦”的能力,为其实现构建了可能性空间。正是民生思想的发展夯实了民生基石,承载了民众自我实现的渴望,才保障了人民有敢于梦想的底气和敢于践行梦想的勇气,才赋予了中国梦以源源不断的生命力。而对于中国梦,其一,它的提出能为民生思想的发展提供一种美好期待和奋斗目标。其二,中国梦能使民生思想突破政府治理的视野,而成为全民共持的理念,从而有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为每个人在追逐全面自由发展的过程中提供情感归宿, 在价值实现中得到更多的精神激励。 中国梦将人民改善生活的现实需求与民族复兴的渴望融入到每个人自身对于美好生活的奋斗和追寻中, 势必成为社会文明与民生进步的风向标。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与中国梦互相促进、彼此契合,共同在推动社会进步与民生幸福的实践发展中臻于成熟。

[1] 江泽民文选: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 习近平总书记深情阐述“中国梦”[N].人民日报,2012-11-30.

[5]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重要讲话[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2013lh/2013-03/17/c_115052635.htm.

猜你喜欢

民生梦想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梦想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梦想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