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历史经验,推进新时期党的作风建设
2013-08-15宗妍李春王深
宗 妍 李 春 王 深
(1.中共南昌市委党校,江西 南昌 330031; 2.南昌经济开发区人民检察院,江西 南昌 330038)
党的作风是党的性质、宗旨、纲领、路线的重要体现和反映。党的作风直接关系到党的形象、人心向背以及党和人民事业的成败。重视自身的作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得以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 总结党的作风建设的历史经验,对于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新时期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世情、国情、党情的巨大变化, 新时期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显得尤其重要和迫切。
1.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迫切需要
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是我们党始终不变的追求。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由于一党长期执政的地位、不完善的市场经济、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党员队伍的新变化,使我党的作风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如:有些领导干部和党员作风不正、为政不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突出,奢靡之风严重,甚至有一些党员干部在利益面前丧失党性,迷失方向,违法乱纪。 这些情况和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 就会严重损害党的形象,破坏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建设, 最终将动摇党的执政地位。党的作风是人民群众认识党的最直接途径,是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标志。因此,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迫切需要。
2.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必然选择
我党是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现阶段,党群干群关系主流是好的,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脱离群众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 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仍一定程度地存在, 党群干群关系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仇官”心态的加剧、政府公信力的下降、群众对党的认同度的降低、社会群体事件频发等, 这些现象表明目前的党群干群关系与马克思主义政党应与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的目标要求还有一定距离,这给我们党在新时期巩固执政基础,扩大执政资源,提高执政合法性带来巨大的挑战。当前党内的不正之风及部分领导干部腐败行为可以说是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的首要因素。因此,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是新形势下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必然选择。
3.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
党的执政能力是通过党员干部来实现的, 党员干部作风的状况是衡量一个政党是否具有较高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志。 坚持不懈地抓好新时期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建设、学风建设、工作作风建设等,使我党拥有一支学习素养过硬、工作能力突出、工作作风扎实的党员干部队伍, 直接关系到我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的稳固,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使命的完成情况,是新时期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
二、党的作风建设的历史经验
在长期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 我党在作风建设方面积累了许多历史经验,总的来说,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纵揽全局,不断丰富党的作风建设的理论内涵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 就始终从战略高度重视和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在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不断地丰富、 创新和完善党的作风建设的理论内涵,逐步确立了作风建设的理论体系,为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和理论基础。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毛泽东首次创立了完整的党风建设理论。1937 年5 月,在《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 一文中谈及干部问题时,正式提出“作风”的概念,指出“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有政治远见,有工作能力,富于牺牲精神,能独立解决问题,在困难中不动摇,忠心耿耿地为民族、为阶级、为党而工作。……这就是共产党员、党的干部、 党的领袖应该有的性格和作风。 ”[1]1941 年9月,在《反对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一文中又指出:“现在,延安的学风存在主观主义,党风存在宗派主义。”[2]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党风”概念。1942 年2 月,他在《整顿党的作风》一文中指出: “学风和文风也都是党的作风,都是党风。”[3]进一步丰富了党风的内涵。 1945 年4 月,在党的七大所做《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毛泽东更是明确地把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和批评与自我批评确立为党的三大工作作风。在革命胜利前夕,为了使全党同志在胜利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 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思想,及时地向全党敲响了警钟, 为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 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
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我们党一如既往地重视党的作风问题, 并从理论高度不断加以丰富和完善。 1977 年7 月,邓小平在党的十届三中全会上指出,“要搞好我们的党风、军风、民风,关键是要搞好党风”。[4](P46)同时他还清醒地认识到,解决党的作风问题,不能单纯靠思想改造和政治运动,治本之策是制度建设,“制度问题不解决,思想作风问题也解决不了”。[5](P328)此后,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从制度上规范党员领导干部的行为,切实搞好党风。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党的作风建设理论也不断注入新的内容。 2001年7 月,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要结合新的实际,努力发扬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同时要总结新的实践经验,努力培育新的作风。”[6](P291)明确地向全党提出了结合时代特征和实践发展的要求,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培育新的作风的任务。 同年8 月,江泽民又明确指出: “党的作风状况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国家的前途命运。 ”[6](P323)胡锦涛把党的作风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他反复强调: “党的作风体现党的宗旨,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7](P867)2007 年,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再次强调,优良的党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必须切实改进党的作风,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始终从理论上高度重视党的作风建设, 把党的作风作为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大事来抓, 为我党不断加强和推进作风建设指明了方向, 党的作风建设才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二)立足实际,不断进行党的作风建设的实践探索
1.始终围绕密切和改善党群关系弘扬和培育党的优良作风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一直都是我们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内容和价值追求。 毛泽东曾明确指出: “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 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 ”[3](P1096)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曾反复强调,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我们工作的标准,指出,“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5](P368)。 江泽民曾指出: “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 ”[6](P572)因此“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8](P572)胡锦涛也反复强调全党同志要坚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2.始终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开展党的作风建设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目的, 就是要保持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性质, 纯洁党的队伍, 巩固党的团结,保证党在不同历史阶段政治路线的贯彻和执行。因此, 党的作风建设要始终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进行。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我党的中心任务是推翻“三座大山”,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了赢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我党积极纠正党内存在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开展了延安整风运动,形成三大优良作风。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面临由革命党和在根据地、 解放区局部执政的党转变为执掌全国政权的执政党的迫切任务, 对于执政经验相对缺乏的中国共产党而言, 能否在执政条件下继续保持党的优良传统作风, 并适应党的历史方位转变形成和发展新的作风, 成为党在实现这一转变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为此,1950 年5 月1 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全党全军开展整风运动的指示》,要求全党全军进行一次整风运动。 同年12 月1 日,中央又作出关于实行精兵简政, 增产节约, 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决定。通过种种举措,整肃了贪污分子和变质分子,纯洁了党风,在全国人民心中树立了崇高的威信。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进程的日益推进,改革开放事业的蓬勃发展,我党的中心任务转变为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 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 围绕这个中心, 我党大力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并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探索党的作风建设的新途径、新内容和新方法,形成了锐意改革、致力发展、依法办事、发扬民主等新作风,党的作风建设工作富有成效。
