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金代女真人的婚姻习俗和族际婚

2013-08-15单召杰

黑龙江史志 2013年11期
关键词:完颜女真始祖

单召杰

(大连大学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中心 辽宁 大连 116622)

金代女真族是生活在东北地区白山黑水之间的一支古老的民族,其婚姻习俗成为今天研究少数民族婚姻习俗的代表。金代的婚姻习俗主要包括早期的一夫一妻制、接续婚和抢婚习俗,随着女真人入主中原以后统治范围不断扩大,族际婚也就慢慢盛行起来了,先是在民间开始随后扩展到女真上层。婚姻形式随也着封建化的进程不断变化,原始的群婚制习俗消失,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融合,有利于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一、女真族早期确立的一夫一妻制

金代女真早期就有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形式,其中也和部落外婚有所交错,并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一夫一妻制,对偶婚是其产生的基础。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指出“一夫一妻制不是以自然条件为基础,而是以经济条件为基础,即私有制对原始的自然成长的公有制的胜利为基础的第一个家庭形式。”对偶婚家庭产生了一夫一妻制家庭。一夫一妻制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确立了,虽然纳妾现象普遍,但是妻却只有一人。

在《松漠记闻》和《金史》中,都留下了关于金代女真早期婚姻习俗的记载,说明在始祖时期就已经确立了一夫一妻制。《松漠记闻》中记载:“女真酋长乃新罗人,号完颜氏,完颜犹汉言王也。女真以其练事,后随以首领让之。兄弟三人,一为熟女真酋长,号万户。其一适他国,完颜年六十余,女真妻之以女亦六十余。生二子,其长子即胡来也。”《金史》卷一《世纪》记载:“金之始祖讳函普,初从高丽来年已六十余矣。居久之,其部人尝杀它族之人,由是两族交恶,哄斗不能解;完颜部人谓始祖日,若能为部人解此怨使两族不相杀,部有贤女年六十而未嫁,当以相配,仍为同部。”于是始祖就亲自前往劝说,杀一人不能解决问题还会损伤更多,如果停止械斗,只是诛杀首乱者一人,并且部内以物质赔偿你们的损失,这样你们可以停止相斗还可以获得利益,于是邻族接受其建议相约:“凡有杀伤人者,征其家人口一,马十偶,犊牛十头,黄金六两与所杀伤之家,即两解不得私斗。”函普解决这件纷争后“部众信服之,谢以青牛一,并许归六十之妇。始祖乃以青牛为聘礼而纳之,并得其背产。后生二男,长日乌鲁,次曰斡鲁,一女日注思板,遂为完颜部人。”由此可见函普不仅娶到完颜部的贤女还能得到部分嫁妆,但是始祖要用青牛作为聘礼,说明在早期的婚俗中就有了聘礼和嫁妆的习俗了,物资和婚姻早起就结合在一起不可分离。

其实当时女真并没有文字,以上记载应是依据传闻记录的,略有出入。但是这是对女真早期婚姻制度的重要记载,根据这些资料表明女真早期在函普时就确立了一夫一妻制的婚俗。其实,在中国这样以父权制为基础的等级深严的社会里,严格的一夫一妻制只是要求妇女只有一个丈夫,虽然丈夫只有一个妻但是确有很多的妾。

二、女真族的收继婚和抢婚习俗

收继婚也被称作接续婚,在少数民族地区原始婚俗中都曾存在,指男方中为了保护本家的财产不外流和本家的子女能有健康的成长环境,妇女在嫁男方的子侄兄弟的婚俗。在《大金国志校证》中载:“父死则妻其母,兄死则妻其嫂,叔伯死则侄亦如之。”[1]又如“旧俗,妇女寡居,宗族接续之。”[2]接续婚持续的时间很长,并且在金代女真早期比较盛行,但是也不乏有宁死不改嫁的贞节烈妇,如世宗之父亡故后,世宗之母拒绝在嫁便削发为尼了。后随着女真族和汉族的杂居,受到中原封建礼教思想的影响,尤其是中原的贞节观,这种原始婚俗才慢慢不再盛行了。抢婚习俗也是原始群婚的残余,洪皓的《松澳纪闻》记载了一件有趣的事情:“唯正月十六日,则纵偷一日,以为戏。妻女宝货车马,为人所窃,皆不加刑。是日,人皆严备,遇偷则笑遣之,既无所获,虽备镬微物,亦携去。妇人至显入人家,伺主者出接客,则纵其娜妾盗饮器。他日知其主名,或偷者自言,大则具茶食以赎,谓羊酒肴撰之类,次则携壶,小亦打糕取之。亦有先与室女私约,至期而窃去者,女愿留则听之。”在正月十六这天公开准许公开偷窃,都不会被报官,如果被主家看到就笑着让偷盗者走。有的先与女方约好,到放偷日这天,公开去偷婚,可以避开父母的干涉等,其实也可以算是早期自由恋爱的萌芽吧。当然,这也不乏在放偷日当天有真正的偷盗者,偷了财物不被送官也不会被道德谴责,成了偷盗的日子,说明当时生产力水平低财富不均贫富分化了。

