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编撰简志的体会
2013-08-15韩明武
韩明武
(黑龙江省地方志办公室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自2011年4月至今,笔者参与《黑龙江省志简编》(原称《黑龙江简志》,2012年《黑龙江简志》(初稿)完成后,将其改为《黑龙江省志简编》(以下简称《简编》),但其内容和结构仍严格遵循简志体例)编纂工作已经二年有余。目前,《简编》编纂工作接近尾声。在2011年《黑龙江简志》(试写稿)完成时,笔者根据编纂实践撰写了《试谈编纂简志的几点体会》一文。现在看,笔者当时对于编纂简志的认识,不免肤浅。随着编纂工作的不断推进,对于简志编纂的认识逐步深化,笔者较当时又有了新的体会和感受。现将其诉诸笔端,借以就如何编撰好再生性简志这个命题与志界同仁共同进行探讨。
一、化繁为简转化难
编纂再生性简志,就是化繁为简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诸多困难。通过编纂实践,笔者感到在简志编纂过程中遇到较大的难点集中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分门别类难。再生性简志是对繁志的再加工。由于繁志篇目设置已经较为科学合理,在此基础上打破原有结构再进行分门别类,显然具有一定的难度。以《简编》为例,《简编》是对首轮《黑龙江省志》按照志书体例进行缩编。要进行缩编首先要对繁志内容分门别类。首轮《黑龙江省志》共有78卷、100部分志。打破原有结构,将如此众多门类目分类已经较为科学的内容进行科学分类,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并且由于首轮《黑龙江省志》中部分分志的篇目设计尚不够科学合理,给分类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如水利志设七篇,其中区域水利建设、其他水利建设篇与防洪除涝、灌溉篇内容互有交叉。再如,首轮志书设有轻工业志。这是按照当时的分工体系确立的。而按照现在的社会分工体系,轻工业泛指日用消费资料生产的部门。轻工业概念的外延则大大超出了原繁志记述所涵盖的范围。首轮《黑龙江省志·轻工业志》中所记述的内容并未囊括日用消费生产的所有部门。并且首轮《黑龙江省志》中还设有纺织志、烟草志等轻工业门类的分志。按现有分工体系,轻工业与纺织工业、烟草工业之间并非并列关系,而是种属关系。类似这种因历史原因造成的分类不当给《简编》中内容科学分类又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二是删繁就简难。以《简编》为例,《简编》是在首轮《黑龙江省志》基础上删繁就简。首轮《黑龙江省志》横陈百业,纵述千秋,内容含量多,涉及范围广,历史跨度长。首轮《黑龙江省志》总字数近7000余万字。将这么大体量的一套丛书缩编为一部仅100余万字的1部志书,可以想见其删减难度之大。而且转化后的《简编》还要做到文约事丰,血肉丰满,成为一个有机组合的整体,则进一步增大了难度。
三是合成统一难。以《简编》为例,《简编》是先将首轮《黑龙江省志》各部分志缩编后,再按同一风格进行合成。首轮《黑龙江省志》虽然设置了《总述》,对全部分志进行了统揽,对各部分志之间沟通联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各部分志彼此之间的联系仍不够紧密,尚不能连成一体。并且原有的排列顺序与当下的社会分工实际不相吻合。故此将首轮《黑龙江省志》缩编后有序有机地合成一体,具有一定的难度。另外,由于参与首轮《黑龙江省志》编纂的部门人员众多,众手成志,必然导致首轮志书风格不尽一致。《简编》在合成的同时要将编纂风格归于一统,亦具有一定难度。
二、方法适用当解难
笔者认为要想编纂好简志,必须化解和处理好困扰编纂工作的难题。在编纂实践中如果采用可行适用的方法,这些难题或许迎刃而解。