3.始终以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为重点开展党的作风建设
党的作风不是抽象的, 而是具体落实到每个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身上。领导干部的作风如何,直接影响着群众对党的判断, 影响着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因此,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始终是党的作风建设的重点所在。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的党和军队的各级领导干部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真正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 极大地影响和教育了广大人民群众。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后,党和国家领导人更加重视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强调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指出: “为了促进社会风气的进步,首先必须搞好党风,特别是要求党的各级领导同志以身作则。党是整个社会的表率,党的各级领导同志又是全党的表率。 ”[4](P177)江泽民也强调“作风建设是全党的大事,全党同志要共同努力,但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带头做好。”[9](P520)胡锦涛在十七届中央纪委七次会议上明确要求“要充分认识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 切实把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下决心抓紧、抓实、抓出成效”;“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
4.始终重视从制度层面保障党的作风建设的成效
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 我党主要依靠思想教育来进行党的作风建设。但是随着我党长期执政,党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课题新考验, 如果仅仅依靠思想教育来推动作风建设,效果将大打折扣,必须同时以强有力的制度建设为保障来加强和推动党的作风建设。 为使党的作风建设规范化、常态化,我党逐步把党的作风建设纳入制度化的轨道, 通过健全和完善制度为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提供可靠保障。 相继通过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等一系列重要文件,把党的作风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来抓,提出了“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倡导“八个方面良好风气”、大兴“四大作风”等主题内容。这一系列基础性制度的出台,对于推动新时期党的作风建设起到了根本性的促进作用。
三、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新时期党的作风建设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 建设和改革进程中积累的作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是我党重要的政治资源,是一笔宝贵的政治财富,对新形势下党的作风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现阶段,要从共产党执政规律和党的自身建设规律相统一的高度, 在借鉴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新时期党的作风建设的总体要求,融入新特点、探索新方法、增添新内容,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开创党的作风建设的新局面。
1.以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目标,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始终努力保持自己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是党取得一切成就并巩固执政地位的根本原因。习近平说:“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应对和经受住各种考验、化解和战胜各种危险的重要法宝。 ”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必须落实到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方面, 因为作风的好坏会直接影响群众对党的信任和判断。这就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党的领导干部,一方面要大力弘扬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 批评和自我批评以及谦虚谨慎、 不骄不躁、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等优良作风,坚持贯彻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 另一方面要坚决抵御各种不良风气的侵蚀, 与主观主义、 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以权谋私和奢靡之风等作斗争,从而通过作风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并最终形成以优良党风促政风带民风的新局面。
2.以加强改进党的工作作风为切入点,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将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放到突出位置来抓。 习近平指出:“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 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 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 失去血脉、失去力量。 ”[10]针对作风建设问题,中央出台了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并决定从今年下半年开始,用一年左右时间,在全党自上而下分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这些论断和举措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我党进一步加强和推进作风建设指明了方向。
改进工作作风的关键在于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一要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引导, 使他们从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从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 从以优良作风夯实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的战略高度来认识改进工作作风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和政绩观。 二要从制度上约束和规范党员领导干部的从政行为。 将党风建设与严格执行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结合起来,从具体事情抓起。三要探索党员领导干部工作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将党员领导干部个人的工作作风状况与其绩效考核相挂钩,建立合理、科学的考评和奖惩体系,把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标准, 促使他们改进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转变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坚决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
3. 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为推进重点,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人心向背决定着党的生存与发展。 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核心问题仍然是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不动摇,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动摇。 一要把改进作风同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结合起来, 同充分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经济利益结合起来, 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二要把改进作风与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结合起来,始终对腐败行为保持高压态势,规范权力的运行,保证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三要把改进作风与加强党群干群沟通结合起来, 激活干部下基层的传统并使之常态化, 实现党的各级组织、领导干部与群众的“零距离”接触,让决策层更全面、更直接、更有效地掌握社情民意,了解基层群众思想动态和关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真正做到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
[1]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
[2] 毛泽东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5] 邓小平文选(2)[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6] 江泽民文选: 第三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7] 十六大以来党的重要文献选编( 下) [C].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8] 江泽民文选: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9] 江泽民论加强和改进执政党建设( 专题摘编) [Z].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研究出版社,2004.
[10] 习近平同志在中共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