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口译中显型文化和隐型文化及其口译策略
2013-08-15姚艳波
姚艳波
(浙江海洋学院 外国语学院,浙江 舟山 316022)
社会语言学家认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又深深植根于语言,因而学习语言时不可忽略语言所承载的文化。早在1921年美国语言学家萨皮尔(Sapire)就在其著作《语言论》中指出:“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1]因此,翻译是语言的翻译,更是文化的翻译。当代英国翻译理论家苏珊·巴思内特曾经把语言比喻为文化这个有机体中的心脏,心脏固然重要,但它必须与有机体相互作用才能使生命得以延续。她说,如同在做心脏手术时人们不能忽略心脏以外的身体其他部分一样,我们在翻译时也不能冒险将翻译的言语内容和文化分开来处理。[2]中国的语言学家赵元任先生曾指出翻译的实质是文化的翻译。[3]王佐良先生也认为翻译时译员处理的是个别的词,面对的则是两大片文化。[4]这些观点同样适用于口译。虽然口译有别于笔译,但是口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译员面对的不仅仅是语言的差异,更是文化的差异。
一、显型文化(overt culture)和隐型文化(covert culture)的分界
文化是一个广泛而且抽象的概念,“包括实物,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余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5]。怎样才能把比较抽象的文化概念具体化呢?文化是否也像语言一样具有自己的结构系统?1945年法国人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Levi Strauss)发表了《语言学的结构分析与人类学》,把社会文化现象视为一种深层结构体系来表现,认为文化与语言一样是有结构的,可以细分。[6]比如,翻译家Nida先生把翻译过程中的文化问题分为以下五类:生态学文化问题、物质文化问题、社会文化问题、宗教文化问题、语言文化问题。[7]刘宓庆先生将翻译中的文化系统结构划分为五个层次,物质形态层、典章制度层、行为习俗层、心理活动层和语言文化层。[8]
这些分法都有一定道理,在特定的场合确能说明问题,但也有其局限性。如Nida的分类对翻译过程中文化信息的处理具有指导意义,又没有说明源语文化和译入语文化的差异。
跨文化交际学的创始人霍尔(E·Hall)对文化结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他曾在《无声的语言》一书中指出:“文化存在于两个层次中:公开的文化和隐蔽的文化。前者可见并能描述,后者不可见甚至连受过专门训练的观察者都难以察知。”[9]这种观点也得到了中国学者的响应。刘守华教授于1992年提出“将文化区分为显型与隐型两大类。隐型文化具有抽象性,常常不为群体的多数人所认识,需要文化学家从人类精深微妙的自我意识深处去探寻”。[10]
什么是显型文化?什么是隐型文化?莱文(Levine)的阐述有助于我们深刻地理解这两个概念。他把文化比喻成一座漂浮在海上的冰川(an iceberg)。我们能看到的文化犹如海面上的冰川,而隐蔽的文化犹如海面下的冰川。[11]
浮在海面上的是文化的表层,如语言、食物、衣服等等;隐藏在海面下的是文化的深层,如信仰、价值观、态度、观念、习俗等等。文化的表层是显而易见的,深层则不易发现,如我们价值观念的不同。
顾嘉祖先生也持类似的观点。他认为显型文化主要是指“已暴露的物质文化,包括服装、道路、建筑物、饮食、家具、交通工具、通讯手段、街道、村庄等”。隐型文化主要指“软文化,即精神文化,包括隐藏得很深的软文化及隐蔽在物质文化中埋藏得相对较浅的软文化两种”。例如一个外国人经过一座富于重大历史意义的建筑物,这座建筑物本身体现的是显型文化,而一个外国人会漏掉的隐藏在这座建筑物中的文化就是隐型文化。[12]
顾嘉祖认为隐型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念。关于价值观念,西塔拉姆(Sitaram)曾研究过不同文化的价值体系。根据他的研究,价值体系包括30个子项。此外,他还把这30个子项按其在西方文化、黑人文化、东方文化、非洲文化和穆斯林文化中的重要程度作了分类。西塔拉姆的文化价值分类表清楚地反映了东西方文化中价值观念的差异。譬如,西方文化在个性、金钱、救世主、标新立异、进取精神、尊重青年、效率、坦率、守时这几项名列第一,而东方文化在这九项较弱。东方文化在感激、谦虚、因果报应、集体责任、尊重长者、好客、土地神圣感、和平这八项名列第一,而这八项却是西方文化的弱项。[13]
价值观念的不同必然构成理解障碍,西塔拉姆的文化价值分类表为口译等跨文化交际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二、文化的异化处理和归化处理
口译活动是跨文化交际行为,必然体现着两种不同文化的碰撞。对源语文本中的文化该作如何处理?是以源语文化,还是以译入语文化为准绳?
