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中国梦”,制度保障——论述以十八大理论和“中国梦”精神为指导,建立健全方志年鉴文化工作的制度保障
2013-08-15陆奇
陆 奇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描绘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发展的宏伟蓝图,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并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这段重要论述进一步彰显了制度建设对于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为此,十八大又一次实施了“党中央10年集体交班,集体接班制度”。
论“中国梦”,基本理论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总书记在现场讲话中,对“中国梦”做出了定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大的梦想。“中国梦”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高度凝聚了中华儿女共同的心声。
学习与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倡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基本思想内涵,主要包括:其一,历史由来。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二,人民期待。经过几千年的沧桑岁月,把我国56个民族、13亿多人紧紧凝聚在一起的,是我们共同经历的非凡奋斗,是我们共同创造的美好家园,是我们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而贯穿其中的、更重要的是我们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其三,本质内涵。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其四,实现途径。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其五,建成小康。去年11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了中国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蓝图。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其六,实干兴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极大激发了全国各族人民的热情。中国梦的实现中国梦需要的是行动和实干,需要13亿人民共同奋斗,需要每个人脚踏实地干好自己的事情。其七,国际影响。中国发展强大了,对世界和平发展是促进是贡献而不是威胁。正如外电所云:“展示新一届领导班子执政思路,让世界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中国梦’”。
习近平同志倡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是对“中国梦”时代命题的深刻解读,体现既充满着厚重的历史底蕴,又洋溢着豪迈的“中国自信”,为团结凝聚中国各族人民创造美好未来指明了前进方向。实现“中国梦”的战略思想,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在中国和世界已经引起很大热议与反响,已经焕发起13亿人民共同奋斗的决心和行动。“中国梦”的思想理论与前几届党中央倡导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样,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标志性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中国梦就是人民的梦,是时代的号角,人民的向往。它令13亿人民和亿万家庭备受鼓舞,更让家庭每个成员对未来充满憧憬和希望。是的,每个人都有美好的梦想,每个家庭都有幸福的梦想。但不论是每个人的梦想,还是每个家庭的梦想,都与国家的梦想、民族的梦想密不可分、息息相关。正向很多人所说的:“中华民族正在全面建成小康、走向伟大复兴,我们家的梦想也会与祖国和民族的梦想共同前行。”
毋容置疑,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个伟大战略目标理论与实践的产生和实施过程,地方志和年鉴文化将会给予不断地完整地记述。
中国特色,制度建设
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1992年在他著名的“南方谈话”中指出:“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在这个制度下的方针、政策,也将更加定型化。”这是邓小平对于他所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其中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战略思考。
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经过9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成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制度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的范畴,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成果体现,也是人类社会运行的必要条件。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保障。当今人类社会的制度形态主要有两种,即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这两种制度形态各自又是由根本制度、具体制度等不同层面构成的制度体系。从人类发展趋势看,社会主义制度比资本主义制度具有先进性。从制度的现实状况看,任何制度都有弊端和不足。我们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加强制度设计、推进制度创新、强化制度执行,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而根本体现。
