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元、明、清恩施地区土司建置沿革

2013-08-15岳胜友

黑龙江史志 2013年11期
关键词:重置洪武土司

岳胜友

(湖北省恩施州博物馆 湖北 恩施 445000)

土司制度时期,是土家族地区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为了解这一时期的土司设置情况,现将元明清时期的土司建置列述于下。

一、元代土司政权

元代土司的政权的设置,这一时期由于是土司制度的初创期,因此还不很完善,加之恩施地区各族人民反抗统治者的剥削和压迫的斗争经常发生,故土司政权的设置亦常发生升迁、废止之事。这一时期已有的土司政权为:

施南道宣慰使司——初为沿边溪洞招讨司,又为镇边总管府,至元二十三年改为忠义军民安抚司,至正二年改为宣慰使司。

散毛誓崖等处军民宣抚司——初(至元三十年)为散毛峒蛮夷长官司,至元三十一年改为散毛府,至正六年改为宣抚司。

湖南镇边毛领峒宣慰使司——初为毛领峒,至正十五年改为宣化镇五路军民府。领提调军民镇抚所,蛮夷军民千户所,后改为宣慰使司。

容美峒军民宣抚司——初为容米峒,至正十年改为四川容美峒军民总管府,后改为宣抚司。

东乡五路军民府——初为细砂寨,后改为军民府。

怀德军民宣慰司——初(至大二年)置怀德府。至顺中改为宣抚司,至正中升宣慰司。

盘顺军民安抚司——初(元统二年)为盘顺府,至正十五年改为安抚司。

叉把峒安抚司——初为叉把(巴)峒,至元中改为安抚司。

高罗宣抚司——初为石溪峒长官司,后改为高罗寨长官司,其后改为安抚司。

忠孝军民安抚司——初为大奴管勾峒长官司,至正十一年改为忠孝军民府,十五年改为安抚司。

忠建军民都元帅府隆奉宣抚司湖南镇边宣慰使司志路寨

龙潭宣抚司金峒寨木册安抚司

师壁峒安抚司——初为师壁峒,至元中置师壁宣慰司,后改为安抚司领辖师壁镇抚所,师罗千户所。至正二十一裁为长官司四,巡检司七,后皆废止。

二、大夏时期的土司政权

大夏政权建于元末明初,是以明玉珍为首的农民军在今重庆所建的农民政权,由于政权统治时间较短,故封建统治者视其流寇,所以有关史记记载缺略。明玉珍在其统治的十七年中,把起统治区域内的土司政权的名称仅略以更改,升降职位而任其旧制。这个时期是这一地区土司政权稳定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其土司政权有:

施南宣抚司——以元施南道宣慰使司所改置。

东乡五路安抚司——以元东乡五路军民府所改置。忠路宣抚司——以元志路寨所改置

忠孝宣抚司——以元忠孝军民安抚司所改置

散毛沿边军民宣慰使司都元帅——以元散毛誓崖等处军民宣抚司所改置。

龙潭长官司——以元龙潭安抚司所改置。

大旺宣慰司——以元大旺地与师壁安抚司一部所置。忠建都元帅府——袭元旧制

沿边溪峒宣抚司——以元湖南镇边宣慰使司所改置。

高罗安抚司——以元高罗宣抚司所改置。

木册长官司——以元木册安抚司所改置。

镇南宣抚司——以元湖南镇边毛领峒宣慰使司所改置。

唐崖宣抚司——以元唐崖军民千户所改置。

腊壁安抚司——为安抚参政。

镇边五路总管——以元金峒寨改置。

三、明代土司政权

明代恩施地区土司政权,是最为完备的土司制度,但是大部分还是沿袭了元代土司制度,主要是大夏政权的旧制稍加改动,让卫、所来控制诸土司。这一时期恩施地区大小土司三十余个,以施州卫军民指挥使司领辖,其土司政权为:

施南宣抚司——洪武四年袭元制,置为宣慰司,后废除。十六年又重新设置,二十七年又废。永乐二年再置长官司,四年升为宣抚司。

东乡王路安抚司——洪武四年置长官司,后升为安抚司。

摇把峒长官司——沿袭元叉把峒安抚司,后废置。明宣德三年置长官司。

上爱茶峒长官司、上爱茶峒长官司——这两土司元代为怀德军民宣慰司,明太祖甲辰年改为军民宣慰司,后废,宣德三年重置。

镇远蛮夷长官司——于宣德三年设置。

隆奉蛮夷长官司——大夏宣抚司,洪武四年改置为长官司,后废止。宣德三年重置,改为蛮夷长官司。

忠路安抚司——大夏宣抚司,洪武四年改置为长官司,后废止。永乐五年重置。

剑南长官司——于宣德三年设置。

忠孝安抚司——大夏宣抚司,洪武四年改置长官司,寻为安抚司,二十三年废止,永乐五年重置。

金峒安抚司——大夏镇边五路总管府?,洪武四年置为长官司,寻为安抚司,二十三年废除。永乐五年重置。

西坪蛮夷官司——宣德三年置。

中峒安抚司——嘉靖始置。

散毛宣抚司——大夏散毛沿边军民宣慰使司都元帅,洪武七年置为散毛沿边宣慰司,二十三年废除。永乐二年重置长官司,四年升宣慰司。

龙潭安抚司——大夏长官司,洪武八年置为安抚司,后废。永乐四年重置。

大旺安抚司——洪武四年,宣抚使田驴蹄归明寻叛。六年,仍置宣抚司,再叛。二十三年,凉国公蓝玉定其地,置千户所镇之。永乐二年,令领东流、腊壁二长官司,与龙潭司俱隶猷毛。五年,省入大田所,改安抚司。

