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议如何发挥中小学校在业余训练中的主阵地作用

2013-08-15张志恒

当代体育科技 2013年24期
关键词:运动队体校体育训练

张志恒

(平顶山市中心体育学校 河南平顶山 467000)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同时也是一个体育大国。从运动员训练选材资源上讲,是很丰富的,但是从基层体育运动学校业余训练的情况看,情况还是不太理想。许多基层体校出现招生难,招收低龄段有运动天赋的队员更难,甚至出现了因招生困难出现办学困境的情况。大量项目训练水平和运动比赛成绩严重下降。要改变目前这种状况,进行基层体校和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强强联合,发挥体校优质高水平专业教练资源和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丰富学生资源,走双赢之路势在必行[1]。深入开发中、小学校学生资源,搞好学校运动队建设,提高中小学生参加业余运动训练的积极性、普及率,进一步发现高水平运动人才,应该更合理,更科学和更有效。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以供参考。

1 目前基层业余体育运动训练的现状

一方面体育部门的体育运动学校运动训练水平较高,场地器材配备标准齐全,但生源不足,而且运动员选材质量没发挥到最优水平,应该说有相当大一部分体育好苗子没有参加系统运动训练,运动员参加训练的起始年龄偏大,潜力小;另一方面,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和中学,有着丰富的学生资源,但是因为师资、场地等等原因开展体育训练的学校和参加体育训练的学生人数很少很少,在百分比上占只据一个很小的数字。相当一部分学校根本就没有运动队,整个学校参加训练的学生数几乎为零,所以出现了“没生源抓训练,有生源不搞训练”的局面。业余体校和教练员搞运动训练选材难度很大[2]。有时即使发现一个好苗子,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学生不参加训练。有专业的场地和教练员,但没发挥最大作用,造成人力、物力资源浪费。

2 体育运动学校生源不足的原因分析

2.1 社会的因素

2.1.1 出路与就业难

说实话体校运动员的就业门路是很有限的,而且体育就是吃个青春饭。由于长年运动训练,队员文化知识学习受影响也不小,文化知识不是太高,所以说,体校运动员就业门路的陕窄性决定了大部分家长和学生不会去选择以后从事专业体育训专业,也就造成了现在也不会去参加运动训练的状况。

2.1.2 学与训的矛盾

高考的指挥棒引导着家长和学生在文化课的学习路程中拼命学习,以学业为重已成为广大家长的共识。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因为参加体育运动训练占据学习时间和影响成绩也在情理之中。所以在运动训练和文化学习的天平上自然就偏向了文化学习。

2.1.3 没有正确认识清楚体育的内涵、作用和功能

社会上许多人误认为搞体育就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粗人的专利,甚至于有些时候看不起体育人,更谈不上懂得体育锻练促进文化学习的关系,所以思想上的认识误解造成家长对体育课程的内涵、作用和功能缺乏认知,根本就不会让子女去参加体育训练的局面[3]。

2.2 中小学校因素

学校应该说是体育训练的主阵地,学生生源丰富,选材有很好的空间,但是相反,中、小学校进行体育业余训练的学校是为数有限,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2.2.1 学校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家长追求学习成绩的压力,学校也不得不抓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没有运动队,有无学生训练无关紧要。许多学校根本就没有运动队,学生参加体育训练的普及率太低,甚至为零。

2.2.2 参与运动训练辅导的体育教师人数少

许多体育教师认为自己搞好体育课堂教学就可以了,运动训练和自己无关。也有一些教师是因为专业和场地的限制,不能进行体育训练辅导。

2.3 家长的因素

学生是否能参与体育训练,可以讲家长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大部分的家长认为参加体育锻炼、增进健康是可以的,去专门搞训练就不行了。许多有运动天赋的孩子,自己也比较喜欢运动训练,但由于家长的原因,自己的天赋和爱好也被扼杀。

2.4 训练地点的远近

训练地点有可能影响到学生参加运动训练参与度,有的学生自己愿意训练,家长也同意训练,但就是离训练地点太远,学生和家长不乐意去浪费很大的精力和时间去参加体校训练。

3 解决办法

现在许多地方在尝试体校和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强强联手,互补共赢的方法。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和成绩,但是,从全局方面看,只是形成了训练点、俱乐部的形式较多,训练面还没有完全形成[4]。还有许许多多的学校没有参与进来,许多有运动天赋的学生还没有参加业余训练。学生参加体育训练的普及率不高。我个人的观点,如果要把这项工作搞彻底,扩大受训面积,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3.1 思想要统一

