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帕金森病80例临床治疗体会
2013-08-15段伟罗德欣王洪慧孙德娟
段伟 罗德欣 王洪慧 孙德娟
帕金森病(PD)又称震颤麻痹,是老年人中常见的锥体外系统疾病,主要病变在黑质和纹状体,及与其有关的神经递质减少。发病率较高,临床主要特征为进行性运动徐缓、肌强直、震颤及姿势反射障碍。起病缓慢,逐渐进展,病程数年至数10年。震颤麻痹因病因不明,治疗较困难,以药物治疗为主,且需长期服药。选取临床2011年3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80例老年帕金森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满意,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11年3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帕金森患者80例,男55例,女25例,年龄59~82岁,平均年龄62岁。均符合帕金森病及帕金森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1]。病程5个月~10年,均有不同程度的震颤、行动障碍、肌强直和运动迟缓。
1.2 方法 对于早期、轻型患者,常用抗胆碱能类药物安坦(盐酸苯海索)2~4 mg,3次/d;东莨菪碱0.2~0.4 mg,3次/d;③开马君,每次5~10 mg,2次/d。多巴胺替代疗不宜过早应用,应从小剂量开始达到最小有效剂量维持,出现异常运动现象,随时调整用药。美多巴 (含左旋多巴0.2 g,苄丝肼0.05 g)0.125~0.25 g,2~3次/d;帕金宁或息宁 (含左旋多巴200 mg,卡比多巴50 mg)应用剂量1片,2~3次/d。早期、轻症患者或作为左旋多巴增效剂,金刚烷胺0.1 g,3次/d。
2 结果
药物治疗能使患者的症状在一定时间内获得不同程度的好转,80例患者经治疗,有效35例,占43.75%。
3 讨论
帕金森病多数起病缓慢,逐渐加重,晚期患者可出现肌萎缩、关节挛缩畸形、骨质疏松、心肺功能下降、周围循环障碍、营养不良、压疮和位置性低血压等并发症[2]。患者常丧失日常生活能力,因此,早期康复训练和晚期护理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十分重要。起病隐匿,缓慢进展,逐渐加重,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步态异常。帕金森病因未明,但依据其与其他疾病之间的关系,可分为原发性帕金森和继发性帕金森。
震颤占PD首发症状60%~70%,常由一侧上肢远端(手指)开始,逐渐扩展到同侧下肢及对侧肢体,最终可扩展到身体的其他部位,包括下颌、口唇及头部等。震颤难以用意识控制,一侧肢体的紧张和放松,可加重另一侧肢体的震颤。在早期,震颤可限于单侧,逐渐波及对侧。部分70岁以上发病者可不出现震颤。患者随意运动减少或消失(运动不能),表现为运动迟缓和姿势变化困难。手指精细运动如穿针、扣纽扣等困难。头面部肌肉受影响时,可出现音量降低,呈低音调,说话时缺乏节律性变化。患者动作的起始和停止困难,运动时出现平衡障碍。患者迈步后即表现为一系列踌躇的小步,停止时,为了防止向前跌倒,会代之以一连串的快速小步态(慌张步态)。行走缓慢,上肢的前后摆动减少或完全消失,拖曳样步态,上肢屈曲内收,躯干略向前弯曲。转弯时,为了保持平衡,患者会以一系列小碎步带动躯干和头部一起转弯。PD的肌强直与锥体束损伤时的肌张力增高不同,它既累及屈肌,又累及伸肌。如患者合并有震颤,检查时可感到在均匀的阻力上出现断续的停顿,肌强直可累及全身,导致患者出现特殊姿态:头部前倾,躯干俯屈,肘关节屈曲,腕关节伸直,前臂内收,髋及膝关节均略为弯曲,指间关节伸直,手指内收,拇指对掌。肌强直严重者可因血供受阻引起肢体和关节的疼痛。
PD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因其发病原因不明,治疗多从调整神经递质的平衡和保护受损神经元着手,应用抗胆碱能药物和改善多巴胺(DA)递质功能药物,改善患者症状。因这些药物只是对症治疗,患者需终身服药。抗胆碱药抑制乙酰胆碱的作用,从而相应提高多巴胺的效能,纠正两者的失调。对震颤和强直有一定效果,但对运动障碍效果不明显。主要副作用有口干、视物模糊、便秘、排尿困难等。常用药物有苯海索、丙环定、苯甲托品等。
目前临床上常见左旋多巴与外周多巴脱羧酶抑制剂制成复方制剂,减少其外周副作用,增强疗效。临床常用剂型有标准片(多巴丝肼、卡比多巴-左旋多巴)、控释片、水溶片(弥散型多巴丝肼)等。多巴胺受体激动剂临床上常与左旋多巴复方制剂联合使用,常用药物有溴隐亭、培高利特等。其中溴隐亭为多巴胺 D2受体激动剂,对D1受体有微弱拮抗作用。而培高利对多巴胺D1和D2受体均有激动作用。
[1] 吴江.神经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59-269.
[2] 蒋雨平,王坚,丁正同,等.原发性帕金森病的诊断.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6,14(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