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高校体育的文化建设

2013-08-15罗林马雷

当代体育科技 2013年8期
关键词:体育课程文化

罗林 马雷

(1.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科技学院 湖北武汉 420305;2.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湖北武汉 430079)

文化的外延面非常宽泛,很多领域都已经将文化的概念引入了自己的研究范围,美国著名的文化人类学家克罗伯、科拉克洪在分析了关于文化的一百多种定义之后,将文化的内涵进行了如下的综合:“文化存在于各种内隐的和外显的模式之中,借助符号的运用得以学习与传播,并构成人类群体的特殊成就,这些成就包括他们制造物品的各种具体式样”①。而在中国古代,文化这个词包含着两种涵义:“天文”以及“人文”。也就是说,在古代中国我们的先人就已经意识到,文化包含着物质文化以及精神文化的双重含义。要用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知识去教化天下的万民。

长久以来,国内对于体育教育的重视普遍都集中在强调其“强身健体”的作用方面,而将文化的传播寄予了文化课程方面,带有偏见的认为,体育的教学不能起到“文化”的内涵,这种认识不仅仅是将文化的内涵人为的进行了限制,也限制了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随着西方国家将文化概念引入体育教育的探讨和研究,世界上如今正在兴起一门新兴的体育研究领域:体育人类学。这个领域的主要研究关注点就在于将文化的概念涵盖在体育发展之上。顺应着这种国际研究趋势。我们国内的高校体育教育也在这个领域进行大胆的探讨,在文化的关注下,对新时期高校的体育的发展从结构、功能及转型上作深入的探讨。

1 高校体育文化的结构

1.1 认知体系

格式塔心理学派认为,认知结构的变化属于学习进展的结构。当学习者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在他头脑中就会相对应的形成一种认知结构,这种认知结构是在先前已有就够基础上进行的“变革”。因此,这样看来,认知结构是一种深层的精神文化现象,在学校的教学过程当中,是应该被普遍遵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是高校体育文化改革中的灵魂以及核心,也是衡量形成高校体育文化的最终标志。

1.2 表意体系

表意是一个语义学上的概念,将这个概念引入体育文化的研究,主要是突出一种浅层行为文化。结构语言学中,将符号视为具有表意功能的基本单位,可以将具体的能指以及所指联系起来。将这个含义引入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中,就是要学校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向学生以及教师进行体育方面的宣传和教育,组织群体性的竞赛活动。利用这种活动活跃校园的体育氛围,利用体育改变学生的精神面貌,以此来让高校的体育教育具有一种文化特征。可以说,表意体系在体育文化建设中的主要目标就是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目标和体育精神的的动态反映。

1.3 评价以及规范体系

评价和规范体系属于制度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种制约性的文化。我们常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就是意识到“规范”一个学校合一个课程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在新时期,我们在高校发展体育文化要想取得理想的效果,就要不遗余力的将不符合现代化体育教学发展的学校体育教育制度、发展章程以及传统运作模式的组织机构进行调整,确立具有活力的现代化体育教学评价和规范体系。使得体育教学富有竞争性的同时,展现出现代化的活力。并且要通过这些规范章程有效地反映出学校在体育教育方面的价值观,充分地弘扬具有学校特色的体育精神。

按照更加精细地划分,规范又可以分成正式性约制和非正式性约制。在高校体育文化教育中,我们认为更加严格的正式性约制应该被放置在最后,应该是一种不能轻易进行应用的强迫性制约。而对于非正式的约制要进行有效地开发,尽可能地进行灵活的原则制定,充分保证学生和校方的多方面利益。充分地利用非正式性约制,通常可以达到比正式约制更加具有效力的作用。有助于保持体育教学灵活性和生动性。

2 高校体育教学的文化功能

文化人类学派中的功能派,在多年的研究中总结出,人类在世界上的主要目的是生活,而文化是人类为了达到这种目的的重要手段。虽然在形式上,文化有种种的变异,但是如果考虑它们对人类生活需要的满足上,即使形式不同,但是最后的功能效果却是相同的。某种重要的社会功能的履行,可以极大程度上规定一个特定的文化特征。