三、金代女真人的族际通婚

女真早期的活动范围比较狭小主要在长白山和松花江流域,女真灭辽亡宋以后,其活动范围逐渐向中原和东北地区扩大,其统治范围内的民族不断增加,因为生活方式文化习惯的不同,矛盾越来越激化。金代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不得不调整自己的统治政策,提倡民族间的相互通婚。据《金史》载:“及其得志中国,自顾其宗族国人尚少,乃割土地崇位号以假汉人,使为之效力而守之。猛安谋克杂厕汉地听与契丹汉人婚姻以相固结。”[3]“久则自相婚姻,不生异意,此长久之也。”[4]“卿可省谕徙上京、济州契丹人,彼地土肥沃,可以生殖,与女直相为婚姻,亦汝等久安之计也。卿与奥也同崔发徙之。”[5]这些都是金代统治者提出的婚姻政策,提倡并鼓励民间族际通婚。

金代皇族实行世婚制,《金史·后妃传》称“国朝故事,皆徒单、唐括、蒲察、拿懒、仆散、纥石烈、乌林答、乌古论诸部部长之家,世为婚姻,娶后尚主。”[6]《金史·世戚传》又言:“金之徒单、拿懒、唐括、蒲察、裴满、纥石烈、仆散皆贵族也,天子娶后必于是,公主下嫁必于是。”[7]从这两段史料中可以看出皇族与固定的几个部落世代为婚。但是金代入主中原以后,这种世婚制被慢慢打破界限,灭辽以后俘虏了很多契丹女子,被当做战利品赐给了女真宗室和贵族,“太祖嘉宗望功,以辽蜀国公主余里衍赐之”。[8]“二太子之妻余辇公主乃辽主天祚之女,粘罕之妻乃辽主天祚元妃。”[9]根据《金史后妃传上》记载仅在海陵王时期契丹族后妃就有八位,而且位份并不低,还有一些没有记载的,数目就更多。女真与汉族皇室的通婚主要在靖康之变时,金虏去北宋二帝以及大量的皇族大臣共三千余人,其中包括后宫嫔妃公主女眷等,其命运可想而知,大部分成了皇帝的后妃和女真贵族的妻妾。她们带去了先进的文化客观上促进了的民族融合。金与蒙古的和亲,是金唯一有记载的一次和亲。1121年,蒙古大军进攻金朝,三年之后中都被围,金无法解围被迫献出岐国公主马匹金帛等财物,最后蒙古大军退兵。和亲这种政治上的联姻,有利于加强两个民族之间的血缘融合也增加了相互的了解,出现了不同文化交融的新局面。

金代原始的婚姻习俗消失和族际婚的盛行,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融合,女真族占领中国的半壁江山以后,将大批女真人从金源内地南下迁徙,形成了汉族契丹族渤海族等各民族杂居的新情况,形成了多民族的国家并且各民族文明程度不尽相同,先进的文明总是把落后的民族征服,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的需要笼络汉族和契丹族的上层阶级,族际通婚成为大势所趋。

[1]《大金国志校证》卷39.女真传.中华书局,1986年版。

[2]《金史》卷64、44、卷88、卷64、卷120、卷72。

[3]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24。

[4]《金虏节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猜你喜欢

完颜女真始祖
辽属女真与北宋的朝贡隶属关系
女真从兴起到脱离明朝东北亚封贡体系的策略选择
『万工始祖』鲁班
华夏始祖
清河堡考略——明朝防御建州女真及后金的前沿堡城
炎帝:中华农耕文明的始祖
谁的思念在石碑上发芽
谁的思念在石碑上发芽
谁的思念在石碑上发芽
后稷教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