东流蛮夷官司——洪武八年置安抚司,后废。宣德三年改置蛮夷官司。

腊壁峒蛮夷官司——宣德三年置。

忠建宣抚司——大夏军民都元帅府,洪武五年降为长官司,六年升为宣抚司,二十七年改为安抚司,后废。永乐四年置宣抚司。

忠峒安抚司——大夏沿边溪峒宣抚司,洪武五年降为沿边溪峒长官司,后废。永乐四年改置忠峒安抚司。

高罗安抚司——洪武六年袭用大夏职位,后废。永乐四年重置为安抚司。

思南长官司——成化后置。

容美宣抚司——元称黄沙寨千户、容美军民总管府、容美宣抚使司,明称容美等处军民宣抚使司、宣慰使司。明洪武五年二月置长官司,洪武七年十一月升为宣慰司,后废。永乐四年重置宣抚司。

盘顺安抚司——元为军民府,洪武五年改置长官司,成化后改为安抚司。

椒山长官司——洪武七年置,十四年废。永乐五年重置。

五峰石宝长官司、石梁下峒长官司、水 源通塔坪长官司——三司于洪武七年承袭元、夏之职,十四年废。永乐五年重置。

木册长官司——洪武六年承袭大夏之职,后废。永乐四年重置。

镇南长官司——大夏宣抚司,洪武四年承袭旧职,二十三年废。永乐五年改置长官司。

唐崖长官司——大夏安抚司,洪武七年改置长官司,后废。永乐四年复置,下辖活龙、苍蒲二副司。

沙溪宣慰司——天启年间,利川土人黄中和因征战贵州阳雀寨有功,授沙溪宣慰司。

石关峒长官司——宣德二年置。

大田军民千府所——在洪武二十三年所置的散毛千府所上所改置。

支罗镇守百户所——嘉靖年间,以支罗峒寨所改置。

施州卫中千户所——1984年在利川市南坪的一块菜地中发现,为洪武二十三年礼部颁发。

此外,还有一些设置后永久废除的土司,如:湖广安定宣抚使司、黄石三峒长官司、太平寨长官司、台宜寨长官司等。

四、清代的土司政权,多依明置,但是清代恩施地区的土司,大部分为农民起义军——“夔东十三家”的根据地,因此恩施地区土司政权到了康熙三年才陆续依附于清庭,随后又有吴三桂之乱,至改土归流,所以土司政权的设置情况在有关史志中的记载出入较大,我们以康熙二十七年德《湖广通志》为依据,参阅其它史志后得出:施南宣抚司、散毛宣抚司、忠建宣抚司、忠峒宣抚司、金峒宣抚司、腊壁安抚司、木册长官司、唐崖长官司、东流长官司、容美宣慰使司。

石梁安抚司——后改石梁下峒长官司。

五峰安抚司——后改为五峰石宝长官司。

椒山安抚司——后改为椒山玛瑙长官司。

水 安抚司——后改为水 源通塔坪长官司。

长茅关指挥使司——《田氏族谱》载为长官司。

石宝深溪长官司——《长乐县志》载为深溪长官司。

玛瑙寨龙长官司、下峒坪茶长官司、通塔长官司、以上为《湖广通志》。上爱茶峒长官司、下爱茶峒长官司、镇南长官司、思南长官司、西坪蛮夷长官司至剑南长官司、盘顺安抚司,以上为《大清一统志》所载。

沙溪宣抚司——《清史稿》为安抚司。

漫水宣抚司、摇把峒长官司,以上为《湖北通志》所载。

忠孝安抚司——见《清史稿》。

土司制度是封建统治者对少数民族实行的一种特殊的统治制度,是在宋羁縻州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蛮不出峒,汉不入境“的民族歧视政策,制约了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再加上封建统治者为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确保边境安全,使土司政权享有高度自治,并拥有军队,这使得一些土司拥兵自重,公认对抗朝廷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也发生一些土司的设置、废置之事,而对于一些服从朝廷征调和镇压反叛有功的土司加以封赐和世袭,这种以夷制夷”的管理方式成效十分显著。对巩固中央王朝在边疆的统治地位,对当地各方面发展和保持该地区的稳定都起到了重大作用。

其上所述四个时期的土司政权,所引用的文献史料为:《元史》、《明史》、《清史稿》、《读史方舆纪要》、《湖广通志》、《湖北通志》、《大清一统志》、《施南府志》、《宣恩县志》、《来风县志》、《利川县志》、《咸丰县志》、《鹤峰县志》、《长乐县志》。

猜你喜欢

重置洪武土司
书法
书法作品
书法作品
从土司军事活动窥探土司文化
重置系统微软给你“双料”选择
春满人间
“土司文化圈”的内涵、特征与意义
系统重置中途出错的解决办法
重置人生 ①
使用朗仁 H6 Pro大师版重置雷克萨斯发动机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