2.1 文化的导向性功能

人们的意识对于自己的活动通常具有一定的积极导向作用,利用这种原理,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形成一种积极的体育价值观。利用这种价值观形成一定的体育文化导向功能,并且促进学生将这种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体育学习动力,形成一种外在逻辑。指导自己的体育学习以及锻炼。

比如,在对新生进行体育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首先在学生中间进行了一个简单的调查,了解学生基本的体育学习倾向以及自己在业余时间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程度,进一步了解学生对于各种运动的学习态度,找出学生基本的兴趣点。然后根据这些基本的情况安排制定相应的课程计划。请学生自主选择自己的兴趣项目进行学习。

这样做的最大优点就是打破了传统体育教学中呆板的课程安排,了解学生主要的学习动向,利用学生对于体育项目的兴趣,形成一种有效的兴趣导向型机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一种积极的体育学校价值观。

例如,在高校女生中,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的学生对于一些体力性的对抗项目都有着一种排斥性情绪,而对于健美操、瑜伽以及竞技舞蹈则有很大的兴趣。结合这种调查结果,我们在对女生的教学安排中将瑜伽学习以及舞蹈培训放在首要的位置,将球类的学习只放在掌握基本技术的阶段。这样的课程安排吸引了很多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的出勤率一直都有非常好的保证,而且学生的学习态度良好,练习主动。

可以说,我们通过这种紧密结合学生兴趣和需求的课程安排和教学方式,打破了学生在心理上形成的对于体育课程的一种轻视心理,引导学生形成一种积极健康的体育学习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了非常好的导向作用。

2.2 高校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性文化功能

将竞争意识引入高校的体育教学,主要的目的不是增强学生的好战心理。而是在更加深刻的意义上,提升学生的一种责任意识。对于一个社会来讲,责任是一种非常高级的文化心理。这种文化心理的形成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强我们完成既定任务的效果,提升一个人的文化修养气质。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将这种责任意识和体育活动最鲜明的竞赛性质联系在一起,主要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在体育中体会责任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

比如,在每个学期的最后两节课中,我们都要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对抗的活动。在学期开始,我们都会让每个项目按照参加学生的人数自由的结成不同的小组,在学期末的对抗赛中,这些小组就是主要的参赛成员,并且我们还邀请相关的领导进行观摩,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这样的对抗活动,让每个小组的成员都在无形中形成一种主动学习的意识,每个基本动作都要求自己可以做到尽善尽美。

在跆拳道项目的学习中,教师在每节课都会被学生问很多关于技术上的问题,而且学生到馆的时间非常的早,利用课前以及自己的课余时间进行练习。不让自己成为全队的“拖油瓶”。我们对于学生的这种对抗没有名次排列上的压力,只是希望这种机制可以尽可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并在同时引发学生在学习中的责任感。

3 高校体育教育中的文化转型特征

首先,最突出的一点就是,体育教学中生物观念向人文观念转变。这种转变主要体现在强调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整体文化素质的培养。而不是在只关注对于学生运动技能的培养上。体现出高校体育教学更加人文化发展的趋势。

其次,在教学内容上,体现出高校体育教学中,从死板的球类以及田径类项目为主,扩展为以学生的兴趣以及需要为中心,扩散式的进行课程的设置,充分体现出对于学生主题性地位的尊重以及对于体育发展的全方位认识。

最后,由单纯的教学目的向体育教学的文化多元化功能方向拓展。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只是作为一种辅助性的课程设置,无论是校方还是教师自己都对于这门课程设置的具体涵义缺少深刻的认识。在引入了相关的文化概念后,我们在进行高校体育时,更加注重的是对于学生进行一种体育科学文化、群众体育文化、社会体育文化等多元功能的培养。让学生更好的认识到体育学习的重要价值。积极地进行体育教育的文化性延展。

[1] 青井和夫.社会学原理[M].北京:华夏出版社.

[2] 郝勤.论中国特色体育发展道路的历程内涵及基本经验[J].体育科学,2009.

[3] 秦勇.力效和谐:高校体育文化与大学生心理健康[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4] 苏华.高校体育文化发展初探[J].体育文化导刊,2011.

注释

①Stahovski,Nadejda. On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Status of Culture in t he Social System[EB].Electronic Journal of Sociolog y,1999.

猜你喜欢

体育课程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基于OBE的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谁远谁近?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