施莱尔马赫指出,翻译可有两种途径,一是尽可能地不扰乱原作者的安宁,让读者去接近作者;另一是尽可能地不扰乱读者的安宁,让作者去接近读者。[14]
如果“尽可能地不扰乱原作者的安宁,让读者去接近作者”,那么主张的是文化的异化处理;如果“尽可能地不扰乱读者的安宁,让作者去接近读者”,那么主张的是归化的处理。文化因素异化的处理有利于源语文化的输出,而归化处理,则保证了听众对译文接受的顺畅,有利于交流的顺畅。当然,对文化信息的处理,也有采用灵活原则,如德国功能学派,主张翻译是目的性交际行为,如何翻译应当取决于具体翻译活动的具体目的。
我们认为,在以及时性、直接性等为主要特征的口译活动中,对口译中的显型文化和隐型文化,译员可以分别采取异化和归化的口译策略。
三、显型文化的异化口译策略
对口译中的显型文化,译员一般可以采用解释性或增补性的异化口译策略。
例1:京剧中的“生、旦、净、丑”其实不过是角色分类而已。
原文中的“生、旦、净、丑”表现的是中国表演艺术中特有的角色分类。为了使外国听众明白其包含的文化信息,译员可以采用解释性口译策略,译为“Sheng,Dan,Jing and Chou are in fact terms for different roles in Beijing Opera.Sheng is the positivemale role;Dan is the positive female role,while Jing is the supportingmale role with a striking character and Chou is the clown or a negative character.”在译文中,“生”解释为“男性正面角色”,“旦”为“女性正面角色”,“净”为“男性配角”,“丑”为“小丑或反面角色”。这样的解释性译文能够很好地帮助英语听众理解中国的京剧艺术。
例2:二胡在京剧中广泛地使用。
原文中的“二胡”是中国独有的乐器,如果译员直接使用音译的方式“Erhu”,便无法向听众传递“二胡是一种乐器”这一信息,因此译员最好译为“Erhu,a traditional Chinesemusical instrument,is widely used in Beijing Opera”。在这一译文中,译员解释了“二胡”是“中国传统的乐器”。
例3:明代郑和“七下西洋”,把中国文化传向远方的国度。
译员把原文译为:“In the Ming Dyansty(1368-1644),Zhenghe,a famous Chinese navigator,led a fleet to what people called the‘theWest Sea’seven times,spreading the Chinese culture to the distant land.
原文中的“明代”是中国传统的纪年方式,为了使西方听众能够了解具体的时代,译员增补了公元纪年时间,从1368年至1644年。此外,在介绍“郑和”时,译员增加了“郑和”是“中国著名的航海家”这一信息。
类似的口译策略也在温家宝总理每年两会后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
例4:中国有一句古话,召远在修近,避祸在除怨。这是管子的话。
译员:As the ancient Chinese philosopher Kuan-tzu observed,“Towin distant friends,one needs,first of all,to have good relationswith his neighbors.To avoid adversity,one needs to ease animosity.”
