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疮的临床护理体会
2013-08-15王霞
王霞
压疮是一个多发性合并症,是指由于外力作用而使局部皮肤、肌肉和肌肉下层组织发生的损坏。评估患者压疮危险因素,采取有效预防及治疗措施,引导患者及家属积极主动参与压疮的防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选取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其间压疮患者30例临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30例压疮患者,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30~89岁,平均69岁;压疮分期:I期8例,II期18例,III期3例,IV期1例。
1.2 方法 I、II期避免局部组织受压、加强全身营养,对于创面,可采用常规无菌术清创换药,根据患者情况,可用碘伏涂擦局部皮肤,以促进血液循环,并起到消毒和收敛的作用。另外,应充分利用物理治疗,如氦-氖激光照射,氧疗、高频电疗等。积极处置原发病,如稳定脊柱骨折、控制糖尿病血糖等,为压疮护理创造良好条件。III、IV期压疮若发展快、创面大、无效腔深或久治不愈,应考虑手术治疗。术前应做好充分准备,包括改善全身营养状况、纠正贫血、控制感染和创面准备等。术中彻底切除压疮,然后根据创面大小,选择邻近部位的皮瓣修复压疮创面。压疮直径>3 cm时,切除压疮后可用转移皮瓣。
2 结果
30例患者中,治愈23例,好转6例,无效1例,平均治愈时间2~30 d。
3 护理
3.1 定时翻身 间歇性解除压力是预防皮肤长时间受压的主要措施,临床护理中应根据患者评估的情况制定翻身的时间与位体表。一般的患者翻身时间间隔为2 h变换一次体位,但长期卧床患者可通过评估其皮肤及全身情况来调整翻身的间隔时间:2 h翻身时如皮肤出现可见性充血反应在15 min内能消退则认为皮肤可以承受2 h的压力,如15 min内皮肤发红不消褪,翻身时间应缩短至1 h。
3.2 体位 侧卧30°体位能使患者避开身体骨突处部位,且每个受力点的位置的压力均小于毛细血管关闭压,降低了压疮的风险。30°侧卧体位有利于压力分散和血液流动,而90°侧卧体位,由于局部受力面积较小,可导致局部体重的压力超过毛细血管的压力,尤其是骨突处,引起血流阻断和缺氧,导致组织坏死。临床上要尽量避免将卧床患者长时间的抬高床头30°,以减少骶尾部的剪切力。如果患者因病情需要取半卧时,要在患者的臀下给予必要的支撑,以避免患者因向下滑行而产生剪切力。
3.3 皮肤护理 每天定时检查全身的皮肤状况,尤其是骨突受压处皮肤。患者皮肤过于干燥时,可适当给予不含香精的温和的皮肤润肤霜。持久排汗,如自主神经紊乱的患者,可使用吸收性强的材料改善患者湿度,避免使用爽身粉,因为粉聚集在皮肤表面可以引起额外的皮肤损伤。及时更换潮湿的衣服与床单、清洁皮肤,保持患者皮肤的清洁干爽,以减轻局部皮肤的摩擦力。当患者发生大小便失禁时,注意保护局部的皮肤免受粪水的刺激。
3.4 增加营养 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对预防压疮的发生十分重要,而临床研究也表明,合适的热量和蛋白摄入可以预防压疮的发生。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合适的热量与蛋白质饮食。在增加蛋白摄入时,必须评价肝功能和肾功能,在肝肾功能不良时,可通过保证患者获得足够的热量来降低蛋白的摄入。必要时,请营养师会诊,全面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制定合理的饮食。对于不能由口进食的患者,给予鼻饲注入机体的各种营养物质,以保证患者的营养需要。同时,监测患者的摄入与排出,以保持机体营养的动态平衡。
3.5 疮面护理 采用自溶性清创与外科清创相结合的方法清除坏死组织。对于松软的坏死组织给予了外科清创,经过敷料的自溶性清创后,再清除松软的坏死组织。由于患者家属不愿意行细菌培养,白细胞稍高,患者不发热。因此伤口局部给予双氧水清洁后再用生理盐水清洁,伤口异味去除。患者进行了全身使用抗生素治疗。由于伤口渗液量较多,给予藻酸盐敷料吸收渗液,同时也可行自溶性清创。伤口肉芽组织生长良好时,渗液仍然较多,但有部分上皮生长,此时改为泡沫类敷料外敷。彻底清洁潜行后,填充藻酸盐敷料至潜行的基底。由于患者尿失禁浸渍伤口,给予暂时留置尿管,同时进行失禁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