不管是各地的教育主管部门还是体育主管部门,不论是体校还是学校,从思想和认识上都要充分认识到联合训练是一项利国、利民、利校、利学生的一件好事情。学生在训练中受益、体校选材充足、学校整体素质教育提高、当地竞赛成绩好。无论从哪个角度讲,利益是最大化的。

3.2 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

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发展的阶段,做到点面过渡也是提高普及率的过渡阶段。以点带面,逐步扩进,最后达到全面开花,在这里讲的点就训练点,面是指由几个训练点组成的训练面,一个训练面是一个团队。在选择训练点的时候首先要选择一些体育基础较好的学校,要发挥学校的主体作用,要组建正规化的学校运动队,训练点以学校运动队的建设为主。要制订好学校运动队建设的发展规划和具体办法。争取班主任的大力支持,充分做好宣传和发动工作,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训练,形成一种氛围;要处理好运动训练和文化课学习的关系,这一点十分重要,如果因为参加运动训练影响了学生的文化课学习,肯定会引起家长的不满,学生的运动训练也有可能中断停止。所以说在运动量、训练时间等因素安排上学校和教练员要做到科学合理,争取做到运动训练和文化学习双提高。只要用事实打消了家长和学生的“运动训练会影响文化学习”念头,运动训练才会更好的向前发展。联合训练之路才会走的更远,才会有更多的学生来参与这项活动。

3.3 对学校运动队运行机制进行改革

发展训练面必须搞好每个学校的运动队建设。学校必须建立适合校情的运动队,并且要体校的指导下进行系统训练。原来的学校运动队归学校自己管理,由于专业和其它原因,在实际运行中不是太规范。学校运动队建设可归于体育运动学校统一管理。管理主权的改变,会发生质的变化,有专业的管理,有专业的指导,会让学校运动队建设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

3.4 充分发挥学校体育教师的力量

要发挥学校体育教师的主阵军和基础性骨干作用。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工作的直接实施者和操作者,如果不发挥学校体育教师的骨干作用,不发挥体育教师的组织和辅助作用,只靠体校教练员在学校进行体育运动训练,那么这项活动开展起来是很困难的。所以教练员、学校体育教师要组成一个团队,体校教练员做为训练的主教练和负责人负责对团队的指导和管理工作,要依靠团队和集体的力量来搞好对学生的训练。专业教练员一方面是搞高水平训练;另一方面也要做好对体育教师的技术指导,让体育教师辅助进行训练。分工要明确,有些体育教师可能受专业的限制,搞训练不是太熟练,这时候,体校教练员就可以对其进行技术和理论指导,以提高体育教师进行运动训练的基本能力,做好训练的助手,也可以叫做副教练。

3.5 要建立参与学校体育训练的教师的科学考核制度

要把工作量、职称评定、岗位设置和比赛成绩相结合,责、利也应该明确,业余训练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付出也是很大的,做为体育老师在课堂教学之外进行业余训练的同时也应得到相应的报酬,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可施行统一的标准,也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增加工作量或其它方式。资金来源可以由教育和体育管理部门协商解决。按考核情况进行发放,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体育老师进行业余训练的积极性。

4 结语

改革学校运动队建设管理办法,出台鼓励体育教师从事业与训练的奖惩办法,提高学生参加体育训练的积极性,发挥学校在运动训练中主阵作用,从而能大量发现高水平人材才是一条双赢之路,也是解决当前基层业余训练萎缩,训练水平下降的有效途径。

[1] 许良.新时期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现状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12(1).

[2] 杨彩萍.中小学业余运动队的训练与管理[J].教学与管理,2009(36).

[3] 王斌.对加强和完善我国体育道德建设的思考[J].体育学刊,2006(4).

[4] 陈先良,王健.我国青少年业余训练体制的分析与改革构想[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4).

猜你喜欢

运动队体校体育训练
“对分课堂”在体校语文课堂应用初探——以《囚绿记》为例
高校体育训练中如何培养兴趣探究
当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训练现状及对策分析
2019年全国体校杯足球比赛总决赛在广东清远举行
党建工作在优秀运动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探讨
走到十字路口的业余体校
智能终端在体育训练过程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大学生体育训练改革发展趋势探究
中学创办二线运动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集体性项目运动队的集体效能及其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