在例4中,译员对“管子”增补了“中国哲学家”的信息。
从以上的例子中可以看出,为了交际的成功,对于显型文化译员一般采用解释性或增补性口译策略,这样既可以帮助听众理解源语,也可以输出源语的独特文化。
四、隐型文化的归化口译策略
隐型文化,顾名思义,是一种隐蔽得较深,外表上不易被察觉的文化。在源语文本中发现和揭示以价值观念为核心的隐型文化是口译的重点和难点。
譬如,东方文化特别注重谦虚,人们在说话的时候总是尽量谦卑,于人惟恐礼数不周。因此汉语中有很多词汇表示自谦,如“寒舍”、“薄酒”、“拙做”等,这反映了中华民族把谦虚作为美德传统。但是,这些谦称词在英语中很难找到其相应的对等词。而欢迎客人时主人常说的“蓬荜生辉”中的“蓬荜”绝不是译成“my shabby or humble house”就可以应付的。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在口译现场交换礼物时,中方主人即使递上一份丰厚的礼物也会说“区区薄礼,不成敬意”。在设宴招待外宾时,面对丰盛的晚宴,主人常说“几个小菜,请大家随便吃点儿”。宴会结束时,主人的结束语一般都是“招待不周,请多多包涵”。在会议发言时,发言人一般首先自谦一番:“准备得不好,谈点粗浅的见解,不对之处,请大家指正”。
当然,对源语文本中的隐型文化的觉察和识别只是口译的基础。在处理隐型文化时,尤其是以价值观为核心的隐型文化时,为了保证交流的顺畅及时,译员一般是以译入语文化为准绳的归化口译策略。
例5:(中方迟到了十分钟):既然大家都到齐了,那我们开会吧。
在中国的文化中,尤其是权势高的人,一般不采取直接道歉的方式或者拒绝直接道歉,认为道歉有损自己的尊严或面子。而在西方文化中则注意直接道歉,因为他们认为无论是上级还是下级只要冒犯了别人就等于侵犯了别人的权益,就必须直接道歉。此外,与东方文化语境中的人相比,西方人更注重守时观念。因此,在这例子中,译员先译成“I’m sorry.I am late.”更有利于双方的交流。
同样的,“这是区区薄礼,不成敬意”译成“This is a gift for you.Hope you like it”,而不是在加上“a small gift”。“招待不周,请多多包涵”可译成“Hope you have had a pleasant time”或者“Hope you have had a nice evening”。“几个小菜,请大家随便吃点儿”译成“Please enjoy yourself”。“准备得不好,谈点粗浅的见解,不对之处,请大家指正”译成“I would like to share with you my observations”等等。
“您年长,您先前”体现的是东方文化对长者的尊重,但是在西方文化中人们不愿意被认为年老。所以,译员不可把原文译成“You are old.You go first”,一句“Please go ahead”就能达到交流目的。当然,在时间允许的时候,译员可以解释东方文化中“尊老敬老”的传统。
东方文化在人际交往中特别注重礼仪,所谓“礼多人不怪”,言语中透露着客气和尊重,因此在征求意见时会说:“请多提宝贵意见。”但是,如果译员译成“Please give us your valuable comments”则不符合译入语的文化,因为“Please give us your valuable comments”给人的感觉是“你提出的意见必须是宝贵的”。因此,较妥当的译文是“We would like to hear your comments”。
显型文化和隐型文化这两个概念对于跨文化的口译活动具有指导意义,因为口译不但是跨语言的交流活动,同时也是跨文化的交流活动。口译者不但要精通源语和译语两种语言,而且还要了解两种文化,能够识别不同文化中的显型文化和隐型文化。此外,由于口译具有及时性、直接性等特点,译员在口译实践活动中应该对显型文化和隐型文化采取不同的异化或归化口译策略,尤其要提高对以价值观念为核心的隐型文化的敏感度,从而实现成功的跨文化交际行为。
[1]Sapir,E.Language: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Speech[M].New York:Harcourt Brace&Company,1921.
[2]Bassenett,S&Lefevere,A.Constructing Cultures:Essays on Literary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3]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M].吕叔湘,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4]王佐良.翻译:思考与试笔[M].北京:外语与教学研究出版社,1997.
[5]爱德华·秦勒.原始文化[M].连树声,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6]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M].张祖建,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7]Nida,E A.Language and Culture——Contexts in Translating[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8]刘宓庆.文化翻译论纲[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9]霍尔.无声的语言[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65.
[10]刘守华.文化学通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7.
[11]Levine,D R.Beyond Language: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for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M].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 Hall,1982.
[12]顾嘉祖.从文化结构看跨文化交际研究的重点与难点[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1):45-48.
[13]Sitaram,K S&Cogdell,R T.Founding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M].Columbus,Ohio:Charles E.Merill,1976.
[14]Munday,J.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M].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