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际交流述评

2013-08-15张蕾蕾

黑龙江史志 2013年11期
关键词:共产国际政党外交

张蕾蕾 王 飞

(南京政治学院上海校区基层政工系、学员27队 上海 200433)

近年来,随着中国共产党影响力的不断上升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中国共产党党际交流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其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际交流的历史实践可谓是异彩纷呈,有诸多的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今天来汲取。

一、中国共产党党际交流的缘起

一般意义上的党际交流就是指政党之间开展的交流活动。党际交流的主体和客体都是政党。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理解党际交流。广义的党际交流泛指一切政党之间的交流,既包括不同国家之间政党的交流,也包括一国之内各政党之间的交流;而狭义的党际交流单指不同国家之间政党的交流,它是国际政治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政党外交与党际交流都是指政党的跨国交往行为,但是二者并非同一概念,党际交流的外延显然要比政党外交大得多。党际交流泛指一国政党与他国政党进行的一切形式的往来。党际交流内容丰富,无所不包。而政党外交的着眼点在于维护国家利益和促进国家关系的发展。政党外交的主客体是主权国家的合法政党,与他国非法政党的交往不属于政党外交的范畴,但可以看作是党际交流的内容。政党外交虽然与党际交流一样形式灵活,但政党外交的方式更多体现“外交”色彩。党际交流活动则可以不受外交礼仪、原则限制,其活动的内容、方式、交流对象更加灵活、宽泛,其职能带有多重性,它可以起到政党外交的作用,甚至对政府外交起辅助作用;同时还能进行政党外交和政府外交无法从事的活动。党际交流不仅为国际主体间的交往拓宽了领域,而且,它往往又能破解政府外交不可为的政治难题,作为不受外交规则限制的交流形式,能在政党、进而在国家、民族、地区之间化解矛盾、减少冲突,实现和平、消除人类危机。随着时代的进步,人类自身调节能力的加强,特别是在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今天,党际交流的功能日益凸显,成为世界政党政治发展的一种潮流和趋势。

二、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际交流的历史成就

党际交流在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发展和领导中国革命过程中有着积极且重要的意义,是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赢得国际地位和国际支持最主要的对外交流方式。虽然交流过程中也曾出现过种种失误,但随着中国共产党的不断成熟,党际交流水平的不断提高,更加注重灵活性和策略性,使党际交流与其他各条战线共同谱写出中国革命胜利的宏伟篇章,让中国共产党在历史的转折年代,从农村走向了世界,从闭塞走向了开放,从革命党走向了执政党,成为了国际舞台上至角色之一。

首先,党际交流直接影响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1920年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来华与李大钊、陈独秀等早期共产党人的交流为中共党的成立做好了准备工作,并直接推动了中共“一大”的召开。“二大”正式宣布加入共产国际后,在党自身没有进行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经验的情况下,通过与共产国际、苏联共产党的党际交流,学习俄国的革命经验,并得到共产国际的直接革命指导、经济支持、人才培养等各方面的帮助,从而使得中国共产党的力量在复杂的国内环境中得以发展、壮大。

其次,党际交流推动了国内反帝反封建统一战线的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中国外受帝国主义侵略,内受封建势力剥削,军阀势力割据,人民生活于水生火热中。通过与共产国际、苏联共产党的党际交流,中国共产党正确分析了中国的现状,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中国共产党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共同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国共合作的解决虽然是悲剧性的,但选择与国民党合作,在当时是明智且必须的,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不断扩大的同时,积累的丰富斗争经验为党领导人民把革命斗争推向新的阶段准备了条件。1937年,在面对法西斯势力的猖狂进攻的背景下,共产国际“七大”的精神对中国共产党正确认识国内主要矛盾,并主动号召建立民族统一战线,共同反对日本侵略产生了积极影响。另外,如何正确处理中共与国民党的关系也成为了中共与共产国际交流的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在与共产国际的交流,对于维护国共统一战线、发展统一战线,最终战胜日本帝国主义都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党际交流为中国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赢得了宝贵的国际支持,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做出了积极贡献。在中国全面抗战开始之前,中国共产党的党际交流范围基本是在共产国际、苏共以及少部分的其它社会主义政党中。在全世界受到法西斯势力威胁的情况下,随着国共统一战线的建立,中国共产党从封闭环境中走出来,通过与世界各种力量接触,特别是在“三国四方”复杂关系中的交流不断提高党际交流能力。中共一方面注意维持与共产国际、苏共的特殊关系和交流传统,充分依靠苏联对中国革命的支持和影响发展自身的力量及推动革命;另一方面,开始调整对外交往策略,积极主动的发展与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利用多种交流渠道,并善于利用各国之间的矛盾实现自身的目的。通过广泛的党际交流,中国共产党逐步被国际社会所了解和认可,并在对日作战中得到了苏联、美国、印度以及其他反法西斯国家的声援。