一要广借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只有广泛借鉴他人经验,才能取百家之长,以此化解在编纂中所遇到的难题。在编纂实践中,《简编》编纂人员能够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借鉴。一是从先行实践中借鉴。在编纂实践中,包括笔者在内的《简编》编纂人员,始终注重借鉴先行开展编纂简志工作单位的先进经验。在《简编》编纂工作启动前,编纂人员根据志办领导的安排,集体赴先行开展简志编纂工作的大连市史志办学习考察,求取编纂简志的先进经验。通过考察学习,启发了编纂简志的工作思路。同时,在编纂方法步骤及篇目设计等方面都学习借鉴到极其宝贵的经验。二是在研修学习中借鉴。在《简编》编纂工作进行得如火如荼之际,志办领导组织全体编纂人员赴北京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第三期高级研修班学习。虽然国史与地方志之间有所区别,但国史的编修指导思想、编修方法非常值得《简编》编纂工作借鉴。在学习培训中,编纂人员亲身领受到大家风范,开阔了视野,进一步拓宽了编纂思路。三是从已成简志中借鉴。编纂人员通过多种方式搜集到《古代黑龙江简志》、《江苏省志简编》、《南京简志》、《吉林市简志》等国内业已出版的简志(简编)。学习借鉴他们在篇目设计、竖写方法等方面的优长与不足,因而在编纂工作中选取了捷径,从而有效地缩短了编纂进程。
二要深研读。《简编》从体例上属于再生性简志,那么繁志即为其第一手资料。简志篇目应当根据繁志的内容来进行设置。通过编纂实践,笔者感到,只有对繁志进行深入研读,才能对其内容进行透彻剖析,进而为简志选好要项和找准主线。在此基础上设计篇目,才能保证篇目设计科学合理,从而为简志编纂奠定坚实的基础。笔者认为,篇目未设置好之前,不宜展开竖写。通过编纂实践,笔者感到,只有在研读繁志上做足功课,在篇目设置阶段甚至不惜多次反复,使设置的篇目逐步趋于科学合理,在此基础上开展编纂,才不会有较大的反复。否则,在篇目尚未设置好的情况下就仓促上阵展开竖写,待到志稿完成后,必然还要再回过头来对篇目结构进行大幅度调整。而且由于结构被巅覆,内容则要相应重新组织,如此无异于重新编撰。这样则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时间和精力的大量浪费,以致劳而无功。笔者以为,要想编纂工作进展快,效率高,就应该想方设法聚合正能量,竭尽全力避免无用功。在进行篇目设计前,必须对繁志进行全面深入的研读。只有如此,才能保证篇目设置科学合理,篇目整体框架结构设计才能经得起检验。简志编纂工作才不致反复。
三要善摆布。简志编纂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组织者妥善摆布好各项相关工作,才能保证简志编纂有条不紊地展开。回顾编纂《简编》的历程,笔者感到,志办领导作为《简编》编纂工作的组织者,能够自始至终对编纂工作进行合理摆布。《简编》编纂工作按照考察学习、试写(《简编》篇目设计)、试写稿(《简编》篇目)评议、分纂、总纂、《简编》(初稿)评议的步骤循序渐进地逐步推进。同时,在编纂工作实时进行的动态情况下,志办领导及时协调工作进度。在试写稿(《简编》篇目)评议后,根据评议意见,及时充实了编写队伍,加强了编写力量,适时将工作任务进行了调整。由于对编纂工作进行科学摆布,使编纂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编纂人员仅用了不足两年的时间即将《简编》(初稿)编纂完成。
三、抓住关键才排难
通过编纂实践,笔者感到,只有抓住关键环节才能全面破解和排除简志编纂的诸多难点。对于简志编纂而言,横排到位和竖写有序是较为重要的要求。因此,从抓住要项和抓准主线入手,即抓住简志编纂工作的关键。
一要抓住要项。横不缺项是志书体例的重要要求之一。对简志而言,在篇目设置上不能象繁志那样历历尽数,但要项绝不能缺失,简志应该做到横不缺要项。抓住要项即把握住行业的主流。繁志中一般设有机构队伍、教育管理等篇(章),笔者认为,这些内容相对于主要内容来说,并不重要,因为行业的发展看主流,所以简志大部分章、节可不设这一竖写单元。如乡镇企业志设有企业体制、产业结构、产品流通、经营管理、机构队伍等五篇,笔者认为产业结构篇中工业企业、农业企业、建筑安装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服务业等章所记述的内容应为乡镇企业的主流。故将其确定为要项,在《简编》“乡镇企业”节下设“乡镇工业”、“乡镇农业”、“乡镇建筑安装业”、“乡镇交通运输业”、“乡镇商业服务业”五目。