在改革开放30多年进行的开展地方志工作中,从国家到各个地方都制定了一系列各方面的方针政策,有力地促进和保障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地方志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对于我国的现行制度做了全面概括的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所形成的三个最鲜明特色给予精辟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长期实践形成的最鲜明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体现,是推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障。在我国这样一个拥有13多亿人口、经济基础比较落后、发展不平衡的发展大国建设社会主义,如果没有制度保障,就无法成功。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之所以能够吸引世界众多的目光,“中国奇迹”、“中国崛起”甚至“中国威胁”之所以成为国际热议的话题,不仅在于我们取得了辉煌的发展成就,走出了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而且在于形成了独具优势的制度体系。
推进制度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特色鲜明、富有效率的,但还不是尽善尽美、成熟定型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还会不断出现新的矛盾和问题。这就要求制度建设必须紧跟实践步伐、紧扣时代脉搏,深刻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发展阶段,既坚持和完善现有制度,又从实际出发及时制定新的制度,以满足经济社会和人的发展需要。应坚持把制度创新与实践创新、理论创新有机结合起来,重视科学理论对制度创新的指导作用,始终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发展稳定的伟大实践,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既尊重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又积极借鉴国外制度建设的有益经验,要善于把实践中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及时全面地上升为规章制度,使各项制度始终保持活力,让广大领导者、管理者和群众接受并喜欢。
强化制度执行。各项制度建立之后,严格执行就是关键。恩克斯说:一打好的纲领不如一个行动。习近平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李克强说: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我们要真抓实干、求真务实,就是在认真执行规章制度,也可以创造性地执行。如果不尊重制度的权威性,不注重制度的执行,制度就会形同虚设、成为一纸空文。那种“显规则”干不过“浅规则”、“讲规则”干不过“讲关系”、“一把手,一言堂”等的不良现象,严重损害了制度的权威性与有效性。解决这一问题,首先是各级领导应率先垂范,必须树立制度权威,严格按制度办事,不断提高对制度的执行力,讲求办事的效率,对违反制度者绝不姑息。为此,应当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机制,始终坚持“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促使广大干部党员群众敬畏制度,按制度办事,使制度真正发挥作用。
中国修志,制度保障
李铁映同志在为《中国方志通鉴》作序指出:“方志编修是中国传统的文化工程,是伴随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永不断章的光辉事业。”众所周知,中国特质地方志文化发展之所以连绵不断,各个时代从中央到地方政府的主导、组织、投入、出版、利用等是一个根本的因素。因此,地方志文化不愧为官责、官修、官书、官学。为此,各个朝代的中央政府几乎都制定出纂修地方志的规章制度,以保障定期普修、代代相传。方志文化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期间,数经战乱而不中断,多次改朝换代而不泯灭。
据《中国现代方志学》载,东汉光武帝刘秀为彰显他的家乡,下令撰修《南阳风俗传》,开启后世官修方志书之先河。而真正普遍官修方志则始于隋代。据《隋书·经籍志》记载:“隋大业(605—618)中普诏天下诸郡,条其风俗、物产、地图,上于尚书。”故隋代有《诸郡物产土俗纪》151卷,《区宇图志》129卷,《诸州途经集》100卷。自此以后,历代当政者竞相效仿,由朝廷诏令编纂地方志。
唐代,纂修图经制度比隋朝更加健全完整。由皇帝下诏,全国各州府每三年(一度改为五年)一造图经,送尚书省兵部职方。这样,修志就成为一种制度。
宋代,方志编纂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经过五代十国时期的长期战乱,国家典籍沦亡殆尽。为了巩固和加强封建统治,北宋政权建立后,对包括地方志在内的文化典籍的征集和编纂特别重视。它承袭了唐代三年一造图经的制度,三令五申,命天下州郡编造图经,纂修志书,规定“凡土地所产、风俗所尚,具古今兴废之因,州县之籍,逢闰岁造图以进”。到北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朝廷还设置了中央修志机构—九域图志局,成为官方设局修志的开端。
元代,虽然是少数民族统治政权,但修志传统并未中断。元世祖曾下令纂修全国一统志,前后用了28年的时间纂辑成《大元大一统志》755卷,后增为1300卷,成为明、清两代官修总志的蓝本。
明代,修志成就很大。当时的统治者认为,“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朱元璋称帝不久,于洪武三年(1370年)下令编修《大明志书》。明永乐十年(1412年)令“天下郡、县、卫、所皆修志”。为了统一规格体例,具体规定了修志事项,这种做法前所未有,从而使各省、府、州、县普遍修志,有的再三修撰。
清代,是我国方志发展的鼎盛时期。清代历朝皇帝对修志事业极为重视。康熙、雍正和乾隆都亲自过问地方志的编纂。康熙十一年(1672年)诏谕各州县分辑志书,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始修《大清一统志》。雍正七年(1729年)严令各省都修志,而后又诏令各省、府、州、县志六十年纂修一次。在各地成立了志局,由学正负责检查方志优劣,形成省有“通志”,府有“府志”,州有“州志”,县、镇也无不有志的局面。
辛亥革命后,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多次下令编修方志,颁行《修志事例概要》等条例以推动修志,前后纂修志书268种,5627卷。
当代修志,制度保障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提出全国要修志,有关部门也做了这方面的准备,并开展了若干工作。但是,10年“文革”迫使修志中断。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我国迎来了地方志文化纂修新的高潮。为此,国家及各地持续制定一系列推动地方志工作发展的各种规章制度、政策规定,以保障全国第一轮修志工作的圆满完成,以及第二轮修志工作的全面展开。