三、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际交流的历史经验

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近三十年间开展的党际交流不仅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贡献,也给建国后新的实践留下宝贵的经验。中国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革命离不开世界革命的支援,离不开其他国家已有革命经验的指导,也需要来自国际的各方面援助和推动;同时,中国有着自己的特殊国情,不管中国的内部事务还是它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最终都要中国人根据中国实际情况来解决,任何试图完全依靠外部力量来干预或解决中国内部事务的做法都是行不通的。因此,在党际交流中,中国共产党总结出最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要将争取国际援助与坚持独立自主有机结合,既不能拒绝外来援助,同时,又不能完全寄希望于外来帮助而放弃自身独立性,必须做到从实际出发,以自力更生为主和争取的外援。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时,陈独秀等早期领导人就提出要坚持中国共产党自身的独立发展,拒绝成为共产国际领导下的支部。但是由于当时中共力量弱小且经验不足,不得不依靠共产国际及苏共的支持和帮助。虽然共产国际给予了中国革命极大的帮助,但是,由于对中国革命的实际状况的不了解以及出于苏联利益考虑等因素,共产国际做出的一些指示并不适合中国革命的实际需要,而早期共产党人对共产国际指示的盲目听从,忽视了从自身情况和中国国情出发,导致了中国革命遭受了一次次的失败。正是从一次次的失败中,毛泽东等在中国革命实践中锻炼出来的共产党人逐步意识到,只有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和苏联经验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制定方针策略,才能取得革命的最终胜利。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既注意维持与共产国际、苏共的关系,充分利用其所能给予的指导和援助来发展中国革命;同时,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在双方的交流中保持自身的独立性,不盲目听从共产国际及苏共的一切指令,也不以苏联利益为出发点考虑问题,而是将国际主义与爱国主义相结合,正确处理中国共产党与共产国际和苏联的关系,注重党自身利益和中国革命的发展,带领党一步步地走向成熟。

在抗日期间,在“三国四方”的复杂关系中,如何将争取国际援助和保持独立自主有机结合成为中国共产党开展党际交流面临的主要问题。毛泽东多次阐述了两者的辩证关系,首先必须承认中国和世界是联系在一起的,而非孤立的,“中国无论何时也应以自力更生为基本立脚点。但中国不是孤立也不能孤立,中国与世界紧密联系的事实,也是我们的立脚点,而且必须成为我们的立脚点”(1)。但同时,又必须把握独立自主的前提,“我们的根本方针和国民党相反,是在坚持独立战争和自力更生的原则下尽可能地利用外援,而不是如同国民党那样放弃独立战争和自力更生去依赖外援,或投靠任何帝国主义的集团。”(2)“我们是主张自力更生的。我们希望有外援,但是我们不能依赖它,我们依靠自己的努力,依靠

全体军民的创造力。”(3)另外,毛泽东相信,只有在自身力量发展和壮大的情况下,才会在国际关系中赢得关注和帮助。因此必须依靠人民大众发展自身力量,在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营造良好有利的国际环境,利用一切有利于革命的国际援助,在内外条件的共同作用下,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

(1)《以自力更生为主同时不放松争取外援》。

(2)《抗日的外交政策》,《毛泽东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第4页。

(3)《必须学会做经济工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

猜你喜欢

共产国际政党外交
巴西主要政党党的标志概观
世界政党与国家治理丛书
悠悠岁月外交情
涉侨外交二三事
20世纪30年代 共产国际眼中的毛泽东
中共第一次独立自主召开的党代会是哪次?
外交活動の二大ハイライト
共产国际与苏区问题专题研究
外交
第二届中欧政党高层论坛第一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