又如,《黑龙江省志·建设志》中“建筑编”原设有八篇,笔者认为“建筑工程”、“建筑设计”、“建筑施工”、“机械化施工”这四篇所记述的内容应为建筑行业的主流,故将其确定为要项。在《简编》中建筑一节下设三目,即工程、设计、施工。笔者认为,对于再生性简志而言,要根据行业特点来选取要项,切忌采取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选取要项要因事而宜。如《简编》“文化篇”中“科学文化团体章”,这一章的三节内容为首轮《黑龙江省志·科学文化团体志》中“科学技术协会编”、“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编”、“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编”三编简化而来。对科学文化团体而言,组织机构是其开展工作的主要形式。组织机构的内容恰是其行业主流,如果将其组织机构内容删掉,则缺失了重要的主项。
二要抓准主线。通过编纂实践,笔者感到只有抓准主线在简志竖写中才能做到以时为序。由于简志是繁志的缩编,以《简编》为例,《简编》中大部分是将一部繁志缩编为简志中一节。而《简编》中最小的竖写单元为子目一级,与此相对应,繁志中章以下层次无法在简志中体现。故此只有将繁志中章下各节内容提要钩玄后,才能简化为简志中最小的竖写单元。而将其提要钩玄后,相应的就要重新选取主线。笔者认为,主线是由关键的时间节点连接而成的。选取主线关键在于找准关键的时间节点。由于简志中竖写单元是由繁志多层次的内容缩编而成。要想找出竖写单元的关键节点,就要对与简志相对应繁志内容原有的关键节点进行综合研判,来选取新的关键时间节点。通过编纂实践,笔者认为,要想找准这些关键的时间节点,必须至少将繁志中的章做为一个单元整体,找出这一章(或更高层次)下各节(或节以上)所记述事物产生的共同起点,整体发生重大变化的转折点,截止到记述下限时这类事物的整体发展概况。只有找准了关键时间节点,才能确定主线,这样在竖写中便可做到以时为序。
四、科学统筹方去难
通过编纂实践,笔者感到,全篇合成一体,风格保持一致是简志编纂工作面临的较大的难题。笔者认为,要想解决这一难题,只有通过科学统筹才能得以实现。
一是全面统揽促合成。一方面要妥善处理好横向和纵向的关系。笔者认为,横向上的联系不仅要通过篇目结构来维系,还要通过概述和篇(章)下序来进行统揽。如果不设概述、篇(章)下序,各部分内容之间就缺少联系,结合在一起显得不够协调自然。如设置概述、篇(章)下序后,则可通过概述、篇(章)下序将全篇和各篇(章)的主要内容加以概括,以此层层统揽,将各部分内容进而合成有机统一的整体。而纵向上的连接则要通过主线牵引辅以必要衔接来实现。通过编纂实践,笔者感到,在纵向上必须处理好前后文之间的过渡衔接。如果不加衔接,则前后文之间连接不够顺畅,给人以矫揉造作之感。将全篇统揽的另一方面则要妥善处置相互交叉内容避免重复记述。通过编纂实践,笔者感到,对于交叉的内容应着眼于全篇,将有关内容集中记述于一处,可以避免出现内容重复的情况。如有关环境保护的内容,在《简编》经济篇中就有三处,涉及“林业”节中“自然保护区”目、“畜牧”节下“放牧”目、“环保”节中涉及“生态环境保护”。同类事物在不同章、节中分头记述必然产生交叉重叠。笔者在编纂过程中,将这些分头记述的内容合并一处予以记述,从而有效地避免了交叉重复。
二是全程协调求统一。通过编纂实践,笔者感到,要保证简志风格一致,在编纂过程中必须适时协调。首先应确立标准,让承编人员能够按照统一标准进行编纂,为全篇编纂风格一致打下基础。其次,在编纂过程中编纂人员之间应互通有无,及时修正偏差,确保在动态的编纂进程中保持风格一致。最后,由总纂一支笔将全篇风格进一步统一。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只有以正确的理论作指导,在实践过程中才不致盲目。笔者认为,要想完成编纂简志这一系统工程亟待相应的科学编纂理论作为指导。目前,这方面的理论空白。实践出真知,笔者通过近三年的简志编纂实践,在探索编纂简志的正确路径上进行了初步尝试,这些尚不成熟的经验或许能为简志编纂理论的形成提供点滴帮助。相信不远的将来,经过志界同仁在编纂简志实践道路上的共同探索和不断总结经验,一定会填补简志编纂理论这一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