20世纪80、90年代国家对地方志工作发展的主要政策规定文件有:第一,1985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1985﹞33号文件,转发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关于加强全国地方志编纂工作领导的报告》。第二,1985年4月,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一届五次会议讨论通过了《新编地方志工作暂行规定》。第三,1996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以国发﹝1996﹞47号文件,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志编纂工作的通知》。第四,1997年5月,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二届三次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地方志编纂工作的规定》。
这几个重要文件规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地方志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必要性和操作性。其主要内容概括:其一,编纂社会主义新方志,是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其二,明确成立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机构的地位、主要任务。其三,规定在全国开展新地方志编纂,由各地政府主持并负责解决修志工作的办公条件,各地成立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及其常设机构具体开展修志工作。其四,对于开展地方志工作的具体要求,包括修志体制、修志机构主要任务、编纂指导思想及体例、修志队伍、质量要求、读志用志、建立方志地情资料库、建立方志馆等内容。
进入新世纪,2006年5月国务院颁布《地方志工作条例》,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个地方志工作条例,是地方志工作的法规,是地方志工作健康发展的法律保障,是依法修志的纲领性文献。《条例》明确了编纂与利用地方志文化的重要意义,明确了修志政府的职责、明确了地方志工作机构的职责,明确了地方志、地方综合年鉴的性质,明确了地方志的编纂周期,明确了地方志编纂人员的素质,明确了地方志工作机构征集地方志资料的权利,明确了地方志登记备案制度,明确了地方志、地方综合年鉴的著作权、署名权,明确了地方志工作的奖惩原则等内容。
这些年来,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印发一系列重要文件,例如《地方志书质量规定》,《关于第二轮地方志书编纂的若干意见》,《关于建立地方志书编纂规划备案制度的规定》,《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出版规定(试行)》等文件。
另外这些年来,各省、地、县级地方志工作机构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包括《地方志工作条例实施细则》这样的地方法规文件,以及各方面的地方志工作文件。
总之,从中央到地方所制定的各种地方志工作规章制度,并通过贯彻执行,实践证明是地方志工作的法律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地方志文化事业发展的根本保障。
完善制度,执行制度
加强完善地方志工作制度。主要包括机关行政管理制度和业务工作制度。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一方面将缺漏的制度补上,不要缺项。另一方面将现有的制度重新审核,根据新形势新要求可作适当的补充修改。有些制度制定时间很长了,按照与时俱进精神可作适当的调整。也可开展单位之间相互学习交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强化执行地方志工作制度。地方志工作是县级以上各级政府的一项文化工作。本文只想简单论一下我国政府执行力的相关研究。“执行力”是“贯彻实施政策”的能力,也称“执政水平”。政府执行力是指政府及其领导干部在执行上级政府目标任务方针政策时所体现的综合效力。目前,我国存在党政干部执行力不高的一些问题,原因包括纪律因素、制度因素、业务因素和文化因素等。因此,应加强提高领导干部执行力,应从执行意愿、工作技能和行为风格等方面加强与提高。同时,提高政府执行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于加强对权力运行过程和结果的监督与问责。对于地方志工作来说,加强法制化建设甚为重要,包括提高执法能力,对于至今仍然不执行国务院颁布《地方志工作条例》的单位及主要领导应严肃教育批评帮助,如不见效可以采取法律手段解决。例如,有一些县级单位至今仍未编纂本地区“地方综合年鉴”等,这样的问题难道不应该解决么?
本文阐述,在华夏大地自古至今千百年来的各朝各代,构成了“中华地方志文化制度”的历史画卷,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传承文明的优秀传统。
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在迈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进程中,我们地方志工作和方志人更要闪亮登场:需要我们正确把握人与制度的关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制度的优越性,科学地处理复杂的社会问题并推动工作。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以编纂与应用方志年鉴文化的优异成绩,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地方志事业发展繁荣,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1] 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北京日报,2013年3月17日第一版.
[2] 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二零一三年年会上的主旨演讲.北京日报,2013年4月8日第一版.
[3]十八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学习出版社,2012,11.
[4]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学习出版社,2011,7.
[5]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11,10.
[6]十七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学习出版社,2007,10.
[7]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成就综述.光明日报,2012年9月28日第15 版.
[8]制度保障新发展.光明日报,2012年12月12日第7 版.
[9]政府执行力的影响因素及对策.中国行政管理,2013(4).
[10]对泛制度化倾向的几个认识.北京日报.2013年5月13日第18 版.
[11]曹子西,朱明德,主编.陆奇,主编.中国现代方志学.方志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